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省疾控中心慢病防治科 李光春 内容提要 基本概念 高血压管理 糖尿病管理 工作要求 评估指标 l 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l 可防、可治,预防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一)为何要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管理(一)为何要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管理 一、基本概念 l高血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群 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从死亡率、患病率来看 从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来看 从疾病负担来看 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 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 病、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 均呈上升趋势。 200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 250 万人,其中脑血管病 139.5 万、缺血性心脏病 51.5 万,高血压 病 23.7 万 。 中国慢病现患情况 n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 n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 n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 n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 n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 7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湖南省人群高血压流行趋势 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其中城市上升了 90.4%,农村上升了55.5%。 标化率(%) 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 率分别达到6.1%、3.7%和1.8%,当时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2346 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约1715万人,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受 害人群。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即上升 40.0%。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都处于 低水平。在知晓有高血压的人中,有效控制率只有6.1%, 约323万人。 慢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高 血压成为重要的中间危险因素 结局 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周围血管病变 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中间危险因素 血压 血脂 血糖 肥胖 / 超重 行为危险因素 不平衡膳食 体力活动不足 吸烟 饮酒 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 社会 经济 文化 环境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食物供应不断丰富的 20 年中,人们偏离“ 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亦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肉类和油脂消 费的增加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的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的明 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 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 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并未 随之增加。2000 年全国体质调研和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 周参加 3 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 足三分之一,以 30-49 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 2002 年我国男性吸烟率为 66.0%,与 1996 年比,尽管吸烟 率略有下降,但随着总人口的增加, 男、女吸烟人数共增加了 3000 万。 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恶化 疾病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 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 降低工作能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 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 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 间。 直接经济负担 包括提供服务的费用(医药费、 住院费和预防经费)和接受服务 的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 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等 生命年的损失 经济负担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 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 中高血压、糖尿病就诊分别达1.9亿人次与4703.9万人次。 2003 年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 种慢性病两周就诊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约占一半。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 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 以 糖尿病为例,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 者高17倍。2001年对我国30个省市大医院住院的糖 尿病病人调查发现:73% 糖尿病患者患有一种以上 的并发症,其中 60% 患者合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 变,1/3 合并糖尿病肾病,1/3 合并眼病。 美国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死亡一直处于死因顺位的第 七位 糖尿病是导致以下情况的主要原因: 非创伤性截肢(大约每年57,000例或每天150例) 劳动力人口的失明(大约每年20,000例或每天60例) 终末期肾病(大约每年28,000例或每天70例) 糖尿病导致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严重失能。 全世界每年300万人死于糖尿病 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 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困境。 n陈竺部长在2009年糖尿病国际论坛会议上,发 表题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思考与框架的 演讲,指出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健康转型阶段,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 威胁由传染病转为非传染病。如果没有有效的 措施,未来30年慢性病将会是井喷式爆发,中 国要立即行动。慢性病主战场在基层,社区医 生、社区护士是健康守门人。 l可防、可治,预防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NCCD 高血压危害特别严重 高血压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 高达3-4倍。 有研究表明:23.7%的急性冠心病归 因于高血压,我国脑卒中发生危险的 40%50%归因于高血压。 66% 43% 93% 80%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es *1986-1992 Hazard rate ratio 0.49 ( 95%CI 0.33-0.73 ) 1986-2006 Hazard rate ratio 0.57 ( 95%CI 0.41-0.81 ) *Age and cluster variable clinic adjustedCDQDPOS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Outcome Study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an average of 36 fewer years with diabetes. The number need to treat was 6 people to prevent a case of diabetes. 17.4% 12.5% 1986-2006 Hazard rate ratio 0.83 ( 95%CI 0.48-1.40 ) 1993-2006 Hazard rate ratio 0.73 ( 95%CI 0.42-1.26 )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CDQDPOS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Outcome Study 全国活动动开始 芬兰兰 (二)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 l高血压诊断标准 l糖尿病诊断标准 全国活动动开始 芬兰兰 l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 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病因明确与否, 高血压可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 全国活动动开始 芬兰兰 l糖尿病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 (1999)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 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 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者口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 11.1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全国活动动开始 芬兰兰 (三)高血压糖尿病干预重在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健康教育,识别、评价、 控制慢病危害因素; 二级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 三级预防:防止发生病残,促进康复。 