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理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理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理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理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实验普通理科)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与该谚语所反映的生产模式不相符的是 A、“五口之家,治田百亩” B、“田夫蚕妾,牛郎织女” C、“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D、“日出而作,自给自足”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这些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共性是A. 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 注重因地制宜C. 尊重自然规律 D. 精耕细作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意在揭示:A.棉布的功劳大于丝织品 B棉布的适用范围广C.棉布因其实用而广泛流行 D.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5“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8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9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位开明大臣的最佳奏议应是A“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B“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C“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D“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10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1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 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12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1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对应的主题应是 A.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519281936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家增加到了2702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从1.75亿元上升到了7.97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A B C D17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18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开展“大跃进”运动C. 全国大办人民公社 D.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9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A. 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 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C. 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 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20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21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A. 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B. 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C. 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 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2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2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4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和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黄金涌入欧洲 B.欧洲贸易中心转移C.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教会势力日益衰落25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均糖消费量(磅)欧洲(除英国外)英国16801750180008519019841018A. 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 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D.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26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殖民活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活动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27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了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A. 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 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 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28“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 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29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下列诗词中,与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形处于相同时期的是A蒸汽机车直冒烟,穿梭原野百余年 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D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30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31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材料三 新中国落实农村民生问题的实践。时间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实践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影响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4分)(2)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的中国近代企业除表中所列之外还有哪一类?(2分)并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企业。(2分)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上海创建,此厂创办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4分)(3)运用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写完整。(各1分,各2分)32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3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3分)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2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6分) 实验普通理科答案选择题:BCDCD BABBC ADDBC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