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与降血糖_第1页
天然药物与降血糖_第2页
天然药物与降血糖_第3页
天然药物与降血糖_第4页
天然药物与降血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 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4.3 降血糖与天然药物 4.3.1 概述 n(1)血糖 n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 是葡萄糖。 n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 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 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n2 n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 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 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 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 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 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 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n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 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 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 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 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 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 一样的。 n3 n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 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 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 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 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 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 以维持生存。如右图的骨 瘦如柴,就是这个原因。 n人体所有的细胞所需的糖 都由血液来输送,所以维 持血液中糖的恰当的浓度 是很重要的。 n4 n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 n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 n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 n5 n(2)糖尿病血糖 n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n目前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推荐标准:具 有典型症状,以静脉血糖水平作依据,空腹血糖 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dL(11.1 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 n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4%,成为继心血管和癌症 之后的第三位“健康杀手”。 n6 n(4)糖尿病临床症状 n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 ,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 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 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 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 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 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 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 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 多一少”症状。 n9 n多食 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 ,而是随着小便一起排也体外,热量来源不足,机体常处于 饥饿难忍的状态,出现食欲亢进现象,尽管一日进食四、五 次,尚不能满足。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尿中排出的糖也就 越多,这时饥饿的感觉就越厉害。 n多饮 糖尿病患者由于排尿过多,水分大量丢失,因此感到 口干,只有多饮来补充丧失的水份才行。他们不仅饮水的次 数增多,而且饮水量也明显增大,有时一天能喝几热瓶开水 。 n多尿 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他们排出的 尿量,在24小时一般为3000毫升4000毫升,偶尔可达10000 毫升以上,排尿次数可多达20余次。造成多尿是因血糖过高 ,高浓度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要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尿量 增加,临床上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 n消瘦 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多因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 ,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所致,亦与高渗性组织失水有 关。病情稳定时,一般病人没有明显的消瘦,若见明显的消 瘦,往往反映病情的加重。 n10 n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 正比。 n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 ,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 了恶性循环。 n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 日150克主食。 n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 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n11 n(5)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n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 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 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 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 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n12 n(6)糖尿病 分类 n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 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 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 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 