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吆喝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8 吆喝 教师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预 习 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0日)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蒙古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26年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然遍英伦,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毅然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2、写作背景800多年的日月穿梭,北京城的旧貌渐渐消失,胡同在不断地被拆扩,京腔京韵中日益掺杂了个样口音。北京发展了,现代了,可京味文化的影子也渐渐地淡了。但作为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财富,有些东西是需要留存下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 吆喝一文记述了北京城大街小巷中有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流露出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间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 行当(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 饽: 。秫秸: 。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 油嘴滑舌: 。囿于: 。 隔阂: 。 吹嘘: 。 吆喝: 。 3.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 ,蒙古族。 人。作家、 、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4.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理清文章思路。(段落结构及大意)家长签字: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一)学习第一部分。 1.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2.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1. 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 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3. 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文章第三部分从 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 。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 。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2. 品味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 _。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 _。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四)小结: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结构导图18 吆喝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吆喝声不绝 馄饨喂开锅! 京味京韵 硬面饽饽 魅力无穷吆喝声介绍 行好的老爷太太(哎) 地方文化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检 测 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商贩(fn)招徕(li)囿于(yu)荸荠(b qi)B铁铉(xun) 作料(zu) 荞麦(qio) 馄饨(hn dun)C卤煮(l) 酪(lo) 小钹(b) 蛤蟆(h m)D海棠(tn) 蘸(zhn) 山楂(zh) 秫秸(sh jie)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招徕铁弦颤巍随机应变 B囿于商贩展消忽高忽低C夜宵喇叭凄厉口齿伶俐 D唱腔晶萤葫芦油嘴滑舌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走江湖几十年,米卢练就了一副油嘴滑舌,而这使得他对付起记者来也是游刃有余。B当香港发现首例甲流个案时,行政长官曾荫权随机应变,立即宣布将流感应对级别由“严重”提升至最高的“紧急”。C他们自编自演,把防艾知识用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表现出来,既合辙押韵,又好记,深受大伙欢迎。D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4. 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做解释)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表示话题转换)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做解释)5. 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我们为什么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C)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D)6. 阅读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1)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什么?(3)作者详写的是 ,更喜欢 的吆喝,因为 。(4)作者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为什么?(5)出自本文段的一个歇后语是 ,试再写出两条歇后语 。7. 拓展提升集贸市场上,卖萝卜的小贩和卖梨的小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卖萝卜的吆喝道路:“快来买呀,梨样的脆口。”卖梨的也不甘示弱,吆喝道路:“来看一看呀,萝卜的价儿。”过路的人听了,都忍不住大笑。你能听出这两个小贩吆喝的本意吗?(1)卖萝卜的( )(2)卖梨的 (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 ”时的内在情感。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学习难点: 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参考答案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i) 铁铉(xun) 囿于(yu) 隔阂(h)饽饽(b) 秫秸(sh ji) 商贩(fn) 吹嘘(x) 吆喝(yo he) 小钹(b) 荸荠(b q) 行当(hng)2解释下列词语。招徕:招揽。 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3.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4.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合作探究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 1.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2.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二)学习第二部分。1. 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文章这里从两个方面写“吆喝”,作者按时间顺序展开,一天中按从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秋冬,条理层次清晰。2. 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21cnjy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3. 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