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鉴赏表达技巧考情解读学案引语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解答试题的前提是对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储备,能够结合诗句进行辨析。尤其能做到规范作答。作答时要求要点完备,并且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表现手法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而从诗句描写的意境来看,画面清幽闲适。尾联两句写景,可以判断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写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把闲适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间,可以判断为情景交融的写法。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运用了手法,通过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突出了什么,刻画了什么。)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运用了虚写、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该答案只概括,缺少对手法的分析,没有指出表达效果。1答案二: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答案要点不全,个别手法判断正确,但是分析不当。1类型二修辞手法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要求分析句子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修辞,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最后按照答案构成进行答题。诗句“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意思是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鏖战不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可见诗人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三句结构相似的句子联排,可见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运用了(修辞),起到了作用,表达了情感。(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形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拟人、排比,诗人把风雪人格化,写出了作者对风雪的喜爱。只有概括没有分析。该答案答出了具体的修辞“排比”,但没有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并且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恰当。1答案二:比拟、比喻,诗句中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雪的壮美,表现了作者的诗情。知识储备不足、分辨不清修辞手法。该答案修辞手法找错一个,对比拟手法的分析比较到位。2类型三表达方式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简析两首诗的叙事特色。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表达方式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诗歌表达方式有抒情方法、叙事方法、描写方法等几种,并熟知表达方式的特点、含义;其次要知道在运用表达方式中运用到的其他技巧,并进行分析;最后要根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在抒发感情或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就叙事的特点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有叙事与抒情、叙事的角度、叙事的人称、叙事的顺序、叙事中的表达技巧等几个方面。本诗主人公是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悲惨经历。从叙事角度看,整首诗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这种口吻使叙事自然真切;从叙事与抒情角度来看,叙事中带着抒情写出了凄凉与孤独;诗中“甲第歌钟沸”一句写出了权贵的歌舞升平,不问军情,“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等句写出了百姓的离散,这样的叙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忧国忧民和百姓流离之苦。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本诗运用了表达方式,通过可以看出,表达了的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通过记叙诗人一家南逃的经历,表达了对宋朝统治者的控诉,也写出了流亡的痛苦。该答案没有理解问题的指向,造成答非所问。0答案二:整首诗以第二人称写出,以“北来人”的视角叙事,使情感真实、自然,让人信服;通过权贵“甲第歌钟沸”和百姓“今成独雁飞”的对比写出了百姓的流离之苦。该答案写出了叙事这一表达方式的两个方面,但是没有注意到叙事和抒情的关系。3类型四艺术构思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景物描写对全词情感抒发的作用。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诗歌中的结构作用有承上启下、铺垫、渲染、点明主旨、引出下文,等等;其次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和诗歌的主旨联系。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华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不起来。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着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词人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前面的写景为全词的情感起到了奠定基调的作用。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作用是,通过诗歌的可以看出。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春风吹雨,落花满地,给人以伤感之情,上文雨晴但已近黄昏,又是凄凉的氛围,为下文的哀情做了铺垫。该答案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对抒情的作用,把握不够准确。2答案二:起到了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上半阕都是凄清的景色,后面抒发的也是“哀情”,所以起到了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该答案对结构作用理解正确,但后面的分析没有结合具体的诗句。3类法总结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某诗(词)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5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6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做简要分析。答题公式明确手法分析手法表达效果。核心要点1“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2“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强化训练提能增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错莫:纷乱昏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答案CE解析C“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解析从题干来看“如何表达感情”是对手法的考查,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运用的手法,因为“旧时”是对以前的回忆,回忆往昔令人欢乐,而现实又是令人悲伤的,所以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白话诗歌不知阳翟近况如何,我在荆南近来得到了弟弟的书信。多年来一直分别,因为国家不安定所以很难安居下来。江汉一带春风吹起,冰霜消融。云天昏暗,花萼仍然稀疏。饮酒时怀疑是在做梦,此时吟诗怀念你们。想起往昔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让乡里人甚是羡慕。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蝶恋花旅月怀人清宋琬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运用听觉渲染出远隔关塞,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答案AE解析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E.“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诗中尽为眼前之景。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巧妙用典。“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拟人。“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诗人离情难耐的心情。“亏”字与上句“欺”字成对照;“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这两句放在后面,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视听结合。“风瑟瑟”与“窗儿黑”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写出了窗外芭蕉对窗内词人的蔽护。解析因为是对词句的赏析,主要是从手法的角度加以鉴赏,然后就是语言或者句式等。根据对词句的分析可以判断“窗儿黑”为化用李清照的词,可以理解为用典;此外“亏伊”这是拟人手法;因为是写景,并且放在后面这是以景结情。