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设计说明书.doc

KCSJ-15支承块工艺及铣C面夹具设计【4张CAD图纸、工艺卡片和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9873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81.93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6-25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55
积分
关 键 词:
kcsj 15 支承 工艺 夹具 设计 cad 图纸 卡片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目      录    
一、设计任务……………………………………………………3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5
三、零件的分析………………………………………………5
3.1、零件的作用…………………………………………………5
3.2、零件的工艺分析……………………………………………5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7五、工艺规程设计……………………………………………8
5.1、定位基准的选择……………………………………………8
5.2、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8
5.3、制定工艺路线………………………………………………9
5.4、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9
5.5、选择机床及对应夹具、量具、刃具…………………………12
5.6、确定切削用量、基本工时(机动时间)…………………14   六、夹具设计…………………………………………………31
6.1、设计要求…………………………………………………31
6.2、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31
6.3、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32
参考文献……………………………………………………34
致谢…………………………………………………………34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年产 10  万件成批生产
三、零件的分析
3.1零件作用
    对工作零件起支承、定位的作用
3.2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图如下:


    支承块阶梯孔、60mm表面、50mm表面是重要加工表面。根据零件的尺寸、形位要求,60mm表面有平行度要求,50mm表面对阶梯孔37的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零件材料:支承块的工作性能要求选择45号钢,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但要进行热处理。调制处理后45号钢零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一些在交变荷载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低,不耐磨。可用调制+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零件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粗糙面度 尺寸精度 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阶梯孔 1.6 IT7  与上表面有垂直度要求0.02
阶梯孔阶梯端面 3.2   
左右表面AB 1.6 IT8  AB表面有对称度要求0.02
上下表面CD 3.2   
外圆 3.2   
螺纹底孔3-M5深12 6.3   
螺纹底孔M16X1.5 6.3   


    

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4.1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根据生产纲领的要求,本零件是中批、大批大量生产,还有零件的材料要求(45号钢)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我们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为锻造。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益民主编) 零件材料为45钢,采用模锻,精度可达到IT11-15,因此毛坯的加工余量一般。
4.2毛坯尺寸确定
(1)锻件质量
(2)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
  所以为。 
     (3)分模线形状:平直对称
     (4)锻件的材质系数:45号钢含碳量0.42~0.5%,所以材质系数为级。
根据上述数据参照《模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标准》(JB3834-1985)执行。锻件的公差范围为普通级。查表的尺寸及公差如下:
阶梯孔  ,左右表面AB ,外圆  43 ,上下表面CD 53,GH面98,EF面偏离零件设计面1.5mm。
4.3绘制毛坯图
毛坯图如下:
                  

五、工艺规程设计
5.1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37的孔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为了保证50mm表面与其中心线垂直和保证60mm表面和零件的对称面平行,须先将37的孔加工出来,再用它定位满足其他尺寸要求。
(2)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陷。对于本零件而言,选择50mm表面作为粗基准。该表面毛坯质量好,余量均匀。
5.2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阶梯孔加工方法:粗镗、半精镗、精镗
50mm面CD:粗铣、精铣
60mm面AB:粗铣、半精铣、精铣
直径40mm外圆表面:粗车、精车
95mm面GH:粗铣
EF面:粗铣
螺纹孔M16X1.5:钻孔、攻螺纹
螺纹孔3-M5:钻孔、攻螺纹
半圆孔4-R3:插齿
5.3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加工工艺方案分析: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应先加工37的孔。按照“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艺,后安排精加工工艺。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直径37的孔级台阶孔端面,50mm表面,60mm表面,40mm外圆;后加工次要表面M16X1.5螺纹孔和3个M5深12的螺纹孔。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支承块四个表面、外圆表面,在加工3个孔。由于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故采用通用机床配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降低成本。因此确定加工路线如下:


工序10: 粗铣上下面CD
工序20: 粗镗、半精镗、精镗Φ37阶梯孔。粗镗至尺寸Φ31和Φ、半精镗至尺寸Φ、   精镗至尺寸Φ
工序30: 精铣上下面CD
工序40:粗车、精车Φ40外圆并倒角
工序50: 精车Φ37阶梯孔的阶梯端面
工序60: 粗铣、半精铣、精铣左右面AB;
工序70:粗铣G、H面
工序80:粗铣E、F面
工序90: 钻螺纹孔、攻螺纹;
工序100:钻螺纹孔、攻螺纹;
工序110: 插齿
工序120:清洗、检验入库

