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3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创新设计)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3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创新设计)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3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创新设计)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3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创新设计)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单元第3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创新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商业的发展 提示: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商业发 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是相对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限 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职业商人 工商食官 私商 丝绸之路 商业 货币 商帮 市 军事 坊市制 坊市 夜市 经济 江南 流动性大 商鞅 官商分利 天工开物 双季稻 玉米 番薯 私营 白银 工商业市镇 特别提醒:既要看到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即农业手工业 、商业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要认识到,与西方工 业文明相比,中国已开始逐渐落伍。 雇佣 江南 主导 海禁 课堂探究提升 探究1: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 答案:(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4)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探究2:对比图二与图一,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 化?原因是什么? 答案:(1)北宋汴梁商业突破了隋唐时期坊、市严格分开和日 中为市的制度,坊、市不再分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甚至出现了夜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2)变化的原因:宋 代商品经济发达和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探究3: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 统治的需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稳定了小农经济,巩固 了封建统治;到明清时期,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的情况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违背了历史潮流。 探究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商业的进 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而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 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 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 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探究5:如何看待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状况? 答案:(1)它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达到 高峰的表现。 (2)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并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的 经营方式,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 工业文明相比,实际上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态。 (3)它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 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济 政策。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 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客 观经济现象,随着农业的恢复,工商业必然随之发展。因此, 尽管统治者推行该政策,但唐朝以后,工商业仍有很大的发展.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区别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 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 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 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来华贸易。 而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朝的闭关锁国下私商固然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也不 许来华贸易,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 (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 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 易。 重难要点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 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 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 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 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束缚 小农经济和农民的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 大再生产。 (2)重要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阻碍压制 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机会。 明清时期货币制度的落后,扰乱了国内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 健康发展。 (3)其他原因: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念,影 响新因素的正常成长。 客观题突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 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D 【例2】 (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 “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 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转卖四方 ”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地多烟草、木棉”的原因是“五谷之 利不及其半”,这必然引起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所以选B。 说法错误,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 答案:B 研究思考预测 1.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 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 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苏州出现了雇佣关系,劳动力开始成为 商品,故选C项。另外,这个时期的雇佣关系谈不上“普及”, 故D 项的说法错误。 答案:C 2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 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 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 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 件主要有 ( ) 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 B C. D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逐渐兴盛。 均是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叙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答案:D 主观题突破 (2009江苏,2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 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 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 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 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塵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 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 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 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 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 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 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 ,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 者的观点。 比一比 学生答题记录 点评 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