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国际贸易的纯理论 一、纯理论产生前的重商主义一、纯理论产生前的重商主义 1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产生于十五重商主义产生于十五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十七世纪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格局都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格局都 改变了。货币成为全社会上至国王下至农民所追改变了。货币成为全社会上至国王下至农民所追 求的东西,于是货币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并求的东西,于是货币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并 且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且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 2 2、重商主义的思想、重商主义的思想 重商主义者认为,增加财富积累的最好手重商主义者认为,增加财富积累的最好手 段就是保持国际贸易的顺差。其信念是:金银段就是保持国际贸易的顺差。其信念是:金银 贵金属是最为重要的,取得金银财宝是一个国贵金属是最为重要的,取得金银财宝是一个国 家发财致富的最可靠的途径,对于缺乏金银矿家发财致富的最可靠的途径,对于缺乏金银矿 脉的国家要想发财致富,除了进行掠夺之外,脉的国家要想发财致富,除了进行掠夺之外, 通过国际贸易取得金银则是唯一的途径。通过国际贸易取得金银则是唯一的途径。 强调贸易顺差是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强调贸易顺差是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 核心。核心。 (1 1)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 其学说是货币差额论,即重金主义的学说其学说是货币差额论,即重金主义的学说 ,代表人物英国人威廉,代表人物英国人威廉 斯塔福斯塔福,W W StaffordStafford (1554-1612)(1554-1612)。 早期重商主义者反对输入,认为一切输入早期重商主义者反对输入,认为一切输入 都会减少货币,而减少货币对本国是有害的,都会减少货币,而减少货币对本国是有害的, 对外应该少买或根本不买。同时他们主张鼓励对外应该少买或根本不买。同时他们主张鼓励 输出,对外销售越多越好,因为出口越多,从输出,对外销售越多越好,因为出口越多,从 国外吸收的货币越多。他们还要求禁止货币出国外吸收的货币越多。他们还要求禁止货币出 口。口。 (2 2)后期的重商主义)后期的重商主义 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其代表人物是托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其代表人物是托 马斯马斯 孟孟 Thomas man (1571-1641)Thomas man (1571-1641),代表作是代表作是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孟说:孟说:“ “有了货物的人是不可能会缺钱的有了货物的人是不可能会缺钱的” ”, “ “货币生产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货币生产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孟认为增加英。孟认为增加英 国财富,增加英国货币的手段就是对外贸易,但国财富,增加英国货币的手段就是对外贸易,但 是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的是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的 总值应该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的总值。总值应该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的总值。 3 3、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的政策 (1 1)管制对外贸易)管制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者对于任何能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重商主义者对于任何能促进出口,减少进口 的措施都是设法加以利用的。的措施都是设法加以利用的。 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实行对外贸易垄断。 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2 2)各国制订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律)各国制订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律 (3 3)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制造业的发展)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制造业的发展 (4 4)掠夺殖民地)掠夺殖民地 二、亚当二、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亚当亚当 斯密斯密 Adam SmithAdam Smith(1723-17901723-1790) 代表作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 (1 1)关于财富的定义)关于财富的定义 斯密认为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财宝和真实财富斯密认为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财宝和真实财富 混淆在一起了。混淆在一起了。 (2 2)“ “增强国家力量增强国家力量” ”论点的不同看法论点的不同看法 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它的作用,国民经济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它的作用,国民经济 才有可能迅速发展。才有可能迅速发展。 (3 3)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政策)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政策 斯密批评这一政策是枉费心机。斯密批评这一政策是枉费心机。 2 2、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1 1)地域分工)地域分工 斯密颂扬分工,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斯密颂扬分工,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因而能增加国家的财富。率,因而能增加国家的财富。