干预的科学基础 处于 低危险 状态 健健 康康疾疾 病病 进入 疾病危 险状态 发生 早期 改变 出现 临床 症状 不 同 的 预 后 疾 病 临床干预 预防干预 *34 3434 慢性病防控策略 冠心病 脑卒中 数种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和肺气肿 疾病 高危现象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血糖 体重过重 及肥胖 吸烟 膳食不合理 酗酒 缺乏运动 精神压力与紧张 行为危险因素 一般人群 高危人群 患者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早期诊断 个体化指导和干预 规范化管理 康复 三个人群 三个 环节 六种 手段 二、高血压管理 内容 l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l 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l 患者的随访管理 l 患者全面健康检查 流程 l 高血压筛查流程 l 随访管理流程 (一)高血压管理内容 l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机会性筛查 n就医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的血压患者; n社区血压测量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 重点人群筛查 n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压(35岁及以上)发现的高血压患者 。 n高危人群筛查登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l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健康体检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 。 居民健康建档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 收集社区内已确诊患者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不在社区确诊的患者信息。 l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高危人群的识别标准 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 : n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 89mmHg之间; n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 女性80cm); n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n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 n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 l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高危人群的识别渠道 n机会型筛查:日常门诊检查、社区内巡回医疗、患者家 庭访视等巡回以识别高危人群; n健康体检:辖区职工体检和就业体检; n重点人群筛查:35岁及以上首诊测量血压、社区居民建 立健康档案等机会识别高危人群。 l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高危人群的干预 n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 n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 n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l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7) n测量血压。 n询问症状和生活方式(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包括心脑血 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心理状态等。 n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 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 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 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n身体测量:测量身高、体重、心率、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 。 l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n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l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 加重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l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 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增加 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l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 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者,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 随访转诊情况。 n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 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 l 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要求:按照危险分层,分别进行一、二、三级管理 随访管理形式: n门诊随访管理: 适用于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门诊医生利用患者就诊时开展患 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随访卡。 n社区随访管理: 有条件的社区,对于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 诊的患者,社区医生可通过在社区设点或上门服务开展患者管理, 并按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随访卡。条件不成熟的社区,对行 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可通过固定 时间把患者集中等形式开展患者群体管理,并按要求填写高血压 管理随访卡。 l高血压患者全面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频次: 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可与随访相结合。 健康检查内容: 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健康体检表。 (二)高血压筛查、管理流程 l高血压筛查流程 确定筛查对象; 测量血压; 高血压诊断 登记、纳入管理 l高血压随访管理流程 收集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 进行分类干预; 定期随访管理。 三、糖尿病管理 管理内容 l患者发现 l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l非药物治疗 l药物治疗 管理流程 (一)糖尿病管理内容 l糖尿病患者的发现 发现渠道 n机会性筛查: 通过问诊、检测血糖,在就诊者中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 n高危人群筛查: 对符合高危人群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 n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以往建立的人群健康档案,收集糖尿病患者。 n健康体检 通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检查检出糖尿病患者。 n主动检测 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居民主动检测血糖,发现糖尿病患者。 n收集社区确诊患者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不在社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l糖尿病患者的发现 筛查方法 n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特异性和准确性尚好,但敏感性不足。如果FPG 7.0mmol/L并高度怀疑糖尿病,要进行OGTT确诊。 n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OGTT2小时血糖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好,但费时费力。 l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高危人群界定标准 具有以下一项条件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n年龄45岁,BMI24,以往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 IFG)者; n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n血脂异常:HDL-C0.91mmol/L和(或)TG2.75mmol/L者; n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n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经分娩巨大胎儿(出生 体重kg)的妇女;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 n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n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l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高危人群管理内容 n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 让其知晓自身存在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了解 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关系。 n生活方式指导:指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戒烟。 l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高危人群管理内容 n检测血糖: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服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值正常者,每年监测1次血糖。 糖调节受损(IFG和或IGT)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 要加强生活方式指导,3个月随访。 血糖值高于正常者,去除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如患病的急 性期、感染、应激等)原因后3天内复查,如果再次测量血 糖结果仍然高于正常,建议并协助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2 周内了解患者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及诊断情况。对于确诊 患者纳入管理,未被确诊者嘱其3个月后再测1次血糖。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测量血糖和血压,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 出现以下危险情况之一,紧急处理后立即转诊: 空腹血糖 16.7mmol/L或 3.9mmol/L; 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 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体温超过39度; 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眼痛; 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 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询问 症状和体征(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是否有多食、 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视力模糊、浮肿手脚麻木、手 足疼痛四肢发凉、皮肤感染;是否有并存的脑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疾病史及用药情况。