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一、 P118 1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1) 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2) 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3) 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12345678910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58437318561047255833542745173230684769解题步骤:(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第四步:分析结果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4,p(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0.05= 0.623 ; r0.01=0.765。 因为0.765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2)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1=12.037 X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2=12.437 X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2.037/29.00100%=41.51%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2.437/56.00100%= 22.27%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Z2=(X - X) /S= (7356)/ 12.437=1.367 Z9=(X-X)/S=(6856)/ 12.437=0.965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二、P119 2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解题步骤:(1) 将该生地三科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Z数=(X - X) /S= (9590)/ 10=0.500Z化=(X - X) /S= (8085)/ 8=-0.625Z物=(X - X) /S= (8079)/ 15=0.067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该生在数学上突出一些。(2) 根据差异系数系数公式可知: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系数分别为数学差异系数:= 10/90100% =11.11%化学差异系数:= 8/85100% =9.41%物理差异系数:= 15/79100% =18.99%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三门学科的差异系数9%20%,所以这三门学科均存在分化苗头。(3) 由(1)可知三门学科的标准分数,所以标准分数的加权平均数为:标准分数的加权平均分计算结果表明:该生的学期分数在班平均分数以下0.019个标准差的位置上,与平均水平非常接近。(4) 总平均分:离差 d数= 90-85=5 d化=85-85=0 d物=79-85= -6 总标准差: 三、P119 5题目:三位教师对6位青年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在0到20内),结果见表6-18.试问三位教师的评定是否一致?表6-18 学习成绩评定结果教师123456A1512184817B813165210C109154512R333449131539R210891156240116922515211836561解题步骤:因为评定对象为6,所以用W系数检验法进行判断:由上图可知:= 33489 =6561SS= =6561-33489/6=979.5查肯德尔W系数临界值表9,当N=6,k=3时,SS0.05=103.9 SS0.01=122.8因为SS=979.5SS0.01=122.8,所以一致性极显著,三位教师的评定一致。四、P120 12题目:六年级的周宾在一次期末考试时语文96分,数学84分,父母批评他的数学学的不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已知他所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92,标准差为9.54,数学平均分为73,标准差为7.12.解题步骤:父母的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语文、数学两个基准不一样的学科不能单单从表面上进行比较,要转化成标准分数才能判断优劣:由上述计算可知,周宾的数学成绩明显优于语文成绩,其父母的判断是错误的。五、P196 1题目:假设对4000名大学新生的英语进行分班考试,结果考试成绩是正态分布。若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班教学,则各个等级应当分布多少学生?解题步骤:(1) 确定各组在正态分布上的位置正态分布区间以6个标准差为全距,因能力分组是等距的,则每一个等级的区间在横轴上的距离为6s/4=1.5s。则四个组的能力区间范围是:A组1.5s以上,B组为0s1.5s,C组为0s-1.5s,D组为-1.5s以下。(2) 查表,有Z求p。A组:PA =0.5-0.4331=0.0669B组:PB=0.4331C组:PC=0.4331D组:PD=0.5-0.4331=0.0669(3) 求各组人数A=D=40000.0669=267.6B=C=40000.4331=1732.4六、P196 3题目:为了对某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某校对情况相似的两个班进行了教改实验。甲班45人,采用教师面授的方法;乙班36人,采用教师讲授要点,学生讨论的方法。一年后,用同一试卷对两个班进行测验。结果,甲班平均分为69.5,标准差为8.35;乙班平均分为78,标准差为16.5(假设方差齐性)。试问:(1) 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2) 哪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程度大些?(3) 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是多少?解题步骤:(1)1、条件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样本为独立,样本容量大于30,为双侧检验,可选择t检验或Z检验。2、检验过程 建立假设:Ho: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Ha: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明显差异 检验值计算:均数之差的标准误:检验值:比较决策:当df=n1+n2-2=79时,t(79)0.01/2=2.650。因为t=2.97 t(79)0.01/2=2.650,p0.01即t=2.97处于-2.6502.65之外。所以差异极其显著,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2)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甲班、乙班的差异系数为:CV甲=8.35/69.5100%=12.01%CV乙=16.5/78100%=21.15%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乙班的教学方法差异程度大于甲班。(3)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69.545+7836)/(45+36)=73.28七、P274 1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三个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试实验后同一测验成绩如下,试问三中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实验结果呈正态分布)教法A:76 , 78 , 60 , 62 , 74教法B:83 , 70 , 82 , 76 , 69教法C:92 , 86 , 83 , 85 , 79解题步骤:(1)定义变量“jiaofa”和“chengji”,输入数据并保存。(2)点击“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3)选择“shuju”到“自变量”,选择“jiaofa”到“因子”。(4)点击“选项”,选择“描述”、“方差同质性检验”,点击“继续”返回。(5)点击“两两比较”,选择“Tukey”,点击“继续”返回。(6)点击“确定”,结果如下。上述结果表示样本方差齐性,可以选用“Tukey”法计算。上述结果表明,三组学习成绩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的教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教法A明显优于教法C八、P275 4题目: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成绩为74分,标准差为5分;乙校平均成绩为71分,标准差为10分。