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课 题孟子二章总课时46课时主备人李兰芝备课人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 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患意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大意教学难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教 学 过 程环 节师 生 活 动反馈调整 导入新课孟子名轲,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名篇: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课学习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此,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当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对自身及对人们的自身要求;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参考译文:1.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2.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3.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和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当堂训练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总结巩固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板 书 设 计21孟子二章课 后 反 思非常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