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诗经二首 蒹 葭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诗的节奏和语感,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重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 咏三叹的结构。(难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1.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 感情?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露凝霜结的凄 冷图画。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思绪。 2.“道阻且跻”中的“跻”字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跻”表现了盘曲的小道不断升高而攀登艰难,蕴含主人公感 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蒹葭、白露、霜。 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 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独 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邈 远迷茫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这里也是 运用比兴的写作手法。 4.本诗的意境是如此美丽,那意境中有几个人呢?这几个人又具 有怎样的形象特征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诗中描写了两个人:伊人和追寻者。 伊人十分飘逸,如梦如幻,从诗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 水之涘”可以看出; 追寻者十分痴迷,如痴如醉,从文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可以看 出。 5.蒹葭与关雎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 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与她同乐的过程。蒹 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 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 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 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 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 ”“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 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 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 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中主人公 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