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四川省成都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A程颢和程颐 B 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 D 黄宗羲和王夫之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 道家 D墨家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A B C D6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8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0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这种画风开始出现于( ) A魏晋南北朝 B唐代 C宋元 D明清1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2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社会变革的有利工具13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主要是指 A、中国革命没有成功 B、政府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 C、中国人民没有觉悟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建立 14下列言论与“中体西用”思想相符的是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天不变,道亦不变。” A B C D15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6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宣传变法思想 B. 促进思想解放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17下列关于胡适与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它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正面交锋 它是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争论 它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它意味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A、 B、 C、 D、 18晚清名臣徐继畲(17951873)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9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C.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D.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20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 B C D2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促进中国文学的新发展 全面肯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A B C D. 2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2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24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25.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2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革命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27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8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9.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30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31. 孙中山做右图题词时的革命目标是() 推翻清政府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束军阀统治,消灭帝国主义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统一、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A BC D3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对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他(梁启超)和以前的文人有很大的区别的地方,是他具有极大的社会感召力。因为在他之前,文人往往以沉默寡言作为一种美德:埋着头,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这是不求名利的一种标志。八千里路云和月余秋雨旁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1分)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2分)(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学术觉悟”和“政治觉悟”的?(3分)结果如何?(1分)(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2分)(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3分)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汉字“马”的演变过程材料二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的唯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2分)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2分)(2)材料二中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3)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据材料三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3分) 材料四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4)据材料四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2分)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1分) 材料五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5)根据材料五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六 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6)据材料六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2分) 材料七 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7)据材料七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36甲午战败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三: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俱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