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xx乡xx村废塘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_第1页
县xx乡xx村废塘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_第2页
县xx乡xx村废塘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_第3页
县xx乡xx村废塘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_第4页
县xx乡xx村废塘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项目概况 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有力措施, 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 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区内主要通过对废弃坑塘整理复垦,配套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更好地开展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特编制本规划。 1.1 项目性质 土地复垦 1.2 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 9.4906 公顷。 新增耕地 7.2802 公顷,新增耕地率为 76.71。 施工期规划在第一年 1 月初第一年 6 月底。 1.3 项目投资 项目资金全额由县级投资。 本项目共投资 39.50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 0.2775 万元/亩。 1.4 项目建设缘由 项目区为废弃的水塘,由于项目区附近灌溉水源较充足,加之受粮价逐年上 涨影响,因而,村民强烈要求复垦该水塘为沟渠、路、林配套的标准农田。 2 2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肥东县杨店乡许岗村境内。 项目区东片四至:东、南、西三面为许岗村耕地,北面临塘。 项目区西片四至:东面为许岗村耕地和居民点,南面临本村耕地,西面为塘 和耕地,北面临塘。 (详见附图) 。 2.2 自然条件 a)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势较平坦,区内地面高程在 47.7249.63m 之间。 b)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957.5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 14.8,年均大于 10的积温为 4885.9,全年平均无霜期 224 天,最热月为 7、8 两月,平均气温为 27.6, 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为 1.1,适于种植多种农作物。 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秋季多东风,冬季多偏北风,全年多 为东南和南风。 总的来说,本区光、热、水资源比较协调。 肥东县的地质结构属合肥凹陷,第四系上更新纪粘性土广覆全区,无良好含 水层发育,缺乏利用降水入渗和贮存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表层耕土中 的少量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因此,地下水十分贫乏。地下水埋 藏深、水位低、储量小,不易开采。 c)工程地质 项目区及周边未发现近期活动断裂通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3 (GB18306-2001) ,对应的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6 度。 d)土壤、植被 项目区的土壤属黄棕壤土(俗称黄泥土) ,土层较厚,质地粘重,酸碱适中, 肥力一般。 肥东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植被分带上,属落叶、常绿阔叶、针叶混 交植被带。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 e)自然灾害 项目区地处江淮丘陵区,据有关统计资料,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受季风性 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雨量集中,局部低 洼农田易造成短时间内涝灾害,非汛期降雨较少,极易造成春旱和秋旱,部分冲 田由于排水不畅,存在渍害现象。 2.3 社会经济状况 杨店乡位于肥东县北部,江淮分水岭岭脊,省级江淮分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 之一,东连合蚌路,西接合徐高速公路,杨店乡现有人口 36927 人,7800 农户, 其中劳力 2.2 万人,全乡共有党员 1072 名,23 个党支部,其中 14 个村支部,9 个乡直支部。乡域面积 88.5 平方公里,14 个行政村,326 个村民组。耕地 5.6 万 亩,其中水田 3.5 万亩,旱地 2.1 万亩。 项目区所在的杨店乡人均耕地 1.15 亩,当地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多 地少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项目区高低不平,因为全是坑塘, 不便耕作和灌溉,加之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差,阻碍了耕地产出率的提高,使得当 地经济相对落后,年人均收入不足 3430 元。壮劳力一般都外出打工。该区人多 地少,生产生活相对较落后,因此增加耕地面积和改善种植条件对当地农民致富 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4 2.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4.12.4.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根据实测的 1:2000 地形图、县国土资源局土地详查资料和最新土地变更统 计,建设总规模 9.4906 公顷。 2.4.22.4.2 土地利用程度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程度和存在问题 从土地利用现状看,项目区总面积 9.4906 公顷。区内地类为坑塘水面。 