试问:(1) 甲、乙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2) 甲、乙两所学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3) 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80分得学生,其位置一样吗?为什么?(4) 根据甲、乙两所学校的情况,试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真实情况。解题步骤:(1)该题为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独立。样本容量大于30,为双侧检验,选择Z检验。建立假设:Ho:1=2 Ha:12均数之差标准误:因为Z=1.55Z0.05/2=1.96,即Z=1,55处于-1.961.96之内,差异不显著,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研究假设,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无明显差异。(2)甲校差异系数为:乙校差异系数为:结果表明,乙校的数学成绩差异程度大于甲校。(3)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样本容量大于30,用近似正态法。甲学校80分的学生在该校位置为0.88493(即有88.493%的学生在80分以下)乙学校80分的学生在该校位置为0.81594(即有81.594%的学生在80分以下)故而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80分的学生位置是不一样的。(4)九、P300 1题目: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在所调查的228名男性消费者中有160人喜欢该商品,而在208名女性消费者中有90人喜欢该商品,试问:(1) 对该商品的态度是否与性别有关?(2) 若有关,其相关程度有多大?解题步骤:(1)定义变量“人数”、“性别”和“喜欢与否”,输入数据并保存。(2)点击DataWeight Cases,将“人数”选入“Frequency Variable”,点击“OK”返回。(3)点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选择“性别”到“Row(s)”,选择“喜欢与否”到“Column(s)”。(4)点击“Statistics.”,选择“Chi-square”,点击“continue”返回。(5)点击“OK”,结果如下。 ValuedfAsymp. Sig. (2-sided)Exact Sig. (2-sided)Exact Sig. (1-sided)Pearson Chi-Square32.191(b)1.000 Continuity Correction(a)31.1011.000 Likelihood Ratio32.5541.000 Fishers Exact Test .000.000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32.1171.000 N of Valid Cases436 a Computed only for a 2x2 tableb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88.73.上述结果表明对该商品的态度与性别有关,并且线性相关效果显著。十、P320 7题目: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要从854名学生中抽取15学生作样本。他将学生从001到854进行编号,设计了抽样框。利用计算机,他获得如下的随机数字序列:87823532561068641497345606831473474751209263837130445031376985619365776725552439554031611306744372080478824884432855607202936333224626560012352885302169328156668038263848278299856416683050342906650739试问哪些学生将会被抽取?解题步骤:将上述随机数字序列按着三位数一组进行分割,得出:878 235 325 610 686 414 973 456 068 314 734 747 512 092 638 371 304 450 313 769 856 193 657 767 255 524 395 540 316 113 067 443 720 804 788 248 844 328 556 072 029 363 332 246 265 600 123 528 853 021 693 281 566 680 382 638 482 782 998 564 166 830 503 429 066 507 39出去无效数字后按顺序所得的号码对应的15个编号码即为抽中同学,被抽取的学生编号为:235,610,686,414,456,068,314,734,747,512,092,638,371,304,450。1.题目:P118: 1、2、5、12 P196: 1、3 P274: 1、4 P300: 1 P320: 72.做题的过程中,要体现具体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新建文件、输入数据 第二步:点击哪个按钮 第N步:,得出结果,保存作业7月30日前发给李娟老师附件资料论文撰写方法一、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选题首先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所学专业相关;其次,选题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使其论文形成后既有理论支撑,同时要对现实有所促进;再次选题要注意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有争议的话题,或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本专业的老话题、与研究领域有关的当前热点问题、新问题、亲自参与实践调查的课题;第四,选题要结合考虑资料的利用。能找到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对于作者写作论文有重要帮助;最后,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范围太大易导致内容空泛,难于驾驭。(一)论文的选题的依据:1、依据个人兴趣爱好;2、依据个人知识结构;3、依据当前本专业的研究热点;4、依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局势;5、依据管理学权威刊物的近期发表论文;6、请教他人。(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1、注重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2)要注重选题的理论价值。 2、勤于思考,刻意求新。(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二、论文写作框架的确定论文写作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讲,学术论文框架需要采用递进的逻辑体系,不建议采用并列的逻辑体系,即论文的各个部分应该是层层递进,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如: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和涵义,第二部分是问题提出,第三部分是分析问题,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部分是解决问题需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总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和添加。论文框架确定后,应交给导师审阅,再与导师仔细探讨行文的思路,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最后确认论文写作内容框架,作为开题报告中的内容部分。三、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介绍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二)文献来源论文查阅的资料来源有:1、电子期刊。包括电子期刊网上的期刊论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及一些电子书籍。2、纸质书籍。如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等。