5.4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5.4.1支承块阶梯孔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阶梯孔孔径Φ,表面粗糙度为1.6,加工方案为粗镗、半精镗、精镗, 阶梯孔端面表面粗糙度为3.2而且有尺寸要求,加工方案为精车,下面求解各道工序尺寸及公差。
(1)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见课程设计手册表)
精镗加工余量=0.5mm
半精镗加工余量=2mm
粗镗加工余量=4.5mm
毛坯总余量=各工序余量之和=(0.5+2+4.5)mm=7mm
     精车加工余量=0.2mm
(2)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
精镗后孔径应达到图样规定尺寸,因此磨削工序尺寸即图样上的尺寸=mm(设计尺寸)。其他各道工序基本尺寸依次为
半精镗=(37-0.5)mm=36.5mm
粗镗=(36.5-2)mm=34.5mm
毛坯=(34.5-4.5)mm=30mm
(3)确定各道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差。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图2-9进行选择。
   精镗前半精镗取IT10级,查表得=0.10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3-4)
粗镗取IT12级,查表得=0.25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3-4)
毛坯公差取自毛坯图,这里查阅《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GB/T 6414-1999),取=0.7mm。
(4)工序尺寸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精镗:mm
半精镗:mm
粗镗:mm
毛坯孔:mm
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结果汇于表5-1中。
      表5-1 孔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间双边余量 工序达到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镗 0.5 IT7 (H7)
半精镗 2 IT10 
粗镗 3.5 IT12 
毛坯孔 -  mm 
   镗孔深度40-0.2=39.8mm
5.4.2上下面C、D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上下面C、D经过了粗铣和精铣,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
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
    粗铣(单边)余量 =1.0mm  表面粗糙度6.3
     精铣(单边)余量=0.5mm   表面粗糙度3.2
5.4.3外圆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外圆表面经过了粗车、精车两道工步
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
粗车加工余量=2.8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
精车加工余量=0.2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
毛坯总余量=各工序余量之和=(2.8+0.2)mm=3mm
5.4.4左右面AB的加工余量的确定
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图2-9进行选择。
   精铣前半精铣取IT11级,查表得=0.22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粗镗取IT12级,查表得=0.35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结果汇于表中。
       AB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mm

工序名称 工序间双边余量 工序达到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铣 0.5 IT8 
半铣镗 1 IT11 
粗铣 1.5 IT12 
毛坯孔 -  mm 

5.4.5.由于G、H、E、F表面只要粗铣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所以它们工序的加工余量均为1.5。