表 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三级地类三级地类比例比例 一级一级 地类地类 二级地类二级地类 名称名称编号编号 杨店许岗村杨店许岗村 (%) 耕地灌溉水田 1110.0000 0.00 望天地 1120.0000 0.00 旱地 1140.0000 0.00 菜地 115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 1530.0000 0.00 坑塘水面 1549.4906 100.00 农田水利用地 1560.0000 0.00 田坎 1570.0000 0.00 小计 9.4906 100.00 农用 地 合计 9.4906 100.00 工矿仓储用 地工业用地 221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 253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交通用地公路用地 262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水利设施用 地水工建筑物 272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特殊用地墓葬地 285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建设 用地 合计 0.0000 0.00 未利 用地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 3110.0000 0.00 5 一级一级 地类地类 二级地类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三级地类 杨店许岗村杨店许岗村 比例比例 名称名称编号编号(%) 小计 0.0000 0.00 其他土地沙地 3140.0000 0.00 滩涂 324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 合计 0.0000 0.00 总计 9.4906 100.00 项目区有大面积废弃的坑塘水面,水利设施简陋、年久失修,且沟渠不配套, 交通设施陈旧等问题。土地利用粗放,产出率偏低,经济效益较差,土地利用结 构和布局也有待于优化。土地利用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需要, 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4.32.4.3 现状土地权属现状土地权属 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属杨店乡许岗村集体所有,涉及 1 个村民组,土地权属 明确,界址清楚,无土地权属纠纷。 2.4.42.4.4 土地适宜性和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适宜性和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4.4.12.4.4.1 土地适宜性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选取对本区耕地质量和整理复垦有显著影响的温度条件、 水分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地面坡度和洪灾发生频率等进行分析。 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多种农作物生 长。 从水资源条件上分析,项目区水量丰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957.5 毫米,项 目区灌溉水源来自项目区周边的水塘,灌溉水源条件良好,可满足项目区一般和 中等干旱年份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用水需要。 区内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土,土层分布不均,土壤质地较为适中,土质较好。 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素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适合 作物生长。 本区地形坡度较陡,经土地平整和采用覆土后,单一格田四面高差控制在 6 3cm 以内。 耕地的适宜性不仅与其自然属性有关,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项目区 交通便利,为当地村民出售农产品提供了便捷条件。 2.4.4.22.4.4.2 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 a)自然因素 项目区地处过渡性纬度,夏季雨量大而且集中,伏秋降水量偏少,因此,自 然限制因素主要是涝灾和旱灾,局部坡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本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雨量大而集中,加之项目区内现有排水系统不 全,未形成有效的排水体系,致使涝灾时有发生。 b)社会经济因素 农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持续生产能力 不强。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条件较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 和防护林网建设滞后、不完善,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产出效益差,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发展。 土地复垦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少,也使土地复垦受到一定限制。 2.5 基础设施建设 a. 水利设施状况 区内有大面积坑塘,坑塘深度较浅,且因长年淤集成为废塘,沟渠的使用效 率也相当低。 排涝设施方面:项目区内排水体系粗放,标准较低,水沟淤积,边坡坍塌, 排水不畅。 灌溉设施方面: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外围的水塘。 b. 交通状况 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但区内交通不便,阴雨天,便无法使用,交通状况较 差,且路面弯曲起伏较大,农机耕作不便。 c. 林网建设状况 7 目前,项目区还没有形成配套的农田防护林网。 d. 电力设施状况 现已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的改造,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电力设施能够满 足农民生活、生产和施工用电的需要。 e.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植被稀疏,水塘较多,无污染。 8 3.项目分析 3.1 项目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办法 。 符合中共中央199911 号文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的精神,符合肥东县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肥东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符合肥东县水利规划。 