此外其他描写角度还有视听结合。白话诗歌月亮离稀疏摇曳的窗帘近在咫尺,乌鹊惊飞而起,当空掠过,凸显出那明晃晃地勾起多少伤心旧事的白月。与故人关塞阻隔,万里之遥,南楼上是谁在吹弄让人思念故乡的梅花曲?连聒噪的蟋蟀也欺负我这个灯前无眠的病客。孤单的身影在房间来回踱步,想睡哪由得自己?墙角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幸亏它遮住了窗户,使我不见那伤心的月色。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南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1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答案BC解析B“凭高酹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C.根据全词内容可知,诗人抒发的是对战争结果的乐观,“悠”字表达的是喜。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答:_答案“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的月光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词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词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解析赏析词句,需要从手法入手,从“多情”等可知这是拟人手法,并且这是写景而词人把情感寄寓其中,又是移情于景。结合这两种手法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白话诗歌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豪情。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交善,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境界宏大,勾勒出一幅明丽壮阔的画卷,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B“背飞双燕”形象生动,尤言“劳燕双飞”,用“东飞伯劳西飞燕”典故,意思是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与朋友离别之意。C上片第三句中的“贴云寒”是联想而得,“寒”字运用巧妙,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悲凉况味。D下片前两句的“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E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情真意切,语言清婉雅丽,为社会讽喻词的佳作之一。答案AE解析A“明丽壮阔”错误,应该是“苍茫、凄清”;E.“社会讽喻词”错误,这首词属于赠别友人词。2词的最后两句值得反复玩味,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答:_答案虚写(或虚实结合、对写法、想象),词人从对方着笔,想象友人登上高台眺望,思念着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自己江南一枝梅,委婉地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解析题干已明确赏析角度表现手法。可以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最后两句是从对方着笔,所以可以认为是运用了虚写或想象的手法。此外结合注释可知,最后一句属于用典。再结合诗句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白话诗歌荷花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天水相连,苍茫一片,黄昏时凉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人生短暂,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适考素能特训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11分)双调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答案AB解析A“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应是虚写。(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答:_答案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及象征。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解析因为这三句处于元曲的结尾,并且是写景,所以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并且是借景抒情,由此可以进行分析,分析完手法之后再指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即可。白话诗歌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起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不由思念家乡。忆念昔时歌女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着琵琶。西风萧萧,如今人已衰老,满头白发,面对凋谢的黄花连蝴蝶也发愁,何况人呢?回首茫茫天涯路,夕阳西下,在残阳夕照中,只见几只远飞的寒鸦。二、论述类文本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种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形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界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唯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天不衰。(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B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C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D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答案C解析奠定含蓄理论基础的是文心雕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来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B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C两宋时期,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D严羽提出了“得鱼忘筌”“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答案D解析“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错。诗歌追求含蓄,“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不是不重视语言表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诸多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答案B解析“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原文无据。三、语言基础题组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影视创作者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行、宣传等外围层面,而对编剧、摄影、特效等内容层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实属舍本逐末。A B C D答案D解析不合语境。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为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不合语境。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而不是谨慎。不合语境。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陇南城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湖南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第三轮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湖北咸宁通城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驻马店遂平县公益性岗位招聘真题
- 2024年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5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招聘见习生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南昌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招聘统计监测劳务外包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某国企梅河芳邻选手村项目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招聘1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2026学年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林黛玉身世经历课件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5广东珠海市下半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合同制职员3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软件开发驻场合同协议
- 音乐培训机构招生
- 生产成本控制及预算管理表格模板
- 动漫艺术概论考试卷子及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知道智慧树林业工程前沿进展满分测试答案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