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导学设计2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导学设计2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导学设计2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导学设计2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诫子书导学设计2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诫子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家训的基本知识。2、反复诵读课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句子。4、背诵全文。【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学习难点】理解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知识链接(1)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我国古代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式。 中国历代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三,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四,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中国著名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2)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后,他被拜为丞相。为兴复汉室,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终积劳成疾,病卒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2、多形式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学法指导:全班齐读,注意节奏的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给加点字注音学法指导: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查明字音。夫君子之行(f)淫慢(yn) 险躁(zo)遂成枯落(su)【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释下列词语。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静: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2)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缓慢(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吵闹3、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意义。夫君子之行 (德行,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非志无以成学 (完成,实现)遂成枯落 (变成,成为)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5、翻译句子。学法指导:参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句子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应)以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探究活动三】当堂检测,背诵课文1、背诵全文。学法指导: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2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中心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2、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学习重点】掌握中心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学法指导:浏览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在文中找出论证中心论点的原句,并分析它们属于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反)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反)2、文章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学法指导:根据第一题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行为的思路,表述顺序时用“先接着再最后”等词。明确:开头先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接下来正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再接着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害处,最后从反面论述,强调刻苦勤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3、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根据具体句子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学法指导:找出文章中体现对比的句子。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明确:例如:“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静心学习与不学无志进行了对比,突出强调了明确志向、静心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活动二】跳读课文,把握主旨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学法指导: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确立大志,珍惜时间。2、文中的“静”有什么含义? 学法指导:从“静”的作用和如何做到“静”两方面来思考。明确: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静”是学习的前提。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所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实现远大目标。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学法指导:快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句子。明确: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4、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学法指导: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盼之情。【探究活动三】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蜀之鄙有二僧:_ 吾欲之南海:_越明年:_ 是故聪与敏_2、 翻译下面句子。(1)子何恃而往?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子何恃而往( )人之立志(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5、学习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导学设计第1课时 【导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家训的基本知识。2、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句子。4、让学生背诵全文。【导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导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1、导入:请同学们看这幅对联,说说他是谁?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2、示标:“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指名同学读“知识链接”,明确作者及作品。4、解题:诫,告诫,劝解。子,指诸葛亮儿子。书,书信。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5、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节奏。6、学生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7、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8、指名同学读课文。9、分小组朗读课文。10、教师评价指导课文朗读。【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钟)1、过渡:同学们了解了作者,读顺了课文,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文言实词以及句子的翻译。2、解释词语(1)根据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的词语解释题。(2)有难度的在小组内交流。(3)指名学生回答。(4)纠错补充。(5)读词语,强化记忆。3、翻译句子(1)教师要求学生文言文翻译严格按照“留、增、删、调、换”五字诀,忌翻译时丢三落四。(2)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3)同桌互译课文。(4)检测句子翻译,教师出示幻灯片,分别由组内派代表来抢答。【导学三】当堂检测,背诵课文(10分钟)1、找组长背诵过关,背得快的同学加1分。2、小组内派代表展示。第2课时【导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心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2、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3、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导学重点】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导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导学过程】【导学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20分钟)1、导入:上节课我们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读通了课文,理解了文章的大意。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在结构和语言的讲究和锤炼上面,很有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本文的写法吧。2、学生独立思考,划出文中的关键句。3、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4、教师归纳点评。5、学生回答第二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论证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上“先接着再最后”等词来表述。6、回答第三题后,教师补充归纳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导学二】跳读读课文,把握主旨(15分钟)1、过渡:了解了文章的写法,现在来让我们深入探究文章的深意吧。2、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相应的句子,思考问题。3、同桌交流,推选代表准备展示。4、小组派代表展示。5、师生点评归纳。6、学生独立思考导学案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完成思考题。7、小组派代表展示8、师生点评归纳。9、教师追问:学完本文,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导学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1、过渡: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运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