3.2 项目对项目区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区及周围环境优良,大气无污染,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地表水 中未见酚、氰、汞、砷、铬等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项目区内大片的废坑塘,缺 少科学规划,景观较差。 项目实施后,坑塘还田,兴建沟渠、道路、建设林网,不仅可以大大改善项 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美化项目区的田园景观,还能促进农田生态环 境的良性循环。 为了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和水土流失,在施工时制定科学的工序,将优质的表 土留置一旁,待田块按规划设计要求平整后,再覆盖其上。而且在施工时要做到 田间平整,保证不漏水肥,在沟、渠、路边大力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防止 水土流失。 3.3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 a)自然因素 项目区地处过渡性纬度,夏季雨量大而且集中,伏秋降水量偏少,因此,自 然限制因素主要是涝灾和旱灾,局部坡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本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雨量大而集中,加之项目区内现有排水系统不 全,未形成有效的排水体系,致使涝灾时有发生。 b)社会经济因素 9 农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持续生产能力 不强。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条件较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 和防护林网建设滞后、不完善,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产出效益差,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发展。 土地复垦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少,也使土地复垦受到一定限制。 3.4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土地复垦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将区内废弃的坑塘,通过整 理成为耕地。 根据邻近地区土地整理复垦的经验,整理后的土地当年即可收获,在对项目 区进行生产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改良和培肥后,项 目区耕地可建成高产稳产粮田。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 9.4906 公顷。复垦后耕地面积为 7.2802 公顷,新增耕地 7.2802 公顷,新增耕地率为 76.71。详见项目区复垦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 1。 3.5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潜力分析 耕地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工程措施,对现 有的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将其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面积适度、灌排通畅、 适应机械耕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农田,可有效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土地生产 力。 项目区主要是废弃的水塘,通过灌排工程配套,通过提高供水保障率,调节 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状况,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0 表 3-1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三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前整理后整理后增减增减 一级地一级地 类类 二级地类二级地类 名称名称编号编号面积面积比例(比例(% %)面积面积比例(比例(% %)面积面积比例(比例(% %) 耕地灌溉水田 1110.0000 0.007.2802 76.717.2802 76.71 望天地 112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旱地 114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菜地 115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7.2802 76.717.2802 76.71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 1530.0000 0.000.2832 2.980.2832 2.98 坑塘水面 1549.4906 100.001.7611 18.56-7.7295 -81.44 农田水利用地 1560.0000 0.000.1661 1.750.1661 1.75 田坎 157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小计 9.4906 100.002.2104 23.29-7.2802 -76.71 农用地 合计 9.4906 100.009.4906 100.000.0000 0.00 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 22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 253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建设用 地 合计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 31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小计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未利用 地 合计 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 总计 9.4906 100.009.4906 100.000.0000 0.00 11 3.6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6.13.6.1 水量平衡计算水量平衡计算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 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项目区处于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水资源紧缺,以水稻、油菜等 农作物为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规范 ,确定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 率为 80%。 