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石子厂环评报告表_第1页
报告石子厂环评报告表_第2页
报告石子厂环评报告表_第3页
报告石子厂环评报告表_第4页
报告石子厂环评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稿)项目名称: 分水岭建筑花岗岩扩建项目建设单位: 青阳县陵阳镇分水岭采石场编制日期: 2004年10月14日 编制单位:安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分水岭建筑花岗岩扩建项目建设单位青阳县陵阳镇分水岭采石场法人代表徐金豹联系人余青陵通讯地址青阳县陵阳镇联系电 政编码242801建设地点青阳县陵阳镇分流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B1090非金属矿开采占地面积(平方米)40000绿化面积(平方米)13000总投资(万元)10其中:环 保 投资(万元)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评价经费(万元)0.5预期投产日期2004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振兴地方经济,合理有序的利用矿产资源,同时为铜汤高速公路青阳县段的建设服务。根据青阳县铜汤高速公路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委托,陵阳镇分水岭采石场将对原片石场进行扩建,开采片石以满足铜汤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二、工程内容1、项目名称陵阳镇分水岭采石场分水岭建筑花岗岩扩建项目。2、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矿区距青阳县158o方向17公里,位于东经11755001175538,北纬302929303000。地理坐标X=3375.003376.00,Y=39588.0039589.00。矿区属陵阳镇分流村管辖,毗临分水岭。103省道在矿区东侧约200米处通过,矿区距离正修建的铜汤高速公路约150米。具体位置见附图1。3、矿山基本情况(1)矿区范围整个矿区面积约为0.04km2,矿区范围的四至坐标见表1。表1 矿区范围的四至坐标表序号XYZ13375.95039588.300+26523375.95039588.500+19833375.75039588.500+19843375.75039588.300+238(2)矿区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东堡超单元扬冲单元中粒似斑状闪长岩中,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规模大者主要为纵断层,多为压扭性,横断层规模较小,以张(扭)性为主。地层矿区内的出露地层仅为第四系,分布于矿区东、西部。为残破积,厚度0.56米不等。岩性为褐黄色含砂粘土。矿石岩性岩石呈肉红色、浅灰色,中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斜长石(3540%),碱性长石(条纹长石2530%),钾微斜长石(45%)、石英(25%)、黑云母(5%。矿石自然类型:中粒似斑钾长花岗岩。矿床成因类型:岩浆型。(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形呈近南北性分布的小脊,东西两边高,中间低,矿体在西侧东坡出露,矿体出露标高+198+265米。当地排水面标高+195米。地表水排泄畅通。矿山露天开采,开采最低标高在当地排水面以上。总体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4)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矿体为块状花岗岩矿,呈块状,成层性完整性好,裂隙为风化小裂隙,少量为次级构造小裂隙,顶、底板仍为花岗岩。资源量估算边坡角选择小于55。台阶高度机械开采为10米、人工开采6米为宜,台阶宽度15米为宜。本矿床工程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4、原采石厂情况原陵阳镇分水岭采石场每年产建筑用花岗石3000吨,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在103省道上视线范围内可见。采石厂周边1000米范围内无任何居民及地表水体,亦无任何工业企业。据调查,厂址所在地无任何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其它敏感区分布。5、改扩建工程内容现业主单位拟投资1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后年生产片石20万吨。完全供应铜汤高速公路建设所需,开采年限依据高速公路的建设期为2年。(1)矿体基本情况整个矿山据地质勘察探明储量为50.14万方,矿石量为125.34万吨。本次工作矿体长178米,实控矿体长120米,标高+200米以上。(2)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开采大片石,无需破碎,所需设备主要为装载汽车、挖掘机、凿岩机。三、项目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为10万元,资金来源为个人自筹。四、公用工程(1)供电矿山自备80kW变压器一台。(2)给排水矿石开采无需用水,矿场周边无任何地表水体。露天采场在当地洪水水位之上,采场边部挖有排水沟,雨水基本沿排水沟自流排泄。五、辅助材料项目所需辅助材料为炸药、雷管,由陵阳镇公安部门统一发放。六、劳动定员及工作时间整个矿场劳动定员15人,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实行二班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所在区域属青阳县陵阳镇分流村,矿场附近均为丘陵和荒地,矿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无任何村落、居民,亦无其它工业污染源。总体来说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较好。同时,因原来采石场开采面在103省道可视范围内,且并未恢复,由采石场与公路间距离与地势可见,开采面裸露的岩面在公路部分视觉角度内比较明显,对区域景观的影响较明显。