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是在长江下游地区,与广州较远,故A项错误;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的传入,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百姓在服饰、生活习惯上都呈现西化现象,故B项正确;服饰的变化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是西化现象的前提,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梅州质检)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解析: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的关系密切,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D3(2017广东十校联考)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解析:A项说明的是电灯;B项说明的是报刊业的兴起;C项说明的是服饰的变革,男女平等;而D项在清初就已经开放,并不能反映新风尚。答案:D4(2017湖北孝感模拟)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解析: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啤酒”称为“卑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已被西化”“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崇洋媚外观念”等信息,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5(2017河南郑州模拟)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跪拜礼已经被取消,这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新现象。答案:C6(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并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解析: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扩大,但主要是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还处于宣传阶段,不能说明西餐已经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故A项错误;也不能说明农村吃西餐成为时尚,故B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部分大城市出现,报刊加以宣传,“华人间亦往食焉”,说明西餐受到部分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西餐馆的出现,不能说明已经取代中国饮食习俗,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湖南长沙调研)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A信使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D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有方解析:蔡元培先生的两次婚姻,从“奉父母之命”到“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反映出其摆脱传统“女德”观念的束缚,所以B项正确。而A项中的“信使”实为媒人,材料没有反映此婚姻习俗成为主流,所以A项错误;C项为容易误选的选项,首先,蔡元培先生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在近代,其次,材料是蔡元培一个人,也不能说是“深入人心”,所以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行为,故D项错误。答案:B8(2017甘肃兰州诊断)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这说明()火车动力大、速度快、费用低19世纪90年代末,火车已经基本为清朝官员所接受清末铁路已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A BC D解析:材料反映出了小吏认识到火车运输的一些优势,而这种感慨正说明一些人已经在思想上接受了这种方便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材料不能反映出清末铁路已经大规模投入运营。故选A项。答案:A9(2017山东德州调研)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铁路的出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中国铁路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C列强为扩大侵华权益,维护自身工业优势,反对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D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修筑铁路一直处于冷漠态度解析:中国铁路的出现,并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巨大外力冲击下的被动接受。因此,铁路诞生的背后,自然而然地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诸多因素,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列强为扩大侵华权益,在中国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顽固派对修筑铁路处于冷漠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7湖北荆州模拟)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解析:“传统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现象在中国并存”是材料的核心论点,A项说法与此中心不符,排除。B、C、D三项说法均与材料有联系,但只有B项能反映“实质”问题,故选B项。答案:B11“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近代报刊出现之前,人们怀疑官府记载时,只能从野史中找真相,因而近代报刊的出现使人们寻找真相的途径增加了,但并没有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中涉及的报刊作用相符,故B项正确;邸报记载的朝廷官方活动并不具有神秘感,故C项错误;D项体现不出报刊的进步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12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各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A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B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C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D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解析: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8分)(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9分)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第(1)问,考查维新思想,阅读材料一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2)问,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问,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14(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广告媒介,广告传播的影响力更大,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招牌的位置多出现在门面或门前,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招牌作为广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如点心铺书写“老宝泰”“晋阳豫”等;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三是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的词句,如“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等。招牌作为古代广告信息传播媒介,从其悬挂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大家论坛论中国古代的广告传播媒介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赞颂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新事物有线电报:“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贵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无线电报在中国运用于新闻传递始于1918年,当时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顾家宅设无线电台,这使中国人可以和欧洲人一起及时得知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新战况。当时,路透社所使用的海底电缆常有阻断,消息传递有时不够及时。不过法国人却没有用这台无线电台与路透社进行商业竞争,只是将一些电讯免费送往上海各大报刊登。通讯技术进步与中国近代报业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招牌广告的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果在中国得以推广的原因。(1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的词句”“悬挂的位置来看”等归纳即可。第(2)问把握时间信息即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推广的原因可从此一时间段中国的国情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第(3)问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从信息传递、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观念、经济文化联系以及消极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和商业活动紧密相连;位置醒目;取名高雅;内容丰富;诚信经商;形式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纤检测员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宝宝满月邀请微信文案范本
-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文学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
- 松焦油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纸面石膏板制备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制品冷加工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线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染料合成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操手册
- 会计师事务所内控复核流程介绍
- 【MOOC】走向深度的合作学习-爱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天疱疮诊断及治疗》课件
- (高清版)DB43∕T 1292-2017 地理标志产品 东江鱼
- 蔬菜大棚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标范本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学校教代会代表换届选举方案
- 月度生产绩效报告
- 企业级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与服务合同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 Unit 3 She has long hai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鲁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