(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文献综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此部分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查阅文献的内容要围绕我们选题需要研究的主题内容,以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严禁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和论文写作不相关;二是对文献查阅后,不能简单罗列,文献综述的重点在“综述述”,应该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和整理,进行综合的评述,不能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数据、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4、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前沿和结论部分和我的观点有许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没做修改。四、开题报告(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是简单叙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然后提出论文是为了研究什么,为了得到什么结果。研究的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相关研究的理论有什么贡献(理论意义、学术意义),二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实践意义、指导意义)。(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研究内容部分即前述的论文框架体系,研究目标重点介绍研究什么,拟解决什么关键问题。(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此部分视具体写作情况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情况而定。(四)研究进度计划时间和内容按照系里的统一规定填写。五、论文的撰写(一)论文构成1.论文题目2. 论文目录3.中英文摘要、关键词4.论文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二)论文目录一般先要确定论文目录,即论文题目、大标题和小标题,这使得论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据。然后拟定内容提纲,把论文目录展开,加进必要材料予以扩充,使目录充实和具体化。编写提纲应该由简入繁,由部分到章节再到内容要点,逐步进行扩展。首先根据行文的思路用最粗的轮廓勾勒出文章的几大块,也就是主要组成部分,然后在各部分内填入相应的章节。具体来说写论文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理论、实证、结论),可以在先确定逻辑主线的基础上规划出三个部分,再用相应章节进行对应的填充,最后列出每一节的内容要点。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二是要平衡章节之间的长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尽量长短相当,避免体例结构的不相称。对于引入的理论部分要把字数控制在整个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1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2.英文忌用软件翻译,因为语法错误多,专业词汇翻译不够专业3. 关键词一般三个以上(四)论文正文论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1、绪论,又称前言、绪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可涉及以下内容: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说明作者论证这一课题的方法;概括介绍论述的内容或揭示问题的结论;历史回顾。绪论部分在论文中所占比例通常较小。要写得简明扼要,通常几百字即可。2、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前面说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详细地阐述论文的研究观点、成果。可根据论题性质,用正面立论的或批驳不同看法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来论证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见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创造性的东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存理。这一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3、结论是论文的最后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作者对研究的课题提出探讨性意见;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等。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通常这部分可以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对本论部分进行强调(但注意不是本论部分的重复)。如果结论已在绪论或本论部分作了提示,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论文的撰写一方面取决于资料的拥有,另一方面依靠平时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积累。撰写正文前,要对提纲进行再次检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起草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切忌断断续续。起草阶段,要先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就是按照提纲形成是构思填充内容。形成的论文应该是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叙述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论文各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舒展,逻辑性要强。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忌大篇幅引用,切忌抄袭他人论文,国内一般认为不超过200字就不算抄袭。然而,在考研与就业压力的夹缝中,大学毕业论文的生存处境日渐尴尬,弄虚作假现象泛滥,论文写作陷入抄袭的怪圈,毕业论文写作只是“网上摘些,书上的借用些,最后整合一下就算大功告成”“写论文惟一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复制、粘贴的快捷键”。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抄袭的风险?首先,每个内容小点一定要自己拟定。紧接着,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小点内容进行扩充充实,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五)致谢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随州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及答案
-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下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转型教育的模式与实践研究
- 2025租房合同租房居间合同
- 供应链管理张相斌课件
- 2025年甜高粱制取酒精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仿形铣床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6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 供应室教学课件
- 供应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供应商管理课件模板
- 运用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模板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课件-电梯安全知识
- 车辆转让合同电子版下载可打印
- 深圳填海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 BB/T 0023-2017纸护角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logopress3培训视频教程整套模具大纲
- DB32-T 2945-2016硬质合金刀具PVD涂层测试方法-(高清现行)
- TB∕T 3526-2018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接触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