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一卷(阅读题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雨”在这里读为y,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满天尘土的“霾”,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 “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貍声”。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只是为何要叫“霾”?表声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字汇补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掩埋)也。”“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霾”。“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貍”现在的读音是l,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原来的读音为mi。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貍”。据说,“貍”之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貍于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貍”,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声,恐怕也是因为“貍”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吧。(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B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D“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但“雾霾”近来频繁兼职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霾雾”是“夹杂有尘的霾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 C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B.“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貍”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 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说明“霾”的读音。 D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9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4、选文第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3分)( )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5、第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3分)( )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6、下列加点字词与“勤心养公姥”中“公姥”词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A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兄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来去自如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6分)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王风 采葛) 7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人认为是躲避谗言。对此写出自己的两种看法。(4分)8、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前5题,每空1分;后3题,每空2分。共20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 ,长余佩之陆离。(3) ,偭规矩而改错。(4)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5)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6)在诗经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操持家务的诗句是“ , 。”(7)氓中女子追忆美好年华,叙写幼年时的快乐的句子是“ , 。”(8)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屈原在诗中借“ , 。”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5分)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 “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 “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孔,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节选自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10、作者认为“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2分)11、作者认为“仁者不忧”的原因是什么?(3分)12、最后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13、读罢全文,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的理解。(6分)第二卷(表达题 91分)4、 语言文字运用(1422每题3分,23题4分,共31分。)1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宽宥(yu) 造诣(zh) 衰鬓 (bn) 同仇敌忾(ki) B夙(s)愿 青枫浦(p) 骈(pin)文 恪(k)尽职守 C. 龟(jn)裂 莞(wn)尔一笑 扁(pin)舟 濒临(bn)D. 愠(yn)色 悄无声息(qio) 强(qing)颜 翡翠衾(qn)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久负盛名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察言观色B、蓊蓊郁郁 行迹可疑 隐隐约约 轻描淡写C、荡舟心许 无福消受 唉声叹气 世外桃源D、苹水相逢 疏疏落落 迷迷糊糊 春华秋实1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C、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D、保安员小魏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绝不让不法分子污染集邮市场环境”的誓言,人们称他是“护卫集邮环境的卫士”,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词。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B、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C、国庆期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再次暴露了当前旅游市场由于监管不力,景区乱象丛生,任意宰客,一旦矛盾激化,会严重影响景区声誉。D、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状态,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性变化,人们期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18.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乃令张良留谢19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2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古今意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偭规矩而改错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怨灵修之浩荡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佩缤纷其繁饰兮 自前世而固然竞周容以为度 伏清白以死直兮A. B. C D2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相聚的日子。 B.“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古时段的名称,按时间顺序,可排为“夜半”“鸡鸣”“平明”“人定”“黄昏”。 C“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D“崔床边大怒”中的“床”应是坐具,而不是卧具。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