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13_第1页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13_第2页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13_第3页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13_第4页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广西陆川县2017年春季期高一3月月考试卷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我国的古代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如下图所示耒耜的使用,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A刀耕火种阶段B石器锄耕阶C青铜器阶段 D铁器阶段2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3.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 、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 、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 、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 B C D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卖买”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6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9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10“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麻纺织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112014年4月25日,在洪湖发现一明代古墓,在该古墓中最有可能发现的殉葬品是()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 B精美华丽的丝绸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 D图案丰富的彩瓷1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3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这表明()A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 B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C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 D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14唐代的一位波斯商人到中国长安做生意,这位商人可以()A到“草市”购买中国特产B逛夜市欣赏长安城的夜景C在居住的旅店出售波斯特产D在每条街道都能听到叫卖声1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6三十九集电视剧大清徽商(右图)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D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17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19秦朝建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作为基本国策,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了此项政策。这一政策应是()A重农抑商政策 B钳制思想政策C奖励军功政策 D兴修水利政策20“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四 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摘自江宁府志请回答:(1)与材料一向比,材料二衣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2)比较材料一、三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8分) (3)材料四的规定对材料三的现象持何种态度?为什么?(4分)22.(本大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8分)历史答案1. B 2.C 3. D 4D5B6D7B8C9D10B11C12D13A14B15C16D17C18B19A20D21(20分)(1) (8分)棉取代丝;棉的推广普及,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棉成为主要衣料;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2) (8分)材料一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三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3)(4分)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原因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即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2.(20分)(1)历史信息:宋代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富;市舶收入已发展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市舶的重视日益加强;宋朝廷要求任用称职并长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4分,每点1分) (2)政策:海禁政策(闭关政策),如答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量,限制中外贸易和往来也可。(2分)影响:清政府的政策做法尽管有利于对外商的控制,但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6分) (3)状况: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