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的最高阶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的最高阶 段,也是他的全部国际贸易理论所追求的目标。段,也是他的全部国际贸易理论所追求的目标。 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拥有的自然优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拥有的自然优 势或获得性优势的基础上的。势或获得性优势的基础上的。 (2 2)对外贸易的利益)对外贸易的利益 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的利益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的利益 在于使用价值的转换。在于使用价值的转换。 从交换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的利益从交换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的利益 “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动年产物交换价值的增加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动年产物交换价值的增加 ,或是一国居民年收入的增加,或是一国居民年收入的增加”。 对外贸易的利益还在于对外贸易的利益还在于 “ “ 给国内消费给国内消费 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了一个比较广阔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了一个比较广阔 的市场的市场 ” ”。 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利数量取决于什么?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利数量取决于什么? 斯密是从对外贸易增加一国居民年收入的角斯密是从对外贸易增加一国居民年收入的角 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通过对外贸易获利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通过对外贸易获利 数量取决于一国出口商品中国产品所占的重。数量取决于一国出口商品中国产品所占的重。 国产商品占交换的最大部分而外国货物占交换国产商品占交换的最大部分而外国货物占交换 品最小部分的国家,总是主要的得利者。品最小部分的国家,总是主要的得利者。 (3)绝对利益说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指明一国出口的是那些 在本国进行生产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的 是在国外进行生产有绝对优势商品,这样就使 双方较之在闭关自守时交换到更多的商品量。 小 麦布 劳动日数产 量劳动日数产 量 美 国100日50吨100日20匹 英 国150日50吨50日20匹 总 数250日100吨150日40匹 在进行国际分工前在进行国际分工前 美国与英国相比,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 成本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成本 优势。因此,英国宁愿只生产、出口布以换取 美国的小麦,而不愿在国内种植小麦,而美国 将集中生产并出口小麦以换取英国的布。 在进行国际分工后在进行国际分工后 小 麦布 劳动日数产 量劳动日数产 量 美 国200日100吨 英 国200日80匹 总 数200日100吨200日80匹 斯密用国际分工有益的论点给自由贸易政斯密用国际分工有益的论点给自由贸易政 策以理论上的支持,他认为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策以理论上的支持,他认为国际贸易中的各种 垄断,特权和限制,人为地提高了被保护的生垄断,特权和限制,人为地提高了被保护的生 产部门的利润率,结果就会从有利的生产部门产部门的利润率,结果就会从有利的生产部门 抽出资本而运用到不利的生产部门,造成社会抽出资本而运用到不利的生产部门,造成社会 生产力的一般下降。只有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生产力的一般下降。只有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 ,一种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起来。,一种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斯密主张贸易的无限自由,资本运用的自斯密主张贸易的无限自由,资本运用的自 由,并要求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由,并要求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 制。他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制。他的自由贸易理论在1818世纪英国条件下世纪英国条件下 是有进步意义的。是有进步意义的。 斯密理论存在的问题:斯密理论存在的问题: 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 产生的思想。产生的思想。 把自然条件说成是国际分工形成的决定把自然条件说成是国际分工形成的决定 因素。因素。 对外贸易对一切参加者都有利的观点还对外贸易对一切参加者都有利的观点还 需进一步分析。需进一步分析。 绝对利益本身的缺陷。绝对利益本身的缺陷。 三、大卫三、大卫李加图的比较利益说李加图的比较利益说 大卫大卫李加图李加图 David RicardoDavid Ricardo(1772182317721823 )18171817年出版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 1、“比较利益说比较利益说”的产生的产生 英国工业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围绕英国工业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围绕“谷物谷物 法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李加图的比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李加图的比 较利益说指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较利益说指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 且还要大量进口,这是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的生且还要大量进口,这是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的生 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更大。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更大。 