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n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n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 n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 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n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 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 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n13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发发病年龄龄幼年和青年多为为成年和老年 体型消瘦或正常多伴肥胖 起病急慢 病情程度较较重较轻较轻 血胰岛岛素显显著低轻轻度降低,正常 或超过过正常 对对胰岛岛素的敏感很敏感 (易致低血糖症 ) 较较不敏感 胰岛岛素治疗疗必须须约约25患者需要 磺脲类脲类 降糖药疗药疗 效 差50 酮酮症酸中毒常见见少见见 n14 n据WHO估计,全球超过2.3亿糖尿病患者,预 测到2025年上升到3亿 n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2位( 第一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国) n糖尿病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 重,威胁人类健康 n15 n(7)高血糖的危害 n高血糖的危害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 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 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 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 渐恢复正常。 n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竭、失 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 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 n16 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 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受累冠状动脉受累 冠心病冠心病 脑动脉受累脑动脉受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2型DM主要 死亡原因 肢体动脉肢体动脉 粥样硬化粥样硬化 下肢痛、感觉下肢痛、感觉 异常、坏疽异常、坏疽 肾动脉肾动脉肾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 截截 肢肢 n17 n18 糖尿病足 n概念: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 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 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 位)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n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主要原因,花费 巨大 n19 n20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n21 (8)糖尿病治疗要点 n原则: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n目的: 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糖尿病症状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 n22 糖尿病治疗原则五驾马车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n23 n糖尿病病因不外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房劳过度 。其中饮食不节与湿热生成有关。 n“肥者令人生热,甘者令人中满”。 n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主运化水湿,若脾 运失健,水湿不能转输运化,聚而为患,与热相 结,湿热内蕴,邪热伤阴,燥热内生,发为消渴 。 n另一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阴虚日久,气失所 附而出现气虚,脾气虚水湿不化,湿郁化热,湿 热交阻,阻于中焦,气失升降,脾运阻滞,水谷 不化精微,而阴津属精微的一部分,阴津虚少则 燥热内生,反之热盛则阴虚,遂致阴愈虚,热愈 盛,热愈盛,阴愈虚的恶性循环。 (9)天然药物治疗糖尿病原理 n24 n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 n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 的激素,它通过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 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把葡萄 糖运入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是维持血糖正常的重 要激素,其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将导致糖尿病。 n胡芦巴对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胡芦巴中的羟基 异亮氨酸,其主要作用于细胞膜的K通道。 n25 n通过保护、修复胰岛细胞和防止胰岛 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 n生地、黄连 和方剂消渴停 n26 n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 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n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是其发挥降血糖作用的第 一步,如果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将导致IR 。 n加味桃核承气汤,通过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 目,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IR减轻 。 n人参、黄芪、生地黄、茯苓等降低脑肾上腺皮质 激素受体的最大亲和力和受体亲和常数。 n27 n桃核承气汤,又 名 桃仁承气汤出于伤寒 论 ,组 成:桃仁 12g 大黄 12g 桂枝 6g 芒 硝 6g 甘草 6g 。效 能:逐瘀泻热。 n加味桃核承气汤 n大黄6-12g,桃仁9-12g,桂枝6-12g,玄明粉 3-6g,甘草3-6g,玄参12-15g,生(熟)地12- 15g,麦冬12g,黄芪30-45g。 n主治 糖尿病(型)。 n28 n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n菊苣胶囊可以显著地降低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模 型的血糖含量,并能显著地增加肝糖原的贮存, 减少肝糖元分解,提示其降糖机理与胰外途径, 特别是增加肝糖原贮存、减少肝糖原分解相关。 n五子衍宗丸可明显缓解STZ(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 鼠“三多一少”症状,降低血糖、胆固醇、甘油 三酸水平,显著提高肝糖原含量,促进肝糖原恢 复至正常水平,其机制与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 、加速糖原合成有关。 n29 n菊苣三清胶囊 n【主要成分】菊苣、薏苡仁、决明子等。 n【适宜人群】用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血尿酸 ,血脂、血糖失衡人群保健。 