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 中考【语文】 第二 部分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备考指南 一、划分朗读节奏 我们现在读到的文言文,一般句间都加了标点停顿。读清句中的停顿是正确解读文言文 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理解甚或会错解句意。把握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抓住文言语句中 的一些标志词语作为“路标”,有利于我们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 :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 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卒于鲁也传之。(为学) 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 词语后面停顿。如: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 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 鼎足之形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上述例句中的“形成”、“中间”、“其实”、“可以”、“从而”都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 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 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 颓然乎其间者。(狼)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囊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沿溯阻绝。(三峡) 六、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备考指南 备考指南 二、理解词语意思 考查字词的解释包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什么是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如 。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 义有别的双音词。如:“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指商店开始营业。在遇到古今 异义词的时候要多加对比,区分其古义和今义。 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 义。解答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 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举个例子来说: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和“疏远” ) (2)文言虚词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乎、者、也、以、于、而、其、焉、夫、乃、且、然、则、何 (,其中应重点掌握的有6个:之、以、其、于、然、而、为 下面我们以“之”为例,看看它有哪些用法,同学相互讨论后,回答每个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 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虽我之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 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 三、翻译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其分值所占比重在文言文这一 块举足轻重。因此,重视文言文教学,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提上了紧要日程。但考生在做文言文句子翻译时,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 1.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没有做到“信”“达”“雅”。存在着关键字词翻译错误,随意增减内容的情况( 不“信”);存在着句子拗口,语意不通畅的情况(不“达”);存在着文字干瘪,没有文采的情况(不“雅 ”)。 2.遗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或者使用不准确。 3.没有把一些特殊的语气体现出来(如反问、感叹、祈使等)。 4.没有把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翻译准确。 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应将文言段落的内容弄懂。这就要求考生翻译好文言文句子。文言句子的翻译有两 种: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用现代汉字的词汇和语法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 尽可能与原文一一对应;所谓意译则是根据文言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可能地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也 尽可能对应原文。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有增有减,词语的位置可以随语境而变化,句式也可以随之变化 。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 那么,如何进行翻译呢?总体上看,首先,需找到所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其前后的句子,揣 摩其大致含意;其次,遇到疑难句,可先跳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诵读一遍,以防 误译、漏译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大都以“信、达、雅”为标准。“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明 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优美。具体该如何翻译呢 ?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备考指南 一、保留法 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昇。 二、添加法 有的词语尽管意思发生了变化,但是古今义还是有些相通之处,可以通过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 例:蒙辞以军中多务。句中的“辞”,是“推辞”的意思,其实就是采用了添字组词的方法来翻译。 三、替换法 有的词语距今很久,在意义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就需要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换。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句中“且”字是“将,将近”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就可直接用“将,将近” 替换“且”字。 四、删除法 删除句子中 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 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之”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际意义, 可删去不译。 五、调整法 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及时调整过来。常见需调整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例如:陋室铭一文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缩译法 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进行渲染、铺陈的句子,翻译时一般要缩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 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备考指南 四、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常见考点 1.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写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的 理解和判断 2. 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谈谈看法、从中获得的启示等等。 方法点拨: 内容理解题要留心标志性的语句和关键词;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抓住特征; 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备考指南 五:人物形象分析 所谓人物形象分析,指的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人物的 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方法点拨 1.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2)分析人物的动作、行为。有时,语言可以刻意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特 点, 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 (3)注意侧面描写(烘托)。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旁人的反应(议论),写旁人的反 应和看法 ,就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如愚公移山中愚公的行为得到了邻人京城氏母子的大力支 持。 (4)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 (5)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应人物性格。 2.注意事项 (1)要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千万不要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2)选择准确的语句进行概括。 备考指南 六 、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 用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产生独特认知的一种阅读方式。 方法点拨 1.围绕主题 回答时要紧紧文言语段所体现的主题、凸显的中心,以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来谈。 2.正确达观 有的感受评价试题会明确要求“请你谈谈对某人某种行为的看法”。回答时,我们表达出来的观点 应是正确达观的,即应该是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观点。 3.联系生活 感受评价不是空谈,有的试题还会明确要求“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启示 、体会)”。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距离当今的时间较久远,和现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回答时, 我们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从中汲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言之有理 有些试题还明确要求“你是否同意某种观点(看法)?请说明理由”。回答这类问题,首先我们 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绝不能模棱两可,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用通顺的语言 说明自己的理由。 备考指南 2016安徽三(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豁然开朗 豁然:_ (2)阡陌交通 交通:_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 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_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如第(1)题中的豁然,不能理解为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 理,而是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第(2)题中的交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现在日常所说的交通,而是交错 相通的意思。 【答案】(1)宽阔明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都。(4)清,清澈。(5)摆开。(共5 分,每小题1 分) 15.解释下列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如下重点词要译出:第(1)句中的“平旷”和“俨然”;第(2)句中的“临”。 【答案】(1)(这里/桃花源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 (2)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共4 分,每小题 2 分)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答案】第一层: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第二层:渔人在桃花源中看到的美好景象。(共2 分,意思对即可)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 分) 桃花源记:_ 醉翁亭记: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是作者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答案】桃花源记: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醉翁亭记: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共4 分,每小题2 分,意思对即可) 真题剖析 2015安徽【三】(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 (2)必先苦其心志 其:_(3)曾益其所不能 曾:_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 15.【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如:第题的“举”不能简单解释为“推举”,而是个被动词“ 被选拔”。第题的“其”是代词,在文中指代前句中的“是人”。第题的“曾”是通假字。第题的“出”,不可望文生义解释为“出来”等 ,在此是指“国外”。【答案】(1)被选拔,被任用 (2)他,他的 (3)通“增”,增加 (4)了解,明白 (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 ( 共5分。每小题1分)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 1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如下重点词要译出:第句中的“将(将要)”“是人(这样的人)”;第句中的“恒 (常常)”“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答案】(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人常犯错误, 然后才能改正(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_ 17.【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从文章第一段不难看出“必先曾益其所不能”讲的是客观因素;第二段“人恒过 而后喻”讲的是自身努力,是主观因素。【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共4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18.