2 2、“比较成本说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李加图在论证自由贸易的利益时,发展和修李加图在论证自由贸易的利益时,发展和修 改了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他认为在国际分工改了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他认为在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 比较利益。这是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比较利益。这是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呢绒酒 葡萄牙90人/1单位80人/1单位 英国100人/1单位120人/1单位 在进行国际分工前在进行国际分工前 虽然葡萄牙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任何一种所 耗费的劳动量都比英国的少,因而它生产这两种 产品的效率都比英国高,但萄生产这两种产品的 效率并不是一样的。萄生产酒的效率比生产呢绒 的效率更高一些。这就是相对利益(优势)或比 较利益(优势)的意义之所在。换一句说话,萄 生产这两种产品都具有绝对利益(优势),但两 相比较,它在酒的生产方面比较更有优势(也就 是相对优势)。英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效率都比 葡低。但两相比较,英国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地 高一些。这就是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有相对 优势或比较利益。 呢绒酒 葡萄牙170人/2.125单位 英国220/2.2单位 在进行国际分工后在进行国际分工后 英国葡萄牙 分工前分工后分工前分工后 呢绒11.10011.100 酒11.10011.025 单位:产量,人,年数 甲国乙国 产品X12 产品Y24 但在下面的情况下,双方不会发生贸易。 单位产品:人时数 比较利益说指出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比较利益说指出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 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 相对优势,即使是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相对优势,即使是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 的优势。各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安排生产,的优势。各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安排生产, 进行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比较少的劳动进行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比较少的劳动 耗费,交换到比闭关自守时更多的产品,并增耗费,交换到比闭关自守时更多的产品,并增 加了总的消费量。加了总的消费量。 3 3、比较成本论的前提条件、比较成本论的前提条件 (1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的全)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的全 部产品只有两种。部产品只有两种。 (2 2)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没有熟练)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没有熟练 和非熟练的区别。和非熟练的区别。 (3 3)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进行的。)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进行的。 (4 4)没有运输费用。)没有运输费用。 (5 5)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 业的。它们在国内是完全流动的,但在国际间业的。它们在国内是完全流动的,但在国际间 是完全不能流动的。是完全不能流动的。 (6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市场。市场。 (7 7)收入分配没有变化。)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8 8)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9 9)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 是静态的。是静态的。 李加图的相对优势或相对成本说运用的是李加图的相对优势或相对成本说运用的是 “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择其轻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择其轻” ” 的博奕的博奕 论基本原理。论基本原理。 任何国家都能参加国际贸易并得益,扬任何国家都能参加国际贸易并得益,扬 长避短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长避短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换中必有一个不同于任何一国内国际交换中必有一个不同于任何一国内 部的交换标准,也就是国际交换标准。部的交换标准,也就是国际交换标准。 价值规律的国际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规律的国际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 模式显示出通过国际贸易而使贸易双方模式显示出通过国际贸易而使贸易双方 互利的数量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一个幅度互利的数量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一个幅度 。 四、约翰四、约翰穆勒的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约翰司德亚特司德亚特穆勒穆勒 John Stuart Mill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主要著作英国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政治经政治经 济学原理济学原理。 他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他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 ,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为了得到这种商,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为了得到这种商 品所必须支付给外国的本国产品的数量。换句话品所必须支付给外国的本国产品的数量。换句话 说,外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国际贸易条件。穆勒说,外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国际贸易条件。