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质地貌青阳县区域为皖南山区九华山山脉,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区内以天台山为最高,海拔高度1341.6 m,县域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125m300m。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贵池繁昌坳断褶束。2、气象、气候区域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8,冬寒夏热,春秋温暖。多年平均日照1986.5h。年平均无霜期为220d。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525mm。本县风向多为东北到东北偏东,随季节变化,风向也不断变更。即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NE风,频率为18.9%。年平均风速全县为1.6米。 3、土壤、植被区域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多样,农耕历史悠久,土壤类型繁多,过渡特征明显。在空间上,既有水平分布规律,又有垂直分布特征,还有多种多样中域和微域分布特点。项目所在地区域为岗地、丘陵低山,广泛分布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和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全县山地面积104万亩,林业用地98万亩,森林覆盖率49.2。全县草地面积10.5万亩,主要植被为人工林(杉木、马尾松、板栗、桃树等)、次生林(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如青冈栎、甜槠等)、茶树、毛竹等。4、水文特征青阳县主要河流有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陵阳河和喇叭河,水资源丰富,全县地表水总量12.4亿m3。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青阳县国土面积118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约28万人口。青阳县工业以蚕桑-丝绸-服装业,硫铁矿-硫化工业、麻纺和建材业为主;农业盛产蚕茧、茶叶、油料、竹木等农副产品,素有“蚕桑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第三产业以旅游业、饮食服务业为主。2003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1058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8505万元,第二产业39199万元,第三产业38126万元。总财政收入8060万元。青阳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13253人,教职工947人;小学64所,在校学生19938人,教职工1053人。根据2003年统计资料,项目所在地陵阳镇国土面积103.65平方公里,辖10个村,77个村民组,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10个。截至2003年统计人口11328人,总户数367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237人,乡镇从业人员5821人)。耕地面积(包括山场)155476亩,其中水田11153亩,旱地1269亩。据统计陵阳镇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3元,财政收入209.38万元,支出201.7万元。据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无任何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本次评价依据2003年铜汤高速公路对本项目区域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具体大气环境现状(本底值)监测结果见表2。表2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采样时间TSP (mg/m3)NO2(mg/m3)7月10日0.10未检出7月11日0.085未检出7月12日0.14未检出由表2可看出, NO2的日平均浓度与TSP的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表明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项目区周边1000米范围内无任何地表水体,主要以雨水径流为补充水源。3、声环境项目区的声环境质量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4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保护评价区的生态环境。 (2)保护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3)保护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4类标准的要求。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4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 大气污染物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噪声、粉尘、固废噪声、粉尘、炮烟噪声、粉尘 装载机运输噪声、扬尘图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主要产污环节成品挖掘机采装定向爆破穿孔打眼 主要污染工序:大气污染源:爆破烟气及扬尘、汽车尾气、车辆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噪声污染源:山体爆破、车辆噪声。生态环境污染:矿山表层剥离产生废土、石,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破坏自然景观;因雨水冲刷矿山裸露地表而造成水土流失,废弃的土石方易造成水土流失。