5.5选择机床及对应夹具、量具、刃具 

5.5.1选择机床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班 级 : 学 生: 指导老师 : 学 号: 目 录 一、 设计任务 3二、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5 三、零件的分析 5 件的作用 5 件的工艺分析 5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 、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7五、工艺规程设计 8 位基准的选择 8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 定工艺路线 9 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9 择机床及对应夹具、量具、刃具 12 定切削用量、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14 六、夹具设计 31 计要求 31 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31 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32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4 二、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年产 10 万件成批生产 三、 零件的分析 件作用 对工作零件起支承、定位的作用 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图如下: 支承块阶梯孔、 60面、 50面是重要加工表面。根据零件的尺寸、形位要求, 6050 37的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零件材料:支承块的工作性能要求选择 45号钢,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但要进行热处理。调制处理后 45 号钢零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一些在交变荷载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低,不耐磨。可用调制 +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 度。 零件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粗糙面度 尺寸精度 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阶梯孔 与上表面有垂直度要求 梯孔阶梯端面 左右表面 下表面 40 外圆 螺纹底孔 32 螺纹底孔 四、 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根据生产纲领的要求,本零件是中批、大批大量生产,还有零件的材料要求( 45 号钢)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我们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为锻造。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益民主编) 零件材料为 45 钢,采用模锻,精度可达到 此毛坯的加工余量一般。 坯 尺寸确定 ( 1) 锻件质量 M ( 2) 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 050 4 8 6 42121f 所以为 级(简单)1S 。 ( 3)分模线形状:平直对称 ( 4)锻件的材质系数: 45 号钢含碳量 所以材质系数 为 1M 级。 根据上述数据参照模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标准( 行。锻件的公差范围为普通级。查表的尺寸及公差如下: 阶梯孔 左右表面 外圆 43 ,上下表面 3, 8, 偏离零件设计面 制毛坯图 毛坯图如下: 五、工艺规程设计 位基准的选择 ( 1) 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 37 的孔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为了保证 50其中心线垂直和保证 60面和零件的对称面平行,须先将 37的孔加工出来,再用它定位满足其他尺寸要求。 ( 2)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陷。对于本零件而言,选择 50表面毛坯质量好,余量均匀。 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阶梯孔加工方法:粗镗、半精镗、精镗 50D:粗铣、精铣 60B:粗铣、半精铣、精铣 直径 40车、精车 95H:粗铣 铣 螺纹孔 孔、攻螺纹 螺纹孔 3孔、攻螺纹 半圆孔 4齿 定加工工艺路线 加工工艺方案分析: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应先加工 37的孔。按照“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艺,后安排精加工工艺。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直径 37的孔级台阶孔端面, 5060面, 40加工次要表面 个 2的螺纹孔。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支承块四个表面、外圆表面,在加工 3个孔。由于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故采用通用机床配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降低成本。因此确定加工路线如下: 工序 10: 粗铣上下面 序 20: 粗镗、半精镗、精镗 37 阶梯孔。 粗镗至尺寸 31 和 、半精镗至尺寸 、 精镗至尺寸 序 30: 精铣上下面 序 40: 粗车、精车 40外圆并倒角 工序 50: 精车 37阶梯孔的阶梯端面 工序 60: 粗铣、半精铣、精铣左右面 工序 70:粗铣 G、 工序 80:粗铣 E、 工序 90: 钻螺纹孔、攻螺纹 ; 工序 100: 钻螺纹孔、攻螺纹 ; 工序 110: 插齿 工序 120: 清洗、检验入库 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阶梯孔孔径 表面粗糙度为 工方案为粗 镗、半精镗、精镗, 阶梯孔端面表面粗糙度为 且有尺寸要求 工方案为精车,下面求 解各道工序尺寸及公差。 ( 1)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见课程设计手册表) 精镗加工余量 =半精镗加工余量 =2镗加工余量 =坯总余量 =各工序余量之和 =( +车加工余量 = 2)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 精镗后孔径应达到图样规定尺寸,因此 磨削工序尺寸即图样上的尺寸3D= 计尺寸)。其他各道工序基本尺寸依次为 半精镗 2D =( 镗 1D =(坯0D=( 0 3)确定各道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 差。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图 2 精镗前半精镗取 ,查表得 2T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3粗镗取 表得 1T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毛坯公差取自毛坯图,这里查阅 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 6414取0T= ( 4)工序尺寸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精镗: 精镗: 镗: 毛坯孔: 了清楚起见,把上述结果汇于表 5。 表 5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序名称 工序间双边余量 工序达到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镗 ( 半精镗 2 粗镗 毛坯孔 - 镗孔深度 上下面 C、 D 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上下 面 C、 精铣,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 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 粗铣(单边)余量 =表面粗糙度 铣(单边)余量 = 表面粗糙度 外圆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外圆表面经过了粗车、精车两道工步 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 粗车 加工余量 =课程设计手册表 ) 精车 加工余量 =课程设计手册表 ) 毛坯总余量 =各工序余量之和 =( 左右面 确定 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图 2 精铣前半精铣取 表得 2T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 粗镗取 表得 1T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 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结果汇于表中。 序名称 工序间双边余量 工序达到的公差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铣 半 铣 镗 1 粗 铣 毛坯孔 - 、 H、 E、 F 表面只要 粗铣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所以它们工序的加工余量均为 择机床及对应夹具、量具、刃具 择机床 ( 1)工序 10、 30、 60、 70、 80是铣削加工,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多,成批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 根据工件尺寸 选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 ( 2)工序 90、 100是钻孔、攻螺纹。根据工件尺寸可以选用 立式钻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 ( 3)工序 20 是粗镗、半精镗、精镗孔,根据工件尺寸可以选用 卧式镗床。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 ( 4)工序 40、 50是车削加工。 根据工件尺寸可以选用 卧式车床。 ( 5)工序 110 是插孔。根据工件尺寸选用 择夹具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可以设计专用夹具。 择量具 本零件属成批生产,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用量具。根据零件表面的精 度要求、尺寸和形状特点,参考本书有关资料,选择如下。 ( 1)选择加工孔用量具。 精镗、 精镗 三次加工。粗镗 至 精镗 粗镗孔 公差等级为 择测量范围 0 半精镗孔 差等级为 择测量范围 0 精镗 孔 于精度要求高,加工时每个工件都需进行测量,故宜选用极限量规。根据孔径 可选三牙锁紧式圆柱塞规( 6322 ( 2) 15螺纹孔、 4 螺纹孔,选择 测量范围 0 ( 3)其他尺寸如: 标卡尺。 择刃具 ( 1)铣削 用 镶齿套式 硬质合金端面铣刀,直径 D= 80( 2)镗孔时选用机夹单刃硬质合金镗刀直径 D= 20 3)车阶梯孔阶梯端面时选用端面车刀。 ( 4)钻孔 15 用直柄麻花钻,直 径 15 ( 5)钻孔 4 用直柄麻花钻,直径 4 ( 6)攻螺纹时用 ( 7)插齿时选用 6 的插刀。 