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_第1页
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_第2页
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_第3页
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_第4页
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大学语文论文略论“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王媛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着(zhe)”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虽然前人对它的研究和论述已相当多,然而,到目前为止语法学界对“着(zhe)”的功能和意义仍然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本文通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等方面对汉语普通话中的“着(zhe)”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归纳总结汉语普通话中“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这对于“着( zhe)”的本体研究和“着(zhe)”的教学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着(zhe)”;语法意义;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01-0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方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现象研究以汉语“着”类词研究为例”(11YJC740109); 2011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方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现象研究以汉语“着”字研究为例”(wym11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媛媛,女,江苏徐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回顾“着(zhe)”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关于“着(zhe)”的语法意义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着(zhe)”的全部分布,因此下面我们在概括“着(zhe)”的语法意义之前,就先来考察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着(zhe)”的语义分布。 一、普通话中“着(zhe)”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分句式考察 从句法分布上看,“着(zhe)”主要呈现出如下分布形式: (1)V着(2)SV着 (3)S1S2V着(O) (4)SV着O (5)SV1着V2(O) (6)SV1着(O)V2 (7)SV1着V2着(V3) (8)(S)V1着V1着,(S)V2(9)V着X (10)SA着(呢) (11)A着NP (12)SA着VP (13)A着数量词 (14)A着点儿 (15)F着V(F表副词) (16)D着(V)(D表代词) (一)V着 “V着”是“着”的最简分布形式,独立成句的“V着”一般是祈使句。如: 坐着!歇着!穿着!拿着!收着!听着! “V着!”的句式义可以概括为:要求人或事物进入或保持某种状态。当预设为听话人本来没有处于某种状态时,“V着!”表示要求听话人进入某种状态,当预设为听话人打算改变、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了原来所处的某种状态时,“V着!”则表示要求听话人保持原有的某种状态。 能够出现在“V着!”中的V是一个很小的类。首先“V着!”是肯定的祈使句,因此V必须是自主动词,而不能是其他动词,像“塌、病、醉”等非自主动词是不能进入“V着!”的;其次,既然是与“着”结合的动词,当然必须是表示持续的动作或状态的动词,而不能是其他动词,而在表示持续的动作或状态的动词中,又只有表示状态持续的动词才能进入“V着!”,这显然是由“V着!”是一种表示状态的祈使句决定了的。然而我们发现在具有自主状态这两项语义特征的动词中,有一些动词,如“开、关”,它们一般是不进入“V着!”的,例如当“灯是关上的,我们想让灯进入开着的状态”时,一般不会对听话人说“开着!”而说“打开灯!”,又如当“窗户是打开的,我们想叫听话人把它关上,让窗户处于关闭的状态”时,一般不会说“关着!”而说“关上它!”“关窗户!”我们发现这些动词不具备附着性,动作实现后不会产生附着状态,而出现在“V着!”中的V除“听、想、记”一类感知动词外,均具有附着性,动作实现后人或事物均产生附着状态,所以我们认为出现在“V着!”句式中的V有两类:一类是表示某种感知过程的动词,如“听、看、想”等;一类是具有自主状态附着三项语义特征的动词,如“坐、站、歇、呆、穿、戴、拿、捧、收、留”等。 (二)SV着 “SV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A.