3.6.23.6.2 可供水量分析可供水量分析 1)降雨量: 根据 1967-1980 年系列降水量资料,按经验频率公式计算,%100 1 n m P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0%的年份为 1967 年。因此,确定 1967 年为典型年。 设计典型年(1967 年)平均月降水量分配见表 3-2。 表 3-2 19671967 年肥东县降水量分配表年肥东县降水量分配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全 年 降水量 (mm ) 18.030.739.767.365.7119.8165.877.173.241.120.415.9737.6 注:资料来源:肥东县志 。 有效降水量按设计典型年降水量的 30%计算,则 有效降水量=降水量有效降水系数远景水平年耕地面积 0.737630%94906(m2)2.1 万 m3。 即:W12.1 万 m3。 2)项目区内和附近水塘蓄水量: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957.5mm,平均径流深 280 毫米,项目区内和外围 有 4 座水塘的水面为 4.4133 万 m2,设计库容为 14.1226 万 m2。可向项目区年 提供灌溉用水 W214.1226 万 m3。 3)可供开采地下水量: 项目区地质结构无良好含水层发育,缺乏利用降水入渗和贮存条件。因此, 12 地下水十分贫乏,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 4.51 万 m3/年.km2,可供水量 4.519.4906ha/1000.428 万 m3,即 W30.428 万 m3。本项目规划地下水主 要供项目区村民生活用水。 W 供W1+W2+W32.1+14.1226+0.42816.6506 万 m3 3.6.33.6.3 需水量分析需水量分析 1)农业用水 项目区作物种植全部规划为水田,规划后水田面积 7.2802ha,参考安徽 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确定灌溉定额为 280m3/亩。 项目区灌溉水源从周边水塘提水。由于输水渠系较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 达 0.9,田间水利用系数按 0.95 计算,年均农业总需水量为 W43.5762 万 m3。 2)农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现状项目区无农村人口和工业,所以农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 W50。 3)需水量合计: W 需W4+W53.5762+03.5762 万 m3 3.6.43.6.4 供需平衡分析供需平衡分析 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量 W 供16.6506 万 m3,需水量 W 需3.5762 万 m3,所以,W 供W 需。可供水量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 要求,灌溉设计保证率完全可以达到 80%的要求。 由于项目区水资源总的来说是有限的,水资源日益紧缺,加强节水管理, 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渠水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方式应大力提倡采用渠道衬砌输 水和田间节水灌溉方式,避免水资源浪费。 3.7 公众参与分析 项目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相当突出,加之经济稳步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量增大,使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形势更加严峻。项目区内农业劳动生产 率水平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 加有效耕地面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13 在项目可研方案编制过程中,当地政府便大力宣传,进行了公告。本规划 设计论证过程中,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得到水利、财政、农业、林业等相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召开座谈会,采取与个人交流、与村委会领导交流、 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有关耕作制度、耕作方式、作物产量等信息。村委 会领导对当地群众关心的发展问题比较敏感,而且对项目的背景较为熟悉,与 他们交流,获得大量富有成效的信息,促进他们在项目决策和实施中的合作。 县、乡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专家与当地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分析论证,认真 讨论项目区土地利用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对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 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将发挥着重 要作用。群众对项目建设热情高,提出了许多有利于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 建议和意见,形成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14 4 规划方案 4.1 项目规划工程平面布置原则 项目区平整造田,道路交通以及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按上述原则统一布局, 使整个项目区整理复垦后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集约利用 土地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田系统。项目区总体布局如下: 一是土地平整。项目区总体地势高差不大,项目区坑塘较多。区内地面高 程在 47.7249.63m 之间。因此,项目区划分为 4 块。田块规划以矩形为主, 宽度在 130m150m 之间,长度在 170m220m 之间。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 项目区规划设计标准为:灌溉保证率为 80%;排涝标准为 5 年一遇的 1d 暴 雨,1d 排至水稻耐淹深度。 根据地势,项目区灌溉用水从周边水塘提水;项目区田间沟渠规划排灌结 合形式布置,项目田间排水系统由排水农沟组成,承担项目区内农田的排水任 务,具体布置详见项目区总体平面布置图。 三是道路工程布局。项目区道路设计为田间道和生产路。