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 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 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 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 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 民为贵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三、民为贵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社稷(j)大(d)夫粢(z)盛(chn)桀(ji)于传(zhun)有之纣(zhu)所恶(w)勿施走圹(kun)獭(t)为丛驱爵(qu)鹯(zhn)虽欲无王(wn)苟为不畜(x)载胥(x)及溺(n)谆谆(zhn)然舜相(xin)尧三年之丧(sn)朝觐(jn)讼(sn)狱讴(u)歌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贼(2)得(3)置(4)道(5)而(6)与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牺牲既成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夫然后之中国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2)其何能淑(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结果)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判断句)译文: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是鹯。(2)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状语后置)译文:舜到南河以南去躲避尧的儿子。(3)此之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整体感知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第一则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第二则提出了诛暴君不是臣弑君的观点;第三则分析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原因;第四则以尧舜为例阐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第五则强调了“善教”的重要性。这五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以“桀、纣之失天下”这则选文为例,认识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_【答案】这则选文中比喻采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作“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病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让人易于接受。2.孟子的议论锋利痛快,试举例说明。_【答案】孟子的议论锋利痛快,他一摆出“民为贵”的道理,顿时使君王黯然失色。他回答齐宣王“臣弑其君,可乎”的问题,只拈出“仁”“义”二字,就剥除了天下国君所持的特权,使不仁不义的君王陷入可以被人民堂堂正正地诛杀的境地。他评论夏桀、商纣两大暴君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突然间却直指现实,横扫天下诸侯,把他们视为只能给“好仁”之君驱民的桀、纣一流的人物,说他们即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患了病疾却得不到治病良药的病人。3.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_【答案】孟子在“民为贵”一则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则中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则中,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则中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五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1.2.3.想要的东西。勿施:不要施加。尔也:如此而已。圹(kun):原野。爵:通“雀”。鹯(zhn):一种似鹞鹰的猛禽。仁:名词用作动词,施行仁政。无王(wn):不成就王业。畜:积聚。淑:善。胥:皆。此之谓也:倒装句,谓4.5.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崩:指帝王死。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仁言:好听的话。【解析】D项,仁言:宣扬仁的言论。【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然后之中国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解析】C项,终身:一辈子。A项,然后:这样以后/连词,接着某种动作之后。B项,然而:两个词,这样,却/连词,表转折,可是。D项,中国: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答案】C3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为丛驱爵者,鹯也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解析】C项,“爵”通“雀”。【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析】C项,“之”,此处为动词,“到”。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5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9题。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注】哄:交战。穆公:即邹穆公。转:弃尸的意思。慢:轻慢。残:残害。尤:责备、归罪。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诛之,则不可胜诛胜:尽B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疾:痛恨C凶年饥岁凶:年岁不好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反:造反【解析】D项,反:反过来(对待)。【答案】D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中“而”为转折连词;中“之”为代词,代指“百姓”;中“之”为代词,代指“这件事”。【答案】B8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解析】C项,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答案】C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译文:_(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译文:_【答案】(1)不杀吧,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解救。(2)(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参考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解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三、语言表达10仔细观察漫画新孟母三迁,请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画面: _寓意: _【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包括孟母和孟子的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描述时要客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而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等。揭示寓意可以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答案】画面:漫画由三幅组成。画面一:房子后面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在孟子家房子的上空,孟母带着孟子急急忙忙逃出了家门,母子两人头上的汗水洒落一地。画面二:房子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光秃秃的树桩围在房子周围,孟母和孟子又匆忙逃离家园,身后留下两行脚印。画面三:一辆挖掘机,张开大口正在吞吃着孟家的房子,上面写着“强拆”二字,惊魂未定的孟母又带着孟子匆忙逃出家门。寓意:讽刺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弄得民众居无定所的人。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则,完成1115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得天下有道道:办法B所恶勿施,尔也尔:这样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圹:原野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虽然【解析】D项,虽:即使。【答案】D12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子妻之B秦师遂东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解析】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C1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解析】C项,“之”代指“好仁者”。【答案】C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D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