她更快地在房里来回踱着。(茅盾 虹) 小豹子不顾一切地飞奔着。(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驴怪声怪气地叫唤着。(林海音 城南旧事) 日影在窗边一闪一闪地跳着。(茅盾 虹) B.他时常在寒风里,在雪意的冻雨里,出神地站着。(茅盾 虹) 存妮湿漉漉地躺着。(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两个人在门槛上并肩坐着。(林海音 城南旧事) 陶慕侃无可奈何地呆立着。(柔石 早春二月) C.纸包也在他们腋下夹着。(茅盾 虹) 房门敞着;大门敞着;(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桌上摆着三四个菜和一瓶酒,菜都用碗扣着。(贾平凹 野山) 屋里只剩下他的一份铺盖和那几件挑出来的衣服,在没有席的炕上放着。(老舍 骆驼祥子) 在“SV着”这类句式里,“V着”位于句末,在“S”和“V着”之间一般都有句子成分,否则句子语义不完足。A类句子里S和V之间有一种“施事动作”的语义关系,全句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可以说是一种动态句;B类句子里S和V之间也有“施事动作”的语义关系,但B中的“V着”一般是指有生命体一直保持着由某种行为动作所造成的姿态,是一种静态的持续,因此这类句子是一种静态句;C类句子里,S和V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选择关系,主语后面的句子成分是用来说明主语所处的状态的,全句也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是一种静态句。 (三)S1S2V着(O) 梅女士左手托着下巴、懒懒地靠在椅背上,仿佛是倦极了。(茅盾 虹) 左宅的王二,鼻子冻得滴着清水。(老舍 骆驼祥子) 两间通连的屋子,墙上挂着地图和一些表格之类的东西。(柔石 早春二月) 汽车门开着。 大门口灯亮着。(左边两例摘自张黎1996) 以上例句中的“S1”“S2”之间都有一种所属关系,因此可以有如下转换: 梅女士的左手托着下巴、懒懒地靠在椅背上,仿佛是倦极了。 左宅的王二的鼻子冻得滴着清水。 两间通连的屋子的墙上挂着地图和一些表格之类的东西。 汽车的门开着。大门口的灯亮着。 但转换后句子的语用结构发生变化,转换前S1是话题,转换后S1所修饰的S2成为话题,“S1S2V着(O)”表示主体处于某种状态。 (四)SV着O 从语义上看,SV着O可分为以下几类,请看例句: A.一只手轻叩着窗户。(贾平凹 野山) 爸爸抚爱地摸着她的头。(林海音 城南旧事) 上面,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正倾诉着感情。(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B.饭店门口烟气腾腾炸着油条。(同上) 临时禁闭室内,点着一串海棠仁。(梁信 红色娘子军) 拖拉机行驶在山间公路上,挂斗里满载着货物。(贾平凹 野山) C.屋上浮着些炊烟。(老舍 骆驼祥子) 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同上) 画外,缭绕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林海音 城南旧事) D.南霸天身旁站着一个奇瘦、奇长、一脸灰死肉的大管家。(梁信 红色娘子军) 靠近船舷的栏杆处坐着一位青年妇人。(柔石 早春二月) 她的膝前倚着一个约七岁的女孩,眼秀颊红,非常可爱。(同上) E.台上,正中悬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林海音 城南旧事) 水香的桶里装着一满桶衣物。(方方 桃花灿烂) 门外排列着大小的汽车,门口插着大面的红旗。(冰心 樱花赞) A类句中的SVO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动作受事”;B类句中的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及物动词受事”;C类句中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不及物动词施事”;D类句中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姿势动词有生命体”;E类句中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位置动词无生命体”,从A到E,句子的动态性逐渐减弱,静态性逐渐增强。 (五)SV1着V2(O) A.她们又抢着来剪别人的。(茅盾 虹) 他立刻笑着讨饶了。(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更足以自傲的是许多老朋友也赶着来贺喜。(老舍 骆驼祥子) B.“姐不怪你,这是姐的心病哦,我倒忘了,”说着解开布包,里面是那块豆腐。(贾平凹 野山) “哎”,小武训答应着出了房门。(孙瑜 武训传) A类句中,“V1着”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它表示V2的情状方式,做状语,“着”一般不能省略;B类句中的“着”表V1与V2同时发生,含有“一边,一边”的意味。 (六) SV1着(O)V2 A.恶奴押着琼花向后院走去。(梁信 红色娘子军) 陶岚打着伞走来。(柔石 早春二月) 祥子戴着草帽坐在他们对面。(老舍 骆驼祥子) B.他看着书睡着了。 我听着课走神了。 他看着电视咯咯地笑了起来。 