生产路主要是为 下地生产、田间管理、运输以及收获农产品服务,设计为土路面。 四是林网布局。 农田防护林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与沟渠路的规划协调起来。农田防护 林带沿田间道和生产路布设,单侧种植。 五是村庄规划 本次村庄规划不涉及拆除赔偿。 六是水质标准 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为周边水塘,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符合农田 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的规定。 4.2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1) 田块布置 15 项目区地貌起伏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坑塘。区内地面高程在 47.7249.63m m 之间。 因而,根据项目的地形条件和特点,在基本上沿等高线的原则下,采取 “大弯就势” 、 “小弯取直”的原则布设田块。因此,项目区划分为 4 个田块。 田块规划以矩形为主,宽度在 130m150m 之间,长度在 170m220m 之间。 项目区田面设计高程以灌排顺畅,平整土方工程量最小为原则。规划为田 块平整高差控制在3 厘米以内。 项目区为废弃水塘,土地平整工程量全部为土方回填,规划从项目区挖水 塘取土,能满足取土方量。 (2) 农田水利工程布置 a)灌溉取水方式 项目区属典型的丘陵区,降水量大,当地水资源量丰富,应充分利用丘陵 地区有利地形,扩大拦蓄和利用当地径流的能力,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根据前述灌溉水源分析,本区外侧的水塘综合应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期用水 需求。 b)灌排渠系规划要求 1)结合地形条件布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灌排沟渠。 项目区属典型高岗丘陵地区,境内地貌起伏变化不大,地面高程在 47.7249.63m 之间。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从外侧的水塘取水。根据地形的特点, 规划排水农沟排灌兼顾,主要灌溉用水由水塘提水然后进入格田。排水时,积 水同样通过农沟,之后进入水塘。 2)灌溉渠道和排水沟有以下三种布置形式,一是灌排相邻布置;二是灌排 相间布置;三是排灌兼用布置。根据项目区地形单一坡向、灌排方向一致的特 点,本着便于管理,采用排、灌结合布置的方式。 3)灌排渠系的布设和耕作田块的规划设计要相互协调,包括耕作田块的方 向、长度、宽度、与地形和土壤的关系等。尤其要考虑到田块的方向,农渠作 为末级固定渠道,走向与田块方向一致。田块的方向、长度影响到灌溉面积的 大小,从而影响到灌溉均匀程度和田块灌排水的畅通度。田块的宽度也要考虑 到灌溉排水要求。 4)充分考虑现有居民点、田间道路和林带。在灌排系统的布置上尽可能考 虑相互协调,充分利用,以节省投资。 16 根据以上规划,项目区共布置排水农沟 4 条。 (3) 田间道路布置 根据道路建设标准,结合地形、田块布局,规划 2 条宽为 3.5 米田间道和 2 条宽为 2 米的生产路,为土路面。 (4) 农田林网布置 本规划结合农田水利与田间道路的建设,布置农田防护林工程。考虑到项 目区气候特点,风害较小,营造农田林带主要目的是调节光热、增加湿度、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农 业景观,为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 系统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田防护林带沿田间道和生产路布设,单侧种植。树种选用经济实用、适 应性强的蜀桧。 17 5 初步设计 5.1 基本目标 1.重建永久景观地形。 2.恢复土地生产能力。 3.提高土地利用率。 4.增加土地收益。 5.改善生态环境。 6.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5.2 土地平整规划 a)土地平整原则和要求 1)要和土地利用工程规划相结合,与田、沟、渠、林、路等工程密切结合。 2)通过土地平整达到灌水均匀,利于排水,改良土壤,满足作物高产稳产 对水分的需要等。 3)通过土地平整达到便于机耕,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耕质量的要求。 平整范围: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块,以一条农沟控制的灌溉面积为一个平整 单位,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块,以条田内部一条毛沟控制的灌溉面积为一个 平整单元。 地面平整度:平整后的地面坡度满足灌水要求。田面横向不设计坡度,纵 坡方向一般与自然坡降一致,并与农沟纵坡相协调。水稻格田纵向坡度不大于 1/2000,格田内绝对高差不超过3cm。 b)田块平整高程规划 田块平整高程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平整工程量的大小及相应的田块规划。 因此设计高程除遵循以上原则外,还要因地制宜、与灌排工程设计相结合、使 平整土方量最小。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平整方案拟采用局部平整,即结 合地形地势进行平整,允许田块有一定坡度,各田块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 最终的地面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所布置的灌排沟渠水流方向、 18 水位等确定,即结合渠道的布设,满足自流灌排的要求。 c)田块规划 田块规划的内容包括田块的方向、长度、宽度、规模等。 耕作田块的方向即田块的长边方向,与灌水地段的长边方向、作物播种和 田间耕作方向、末级固定渠道、田间道路的方向相一致。因此田块方向将长期 影响田块的日照、灌排、田间作业和防风等条件,以及下地耕作距离远近。综 合以上因素,从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溉排水和方 便交通运输等角度考虑,并结合项目区内地形条件和农民耕作习惯,拟定田块 方向大致为南北向。 田块的长度关系到机械作业效率的发挥、田块平整工程量的大小、灌排渠 系的布设和灌溉均匀程度、田块灌排水的畅通度等。项目区地处丘陵区,农业 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田块长度要兼顾人畜力作业的要求。 田块的宽度需满足灌溉排水和机械作业等要求。为了保证灌水需要,沿长 边规划农沟,因此,田块宽度,即农沟间距还要考虑农沟的最适宜长度。 此外,耕作田块的划分,不仅要考虑以上因素,还应综合考虑项目区及周 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以及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因素, 远近结合,为项目区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及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 综合以上因素,项目区划分为 4 个田块。