n30 n五子衍宗丸 n【处方】 枸杞子 400g 菟丝子( 炒) 400g 覆盆子 200g 五味子( 蒸) 50g 车前子(盐炒) 100g n【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 用炼蜜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 蜜809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n31 n通过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血 糖 n研究发现中药五味子、虎杖等能极强地抑 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提示它们可以竞争 性地抑制小肠上皮-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 而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起到降糖的作用 。 n32 (10)常用降血糖天然药物 n人参、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枸杞、地黄、知 母、番石榴、苦瓜、金果榄、苍耳子、玉 米须、洋葱、白术、苍术、葛根。 n33 n作除上述药物外,药理研究 显示有降血糖 作用的天然药物还有: n玄参 、玉竹、黄精、淫羊藿、泽泻、麦芽 、丹参 、仙鹤草 、桔梗、桑叶、长春花、 卫矛 、麦冬、茯苓、牛蒡子、葫芦巴、黑 芝麻、香茅、紫杉、野冬青果、野甘草、 刺五加等。 n34 4.3.2 知母 n(1)来源 n单子叶植物百合科 Liliaceae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 根茎。 n别名 蒜辫子草、羊胡子 根、地参、 连母、水须、 穿地龙 n35 n出 处 神农本草经 n主 产 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n采 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 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 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n36 n(2)性味归经 n苦、甘、寒。 n归肺、胃、肾经。 n(3)功能主治 n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n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 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n37 n(4)炮制 n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去毛屑。 n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 。本品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 于 0.90。 n38 n(5)化学成分 n知母皂苷、 n知母多糖、 n芒果苷、异芒果苷等黄酮、 n胆碱、尼克酰胺、 n鞣酸、 n烟酸等。 n39 n(6)用法用量 n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n40 n玉液汤 n【组成】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 内金6g(捣细),葛根4.5g,五味子9g,天花粉9g 。 n n方中以黄芪为君,得葛根能升元气,佐以山药、 知母、花粉滋阴,使之阳升而阴应,生鸡内金运 脾溉食,化饮食中之糖质为津液,以五味子之性 酸,温固肾精以止滑,不使水饮急于下趋。所以 玉液汤有升元气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元气下陷 的消渴症。凡是糖尿病体气较虚,烦渴尿多的, 都可应用。 n41 n治疗糖尿病方1 n生地、黄芪各30克,淮山药、知母、葛根、 石膏(先煎)、牡蛎各20克,元参、枸杞子、 苍术、茯芩、常参各15克,麦冬、五味子各 10克,黄连5克。 n42 n治疗糖尿病方2 n组方:知母12克、天花粉12克、麦冬各12克 、黄连5克。 n水煎服。 n可改善糖尿病上消(如口渴、多饮等)症状。 n43 n(7)禁忌 n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n44 4.3.3 苍耳子 n(1)来源 n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带总苞的果实 。 n别名 牛虱子、胡寝 子、苍郎种、棉螳螂 、苍子、胡苍子、饿 虱子、苍棵子、苍耳 蒺藜、苍浪子、老苍 子。 n45 n资源分布 n分布于全国各地。 n主产于山东、江西、湖北、 江苏等地。 n46 n(2)性味归经 n味苦、甘、辛;性温;小毒。 n入肺、肝经。 n(3)功能主治 n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 n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久咳不愈 ,慢性鼻炎,肛门肿痛,关节炎肿,性欲 减退,面色苍白。 n47 n(4)炮制 n苍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n炒苍耳子:取苍耳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 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刺焦,内部浅黄色 时取出,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n炒苍耳子表面焦黄色 n炮制作用:生苍耳子以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 皮肤痒疹及其他皮肤病。炒后质酥刺焦,易于 去刺和煎出有效成分。 n48 n(5)化学成分 n苍耳子苷1.2%、树脂3.3%,以及脂肪油9.2% 、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 n脂肪油40%,其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64.8% 、油酸26.7%、硬脂酸7.07.5%、棕榈酸1.5 2.0%, n-谷甾醇和豆甾醇。 n戊聚糖15.86%,可作制糠醛的原料。 n49 n(6)用法用量 n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n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n50 n治疗糖尿病 n候永茂自拟糖宁方 n黄芪、人参、丹参、苍耳子、桑椹子、麦 冬、泽泻、川芎 n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尿糖,对糖尿病并发手足麻木、视物模 糊、蛋白尿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n51 n药理作用 n苍耳子水浸剂得到的苷类(C31H48O24S2)成 分,可使正常动物血糖下降,但不能降低 大白鼠因注射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这 种甙类不但不增加动物肝糖元的形成,反 而促进肝糖元的减少,可见其降血糖的机 制与胰岛素不同。 n苍耳子毒性成分为水溶性苷类。 n中毒原因,可能是肝肾受到损害。造成呼 吸困难、伴有阵发性惊厥,最后因产生全 身中毒症状而死亡。 n52 n治疗下肢溃疡 n苍耳子g, 炒黄研末, 生猪板油 g, 共捣为糊状。 n用时先用石灰水(石灰g, 加开水 冲泡, 静置 小时后吸取上清液 )洗净疮面, 揩干后涂上药膏, 外用绷带包扎 。 n冬季天, 夏季天更换敷料。 n53 n(7)禁忌 n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 n此草药有剧烈的毒性,不可以自己随便作 为药用,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n54 n55 4.3.4 玉米须 n(1)来源 n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ZeamaysL.的花柱和柱 头。 n别名 玉麦须、五蜀黍 蕊、棒子毛、红须麦 。 n56 n玉蜀黍原产美洲。明代始传入中国,入药 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 n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木草, 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 收载。 n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 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 n57 n(2)性味归经 n味甘、淡;性平 n归肾、胃、肝、胆经 n(3)功能主治 n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n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 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n58 n(4)炮制 n将原药除去杂质、衣壳(总苞片) 及灰屑,晒干或烘干即得。 