穆勒 认为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认为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 求决定的,这就是求决定的,这就是 “ “相互需求相互需求”原理。原理。 1 1、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条件 穆勒假设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在英、德两穆勒假设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在英、德两 国的产出量的情况如下:国的产出量的情况如下: 英国德国 亚麻布15码20码 细棉布10码10码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首先说明实际的贸易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首先说明实际的贸易 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 口的那种贸易条件,它是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口的那种贸易条件,它是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 产品的需求所确定的。他假定,在德国产品的需求所确定的。他假定,在德国1010码细码细 棉布的价格是棉布的价格是1717码亚麻布,这是用亚麻布的数码亚麻布,这是用亚麻布的数 量来表示细棉布的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这两量来表示细棉布的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这两 种商品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条件。在英国,种商品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条件。在英国,1717码码 亚麻布的价格是亚麻布的价格是1010码细棉布,在这个贸易条件码细棉布,在这个贸易条件 下,英国所需求的亚麻布的数量恰好抵补德国下,英国所需求的亚麻布的数量恰好抵补德国 所需要的细棉布的数量,双方的需求正好足以所需要的细棉布的数量,双方的需求正好足以 吸收对方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商品吸收对方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商品 将按假定的将按假定的1717与与1010之比,继续进行交换。即:之比,继续进行交换。即: (100010100010):():(100017100017)=10=10:17 17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英国只愿消费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英国只愿消费 8001780017码的亚麻布,德对细棉布的需求不变码的亚麻布,德对细棉布的需求不变 ,100010100010码,此时码,此时10:1710:17的交换比例显然不的交换比例显然不 能满足双方的需求方程式:能满足双方的需求方程式: (100010100010): :(8001780017) 10 : 1710 : 17 因此国际价值不能稳定下来,必然发生因此国际价值不能稳定下来,必然发生 变动。变动。 此时德国只能得到此时德国只能得到8001080010码细棉布。为了码细棉布。为了 能够获得其余的能够获得其余的2001020010码,它将会提供多于码,它将会提供多于1717 码的亚麻布来交换码的亚麻布来交换1010码的细棉布。假定提供码的细棉布。假定提供1818 码,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由于亚麻布的价格下码,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由于亚麻布的价格下 跌,英国的购买量可能增加为跌,英国的购买量可能增加为9001890018码。同时码。同时 由于细棉布的价格上涨,德国对它的需求可能由于细棉布的价格上涨,德国对它的需求可能 要降低,假定降低到要降低,假定降低到9001090010码,这样的需求恰码,这样的需求恰 好抵补了英国能购买的好抵补了英国能购买的9001890018码的亚麻布。在码的亚麻布。在 这个贸易条件下,双方的需求再一次恰好吸收这个贸易条件下,双方的需求再一次恰好吸收 了对方的供给。即:了对方的供给。即: (9001090010):():(9001890018)= 10 = 10 :18 18 假定相反的情况发生了,按照假定相反的情况发生了,按照10:1710:17的交换的交换 比例,英国现在不是购买比例,英国现在不是购买8001780017码亚麻布,而码亚麻布,而 是购买是购买120017120017码的亚麻布,在这种情况下,码的亚麻布,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由于英国要英国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由于英国要 求更多的亚麻布求更多的亚麻布 ,因此它使得交换比例变得不,因此它使得交换比例变得不 利于它自己了。在两个国家内,利于它自己了。在两个国家内,1010码细棉布的码细棉布的 价格将要跌到价格将要跌到1717码亚麻布以下,亚麻布的价格码亚麻布以下,亚麻布的价格 将要上涨。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开始减少,而将要上涨。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开始减少,而 德国对细棉布的需求却增加了。这样的变动使德国对细棉布的需求却增加了。这样的变动使 交换比例自行调整到细棉布和亚麻布的需求相交换比例自行调整到细棉布和亚麻布的需求相 互之间恰好抵补为止。互之间恰好抵补为止。 穆勒得出结论:在两国两种商品的模型中,穆勒得出结论:在两国两种商品的模型中, 如果运输费用等不计,那么它们相互的交换价如果运输费用等不计,那么它们相互的交换价 值,会按两国消费者的需要情况,自动调整,值,会按两国消费者的需要情况,自动调整, 使有一致的交换比率,在此交换比率下,两国使有一致的交换比率,在此交换比率下,两国 相互对于进口的需求量,恰好能由它们的出口相互对于进口的需求量,恰好能由它们的出口 完全偿付。完全偿付。 实际的贸易条件也就是均衡的贸易条件。实际的贸易条件也就是均衡的贸易条件。 2 2、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劈、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劈 穆勒的相互需求的原理还在于说明,由于穆勒的相互需求的原理还在于说明,由于 两个国家相互需求的强度不一样,由此确定的两个国家相互需求的强度不一样,由此确定的 均衡贸易条件对这两个国家的有利程度也不一均衡贸易条件对这两个国家的有利程度也不一 样。穆勒是用样。穆勒是用“外国需求的增加程度(外国需求的增加程度( ExtensityExtensity)这一概念来分析这一论点的)这一概念来分析这一论点的 。 穆勒假定德国的生产技术有了改进,使得德 国工人能以同样的劳动量生产30码亚麻布,英 国的生产技术没有改进,劳动生产率无变化。 如果英国对亚麻布购买量的增加程度,也 就是“外国需求的增加程度”,等于在德国的 细棉布表示的亚棉布价格下降的程度,那么最 后的均衡贸易条件就会是25.5码的亚麻布交换 10码细棉布。 