本文的中心论点:_(2分) 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本文的标题即为中心论点,最后所得出的结论:“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再次强调 了中心论点。【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2分,意思对即可) 真题剖析 2014安徽【三】(15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答案】: 14.(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5)当然(5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16.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2分) 17.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 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4分) 真题剖析 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 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 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 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 ,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你谓我堪此否?”文度曰: “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注】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鸡子:鸡蛋。筯(zh) :筷子。内:通“纳”。啮(ni):咬。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堪:能够胜任。定:到 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瞋( ) (2)数( ) (3)阙(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8A 9(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既然说 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类题集训 . . .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 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 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 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 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 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类题集训 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笫913题。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 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 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 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历:经过。穷远:十分僻远。于是:在这里。华:同“花”,此作动词 ,开花。聚落:村落,村庄。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口号:随口吟诗。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 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 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应选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 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 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类题集训 . .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 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 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 ,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 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 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 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 、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 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 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琵琶行同时。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 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 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 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 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 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 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类题集训 2016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 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 益自刻厉。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 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 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 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鬻【 y】:卖。仰:依赖、依靠。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 “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答案】 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类题集训 2016张家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 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 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 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 ) 【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 人。病笃:病重。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 (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答案】 9(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 10(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 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 是心中有“义”的人 类题集训 . . . .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 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 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 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 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 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 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 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 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 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 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 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 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类题集训 2016广东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 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 ,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 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走,莫与抗衡与!(节选自 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小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 9C 10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类题集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 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 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 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 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 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 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 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 :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 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_ _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_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_ (4)竟不索其直 竟:_ 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答案】 7(1)听到(听见) (2)悲伤(忧伤)的样子 (3)立即(马上) (4)竟然 8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9(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2)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 10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妪住宅。 11示例1苏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2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3夜与怀民步月。 模拟荟萃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 ,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 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 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睨:眼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案】10C 11B 12C 13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模拟荟萃 【译文参考】: 【甲】愚公移山(节选)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 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 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 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 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 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 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 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 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 ,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 模拟荟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 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 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 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奉传:恭 敬地传播。刍豢(hun):代指美味的肉食。佚(y):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7C 8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 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 9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 谈养生。 模拟荟萃 【译文参考】: 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 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 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 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 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 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 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 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 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 ,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 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模拟荟萃 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 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 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