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汽车运输、矿山爆破粉尘、炮烟、扬尘水污染物生活污水小型旱厕,集中收集处理固体废物矿山表层剥离表土、碎岩石开采期表土产生量约为300吨/年,碎岩石约2500吨/年。表土保存用做生态恢复覆土,碎岩石铺路。噪声炸药爆破炸药爆破瞬间噪声值100dB(A)主要生态影响: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植被资源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属中部丘陵区,地形以丘陵为主。评价区山体表面植被覆盖率较高,表土层23米,原生植被只有灌木丛生长分布,大都为常见灌木。矿山所处位置因原已开采过,有局部无植被覆盖的岩石裸露,并在103省道可视范围内。(2)动物资源现状由于该矿区紧临103省道,人类活动频繁,动物已受干扰迁移它处,因此,该处动物极少,兽类主要以蛇类、獐、獾类为主,鸟类以山鸡、山麻雀为主。(3)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分析工程所在山体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处的表层土壤极易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下,随径流沿坡面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原开采面裸露的岩体表面将成为水土流失发生源。区域水土流失的评价标准采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标准值见表3。表3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hm2a)微度侵蚀150由于评价区域总体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功能较强,同时开采矿体岩性稳定,土壤层较厚且大多被植被覆盖,因此,总体上评价区域大都属轻度侵蚀区。(4)景观资源现状评价本项目所在山体按地形地貌划分为山岳型景观。其景观属性和景观资源现状参见表4。表4 景观属性分级表土地形貌A级B级C级丰富的多样性一般的多样性很少的多样性地貌60%为斜坡,且被切割、不平的、险陡的山脊或大而高的山形30%60%为斜坡,且是中度被切割或起伏的山形030%为斜坡,很少变化,没有切割和高耸地形岩貌地形上很突出,有不寻常的或突出的崩塌斜道、碎石坡、岩石露头等,尺寸大小、形状和地点不一岩貌很显著但不突出,有常见的、不突出的崩塌斜道、碎石坡、圆砾和岩石露头小而不明显的岩貌,无崩塌斜道、碎石坡、圆砾和岩石露头植被高质量的植被类型,大量古代生长的树木,不寻常或突出的植物多样性具有类型交替的连续植被覆盖,植物种类多样性一般没有和很少固定类型植被,没有地面下、上的覆盖由矿山现场调查结果参照上表可知,本项目区域自然景观现状属B级,具有一般的多样性。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间杂低山和小平原,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景观影响敏感区分布。原生植被只有灌木丛生长分布,大都为常见灌木,山体表面无大面积的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流失现象,评价区域大都属轻度侵蚀区。项目区域自然景观现状属B级,具有一般的多样性。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的预测本项目的工程占地仅仅0.04km2,无大面积森林覆盖,原生植被只有灌木丛生长分布,大都为常见灌木,以及少量人工树木,树种以杉树、马尾松为主。本工程破坏的植被量有限,开采期满后,在采取完善的生态恢复措施后,该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很小。2、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将加剧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根据美国盛西米勒和斯密司提出的通用公式:A=RKTsPA土壤流失量;t/(km2a) R年降雨侵蚀因子;t/(km2a) K土壤可侵蚀因子; Ts地形因子(坡长、坡度); P植被覆盖因子;通过计算,项目实施前后土壤流失情况见表5。表5 拟建项目水土流失情况拟建项目侵占面积(m2)水土流失量(t/a)4000080由表5可见,拟建项目生产期间经通用水土流失方程计算矿区年水土流失量约80t,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期。在矿山服役期满后及时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后,其水土流失程度及总量可大为减少,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3、景观敏感度影响评价景观敏感度为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景观敏感度较高的区域,即使受轻微干扰,也会对景观造成较大冲击。原有工程已造成裸露的山体表面,与周边环境反差明显,醒目程度较高,项目实施后裸露面有可能扩大,将对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加大影响。因此,矿山的开采应考虑开采的作业面位置,使扩大面积最小为宜,同时必须做好服役期满后的景观恢复工作,确保铜汤高速沿线景观的和谐统一。4、项目开采方式对景观影响分析由于本项目未给出明确的开采方案,从现场调查结果可看出,矿山现开采面在103省道一侧可视范围内显露的面不大,前端有部分树木遮挡,为避免矿山开采造成可视裸露面的加大,影响景观环境,业主单位必须在开采前做好详细方案,开采时由D点向山体内方向开采(见附图2),不能扩大现有基础上的开采可视面。5、自然危害因素分析矿区坡度较缓,植被发育较好,历年来未发生破坏性滑坡、山洪等不良动力工程地质现象的危害。但D点向山体内方向坡度较陡,应做好施工方式设计,防范滑坡灾害。6、预测结论本工程实施将对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生态完整性带来的影响较小,建设项目评价区内敏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不突出。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期。