因此,10码细棉布交换25.5码亚麻布是在 新情况下恢复国际需求平衡的均衡贸易条件, 即: (100010)(100025.5)=1025.5 如果德国亚麻布价格的下降,引起英国购如果德国亚麻布价格的下降,引起英国购 买量的增加程度大于亚麻布价格下降的程度,买量的增加程度大于亚麻布价格下降的程度, 英国势必要用比以前为多的细棉布来交换已经英国势必要用比以前为多的细棉布来交换已经 降价的亚麻布,换言之,德国以同样劳动出口降价的亚麻布,换言之,德国以同样劳动出口 亚麻布,换取细棉布的量比以往多。因此,均亚麻布,换取细棉布的量比以往多。因此,均 衡的贸易条件将是衡的贸易条件将是1010码细棉布交换到少于码细棉布交换到少于25.525.5 码的亚麻布。按这样的贸易条件,英德二国虽码的亚麻布。按这样的贸易条件,英德二国虽 然都能得到贸易利益,但德国得益较大。然都能得到贸易利益,但德国得益较大。 据此,穆勒认为:据此,穆勒认为:“一个国家现实的产品一个国家现实的产品 和外国相交换的交换将决定于和外国相交换的交换将决定于它对这些国它对这些国 家的产品的需求和它们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家的产品的需求和它们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 和需求的增加程度的比较和需求的增加程度的比较外国对它的商品外国对它的商品 需求愈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需求愈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贸易条 件对它愈是有利,这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件对它愈是有利,这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 商品将会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商品将会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穆勒对比较利益论作了重要的补充: (1)确定了国际贸易中的交换价格及国际贸 易中的规模; (2)确定了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的相 对大小。 经过这二点补充后,比较利益论更趋完善了 。这是穆勒对比较利益论的重要贡献。 但他的相互需求理论与实际的国际交换存在 差距。因他是在假定物物交换的条件下,供给等 于需求时得出的,现实中出口和进口不是以物换 物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是商品对货币 的两个不同过程,出口的货币收入不一定同时用 于进口,甚至不一定用于进口。 五、马歇尔的供应条件曲线五、马歇尔的供应条件曲线 马歇尔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Alfred Marshall(1841-19241841-1924),), 新古典学派的领袖,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新古典学派的领袖,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主要 著作有:著作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8901890年)、年)、工业工业 和贸易和贸易(19191919年)、年)、货币、信贷和商业货币、信贷和商业 (19231923年)。年)。 马歇尔的对外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马歇尔的对外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相相 互需求互需求”学说的补充,其补充材料都是技术性学说的补充,其补充材料都是技术性 的,而不是原则性的。马歇尔首次尝试把图表的,而不是原则性的。马歇尔首次尝试把图表 和曲线应用到国际贸易学说上。和曲线应用到国际贸易学说上。 1 1、供应条件曲线的性质和形成、供应条件曲线的性质和形成 供应条件曲线(又称为提供曲线供应条件曲线(又称为提供曲线 offer offer curvecurve)表明,根据不同的交换比例,一个国)表明,根据不同的交换比例,一个国 家对于两种商品所愿意进行的不同的贸易量。家对于两种商品所愿意进行的不同的贸易量。 因此,供应条件曲线可以看成是供给曲线,也因此,供应条件曲线可以看成是供给曲线,也 可以看成是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需求曲线。 现假定英美两国都生产小麦和呢绒。在英现假定英美两国都生产小麦和呢绒。在英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1/21/2:1 1,在美国是,在美国是2 2:1 1, 所以英国出口呢绒,美国出口小麦,这两个交所以英国出口呢绒,美国出口小麦,这两个交 换比例决定两国贸易条件的上下限。即英出口换比例决定两国贸易条件的上下限。即英出口1 1 码呢绒至少要换回码呢绒至少要换回0.50.5蒲式耳的小麦,美出口蒲式耳的小麦,美出口2 2 蒲式耳的小麦至少换回蒲式耳的小麦至少换回1 1码的呢绒。码的呢绒。 图图1 1 均衡贸易条件的界限均衡贸易条件的界限 (1 1)美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占有优势,但现)美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占有优势,但现 由于爱好改变,对国内的和进口呢绒的需求量由于爱好改变,对国内的和进口呢绒的需求量 大量地增加起来,因此它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大量地增加起来,因此它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来购买呢绒,这意味着以小麦数量来表示呢绒来购买呢绒,这意味着以小麦数量来表示呢绒 的相对价格上涨了。英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的相对价格上涨了。英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大多数贸易利益归英国所有大多数贸易利益归英国所有 。 图2 英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2 2)假定英国对国内的和美国进口的小麦)假定英国对国内的和美国进口的小麦 的需求量大量增加,英国愿意支付的小麦相对的需求量大量增加,英国愿意支付的小麦相对 价格上涨,贸易条件逐渐向英国国内交换比例价格上涨,贸易条件逐渐向英国国内交换比例 接近,美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改善,分享贸易利接近,美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改善,分享贸易利 益的比重愈来愈大,一定数量的小麦出口可以益的比重愈来愈大,一定数量的小麦出口可以 换来更多的呢绒的进口。换来更多的呢绒的进口。 图3 美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3 3)图)图4 4,ABCABC曲线代表英国的供应条件曲曲线代表英国的供应条件曲 线又是需求曲线。(对进口产品小麦的需求量线又是需求曲线。(对进口产品小麦的需求量 ) 在图在图4 4中,在贸易条件为中,在贸易条件为 t t 2 2 时,英国愿时,英国愿 意出口意出口 OCOCO O 的呢绒交换的呢绒交换 OWOWO O 的小麦,的小麦, 贸易条贸易条 件为件为 t t1 1 时,愿出口时,愿出口 OCOC1 1 的呢绒以交换的呢绒以交换 OWOW 1 1 的的 小麦。当英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时候,如在小麦。