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姓名 班级 组别 自学完成时间 分钟【学习目标】(1)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使用说明】 1、 预习课中熟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按照学案要求,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2、 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最后思考问题总结本课知识,完成检测题。【自主学习】先阅读课本,再回答问题一、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十种?二、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合作探究】一、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二、品读语言1、第一自然段,能否将“地球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中的“和”字改成“或”字?为什么?2、第五自然段,能否将“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中的“可能”去掉?为什么?3、第一自然段“立春过后各种花次第开放”中运用了什么修辞?“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绘了什么情景?“次第”的意思是什么?4、第二自然段中“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拓展迁移】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事的谚语?试举出一两条,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事的谚语,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唐朝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的理解:【课堂小结】(提示:通过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课堂检测】(这部分内容在课件或另纸出现)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对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B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C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D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文中运用了_、_、_等说明方法。(2)“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姓名 班级 组别 自学完成时间 分钟【学习目标】(1)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使用说明】 1、 预习课中熟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按照学案要求,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2、 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最后思考问题总结本课知识,完成检测题。【自主学习】先阅读课本,再回答问题一、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十种?二、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合作探究】一、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认为比内陆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认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二、品读语言1、第一自然段,能否将“地球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中的“和”字改成“或”字?为什么?不能,范围问题,“和”字说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四季更换都是这样,换成“或”就不确定了。说明文的准确性。2、第五自然段,能否将“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中的“可能”去掉?为什么?不能。“可能”表示推测,不排除其他意外情况,用词准确严密。3、第一自然段“立春过后各种花次第开放”中运用了什么修辞?“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绘了什么情景?“次第”的意思是什么?拟人修辞;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景;一个接一个。4、第二自然段中“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传语”、“暗示”、“歌唱”这些词语用了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拓展迁移】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事的谚语?试举出一两条,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事的谚语,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唐朝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的理解:【课堂小结】(提示:通过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课堂检测】(这部分内容在课件或另纸出现)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对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B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C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D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解析:D的说法没有说出原因。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