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医生培训课件_第1页
一季度医生培训课件_第2页
一季度医生培训课件_第3页
一季度医生培训课件_第4页
一季度医生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院感科院感科 医院感染事件惨痛教训 SARS(2003) 眼球事件(2006)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 障手术 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全 部患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 至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 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 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医院感染事件惨痛教训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1998年4月1日5月31 日共手术292例,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 148例。 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 (脓肿亚型)。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 不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 杆菌,测浓度为0.137%。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 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卫生部的通报文件卫生部的通报文件 卫生部调查结论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主要是: 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 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是导致该起事件的主要原因。该 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 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 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 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诸多环 节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 。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 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 。 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感染 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在瞒报重大 医院感染事件的事实。 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 。 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 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 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 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 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 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失有关规章制度。 二是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 三是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 两所医院违反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对血 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 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特别是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 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并使 用工业用过氧乙酸对血液透析器进行消毒,存在交叉 感染和安全隐患。 处理结果 对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停业 整顿,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进行整改。 对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 长和副院长及山西煤炭中心医院主管副院长撤 销职务并给予行政记过、警告处分 两所医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护士长等相关责任 人被免职。 经卫生部统计,山西太原公交职工医院发生血透感染丙肝 事件后,全国各省相继报告近二十家医院发生血透感染丙 肝事件。 为此,卫生部在2010年相继出台了: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 通知(卫医管发20101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政函2010160号) 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 知(卫医政发201032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5号) 以上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个医务人员 都是相关的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 钱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 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 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 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 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 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 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 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 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 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 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 发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 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 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 作出病原学诊断 感染的判定 - 体温是否有所升高 - 感染相关症状体征 - 实验室诊断报告 医院感染的判定,数据准 确有很多影响因素: -入院前及入院48小时情况不清楚 -相关化验缺失(入院时的三大常 规及菌检) -菌检结果不准(送检时间在抗菌 药物使用后及采样方法不正确) *病例分析 1. 脑出血、昏迷入院并留置导尿 ,入院时尿常规正常,一周后 尿常规WBC50/高倍视野,尿培 养为大肠杆菌1000/ml。 2. 消化性溃疡入院,一周后胸片 发现有肺结核。 3. 肺炎入院,查痰培养为金黄色 葡萄球菌,经抗生素联合用药 治疗后复查痰培养出现真菌。 内源性感染:病人自身体内和体表的正常 菌群,在人体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 病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 。如细菌移 位、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等。又称自身感 染 。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的环境 和人员,如由其他病人、工作人员、物品 以及医院环境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又 称为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环节 (又称为传染链):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 1.老年、婴幼儿、营养不良及住院时间长者 2.患易发生感染的基础疾病(肿瘤、血液病、糖尿 病、肝硬化) 3.接受损伤免疫机能的治疗(放疗、化疗、肾上腺 皮质激素) 5.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 6.接受各种介入和损伤性操作者(手术和引流、器 官移植、血液净化、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 人工机械辅助通气等)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 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 现象。 其中同种同源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同一感 染来源(同种医疗护理操作,使用相同批号的一次 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制品,使用同一种消毒灭 菌方法的物品、经同一医师或护士治疗的患者,同 种微生物感染怀疑同一来源等)。 一、几个相关概念 一、几个相关概念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 现5例以上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 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 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一、几个相关概念 3、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 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 水平。 4、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 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 不能控制。 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 疫情分级 级: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5 5例以上例以上 疑似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 3例以上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 级: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5 5例以上例以上 医院感染暴发;由于院内感染暴发直接导 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 3人以上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级级:1010例以上例以上的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院内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院 内感染。 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1、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 报告卡,并于2424小时内小时内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视疾情潜伏期而定)发现 某科室2 2名及以上名及以上患者分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 原体,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 管理科。 3、临床医生或手术室短期内发现2 2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使用消毒或 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部门负责 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 ,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 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经核实为I I级或级或IIII级暴级暴 发发后,医院应于1212小时内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 门(卫生局和CDC)。为级暴发级暴发时,应于2 2小小 时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 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率8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无菌切口感染率0.5% 医院感染病例的常见漏报原因: 少数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对医院 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出现漏报现象。如: 1、不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程序,诊断明确者不能在 规定时间内上报; 2、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将医院感染诊断为 并发症; 3、病程记录记录不及时或无记载,或虽有记录医院感 染,但患者出院时,病案首页医院感染名称栏仍填写 无; 4、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责任心不强,有的科室担心上报 影响科室工作质量,故不上报。 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病例的重要性 1、及时了解各科室感染率。 2、对一些传染病的院内感染病例能及时进行隔离。 3、通过对每一张报告卡的审阅,及时发现一些问题。 如几个科室或某个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同种同源的感 染,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如报告晚的话,疫情可 能扩散。 4、及时报告对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 1、明确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确定感染的诊断和种 类。 2、证实暴发:根据感染发生的程度,范围及可能 的原因证实是否为暴发。 3、收集有关标本:对一些可疑食物、药物、器械 等,应立即采样送检。 4、提出初步紧急控制措施,并上报有关机构。 5、深入调查,找出暴发原因,传播途径等。 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环节 控 制 医 院 感 染 的 重 要 环 节 传染病、耐药菌、感染病人 监测与控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无菌操作 -消毒隔离 -污物的及时正确处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两种感染控制概念 卫生部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给药方法: (1)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 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 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 细菌的药物浓度 (2)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 1500 ml,术中给予第2剂 (3)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 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4)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 况可延长至48小时。 (5)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 用药一次即可。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方案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 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 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 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 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 用抗菌药物 。 (6)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 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7)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8)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 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无菌操作注意点 无菌操作时需戴口罩帽子 无菌物品使用时不得跨越无菌区 新开封的消毒包,未用完之前要在包外 写明开启时间 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 换药时从清洁部位到污染部位 耐药菌管理 列入管理的主要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 在病历夹上贴特殊隔离标记。 耐药菌感染 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控制措施 隔离 洗手 消毒 污物处理 会诊 解除隔离 上报 手卫生薄弱环节提示 CDC建议下列情况洗手 照顾病人前后 病人间 侵入治疗前 从脏到干净的医疗措施 脱手套后 思 考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如查体前后我们洗手了吗? 不同病人换药之间我们洗手了吗? 同一病人从污染部位到干净部位我们洗手了吗? 接触不同病人各类导管之间我们都洗手了吗? 接触高危、易感病人之前我们都洗手了吗? 接触污物后我们及时洗手了吗? 不需要戴手套的时候我们戴手套了吗? 戴着污手套我们到处乱摸了吗? 对于周围的违规现象我们勇于指正了吗? 有人在和没人在的时候我们操作都一样吗? 学生、进修人员、工勤、护工。我们都关注 了吗? 。 戴手套就万无一失了吗? 脱手套后仍需洗手 请非触摸式 使用水龙头 请不要直接用 手开水龙头 污物处理 生活垃圾:用黑色收集袋 医疗废物分类:用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 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警示:生活垃圾中不得有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 p感染性废物(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敷料) p损伤性废物(针头、锐器、玻璃类等) p病理性废物(实验动物尸体、组织器官) p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药品) p化学性废物(在诊断、试验、清洁、消毒 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 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感染性废物 p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卫生物品 (如卫生巾、尿布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 手套、压舌板、吸痰管等)和医疗器械(如注射性 、输液器)使用后均作为感染性废物指 p可能含有病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 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