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017年九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1、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 慰藉ji 逮捕di 松弛ch 怡笑大方y B. 挫折cu 馈赠ku 扎实zh 相得益彰zhng C. 殉职xn 贮藏ch 殷红yn 前仆后继p D. 焕散hun 逃窜cun 谬论mi 相辅相成chng2.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 B. 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的深处走来,那高标清雅的圣洁净化着世人的心灵。 C.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长江、黄河,历经千年风雨,滔滔不绝。 D. 伏案夜读,我们常常被那些对善与美情有独钟的灵魂感动得泪眼迷蒙。3.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2分) A. 书香中国 北京阅读季“第二届北京儿童阅读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三十五中学召开。 修改:将“召开”改为“举行”。 B. 前段时间,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韩两国广泛地引起了关注。 修改:将“引起”改为“获得”。 C. 能否准确地解释粉丝文化背后的内涵,是关乎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问题。 修改:将“能否”去掉。 D. 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不少刚走出校园的青年学生增强了创业的能力。 修改:去掉“通过”或“使”。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 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称为亚圣。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C.己亥杂诗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而成,共 33 篇。 5. 选出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 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之长,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 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英国船医格列佛第二次乘坐“冒险号”出海,第 三次乘坐“好望号”出海。 B.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被选入教材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风筝、阿长与等。 C.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7.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站在离别的驿站,请你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则离别赠言,注意引用一句古诗,50字左右。(4分) 8. 古诗文默写。(14分)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9)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作者保卫边疆杀敌立功的决心和非凡气概的语句是“ , , 。” (10)雪花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媚春光;鸟儿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 ”的景象深深陶醉。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释】灵公:指齐灵公。 好(ho):喜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女扮男装。丈夫:成年男子。饰:装饰。相望:接连不断。形容极多。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臣之妻私臣 (2)晏子对曰 10.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国人尽服之 B. 公使吏禁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君使服之于内 D.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使内外异法也 皆以美于徐公 11.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 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2分) 13. 简要说明邹忌与晏子在劝谏时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9题。(20分) 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似乎都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我们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吃饭、上班,每天都面对相同的面孔,做同样的工作,甚至重复同样的话语,做同样机械的动作。因此,我们当中很多人活得都不怎么起劲,我们慵懒、散漫,甚至消极、颓废,内心充满了悲观情绪。 可是,一位盲人却改变了我对生活的全部看法,使我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这位盲人是我的邻居。 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盲人,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在他16岁正值花季的时候,因为意外双目完全失明了,靠拄明杖一寸一寸地探寻才能走路,生活很难自理,日子过得艰难。按我们的想法,他的内心肯定非常痛苦,充满了悲哀和郁闷。 然而,不! 有一天,我家里一下子来了7个亲戚,地毯上都睡满了人,但还是住不开。天又太晚了,附近的旅店也肯定都关门了。没办法,我只好去敲这位盲人邻居的门,打算先借宿一夜,明天再说。这位盲人邻居很热情,摸索着,替我铺好了床,摆好枕头,听着我睡下了,才闭灯出去。 可是,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眠。这么年轻,这么善良,却双目失明,老天爷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不禁替他惋惜,心中充满了怜悯之情。他的心里,也一定非常孤寂吧?就是在刚才,我还想安慰他几句,可是,看他见有人来了乐颠颠的样子,就闭上了口,没好意思把到了嘴边的话说出去。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梦中,忽然被一片刺眼的阳光给晃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那个年轻盲人拉开了窗帘。我睡得太死,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起来收拾停当的。此刻,他正站在窗前,推开了窗子,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坚定而又自信地说道:“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我不禁一下子被惊呆了。 半晌,我才反应过来。 我忽然明白了,需要怜悯需要安慰的人不是他那位双目失明的年轻盲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每天都看着太阳从东方一点一点地升起来,却从来也没有感到过万分的欣喜。同样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升在眼中,可是对于他来说,却是升在心里。 乐观和悲观,其实只是一线之间的距离。我开始为自己昨天夜里那种肤浅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 而今,每天早晨起来,我都会像那位盲人一样,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着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一口气,坚定自信地面对这个令我充满快乐的世界说道:“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14选文标题“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有何妙处?(4分)15选文段采用哪种记叙的顺序,用意何在?(4分)16选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盲人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17选文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8选出对文中“我”这个人物的分析理解恰当的一项。( )(2分)A“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眠。这么年轻,这么善良,却双目失明,老天爷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一句说明“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B“我”对盲人的态度由同情怜悯,到不理解,最后羞愧不已。C“我”见证了青年盲人对生活的态度后,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乐观对待每一天。D文中对 “我”主要进行了心理活动描写,这样有利于描写“我”的内心世界、突出思想感情的变化。19品读选文段画浪线句子“同样的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升在眼中,可是对于他来说,却是升在心里”,你有什么体会?(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0 24题。(15分)古人如何测风量雨 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但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却是自古就有的人类科学活动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文字记载气象方面的观测资料,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也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古代最原始测风器主要用于测量风向。用布帛之类挂在竿上,后来改用鸡毛做成条形或扇形的羽葆,风吹羽葆扬,与羽葆指向相反的方向即为风向。条形鸡毛、扇形羽葆的重量不同,古人分别称作五两、八两,使用时可因地制宜,比如楚地风小,宜用五两;北方和沿海风力较大,宜用八两,等等。除观测水平方向的风外,古人也观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风,方向混乱的乱风。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风叫作“颓风”,也叫“焚轮风”,自下而上吹的风叫“飙风”,也叫“扶摇风”等,可见对风的观测非常细致。左传中还首次论述了“八风”(即八种风向),与现代气象观测学中的基本风向定义是一致的。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是我国唐代的李淳风。