当英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时候,如在 t t0 0 时,英国可用较少的呢绒(仅增加时,英国可用较少的呢绒(仅增加 C C 1 1C C2 2 )交)交 换到换到 W W 1 1W W 2 2 量的小麦,因此,英国愿提供更多量的小麦,因此,英国愿提供更多 的呢绒以供出口。的呢绒以供出口。 图图图图4 4英国供英国供应应应应条件曲条件曲线线线线 (4 4)图)图5 5,ABCABC曲线代表美国的供应条件曲曲线代表美国的供应条件曲 线,美国的贸易条件愈加改善,它会以定量的线,美国的贸易条件愈加改善,它会以定量的 小麦出口,换回更多的呢绒。因此,美国愿意小麦出口,换回更多的呢绒。因此,美国愿意 提供更多的小麦以供出口。提供更多的小麦以供出口。 图图图图5 5 美国供美国供应应应应条件曲条件曲线线线线 2 2、以供应条件曲线表示市场均衡和均衡的恢复、以供应条件曲线表示市场均衡和均衡的恢复 图图图图6 6 供供应应应应条件曲条件曲线线线线所表示的市所表示的市场场场场的一般均衡状的一般均衡状态态态态 把图把图4 4、图、图5 5供应条件曲线合并到一个图中供应条件曲线合并到一个图中 那么通过它们的相交点那么通过它们的相交点E E的贸易条件线,表明实的贸易条件线,表明实 际的贸易条件或均衡的贸易条件,整个情况表际的贸易条件或均衡的贸易条件,整个情况表 明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因为只有在两条供应明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因为只有在两条供应 条件曲线的交点上,两国之间的进出口量才会条件曲线的交点上,两国之间的进出口量才会 相等。相等。E E点表示英美两国的市场均衡状态,贸易点表示英美两国的市场均衡状态,贸易 条件为条件为 t t E E 时,英国愿意出口呢绒时,英国愿意出口呢绒 OCOC0 0 恰好等恰好等 于美国愿意进口的数量于美国愿意进口的数量 OCOC 0 0 ,而美国愿意出口,而美国愿意出口 小麦的数量小麦的数量 OWOW0 0 恰好又等着于英国需要进口的恰好又等着于英国需要进口的 数量数量 OWOW 0 0 ,因此,因此 t t E E 代表均衡的贸易条件,代表均衡的贸易条件,E E点点 表示国际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表示国际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 图图图图7 7 市市场场场场均衡的恢复,呢均衡的恢复,呢绒绒绒绒供供过过过过于求,小麦求大于供于求,小麦求大于供 图图7 7与图与图6 6相反,相反,t tG G 分别交英美国供应条件分别交英美国供应条件 曲线于曲线于 T T、U U,以,以 t t G G 和和 t t E E 相比较,美国处境相比较,美国处境 比较不利。使得美国的小麦供应量比较不利。使得美国的小麦供应量 OWOW 3 3 小于英小于英 国小麦的需求量国小麦的需求量 OWOW 4 4 ,而呢绒则供过于求。小,而呢绒则供过于求。小 麦的相对价格将要上涨,而呢绒的相对价格则麦的相对价格将要上涨,而呢绒的相对价格则 会下降,会下降,t tG G 移向移向 t t E E ,直到达到,直到达到 E E 点,恢复市点,恢复市 场均衡为点。场均衡为点。 3 3、需求变动和市场均衡、需求变动和市场均衡 (1 1)国内对出口商品需求增加)国内对出口商品需求增加 图图图图8 8 国内国内对对对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现在由于美国的爱好从购买进口的呢绒,现在由于美国的爱好从购买进口的呢绒, 转变为购买本国出口的小麦。美对呢绒的要求转变为购买本国出口的小麦。美对呢绒的要求 变得不如早先那样强烈,因此,只愿用比以前变得不如早先那样强烈,因此,只愿用比以前 要少的小麦来交换一定量的呢绒。因此美国的要少的小麦来交换一定量的呢绒。因此美国的 供应条件由线由供应条件由线由 WCWC 0 0 下移到下移到 WCWC 1 1 。根据原先的。根据原先的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 t t 0 0 ,则市场失去均衡。小麦的相对价,则市场失去均衡。小麦的相对价 格将要上涨,也就是贸易条件将一直移到格将要上涨,也就是贸易条件将一直移到 t t 1 1 , 两国供应条件曲线相交于两国供应条件曲线相交于 G G点,市场的均衡状点,市场的均衡状 态重新恢复为止。态重新恢复为止。 (2 2)国内对进口商品需求增加时的情况)国内对进口商品需求增加时的情况 图图图图9 9 国内国内对进对进对进对进 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口商品需求的增加 现在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英国对小麦的现在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英国对小麦的 需求相对于呢绒来说相当大幅度地增加了。这需求相对于呢绒来说相当大幅度地增加了。这 种情况使得英国的供应条件曲线由种情况使得英国的供应条件曲线由 CWCW 0 0 移向移向 CWCW 1 1 ,按原有的贸易条件,按原有的贸易条件 t t 0 0 来衡量,贸易失去来衡量,贸易失去 平衡,美国的供求情况不变,仍以平衡,美国的供求情况不变,仍以E E点表示,只点表示,只 愿以愿以 OWOW 0 0 的小麦交换的小麦交换 OCOC 0 0 的呢绒。英国的供求的呢绒。英国的供求 情况改由情况改由 F F点表示,愿意以点表示,愿意以OCOC 2 2 的呢绒交换的呢绒交换 OWOW 2 2 的小麦。这样,小麦求大于供,而呢绒则供过的小麦。这样,小麦求大于供,而呢绒则供过 于求,小麦的相对价格上涨,贸易条件由于求,小麦的相对价格上涨,贸易条件由 t t0 0 改改 变为变为 t t 1 1 ,市场在,市场在 G G 点恢复均衡。点恢复均衡。 六、赫克歇尔六、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 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lif HeckscherElif Heckscher,瑞典经济学家,瑞典经济学家, 19191919年发表一篇重要论文年发表一篇重要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 的影响的影响”,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 方法,第一次运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方法,第一次运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 际贸易。际贸易。 俄林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7)Bertil Ohlin(1899-1977)瑞典经济学瑞典经济学 家,赫克歇尔的学生,接受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家,赫克歇尔的学生,接受了赫克歇尔的论点, 于于19331933年出版了年出版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一书 。 1 1、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 (1 1)赫)赫俄理论的基本假定俄理论的基本假定 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两种生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两种生 产要素,产要素,222222模式。模式。 