定切削用量、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序 10 粗铣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 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 择背吃刀量 。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 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钝标准为 表 9。 480 。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走刀基本时间 1 其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5中 d=600; 902l =35,取 2l =5 = 工序 20 粗镗、半精镗、精镗 镗 37的孔: ( A)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用量 粗镗时,为提高效率,一般选择镗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镗完,所以粗镗大孔时加工余量为 择背吃刀量 .4b 确定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 1)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为 f=r 切削速度为 s. ( 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粗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T=50 ( 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i n/ 0 0 06 0 0 0 0 rd vn s ( B)确定时间定额 基本时间 中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f 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 )32(ta 中 402l =0 53l 。 镗 31的孔: ( A)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用量 粗镗时,为提高效率,一般选择镗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镗完,所以粗镗大孔时加工余量为 1择背吃刀量 ( 1)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为 f=r 切削速度为 s. ( 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粗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T=50 ( 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i n/ 0 0 06 0 0 0 0 rd vn s ( B)确定时间定额 基本时间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ta 中 402l =0, 53l。 ( A)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用量 半精镗时,半精镗时一般为 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 工余量,即 a=2 c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为 r 切削速度为 s. ( 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半精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T=50 ( 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i n/ 6 0 0 06 0 0 0 0 rd vn s ( B)确定时间定额 基本时间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ta 中 402l =0, 53l 。 ( A)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用量 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 工余量,即 a=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为 r 切削速度为 1m/s. ( 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半精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T=50 ( 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16 0 0 0 06 0 0 0 0 rd vn s 基本时间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ta 中 402l =0, 53l。 序 30 精铣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精铣时,精铣时一般为 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mv c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磨钝标准为 表 9。 480 。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1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5中 d=605; 902l =35,取 2l =5 = 工序 40 粗车、精车 粗车: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车时,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r.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s/5.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6 0 0 0 0 rd 。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n 321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ta 中 202l =0, 53l 。 精车: ( A)确定切削用 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车时,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r.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s/667.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i n/ 6 0 06 0 0 0 0 rd 。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n 321 中 5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ta 中 202l =0, 53l 。 序 50 精车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精车时,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r.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s/7.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6 0 0 0 0 rd 。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n 321 中 2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工作台水平进给量。 )32(ta 其中 202l =5, 53l 。 序 60 粗铣、半精铣、精铣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 择背吃刀量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 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钝标准为 表 得刀具的耐用度 180 。 (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9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走刀基本时间 1 中 4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0中 d=600; 90 2l =35,取 2l =5 =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半精铣时,背吃刀量一般为 2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mv c 。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磨钝标准为 表 9。 480 。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中 4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0中 d=600; 90 2l =35,取 2l =5 =111mm/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精铣时,背吃刀量一般为 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 a=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mv c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磨钝标准为 表 9。 480 。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中 4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0中 d=600; 902l =35,取 2l =5 =序 70 粗铣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 G、 择背吃刀量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 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钝标准为 表 得刀具的耐用度 180 。 (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9 0 01 0 0 0 rd 粗铣 ( B)确定时间定额 走刀基本时间 1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6中 d=800; 902l =35,取 2l =4 =粗铣 ( B)确定时间定额 走刀基本时间 1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中 d=800; 902l =35,取 2l =4 = 工序 80 粗铣 ( 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 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 E、 择背吃刀量 b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每齿进给量 z. 