他官居太史令,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为一身,公元645年就著乙巳占侯云法,记载了测风环境、测风工具和测风办法,当时把风力分为八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堕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指温和,尘埃不起的风)两个级,合为十级。这和现代气象观测学对风级的描述已经非常接近了,比英国的“蒲福风力等级”早了一千多年。最早的测雨器记载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1247年)。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收录了有关降水量计算的四个例子,分别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其中“天池测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经和现代气象观测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则采取“平地得雨之数”来度量雨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来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书中也把“降雪”也纳入“降雨量”的范畴,只可惜,在降雪量测量方面,只实测降雪的厚度,并没进一步折算为降水量。到了明清时期,测风量雨有了集中的场所观象台,不仅有气象观测,还有天文观测。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诸如晴雨录雨雪粮价之类,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着大量的古代有关天文地理、黄河水文、气象灾害方面的资料。 与现代测雨工具最接近的当属“乾隆测雨台”了,它以黄铜制 造,为圆筒型,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置于测台之上,用于量雨,测台正面书有“测雨台”三个大字,旁边则是“清乾隆庚寅五月造”的字样。2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分)2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3分)22.选文第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3.选文段中的加点词“非常”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2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 ) (3分) A. 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卜辞中查阅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 B.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记载了最早的测雨器。 C.数书九章把“降雪”也纳入“降雨量”的范畴。在降雪量测量方面,既实测了降雪的厚度,并进一步折算为降水量。D.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大量的古代有关天文地理、黄河水文、气象灾害方面的资料的。(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9题。(15分) 读书之“见” 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须有“见”,亦即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它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即使在微博、微信、网页、文摘等信息随时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 也不能放弃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将前人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识见”。但是读书时也应注意,浅显庸俗的所谓的“新潮”书、“畅销”书永远替代不了经典书。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果读书范围过于狭小,也不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 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记得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轮廓。在此基础上,我们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也才有意义。 读书亦须有“灼见”。也就是说对于所读之书要有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说要有一种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古书上读到的“开卷有益”,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开卷”,就未必有益。像这样在读书时能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利于消化读书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是非好恶。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轨迹。想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论衡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读到了论衡,从中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见,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此为预见之功。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6.阅读选文段,简要说说怎样读书才能增长“识见”(2分)27.选出最适合充当选文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3分) A.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 汤显祖 B.读书的艺术贵在善于读。 哈默登C.读书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黑德斯D.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马克思2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段的论证思路。(3分)29. 选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3、 写作(满分6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我把掌声送给你 (二)告别 要求: (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7年九年级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积累与运用(30分)1. B 2分。2. C 2分。3. B 2分。4. D 2分。5. A 2分。6. B 2分。7. 答案不唯一。紧扣主题,1分,引用古诗,2分,语言通顺、得体,字数符合要求,1分,计4分。参考示例: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小苗,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学友。今天,我们将要分别,请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会是永远的朋友。8.(1)窈窕淑女 (2)蒙络摇缀 (3)甲光向日金鳞开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化作春泥更护花 (6)行拂乱其所为 (7)归雁入胡天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计14分。二阅读(60分)(1) (10分)9. (1)偏爱,1分 (2)回答,1分。 10. C,2分。11.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1分。(2)不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1分。 12. 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2分。 13. 邹忌:委婉含蓄,1分;晏子:直接了当,1分。 译文: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女子穿扮男人服饰,全国的女人都效仿穿男人服装。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衣服,扯断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觐见时,齐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衣服,扯断衣带,她们都亲眼看见了,可还是不能制止。这究竟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大王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着牛头却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这样做了了。”齐灵公说:“你说的好。”令宫内女人不能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二)(20分)14这一文题语带双关,表面指自然界每天太阳的升起,1分;暗含着生活中人们心中的希望和乐观信念的升起,1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启发人们对于生活要有热情,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1分;同时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4分。15.插叙,1分,交代盲人年轻时失明的原因及生活的艰难,与后文盲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人物乐观的形象,1分;为“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做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计4分。16.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表现了青年盲人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2分。计4分。17. 叙述了“我”像青年盲人那样,每天早晨拉开窗帘迎接太阳升起的情景,1分;与上文盲人此举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表明“我”在盲人乐观精神感召下,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悲观麻木到乐观积极),1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计4分。18. B,2分。19. 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充分、合理即可。2分。对悲观的人而言,哪怕每天都有阳光,他也会觉得生活暗然无色;对于乐观的人来说,即使看不见光明,太阳每天都从他的心头升起。意思对即可。看法正确即可。 (三)(15分) 20. 古人如何测风量雨,计3分。2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古人如何测风量雨,1分;引起下文,1分;吸引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