假定自由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假定自由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 税。税。 在各个区域或国家内部,生产要素是完在各个区域或国家内部,生产要素是完 全自由流动的,但各区域间或各国间,它们是全自由流动的,但各区域间或各国间,它们是 没有流动性的。没有流动性的。 完全竞争假定。完全竞争假定。 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两国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生产函数是两国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生产函数是 相的,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相的,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 的某种商品。的某种商品。 要素密集度假设。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要素密集度假设。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 的密集度是相同的,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的密集度是相同的,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 况。况。 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 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 后都能产生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后都能产生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2 2)俄林的资源赋予论)俄林的资源赋予论 价格的国际绝对值价格的国际绝对值 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 际贸易的直接基础。际贸易的直接基础。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 个条件。个条件。 不同的成本比例不同的成本比例 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在两国国内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在两国国内 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cost ratioscost ratios)不同。)不同。 成本比例的不同是赫成本比例的不同是赫俄模型式的核心问题俄模型式的核心问题 。 美国英国 小麦单位成本( 美元) 1.003.00 纺织品单位成本 (美元) 2.001.00 小麦和纺织品的成本比例,在美国是小麦和纺织品的成本比例,在美国是1 1:2 2, 在英国是在英国是 3 3:1 1。如果美国输出小麦,输入纺。如果美国输出小麦,输入纺 织品,英国输出纺织品,输入小麦,这时就发织品,英国输出纺织品,输入小麦,这时就发 生了相互有利的贸易关系。生了相互有利的贸易关系。 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 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是不同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是不同 的。不同的商品是由不同的生产诸要素组合(的。不同的商品是由不同的生产诸要素组合( 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管理的组合)生产出来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管理的组合)生产出来 的。在每一个国家,商品的成本比例反映了它的。在每一个国家,商品的成本比例反映了它 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关系,也就是地租、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关系,也就是地租、 工资、利息和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工资、利息和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 小麦:小麦:5 5单位土地单位土地+1+1单位劳动力单位劳动力 纺织品:纺织品:1 1单位土地单位土地+10+10单位劳动力单位劳动力 美国英国 土地的单位价格(美元)1.004.00 劳动力单位价格(美元)2.001.00 小麦的单位价格(美元)7.0021.00 纺织品的单位价格(美元)21.0014.00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利益,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利益, 而英国在纺织品的生产上有比较利而英国在纺织品的生产上有比较利益。益。 总之,当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总之,当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 时,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的数量多、价时,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的数量多、价 格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的数量少,价格昂格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的数量少,价格昂 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利益。每个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利益。每个 国家出口的就是这些有着比较利益的商品。每国家出口的就是这些有着比较利益的商品。每 个国家在那些较多地使用它的价格昂贵的要素个国家在那些较多地使用它的价格昂贵的要素 ,较少地使用它的价格便宜的要素的商品生产,较少地使用它的价格便宜的要素的商品生产 上,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而每个国家输入的上,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而每个国家输入的 就是这些在生产上处于比较不利地位的商品。就是这些在生产上处于比较不利地位的商品。 生产诸要素不同的供给比例 供给方面包含着两种决定因素,一种是生 产要素的供给,即资源赋予情况:另一种是生 产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决定了商品生产 中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表现出要素密集的性 质。 国家资本/劳力资本/土地劳动/土地 澳大利亚7415.567.20.009 巴西1151.642.80.038 加拿大10583.119800.019 日本3358.55286.51.574 香港地区1368.590739.266.304 美国10260.91058.60.103 例如,鲍恩等提供了1966年部分国家的数据, 用三种生产要素说明三个不同的要素秉赋情况。 