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欣赏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欣赏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欣赏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欣赏 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欣赏 苏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诗歌欣赏专题复习考点回顾:(一)理解诗句意思、含义(浅层次-深层次、本意-语境意、)作用(结构-铺垫、过渡);(二)鉴赏诗歌形象(画面描绘及画面特点概括);(三)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四)体会诗歌情感态度;(五)诗歌语言欣赏:1.练字 -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修辞-第一步,指出修辞;第二步,如何运用,什么效果,写出什么突出什么;第三步,主旨上作用(感情)。(夸张、比喻、拟人、)3.叠词-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描绘-,营造-,突出了-,烘托了-。4.对仗-“”与“”对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主旨情感)5.活用典故-活用什么典故;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主旨情感)。(六)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以静衬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卒章显志、多感官写景等考题精选:一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是怎样描写边塞苦寒的?(2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字描绘出了怎样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4分) 3.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二阅读蒹葭。(6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2分)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 三、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4分) 6“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2分) 7对上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四、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_、_、_和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分)9“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3分)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4分) 五、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2.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3分) 13.“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 参考答案:1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两句,可知天气特别寒冷,五月里还会下雪,而且没有见到春色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案】3略 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2分)4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著不变的追寻,以及遇见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分,特点、作用各2分)【解析】3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词所描写的景物,拓展其内容,发挥想象,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来描述景物的画面,突出其特点,形容这一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本诗是所学名诗,根据所学所记,首先了解字词的本义,再根据诗句的内容理解其表达的作用,分析所表现的人物情感。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案】5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6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解析】5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一片”“万仞“描写环境,明写得失一座孤城被群山环绕,写景;暗写的是戍守边关的荒凉,可见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答案】D试题分析: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案】8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9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暗寓了人世无常的感慨,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解析】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以及意象的把握。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几句可以提炼出诗歌的意象。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音乐美。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案】9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10析】11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2分)及对光阴流逝的惆怅心情。(2分)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早春(初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