n59 n(5)化学成份 n脂肪油2.5%、 n挥发油0.12%, n树胶样物质3.8%、 n树脂2.7%、 n苦味糖甙1.15 %、 n皂甙3.18%、 n生物碱0.05%。 n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 、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 酸等。 n60 n(6)用法用量 n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 存性研末。 n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n61 n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 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 服。 n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 、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 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n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 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n62 n消渴丸 n“消渴丸”是我国首次入选国家863计划的研究用中 成药,第一个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糖尿病药物,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销量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糖尿病药物,上市26年销量突破5亿瓶,服用人 群达2000多万。 n国内临床上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常用的中成药 。 n玉米须、黄芪 地黄 天花粉等。 n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 消廋,体倦无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 消渴症。 n63 n降糖宁胶囊 n含玉米须、人参、山药、黄芪、茯苓、麦 冬、山茱萸、生地黄、天花粉、生石膏、 知母、地骨皮等13昧。 n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 。 n恢复胰腺的功能、促使胰腺正常分泌胰岛 素。使从服药刺激胰腺分沁胰岛素到 恢复 胰腺自行分泌胰岛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 的“降血糖”。 n64 n治糖尿病 n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 n水煎服。 n(福建药物志) n65 n治糖尿病 n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根皮12g ,天花粉15g,麦冬15g。 n水煎服。 n(四川中药志1982年) n66 n玉米须茶1 n玉蜀黍须一两。 n煎服。 n治糖尿病(浙江民间草药) n玉米须茶2 n把玉米须清洗干净,用开水冲泡即可。 n67 n蕹(wng )菜玉米须茶 n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 汤去渣取汁。 n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n主治 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肾 病浮肿尿少。肝炎、黄疸。吐血、咳 血或尿血。 n68 n(7)注意 n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n用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身就说 明玉米须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目前对于玉米须降 血糖的科学研究并不多。 n部分研究指出,可能是玉米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 了降糖作用。 n尽管如此,也绝不可用玉米须替代降糖药物,如果 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饮用玉米须水进行辅助治 疗,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 n69 4.3.5 胡芦巴 n(1) 来源 n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lafoenum- graecumL.的种子。 n别名 苦豆、香草、葫芦巴、 芦巴、胡巴、季豆、小木夏、 香豆子、芸香草、苦草、苦朵 菜、香苜蓿。 n70 n早在2000多年前,西亚及中东/阿拉伯 国家的居民已开始将葫芦巴作为一种野 生蔬菜食用。因其嫩茎叶可直接炒食( 味道与我国的常见蔬菜豌豆苗相似), 而其种子(葫芦巴豆)经浸泡12天后 发芽即成为非常可口的豆芽菜。 n 中东、阿拉伯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之所以 糖尿病发病率低,正是与这些国家的人 民经常食用葫芦巴类蔬菜有关。 n以葫芦巴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减肥、降糖 和营养保健产品迅速风靡国际医药市场 。 n71 n 葫芦巴大约在唐宋时期经陆路从西域传入到我国中 原地区并引种成功。作为药物使用已有1000多年。 n目前,葫芦巴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西北、华东和 中部各省均有种植,但以西北地区的葫芦巴种植面 积最大。 n葫芦巴在美国已被批准作为一种天然的糖尿病辅佐 用降糖保健产品(膳食补充剂),目前不少美国消 费者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均经常使用葫芦巴粉作 为控制血糖升高的保健食品。而已确诊的糖尿病人 服用葫芦巴制剂后能增强其所服降糖药物的效果。 n72 n胡芦巴为豆科一年生草本 植物,全株有香气,花期4 6月,果期78月。 n多栽培。 n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n73 n(2)性味归经 n苦,温。 n 归肾经。 n(3) 功能主治 n补肾阳,祛寒湿。 n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 ,阳痿。 n74 n(4) 炮制 n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 n生用或微炒用。 n盐炒胡芦巴:取净胡芦巴加盐水喷洒拌匀, 稍闷,微炒至发响,呈黄色,取出放凉。( 每胡芦巴100斤,用食盐2.5斤,适量清水化 开) n75 n(5) 化学成分 n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 生物碱, 胡芦巴碱 n76 n薯蓣皂苷(diosgenin-B-D-blucoside)等, _ . .结构 甾体皂甙元 - . C5 C25 .羟基 - 薯蓣皂甙元5(6) .3 雅姆皂甙元5(6) .3 芰告皂甙元反式 . 2,3 替告皂甙元反式. .3 新替告皂甙元反式 .3 _ n77 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saponaretin)、异 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7-葡萄糖甙( vitexin-7-glucoside,黄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等 黄酮类。 n脂肪7.61、 n总蛋白16.97、 n总糖3.68、 n纤维素6.4、 n半纤维素11.98。 n卵磷脂6.25、维生素B1等。 n78 n(6)用法用量 n煎服,310g; n或入丸,散。 n79 n现代研究表明葫芦巴具有抗糖尿病和降胆固醇作用 。 n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葫芦巴种子的粗提取物能改善 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使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 的血糖浓度明显下降,并且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 葫芦巴碱。给予葫芦巴乙醇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