俄林的结论是: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俄林的结论是: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 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 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会有相对大量的、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会有相对大量的、 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他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他 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的商品。总之,进口的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的商品。总之,进口的 是使用了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是使用了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 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的商品。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的商品。 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的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的 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 的、资本密集型的、土地密集型的、资源密集的、资本密集型的、土地密集型的、资源密集 型的或技术密集型的等不同类别的商品。型的或技术密集型的等不同类别的商品。 对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需求比例对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需求比例 需求方面包含着两种决定因素,一种是消需求方面包含着两种决定因素,一种是消 费者的欲望,要求和爱好;另一种是生产要素费者的欲望,要求和爱好;另一种是生产要素 所有权的分配状况。这种分配状况影响着个人所有权的分配状况。这种分配状况影响着个人 的收入,从而影响到需求情况。的收入,从而影响到需求情况。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 俄林认为在整个链条中,生产诸要素的供 给比例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没有一个单一的 环节是国际贸易的最终的基础。每一个环节既 是一个原因,也是一个结果,各个环节之间形 成了错综复杂的互相依赖关系。各个环节之间 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决定每一个国家的价格结构 。各个国家的价格结构决定它们在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比较利益,同时也就是构 成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 2 2、要素价格均等说、要素价格均等说 赫克歇尔和俄林都认为国际交换可以逐渐赫克歇尔和俄林都认为国际交换可以逐渐 消除不同地区和国际之间的商品价格差异,从消除不同地区和国际之间的商品价格差异,从 而使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而使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 ,即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向于相等;如果推,即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向于相等;如果推 论到极限的话,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最后趋向论到极限的话,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最后趋向 于完全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说。于完全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说。 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是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是 一种趋势。一种趋势。 萨缪尔森在他萨缪尔森在他19481948年发表的年发表的国际要素与国际要素与 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和和19491949年发表的年发表的再论国际再论国际 要素价格均等要素价格均等论文中,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论文中,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 ,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 势。根据这些前提条件,萨缪尔森的结论是:势。根据这些前提条件,萨缪尔森的结论是: 两国实际要素价格必然完全相等(并且美国生两国实际要素价格必然完全相等(并且美国生 产粮食的投入的要素比例必须和欧洲的一样,产粮食的投入的要素比例必须和欧洲的一样, 而纺织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也是一样)。而纺织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也是一样)。 这些条件是,在发生贸易之前和进行贸易之这些条件是,在发生贸易之前和进行贸易之 后,两个国家生产同样的两种商品,如粮食和纺后,两个国家生产同样的两种商品,如粮食和纺 织品;生产每种商品都只使用土地和劳动这两种织品;生产每种商品都只使用土地和劳动这两种 生产要素;两国生产每种商品的技术水平是完全生产要素;两国生产每种商品的技术水平是完全 一样的。这种商品的要素密集性不一样,粮食是一样的。这种商品的要素密集性不一样,粮食是 土地密集型的,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美国土地密集型的,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美国 生产粮食,欧洲生产纺织品,要素的供给情况没生产粮食,欧洲生产纺织品,要素的供给情况没 有变化,假定没有关税的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有变化,假定没有关税的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 际间能完全自由地流动,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则际间能完全自由地流动,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则 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