田块规划以平行四边形为主,宽 度在 130m150m 之间,长度在 170m220m 之间。具体划分见“土方工程图” 。 d)格田规划 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为了控制格田灌排和田面水深,将田块内划分成 多个格田。格田的面积和长度、宽度,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机械化水平和 便于耕作管理等要求确定。项目区田面设计高程以灌排顺畅,平整土方工程量 最小为原则。规划为水田的田块,平整高差控制在3 厘米以内,标准格田为 35m135m。 两层格田之间高差一般不超过 0.7m,高程沿地形坡度方向逐步降低。格田 四周筑有田埂,埂高 0.3m,埂顶宽 0.3m。由于项目区内高程落差不大,考虑到 控制挖填工程量,局部地块田格宽度适当减少或增加。 19 5.3 灌排渠系规划 5.3.15.3.1 灌排设计标准灌排设计标准 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0%,灌水模为 1.20m3/s/万亩。 项目区排涝标准为 5 年一遇的 1d 暴雨,1d 排至水稻耐淹深度。排涝模数 为 0.95m3/s/km2。 5.3.25.3.2 灌排渠系布置灌排渠系布置 1)灌溉系统规划设计内容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境内地貌起伏较小,地面高程在 47.7249.63m 之间。 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从外侧的水塘取水。根据地形的特点,规划排水农沟排灌 兼顾,主要灌溉用水由水塘提水然后进入格田。排水时,积水同样通过农沟, 之后进入水塘。 5.4 田间道路规划 项目区内的道路是沟通村庄与村庄、村庄与田块之间的联系纽带,需满足 交通运输、农机作业和田间管理的要求。区内现有道路全部为土路,且弯曲不 平。 项目区田间道路从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的角度,结合现有道路布置, 既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也兼顾村庄和村庄之间,以 及村庄对外联系的要求。设计道路力求线路短直并与田、林、沟、渠密切结合, 统一设计、合理安排。根据道路建设标准,结合地形、田块布局,规划 2 条田 间道。 生产路是联系田块,通往田间的道路,基本沿农沟布设,间距约 100200m 之间,方便下地生产和田间管理。规划 2 条生产路,路面宽 2.0m,土质路面, 以满足小型农机具运输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的需要。 5.5 农田防护林规划 本规划结合农田水利与田间道路的建设,布置农田防护林工程。考虑到项 目区气候特点,风害较小,营造农田林带主要目的是调节光热、增加湿度、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农 业景观,为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 20 系统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田防护林带沿田间道和生产路布设,单侧种植。树种选用经济实用、适 应性强的蜀桧,株距为 2m,挖穴 0.40.40.4 米,林带长 925m,共需种植蜀桧 462 株。 5.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内是废弃的坑塘,区内地形起伏不大。 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的总体原则和目标,结合区内地形、水系、农田 水利设施等条件,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的 调整以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方向,将项目区内废弃坑塘整理为耕地, 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 5.7 土地平整工程 5.7.15.7.1 土地平整布局土地平整布局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灌溉、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 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废弃的坑塘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渠、 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平整采用机械整平,这样保持 地势的平缓,同时又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开支。 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 土方分为两部分,一是整理区表土剥离回填土方,按照平整后耕作层满足耕作 要求的原则,将部分现有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二是机 械就地平整土方。 5.7.25.7.2 土地平整工程量土地平整工程量 土方采用散点法计算。首先根据各个格田现状高程点,初步拟定各格田设 计高程,再按各现状高程点控制面积的权重,计算格田设计高程,对设计高程 进行修正,修正后重新计算各格田土方量,汇各格田的挖方、填方,然后根据 挖方量最小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田块的总土方量。具体计算 方法如下: 1)确定各田块的面积。根据沟渠路布局划分田块,以两条相邻的农沟、田 埂、生产路(斗沟、或斗渠)所围成的一个区域为一个田块。从 1:1000 地形图 上直接量出各田块面积。 21 2)确定田块设计高程。根据各个田块现状高程点,按照与灌排工程设计相 结合、使平整土方量最小,同时考虑到耕地本身的排涝要求,挖高填低,适当 垫高地势较低处耕地,据此初步拟定各田块设计高程。然后进行土方试算,直 至设计的田面高程满足项目区土方平衡要求,也满足田块土方回填量要求。 3)计算各田块土方。根据测得的地形图上的现状高程点,通过面积加权平 均的方法计算土方量。由于项目区为废弃水塘,故计算土方时只有填方量,没 有挖方量,但因为要开挖两口水塘,所以有部分挖方。根据确定的田块设计高 程和田块的塘底平均高程,求出高差,再乘以田块面积即可得出土方填方量。 