在A类句子中,“着”位于第一个动词后面表示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加“着”与不加“着”相比,V1V2连用更具整体性,“V1着”作“V2”的状语,表方式状态;在B类句子中,句子的意思是动作的发出者在实施V1的动作过程中,产生V2这一情况,通常V2表示的动作是动作的发出者不企望发生的或不自觉地发出的,在时间上,前两例中的V2紧随V1,V2发生即意味着V1结束,后一例V2在V1进行过程中发生,V2发生后,V1仍继续。 (七) SV1着V2着(V3 着) 琼花吃力地看着、理解着。(梁信 红色娘子军) 半晌,他们才从美丽的幻梦中醒来,激动地跳着、笑着、喊着(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老舍 骆驼祥子) 出现在“SV1着V2着”中的“V1”“V2”地位是平等的,两个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V1着V2着”结构中间可以停顿,也可以没有停顿,“V1着”“V2着”前后位置互换并不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V1着V2着”可以理解为“一边V1,一边V2”,出现在这种格式里表动作同时发生的动词可以不止两个,见上面例子。 (八)(S)V1着V1着,(S)V2 A.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老舍 骆驼祥子)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同上) 喝着喝着,大家的眼睛红起来,嘴不再受管辖。(同上) 看着看着,猛然心里一动。(同上) 琼花睁着眼想,想着想着出了声:“你说常青书记这个人,他可真是!”(梁信 红色娘子军) 采莲听着听着又变得高兴起来。(茅盾 早春二月) B.她说着说着不说了,低着头发愣。(林海音 城南旧事) 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老舍 骆驼祥子) C.我以为就要起一场飞沙走石的大风,但是跑着跑着天空就晴朗了,也没有起这样的风。(王小波 黄金时代) 哭着哭着,漫天的大雪突然停住了,远远近近的雪山雪原,又出现了那永远令人惊叹的黄昏景色。(周励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从句法特征上看,“V1着V1着”既可以出现在句首,如,也可以出现在句中,如,但绝不能出现在句末,“V1着V1着”后面必须有一个谓词性成分;绝大多数“V1着V1着”同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同一个主语,如,主语在“V1着V1着”前面则可以自由地移到后面,在后面也可以自由地移到前面,主语在前面时,“V1着V1着”后面停顿与否比较自由,既可停顿,如,也可以不停顿,如,主语在后面时,“V1着V1着”后一般都停顿,如;当“V1着V1着”同后面谓词性成分主语不同时,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也不宜象主语相同的那样易位。从语义特征上看,“(S)V1着V1着,(S)V2”句式是由时体助词“着”用在两个相同的单音节动词(即V1)的后面,在它之后又出现第二个动词(即V2),这些单音节动词加“着”短语的重叠,并非在于强调突出被重叠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在于以重叠作为中介过渡,由此引发后面的动作行为及相关情况,整个句式表示某种动作正在进行时又出现另一种动作行为或状况。语义上“V1着V1着”和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之间构成一种前偏后正的时间关系,偏的部分表示“在什么时候”,正的部分表示“怎么样”,具体有以下三种关系:(1)顺承,“V1着V1着”后面的谓词性成分表示“V1”到了什么程度,如;(2)逆承,“V1着V1着”后面重复“V1”,但这个“V1”前面带了否定词语,表示“V1着V1着不V1了”,如,有时“V1着V1着”后面不出现带否定词的“V1”,而是用“V1”的反义词表示“V1着V1着”的终止,如“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表示“不再走了”;(3)转承,“V1着V1着”后面的动词跟“V1”没有同义或反义关系,它可以使“V1着V1着”终止,也可以不使它终止,但语义重心都明显地转移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上,因为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往往是对一个新状态,新情况的叙述、描写,如。从语用方面看,“V1着V1着”传递的大多数是前面的话语提供了的已知信息,要么在所讨论的话题中“V1着V1着”中的“V1”至少是第二次出现,要么从“V1”的先行词语可预则出“V1”;而“V1着V1着”后面必须出现的谓词性成分则正相反,总是提供新信息,表示新出现的情况,并且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通常充当话语的焦点。 (九)V着X 臭豆腐闻着臭,可是吃着香。 饭食的确是比平日的可口,热火;可是吃着不香,嘴里嚼着,心里觉不出平日狼吞虎咽的那种痛快,他吃不出汗来。(老舍 骆驼祥子) 我先交代明白了,别看着眼馋。(同上) 电光和雷声同时到了面前,房屋也好像有些震动,这一声霹雳过后,方才听到满园子的风雨呼啸,一阵紧似一阵,叫人听着心慌。(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 曹志诚鼻凹的皱纹忽然一松,堆出个叫人瞧着肉麻的笑容来。