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 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通过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然后通过条件反射 和非条件反射之间的对比,结合反射弧与反射过程动画,进一步增进学 生对反射及反射弧的认识;然后,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图片、 动画,讲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播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动 画,深化了学生对突触结构的认识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通 过问题串,激趣质疑,讲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展示相关图片,导入 人脑的高级功能,完成概念图;通过课堂总结及课堂检测,完善内化课 堂知识。 课件通过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动画,形象直观 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同时总结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 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由此突破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重 点;通过讲解突触的组成及类型,结合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动画,讲 解了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这一重点;人脑的高级功能这一重点,则是 结合图示、概念图,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了重点知识内化的过程。课 件通过易懂图示,动态动画,将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这一难点问题, 简约化,生动化,以求通俗易懂。 神经系统的组成都有哪些?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 经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神 经 系 统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突起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 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有 轴突的分枝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轴 突 末 梢 髓鞘 神经 纤维 神经元 突 起 神经元的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及外部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 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婴儿吮吸反射 看梅流口水 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反射弧 (1) 反射弧的组成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分析刺激,发出指令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刺激产生反应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 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 兴奋的传导具有单向性,不能反过来传导 什么是兴奋?兴奋的传导有哪些特点?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 传出神经:传导兴奋 神经中枢:分析,综合 效应器:作出相应反应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兴奋 兴奋 兴奋 兴奋 (2) 反射的过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神经冲动 结论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ab ab ab ab 刺 激 - + + 1、在静息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2、神经纤维接受到刺激会引起什么变化? 3、神经纤维的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又有什么 变化?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恢复传导 内负 外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 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1)据图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3)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突 触 线粒体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3、主要突触类型: 轴突树突相接触 轴突细胞体相接触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 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 触 间 隙 释放神经递质 作 用 于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1.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方向是什么? 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2.递质的类型及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 递质的类型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3.突触间兴奋传递的方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大脑皮层 小脑 脊髓 下丘脑 脑干 各级中枢示意图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干脑 脊髓 大脑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如何分级调节?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 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 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 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中的低 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有些患者出现资料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 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 书写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S区 W区 V区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图2-6 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 W区:书写语言中枢 (不会写) S区:运动性失语症 (不会讲话)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不懂讲话)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看不懂文字) (Write) (Speak) (Hear) (View) 言语区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 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 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 过程。 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短期记忆 不重复 瞬时记忆 遗忘 (信息丢失) 注意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重复 遗忘记忆是将获得的经 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 过程。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2.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2.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S区、H区、W区、V区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1.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 变化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B 2.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应是下列的 ( ) A.树突一突触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 B.轴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 C.树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 D.树突一突触一轴突一突触 C 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 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 的(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A 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 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 和e处 C 5.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李沧区资金管理办法
- 林地征收与管理办法
- 县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 加工制造业管理办法
- 台山游乐场管理办法
- 新能源机构管理办法
- 汕头捐赠款管理办法
- 博士周转房管理办法
- 卤味店员工管理办法
- 员工生日会管理办法
- 烟火爆竹安全教育培训
- DB11-T 695-202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中央党校师资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音圈电机(VCM)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二卷)含答案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及护理
- 检测公司员工合同范本
- 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员职责
- ktv商务妈咪协议书
- 《实验室操作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