本项目区为废弃水塘,经计算,土地平整中,项目区田块总填方 69693m3,总挖方 39719m3,总填方 39227m3,详见表 5-1(田块土方工程量表) 表 5-1 田块土方工程量表田块土方工程量表 单位:m3 田块号田块号田块面积田块面积平均高程平均高程设计高程设计高程填方量填方量挖方量挖方量 A1-1 5433 48.12 49.00 4781 0 A1-2 5451 48.12 49.00 4797 0 A1-3 5451 48.12 49.00 4797 0 A1-4 5910 48.12 49.00 5201 0 A2-1 5790 48.12 48.60 2779 0 A2-2 6525 48.12 48.60 3132 0 A3-1 5723 50.03 50.40 2118 0 A3-2 5639 50.03 50.40 2086 0 A3-3 6613 50.03 50.40 2447 0 A4-1 6884 49.30 49.60 2065 0 A4-2 7742 49.30 49.60 2323 0 A4-3 4472 49.30 49.60 1342 0 A4-4 4533 49.30 49.60 1360 0 塘1 9835 47.72 45.50 0 21834 塘2 7776 48.90 46.60 0 17885 合计 39227 39719 根据计算所得的田块土方量进行田块土方调配,将挖方田块的土方就近送 到需要填土的田块;根据运筹学原理,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运输距离)最小 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 项目区为废弃水塘,土地平整工程量全部为土方回填,需要从项目区内开 22 挖水塘处调运的回填土,不够土方从附近高处取土。 5.8 农田水利工程 5.8.15.8.1 灌溉渠道设计灌溉渠道设计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区主要作物为水稻,经计算并参考类似地区的作物灌溉 定额,灌溉定额取 280m3/亩。 a)设计灌水率 设计灌水率是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根据用水高峰期作物灌 溉制度和作物种植比例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AT m q 式中:q灌水率,m3/s/万亩; 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取 0.9; 各种作物的各次灌水定额,m3/亩; m A时间系数,灌区每天灌水延续时间取 18h,则 A6.48; T各次灌水延续时间,以 10 天计。 由于项目区灌溉期以水稻种植为主,故采用水稻灌溉定额作为计算依据。 参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由此计算得灌水模为 1.20m3/s/万亩。 b)渠道设计流量和渠道断面设计 由于是灌排结合设计的渠道,所以设计的流量和渠道断面,按照排水模数 计算也能基本满足灌溉的要求。 5.8.25.8.2 排水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 项目区排灌沟渠采用结合布置。根据项目区地形,结合灌溉工程布设,积 水经农沟直接排入项目区外现有灌渠。 a)设计排水流量 排水沟设计流量是确定排水沟断面和沟道上各种建筑物规模的依据。本次 排水沟设计排水流量以排涝流量控制,排涝流量参考土地开发整理规范 ,采 用平均排除法计算排涝模数,其公式如下: T FTEhP qw 6 . 84 1 式中:qw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23 P设计暴雨量,5 年一遇 1 日暴雨量 P=135mm; h1田间允许滞蓄水深,水田采用 50mm; ET历时 1 天的水田渗漏量,取 f=3mm; F历时 1 天的水田蒸发量,取 E=2mm; T排水历时,水田 t=1 天; 经计算,项目区排涝模数为 0.95 m3/s/km2。 b)排水沟断面设计 由于项目区内自然坡降较陡,区内排水便利,规划以农沟为主要排水系统, 大部分田块可直接通过农沟,之后进入周边水塘。 项目区灌排沟渠结合布置,农沟采用梯形断面型式,土质边坡,通过不同 的 b 和 h 试算,并控制沟内水流流速满足渠道的不冲和不淤流速要求,确定各 沟的断面尺寸,采用的公式同农渠计算公式。根据计算成果,最终确定统一农 沟断面参数如下: 典型排涝农沟设计流量:(取农沟中的较大值) Q0.950.20.28m3/s 规划排水农沟共 4 条,总长 955m。设计排水流量均在 0.10.2m3/s 之间。 根据灌水模数和排水模,确定排水毛沟断面尺寸为:沟深 H0.9m,边坡比 1:0.8,下底宽为 0.3m,上底宽 B1.74m,比降 1/20001/4000。排水沟结构 型式见沟道横断面设计图。 表 5-2 排水沟工程量表排水沟工程量表 单位:m 编号名 称 长度 (m)备注 1 排水农沟-1 365 不硬化 2 排水农沟-2 77 不硬化 3 排水农沟-3 388 不硬化 4 排水农沟-4 125 不硬化 小计 955 5.8.35.8.3 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考虑到项目区外道路发达,路面好,为与区外配套和便于拖拉机通行,项 目区内共布设田间道 2 条,总长 655 米。设计为泥灰结碎石路面,路面宽 3.5 米,厚 30cm,路面结构为:干压碎石基层 15cm,泥灰结碎石面层 15cm;布设 24 生产路 2 条,总长 270 米,设计为土路,高出田面 30 厘米,两边 1:1 坡,路 面宽 2.0m。 项目区道路工程具体布置见项目区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图。 表 5-3 道路工程量表道路工程量表 序号编号宽度(米) 长度(米) 备注 1 田间道-1 3.5267.00 2 田间道-2 3.5388.00 小计 655.00 1 生产路-1 2145 2 生产路-2 2125 小计 270.00 合计 925.00 5.8.45.8.4 其它建筑物工程其它建筑物工程 a)过路涵管布置 排水沟和渠道与田间道路、生产路相交处,规划过路结构采用砼涵管形式, 共 7 座 600 预制钢筋砼过路涵,3 座 600 预制钢筋砼过路涵。 b)生产路下地涵 为方便农用机械下地作业,规划在田间道、生产路与耕地之间的农沟布 置生产路下地涵,采用钢筋砼涵管形式,共 4 座 600 下地涵。 25 6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6.1 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位于肥东县杨店乡许岗村境内。项目区涉及土地 9.4906 公顷,地类 为水塘。 6.2 土地权属调整 6.2.16.2.1 调整依据调整依据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287 号文“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 工作的意见”和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土地整理复垦工作要注意保护土地 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又不可随意平调集体和个 人使用的土地。在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开展之前,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 记工作,核实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 分布、用途,以土地承包合同为依据,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 土地整理复垦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整理复垦前土地 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数量有所增加,土地质量得到提高, 保证整理复垦后土地的公平分配。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的,整理复垦 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 上报乡政府和县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备案。