在矿山服役期满后及时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后,其水土流失程度及总量可大为减少,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本项目所处区域景观敏感度高,但景观多样性较低,切实做到D点向内开采不扩大原开采面及对矿山服役期满后做好景观恢复工作等措施后,可将本项目对区域自然景观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矿区坡度较缓,植被发育较好,历年来未发生破坏性滑坡、山洪等不良动力工程地质现象的危害。但D点向山体内方向坡度较陡,应做好施工方式设计,防范滑坡灾害。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和施工作业场所扬尘,因项目区地处乡村野外,且周边无敏感点,故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基本无废水外排。(3)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如挖土机、汽车等,均为非稳态强噪声源,据同类资料表明,其噪声值为7585dB(A)左右,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过程的结束,此类影响也随之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矿山爆破产生的粉尘和爆破烟气,及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排放方式为无组织、间歇式,排放高度较小,本项目在开采面、运输道路采取洒水的措施以减少起尘量,且矿山周边无任何居民,故产生的粉尘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矿山开采无生产废水排放,而雨水沿排水沟自流排泄,汇入地表径流。 (3)声环境影响矿山开采对区域声环境影响最显著的是突发性的爆破噪声和开采设备、运输设备产生的噪声。其中爆破噪声为突发、间歇性噪声。本项目各主要噪声源为分散点源。矿山开采后,其噪声源主要来自凿岩机、汽车、矿山爆破等,产生的噪声值情况见表6。 表6 噪声源状况一览表 单位:dB(A)序号设备名称距噪声源1m声压级声功率级1凿岩机80882爆破炸药爆破瞬间噪声值100dB(A)3装载汽车7882因项目地处乡村野外,周边无噪声敏感点分布,故拟建项目投产后对外环境不构成影响,但对操作场所造成短期影响。(4)爆破震动的影响矿山爆破时在近距离产生较大的震动,根据GB/T16453.3-1996中安全规定(见下表)。 表7 爆破施工安全距离表爆破方法洞室大爆破大药包小洞室抛掷爆破裸露药包炮眼爆破及深洞法药室法大口径松动爆破扩大炮眼或深孔最小安全距离(m)400400300200200100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距项目点最近的居民点,其直线距离也远在1000米以上,由表7对照可见,爆破震动不会产生安全方面的影响。(5)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矿体开采初期产生的废弃表土、开采期间产生的碎岩石,产生量约为废弃表土300吨/年,碎岩石约2500吨/年。如不合理处置,随意堆存,将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和水污染问题。本项目对这部分固废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具体见表8。表8 矿区固废的处置处理措施序号名称产生量(t/a)处置处理措施1表土300开采初期产生的废弃表土堆存于矿场内固定的废土场内,供开采期满后矿区植被恢复时表层覆土用2碎岩石2500全部送至高速公路用于路基铺设本项目采取的固废处置措施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相关规定的要求,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汽车扬尘、矿山爆破、粉尘、炮烟、扬尘车辆运输过程中避免洒落及经常洒水控制爆破强度并洒水消尘。开采面洒水抑尘控制扬尘量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矿山表层剥离废表土、碎岩石废弃表土堆存于矿场内固定的废土场内,供开采期满后矿区植被恢复时表层覆土用。碎岩石全部送至高速公路用于路基铺设不产生固废影响噪声合理安排爆破时间和爆破方式,尽量减小对作业区内声环境影响。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生态保护与开采期满后的生态恢复方案已由高速公路建设方提出(具体见附件),具体措施如下:1、先将开采面的排水设施修筑好(如截水槽、排水沟、急流槽等),确保地表水不会随意漫流,产生水土流失。2、用挖掘机和装载机对所开采的作业面进行平整。3、将先前堆放的废弃表土覆盖在平整的场地上。4、临时便道在挖掘机退出时,将其挖松并覆盖一层有机土。5、在覆盖有机土的场地种植竹园,在开采作业面四周种植爬藤植物,对陡峭的石壁进行美化。预期效果: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前提下,可将本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同时最大限度的恢复项目区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和生态环境功能。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项目拟建区域属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区噪声值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4类标准的要求。在项目施工期中,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此类影响很小,并且这种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结束这种影响将随之消失。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景观影响敏感区分布。原生植被只有灌木丛生长分布,大都为常见灌木,以及少量人工树木,山体表面无大面积的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流失现象,评价区域大都属轻度侵蚀区。项目区域自然景观现状属B级,具有一般的多样性。本工程实施将对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