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 、 心理状态等情况。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率、脉博; 超重肥胖判断: 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 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腰围:男性 85cm,女性 80cm,提示向心性肥胖。 检查足背动脉博动,如触摸不到足背动脉博动,应转诊。 n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干预 有下列异常须立即复诊:意识改变,出现意识模糊、瞻妄 、昏迷等情况;呼气有酮臭味(烂苹果味);心慌、出汗; 深大呼吸、皮肤潮红、发热;视物模糊。 开展健康教育:什么是糖尿病及控制血糖的意义;糖尿病 的三多一少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 性;如何应付患病、低血糖、应激及外科手术等紧急状态。 进行非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饮 食治疗、运动治疗、控制体重、戒烟、心理指导等。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内容 n干预 分类干预 l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 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 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者,继续原方案治疗,嘱其规律服药,1月 时随访。 l 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7.0mmol/L)或药物不 良反应者,询问是否按医生处方规律服药,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增加 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l对于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 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2周内主动随 访转诊情况。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的方式与频次 n随访方式 门诊随访:门诊就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家庭随访:有条件的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开展随访管理 ; 电话随访:适用于能进行自我管理且随访无检查项目者; 集体随访:在社区设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集体随访。 n随访频次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 访,随访次数每年不少于12次。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患者年度健康检查 n频次与方式 l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l年度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进行。 n内容 l一般体格检查; l血压、空腹血糖,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检查; l有条件时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常规、血脂、眼 底、心电图、胸部X片、B超等检查; l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l 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定义 非药物治疗是通过指导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消 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控制可改变的危险 因素,达到预防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n非药物治疗的原则 l是治疗的基础,应终身进行。除急症、严重并发症外,均应 在药物治疗前首先应用或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l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具体化、个体化; l循序渐进,逐步改善,持之以恒; l定期随访,以提高效果。 l 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膳食指导 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限盐限酒、合理配餐,维 持标准体重。 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比正常人少 500千卡左右。总热量摄入多少应根据每个人的劳动强度与 体重情况具体计算。计算方法是先计算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kg)=身高(cm)-105】,理想体重=标准体重10%;超过 标准体重20%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20%为消瘦;再根据成 人糖尿病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表计算每日所需热量。 l 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膳食指导 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膳食,能达到总热量平衡、结构平衡、 食物多样化。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达到要求: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热量 的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2%15%。 提倡控制食盐: 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 限制饮酒 餐次安排要合理:一日至少保证三餐,定时定量进餐。按早、中、晚 各1/3的热量;或早餐1/5,中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可少量多餐。 其它:避免高糖食物(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除限制 动物脂肪外,植物油也应在20克以下);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 纤维高的蔬菜。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运动治疗 作用:体力活动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还能帮助减 轻体重,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健康;规律运动还 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有改善 作用。 评估:运动治疗前要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下列情况不宜运动治 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增殖性视网模病变,临床蛋白尿性肾病 ,糖尿病严重神经病变、足部溃疡、急性代谢并发症期,血糖控制 很差。 运动类型:无运动禁忌症患者可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一般以适量、 全身性、有节奏性的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快走、体操、游泳、 舞蹈等。 l 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运动治疗 运动时间:一般应在饭后1小时开始,每次2060分钟,最大耗氧量达 50%70%的有氧运动持续2045分钟。 运动频率:为了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血糖,每周运动至少3次或隔 日1次;为了降低体重,则每周应运动5次以上。 运动强度:根据自我感觉,血压、脉搏等,随时调整。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后微微出汗,稍感疲劳,短暂休息可以恢复。运动强度可通过 心率法或谈话试验进行测量。 运动方式:运动前需作51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一次运动后应作5 10分钟的放松运动,以减少运动后低血压和其他心血管、骨骼系统 并发症。 注意事项:避免脱水;注意足部保护,要穿着舒适的鞋袜;代谢控制 很差时停止运动;做激烈运动应调整食物(进食适量的淀粉类食物) 及调整药物(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预防发生低血糖。警惕 运动中血压升高过多现象,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诱发眼底出血、 加重退行性关节病变与发生外伤;用胰岛素患者,应在运动前、中、 后自我监测血糖。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控制体重 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 。 体重增加的生理机制:能量摄入能量支出。 肥胖程度指标:用BMI和腰围来衡量。 减重目标: BMI 24 kg/m2;腰围:男性 85cm,女性 80cm。 减重的速度:6个月比原体重减少5%-15%,1周减少1-2斤 。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非药物治疗 n非药物治疗的内容 l戒烟建议:吸烟的危害,提高戒烟意识,采取戒 烟行动。 l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使之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 l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 药物治疗 n治疗糖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社区设施改造共建协议书
- 护士年度思想总结范稿
- 幼儿园大班谈话活动方案
- 小白兔救小袋鼠400字(11篇)
- 合作社经营权租赁协议
- 糖尿病饮食指南
- 学校体育年度方案
- 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 梦幻主题婚礼方案
- 参加公司培训心得体会 -多篇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高分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并茂)
- 2022年北京市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招录41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FANUC PMC中文英文报警对照表
- 动物的繁殖行为
- XX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XX灌缝施工方案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保测评安全管理测评》PP课件
- 灭虫害消杀记录表
- 起重作业吊装令
- YYT 0471.1-2004 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 液体吸收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