涉及国有土地的,须经县以上国土资 源管理部门的同意。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 权属调整依据。 6.2.26.2.2 调整原则调整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合理的原则; 2)坚持“参与整理复垦各方土地总面积基本不变”的原则; 3)坚持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原则; 4)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 6)坚持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7)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6 8)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6.2.36.2.3 成立机构成立机构 项目实施将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乡、村人员的组织和配合 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由县土地部门牵头,成立杨店乡许岗村废塘复垦项目部,实行项目法人 负责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运作项目。 6.2.46.2.4 调整实施措施调整实施措施 整理复垦后的土地所有权仍归原集体所有者所有, 1)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程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复垦后土 地进行评价,对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并公告,坚持参与整理复垦各方土地 总面积不变、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根据行政村原有土地面积的大小、 质量高低和土地归并结果,在项目区划分若干土地分配区,分配区的划分坚持 参与整理复垦各方原有位置不变动,根据路、渠等现状地物作适当调整。本项 目区内地类主要有坑塘水面,整理后需要重新分配。 2)整理复垦后新增地由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给农民耕种;新增耕地承包 期限与原村民承包地 30 年终期限相同。 3) 项目验收 为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相关标准、办法和项目规划设计的有效落实,项 目实施完成后,将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分自查、初验、终验及 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工程的移交手续,交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 进行正常的运行管理。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在有关村、村民组进行公告,公告期为 15 天。调整方案的制定强调公众参与。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对公众参与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制定做了明确规定:“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编制和 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土地复垦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 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 ” 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向县国 土资源局书面提出,由其予以调处。涉及他项权利者,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 调处。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调处。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对 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有异议的,应于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人民政府 书面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人民政府应予以调处。经调处仍有意见者,由 27 县人民政府裁定。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方案批准以 后,涉及所有权者,应由县国土资源局与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人签订权属调整 协议;涉及使用者,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签订承包协议。 28 7 施工组织设计 7.1.土地平整工程 本次土地平整工程本着“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的原则,对项目区内废弃 的水塘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渠、林。格田一般按照长度 135m、宽 度 50m 划定,实行最优化组合,以期达到格田成方,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主要是填方,全部从项目区新挖的水塘内取土,不够土 方从附近高处取土,田块的填方土方共 39227m3,挖方为 39719m3。采用推土 机推运和挖掘机挖运结合,田块的填土运距在 500m 以内的采用铲运机施工; 运距在 500m 以外的采用挖掘机配自卸车施工。 7.2 施工交通运输 项目区周边有村级公路,对外交通便利。场内交通主要为田地填方及表土 土方运输道路,可利用规划的田间道和生产路,两侧开挖排水沟。 7.3 施工工厂设施与水电供应 施工工厂设施主要为建筑物施工所需的砼加工厂、钢筋木材加工厂和施工 机械维修厂。砼生产厂布置在农沟和建筑物处,施工时在农沟和建筑物附近分 别布置 1 台 0.25m3砼搅拌机拌制砼,每个拌和站附近布置水泥仓库,工程所需 施工机械为常用机械,工程附近的城镇均具备修理条件,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 的大修,仅布置一个供零配件更换和维护的机械修理厂,修理厂与生活办公区 布置在一起。 工程施工用水主要为建筑物砼、砂浆的拌和与养护用水,可就近利用沟渠 水或湖水,生活用水利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