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限时训练 北师大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B由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可知“余粮”由国家、军队需要决定,并不考虑农民口粮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余粮”征集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与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不符,故D项错误。3(2017淄博诊断)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C依据材料“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信息可知,苏俄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项符合题意。4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D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权宜之计,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近年来,中国足球屡遭惨败,发展前途暗淡,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举国体制。所谓“举国体制”即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体育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竞技体育成绩的巨大飞跃。但其机构运行高度依赖行政手段,在某些市场程度较高、周期较长的运动项目(如足球)上缺乏透明度和效率,也易造成资源浪费。如将此描述转移至经济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斯大林模式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自由资本主义B由题目信息“最大限度地集中”“最短时间内取得的飞跃”“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缺乏效率”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符合对斯大林模式的描述,本题选B项。61927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1.28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1.53亿普特骤降到0.27亿普特,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为此苏联推行()A农业集体化B余粮收集制C固定粮食税D重工业优先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苏联在粮食获得丰产的前提下国家的收购却大大减少,出口量也大大减少,出现了粮食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做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在1921年就被粮食税取代了,故B项错误;1921年苏联开始推行固定的粮食税,不是在1927年之后,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是为了解决农村中的粮食问题,推行的措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而不是工业方面的,故D项错误。7(2017济南模拟)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D斯大林体制建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停止实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1924年被废除,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分析威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呈现出一片萧条,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C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A“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工商业单一国有化,战后列宁希望借此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被称为“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依据国情局部恢复了私有经济,故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模式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采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故是“回归理想的实验”;A项符合题意。9“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时期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A不可采信B符合史实C值得商榷D观点模糊C材料观点也有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业化是人类进程的历史必然,而大清洗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故A项错误;“大清洗”是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既有关于工业化合理的地方,也有对大清洗运动的说法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值得商榷,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很明确,故D项错误。10(2017常德模拟)1953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A1953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在其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不能说明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已经改变,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到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并没有提到收购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 11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A BC D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呈正数,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国民收入在增长,故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12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D材料中没有说苏联人的饮食习惯,也没有说除了麦当劳之外没有其他快餐,故A项错误;不能仅仅凭借第一家麦当劳的开业就说“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故B项错误;吃麦当劳还要排8小时的队,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还没得到显著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说明买麦当劳、茶叶、糖等生活用品仍然很困难,说明经过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停滞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共同原因。(9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首先对材料一进行分层,逐层概括其原因,其次依据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时代背景、国家措施、民众参与等角度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A段走向概括两国经济状况;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相关史实从政府与民众等角度概括共同原因。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B段走向指出两国的经济差异;第二小问,结合两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知识分别回答其原因。【答案】(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建设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2)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或出现三年困难时期);苏联出现农业危机。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某些经济措施违背客观规律。(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14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