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运动和力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运动和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力、力和运动相关的概念、定律、结论和实验;2、能够解释惯性现象;3、能够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说题,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达到查遗补漏的目的。情感、价值和态度观: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2、通过说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评论(0)2学情分析评论(0)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惯性现象和二力平衡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和应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讲授】教案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达蓬山激流勇进一、梳建构适应网络展示学生梳理的力和运动的知识网络。学生点评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知识的习惯,整理时先要削掉繁枝冗叶,留精简主干。这样不仅能把书由厚变薄,而且从宏观上把握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系统地构建起知识网络。承转:当然,单单理清知识网络还不够,我们还要把浓缩的知识点展开,再把书由薄变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展加深知识理解 例如:对二力平衡的条件展开(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由此我们想到相互作用力的条件:(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比较得出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对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有利于区分、记忆。活动:小组合作,展开整理运动和力中的某一知识点,并收集12道题目,是对你整理的知识点的应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三、悟体悟知识方法1、从内容上:把力和运动的关系总结一下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现象引出惯性,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惯性实验深刻理解惯性。(2)用比较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3)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惯性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生活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时重点教学重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学时难点教学难点:(1)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惯性一、旧识回顾,创设情境,引入所学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急刹车引起的现象。(教师)问:你看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惯性这个课题。(板书)惯性活动2【活动】活动1二、活动引出概念【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一: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上面放上鸡蛋,再将纸片弹出去的瞬间,观察现象。【提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1)弹飞纸片的时候,鸡蛋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2)为什么打出最下面的棋子,其他的四个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实验一现象分析:因为鸡蛋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鸡蛋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实验二现象分析:用尺迅速打出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我们把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引出惯性概念】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自己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关于惯性的几点理解。【多媒体课件PPT展示】(1)除了固体有惯性,液体也有惯性,气体也有惯性,推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除了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惯性与速度大小有关吗?(4)惯性与是否受力有关吗?当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时,体验到物体抵抗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这种能力,叫惯性。活动3【讲授】活动三、惯性现象分析【1】教师多媒体PPT展示动漫演示以下两实验突然拉动小车 (2)小车突然停下来【2】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现象。现象(1)分析: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向后倒。现象(2)分析:木块处于运动状态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倒。【板书】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交待研究对象原状态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学以致用”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教师】拿两枚鸡蛋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结论。【综合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因为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当我们转动鸡蛋后,蛋壳开始旋转,而鸡蛋里面的液体由于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生鸡蛋转起来比较慢!活动4【活动】活动三 、创造探究情境与产生问题【教师设疑】既然惯性与运动状态,是否受力,速度大小都没有关系,那么惯性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课件展示问题)【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再举例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推动一辆大卡车比推动一辆自行车要困难得多?并让学生分析解析。【教师引导】都是静止的,都具有抵抗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这种能力。在受到同样大的力的时候,哪一个运动状态容易改变?通过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是受到的力,改变物体质量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最后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四、教师创造问题创景,设疑这节课所学的惯性与上节课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区别【1】教师先引出上节课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由于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匀速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教师利用表格进行对两者进行对照比较,并跟学生一起总结填写表格内容。【板书】惯性(性质)惯性定律 (运动规律) 两者的区别及联系惯性惯性定律区别固有性质运动规律物体处于任何运动状态都存在不受外力的作用(即合外力为0)的情况下才成立联系惯性定律是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活动5【讲授】总结利用惯性:就是保持原有的状态,如射击,标枪等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增大质量来增加惯性。防止惯性的危害可以从不超速行驶,不超载,不急刹车等方面入手分析。活动6【练习】练习六、巩固练习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 B.静止时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惯性也随之改变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答案:D2.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是向前趴着倒下;而慢走的人滑倒时,则多是向后仰着摔倒,试论述其为什么?分析:因为跑的人被绊倒时,身体上半部分因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向前趴着倒下;慢走的人滑倒时,多是因为地面提供的摩擦力不够,脚向前的速度突然变大了,而头部等上半身却没有变,故多是向后仰着滑倒。(教师)PPT展示本节课小结: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则是一种运动规律。5.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待研究对象原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