(同上) 二强嫂是全院里最矮最丑的妇人,脑门,大腮帮,头上没有什么头发,牙老露在外边,脸上被雀斑占满,看着令人恶心。(老舍 骆驼祥子) 枪毙似乎太简单,他们爱听凌迟、砍头、剥皮、活埋,听着像吃了冰激凌似的,痛快得微微的哆嗦。(同上) 首先,从这类格式的构成成分的意义类型和结构特点上看:“V着X”中的动词“V”大多是表示感官活动的动词,如例中的“闻”是嗅觉活动;中的“吃”是味觉活动;中的“看”、“瞧”是视觉活动;中的“听”是听觉活动,少数动词虽不是直接表示感官活动,但也与感官活动有联系,可产生相应感觉,如“这布摸着挺软和”“这床睡着挺舒服”“这东西拿着怪重的”等等。出现在“V着X”中的“X”可以是形容词,有表气味的,如“香、臭”,有表味道的,如“酸、甜、苦、辣”,有描绘声音的,如“悦耳、动听、刺耳”,还有表心里感觉的,如“舒服、高兴、难受、累”等;“V着X”中的“X”除形容词这类简单形式外,还可以是其他复杂形式,如是偏正结构“不香”,是兼语结构“令人恶心”,是补充结构“痛快得微微的哆嗦”。其次,在“V着X”这个结构中,“V着”和“X”是以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说明主语的。然而就地位和作用来说,二者又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其中的“X”总是作为表义中心,而且是结构上所必需的,“V着”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但也绝不能省略,因为“V”是作为后面“X”据以描述的一种必要的前提条件而存在的。因为整个格式带有较强的感觉意义,渗透着说话人或说话中提及的人的主观评价和感受,而这种主观评价和感受是在说话人或话语中提及的人发出“V着”中“V”所代表的动作后才产生的,整个“V着X”表示通过某种动作产生某种评价或感受。 (十)SA着(呢) 柜房和东间没有灯光,西间可是还亮着。(老舍 骆驼祥子) 但此时水车是闲着,小曹庄的人们显然尚被刚才那一场短促然而紧张的斗争所兴奋。(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 小栓子来了,你可别笑他啊,他是乡下人,可土着呢。(林海音 城南旧事) 不倒翁本事大着呢,我娘还教给我一个歌子。(孙瑜 武训传) 不过,王伯申的劣迹也多着呢。(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单独出现在句尾的“A着”很少,这类“A着”前通常有状语或表判断的“是”出现,如前两个句子;绝大多数“A”后面“着呢”连用,有表示强调夸张的意味。 (十一)A着NP A.英子侧着头在听。(林海音 城南旧事) 老保管皱着眉打断她。(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他低着头,心里急而脚步不敢放快的往前走。(老舍 骆驼祥子) “仆人”撅着嘴叨咕,(梁信 红色娘子军) B.他大着胆子坐起来。(老舍 骆驼祥子) 红着脸,他不由地多看了她几眼。(同上) 高妈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给他出主意,(同上) 他呆呆地立在那里,直着脖子咽唾沫。(同上) C.人们注意到中间的座位,空着整整三排。(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远处,一扇窗户亮着灯。(同上) A类句中“着”后面的名词一般是人体的某个部位,相对于B类句和C类句中的形容词“A”,A类句中的形容词“A”的动作性最强,类似的例子还有“闭着眼” “斜着眼”“直挺着腰板”“弓着腰”等等,如果将A类句中的“着”去掉,形容词“A”与后面的名词可构成动宾关系,如“低头”“弯腰”“闭眼”等,此组中的“A着NP”还可变成“把”字句或“使”字句,如“把头低着”“把眉毛皱着”“使腰弯着”“使眼斜着”等等;B类句中的“着”后的名词也是人体的某个部位或与人有关,B类句中的形容词“A”的动作性减弱,如将其中的“着”去掉,其前的形容词“A”与其后的名词则形成定中关系,如“大胆子”“红脸”“直脖子”等,而且B类句中的“A着NP”不能变换成“把”字句式“使”字句,A类句和B类句中的“A着NP”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是偏正关系,表示主体在进行后一动作时所处的状态。C类句中的“A着NP”出现在“SA着NP”结构中,“S”和“NP”具有广义的所属关系,“S”在句子中作主语,后面的“A着NP”充当谓语来对主语进行描述说明。 (十二)SA着VP 饭不吃,衣服也不穿,就往外跑,急着找她爸去,我说话她不听(林海音 城南旧事) 可是在第四天上,来了女客,张妈忙着摆牌桌。(老舍 骆驼祥子) 寒假是肃清学校的好机会,侦探们开始忙着调查与逮捕。(同上) 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同上) 出现在“SA着VP”这种句式中的形容词“A”很有限制,一般是表示内心活动状态的形容词,数量极少,“A着”表示情状方式,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当VP表目的时,“A着VP”可变换为“为VP而A着”,如“急着找她爸去”可变换为“为找她爸而急”,当VP表原因时,“A着VP”可变换为“因为VP而A着”。 (十三)A着数量词 至老实的也比猴子多着两手儿。(老舍 骆驼祥子) 满院花花绿绿,开着穷恶的花,比冬天要更丑陋着好几倍。(同上) 她可比虎妞强着许多倍使人爱慕的地方。(同上) “A着数量词”一般出现在比较句中,通过比较得出高下,“A着数量词”用来表示一个差量,因为只有静态的属性或特征才具有可比性,所以出现在这类句式中的形容词“A”只能是性质形容词。 (十四)A着点 快着点吧,我一个人的大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