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第5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第5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第5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课 题唐诗五首总课时26课时主备人 备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教学难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 学 过 程环 节师 生 活 动反馈调整 导入新课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造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2. 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公元823年或824年)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新课学习【整体感知】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文本探究】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当堂训练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总结巩固 1.结构巧妙,浑然一体。西湖的景物名胜很多,白居易选择从孤山寺写起,将读者引入胜景。全诗分两个部分:一部分写湖边,另一部分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2.善抓特征,绘声绘色。诗人描写的高明之处在于紧扣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如“早莺”“暖树”“春泥”“浅草”等。除此之外,诗人还讲究宏观与微观的配合、远景与近景的呼应、静态与动态的映衬、清新的色泽和浓丽的色彩的调配。如孤山寺、贾公亭的依山静立与西湖春潮的涨起相配合;春潮的涨起与云朵的低垂相配合。远近、高低、动静交错映衬,写出了早春西湖风光明媚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