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 册表 钝标准为 表 得刀具的耐用度 180 。 ( 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9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走刀基本时间 1 中 8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21 2中 d=800; 902l =35,取 2l =4 = 工序 90 钻孔、攻螺纹 钻孔: 钻 15螺纹孔 ; ( A) 确 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刀量 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 15次工作行程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14 b. 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 f 为 r c. 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s ( 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 T=100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i n/ 0 0 06 0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中 4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21(c (1 4中 D=14152l =14,取 2l =0 螺纹( P= ( A) 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刀量 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 1次工作行程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1 b. 确定进给量 进给量应为螺距 P,故 f=r c. 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2)确 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丝锥的耐用度 T=100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1 +021fn =中 6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 出长度; 31(1 =32(2 =3; 0n n=序 100 钻孔、攻螺纹 钻孔: 钻 4 螺纹孔 ; ( A) 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刀量 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 4次工作行程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4 b. 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进给量 f 为 r c. 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s ( 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T=100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i n/ 0 0 06 0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中 5 为切削 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21(c (1 3中 D=1415取 2l =0 螺纹( P= ( A) 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刀量 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 1次工作行程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a=1 b. 确定进给量 进给量应为螺距 P,故 f=r c. 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择切削速度 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丝锥的耐用度 T=100 ( 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m 0 01 0 0 0 rd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1 +021fn =中 2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1(1 =32(2 =3; 0n n=1 工序 110 插齿 ( A) 确定切削用量 a. 确定背吃刀量 因为插齿的加工余量为 3次工作行程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a=3 b. 确定进给量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7择圆周进给量 径向进给量cr (=c. 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7择切削速度 6m/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7具耐用度为 7h。 ( B)确定时间定额 一次走刀基本时间fV b 1000 )(3 21 =中 0 为切削加工长度; 1l 为刀具切入长度; 2l 为刀具切出长度 )32(1 l =2)32(2 l =2、夹具设计 2 铣 C 面 专用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在加工支撑块零件时,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根据任务要求中的设计内容,需要设计加工工艺孔夹具及铣 C 面 夹具一套。将用于 式铣床 底面夹具设计 究原始质料 利用本夹具主要用来粗铣 C 面,该底平面对孔的中心 线要满足尺寸要求以及平行度要求。在粗铣此 C 面 时,其他都是未加工表面。为了保证技术要求,最关键是找到定位基准。同时 ,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粗铣平面轴线有尺寸要求及平行度要求,其设计基准为孔的中心线。为了使定位误差达到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此选用 种定位在结构上简单易操作。 采用 证平面加工的技术要求。同时,应加一侧面定位支承来限制一个沿 Y 轴移动的自由度。 削力及夹紧分析计算 刀具材料: 速钢端面铣刀) 刀 具 有 关 几 何 参 数 : 000 1510000 12800 85n00 2515 3 8Z f / p 由 参考文献 1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 1得铣削切削力的计算公式: 式( 查 参考文献 1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 1021 得: 29490( p 式( 取 175, 即 96.0 )( 由 参考文献 17金属切削刀具表 1 垂直切削力 : )((对称铣削) 式( 背向力: )( 根据工件受力切削力、夹紧力的作用情况,找出在加工过程中对夹紧最不利的瞬间状态,按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出理论夹紧力。最后为保证夹紧可靠,再乘以安全系数作为实际所需夹紧力的数值。即: 式( 安全系数 6543210 式( 式中:60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 121 可得: K 所以 )( 4 0 式( )( 9 式( )(K 式( 由计算可知所需实际夹 紧力不是很大,为了使其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决定选用手动螺旋夹紧机构。 单个螺旋夹紧时产生的夹紧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 210 式中参数由 参考文献 1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可查得: 0 912 0592 其中: )(60 )(25 螺旋夹紧力: )(W 易得:0经过比较实际夹紧力远远大于要求的夹紧力,因此采用该夹紧机构工 作是可靠的。 差分析与计算 该夹具以平面定位 了满足工序的加工要求,必须使工序中误差总和等于或小于该工序所规定的工序公差。 与机床夹具有关的加工误差j,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式( 由 参考文献 16机床夹具 设计手册可得: 、平面定位 : 0夹紧误差 : co s)(m a x 式( 其中接触变形位移值: a ( 1 式( o s 、磨损造 成的加工误差:通常不超过 、夹具相对刀具位置误差: 取 误差总和: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所设计的夹具能满足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具 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应该注意提高生产率,但该夹具设计采用了手动夹紧方式,在夹紧和松开工件时比较费时费力。由于该工件体积小,工件材料易切削,切削力不大等特点。经过方案的认真分析和比较,选用了手动夹紧方式(螺旋夹紧机构)。这类夹紧机构结构简单、夹紧可靠、通用性大,在机床夹具中很广泛的应用。 此外,当夹具有制造误差,工作过程出现磨损,以及零件尺寸变化时,影响定位、夹紧的可靠。为防止此现象,支承钉和 便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结 论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我能够对书本的知 识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对资料的查询与合理的应用做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进行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 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铣、镗、钻夹具的设计与分析,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与综合的学习。 44 参考文献 1 许晓旸,专用机床设备设计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 孙已德,机床夹具图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20 3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机床夹具结构图册 M,贵阳:贵州任命出版社,1983: 42 4 东 北重型机械学院等,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KCSJ-15支承块工艺及铣C面夹具设计【4张CAD图纸、工艺卡片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29873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