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高效演练1(2016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第一联“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写出了画工人很多,面貌各异,人才辈出。B第二联作者描绘了先帝的宝马玉花骢的气势,此马威武雄壮,站立在宫殿的台阶前给人万力生风之感。C大将军曹霸,虽然是一个将军,但是他很会画马,皇帝下诏,请曹将军画骏马,曹将军毫不迟疑,胸有成竹,几笔绘出骏马的形象。D曹霸将军画的马和众位画工画的不一样,他在绢上画的马像一条九天真龙,栩栩如生。E全诗语言生动形象,作者采用夸张、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曹霸将军画的先帝玉花骢表现的非常传神。(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1)A项中不是说画工人多,面貌各异,是指的他们画的马各不相同。C项中,曹将军在画马的时候,是匠心独运,惨淡经营的,不是毫不迟疑,几笔画出的。(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对于曹霸画马的高超画技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衬托。题目要求分析诗人突出曹霸高超画技所做的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他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的神采不易捕捉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而这正照应诗中“画工如山貌不同”“迥立阊阖生长风”两句,可结合这两句组织答案。答案(1)AC选A给2分,选C给3分。(2)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曹霸是唐朝著名的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和曹霸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曹霸的遭遇,写下了这首诗。试题中节选的八句,为描写曹霸画马过程的精彩片断。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不相同,无一肖似逼真。有一天,玉花骢被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作画。作画前曹霸先巧妙构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那画中之马神奇雄俊,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相形失色。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奇,作为画中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曹霸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八句诗倾注了诗人的热烈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原味翻译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那天玉花骢被牵到殿前红色台阶下,昂首站立宫门给人万里生风之感。皇上命令你展开白绢作画,你匠心独运、苦心构思。片刻间九天真龙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大为着急虽然诗中没有明说。B第二联描写了诗人下山时的情景,下山的路很顺利,没有其他人,只有放牧的牛羊群,衬托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C第三联作者借景抒情,借助描写草虫之境,抒发了对友人王白云的牵挂之情。D尾联诗人伫立在柴门外,盼望王白云早日归来。“伫立”也体现了诗人不见友人而着急的心情。E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淡朴实,正如闻一多所说“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答:_解析(1) B项中,第二联不是描写下山的情景,是下山后回头望去,不见王白云,只见牛羊。C项中,第三联不是借景抒情。(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1)BC选B给2分,选C给3分。(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2分)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颔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2分)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2分)诗歌鉴赏“出谷末亭午,至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散,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大为着急虽然诗中没有明说。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在写景中就充溢着一种企盼之情。“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是指不见王先生的影儿。诗人化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之语,十分微妙地暗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盼望归来之意。“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是无所依傍的写景。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吞声于深秋,一失影,一失声,透露出若有所失的心情。“衡门犹未掩”,是因为之子犹未归。于是先归者还在怅望,“伫立待夫君”。“夫君”,如同“之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您这位老先生”,一种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关切加埋怨,情见乎辞。原味翻译出谷的时候还不到正午,回到家时已是黄昏。回头去张望下山的路,不见王白云先生的踪影,只见成群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樵夫的身影渐渐隐没于夜色之中,草虫的鸣叫声也在深秋傍晚越来越小,直至再也听不见了。可我就站在虚掩的门前,等待王白云您这位老先生的归来。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苏轼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注: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聊尔:姑且如此。(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诗人多年宦海沉浮,起了厌倦之心,看到世外的好处,心羡“一虚舟”“十日游”,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 B. 颔联两句一写钱塘江水的澄澈可以洗出禅心,洗亮了眼睛;后一句写钱塘山的秀美给人以赋诗赞美的冲动。C. 颈联作者借用魏晋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张山人归去的依恋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归隐的惆怅。D. 尾联作者直抒胸臆,决心将来像范蠡一样归隐山林,自己养鱼种橘,过上惬意的隐居生活。E. 全诗采用用典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衬托的运用,委婉而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1)D项,尾联没有直抒胸臆。也不是决心将来归隐山林,只是诗人的一种向往。E项,全诗中没有对比和衬托的手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1)DE选D给2分,选E给3分。(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5分。若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首联,写诗人对张山人的羡慕之情。上句,写诗人对张山人乘坐一叶扁舟的潇洒的羡慕之情;下句,写诗人羡慕的原因,即张山人在钱塘的十日游览。颔联,上句,写钱塘水的澄澈洗出了禅心,洗亮了眼睛。这一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写钱塘山的秀美给诗人以赋诗赞美的冲动,“总眉愁”写出了诗人不能像张山人一样尽情游历山水的愁绪。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颈联,上句,用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典故,表现诗人对张山人归去的依恋之情;下句,写诗人自己不能归隐的惆怅之意。尾联,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原味翻译羡慕您乘坐一叶扁舟到钱塘的十日游览。钱塘清澈的水洗出了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特别明亮了;钱塘秀美的山让我有了写诗的冲动,却因为不能像您一样游览山水而愁眉不展。就像王子猷雪夜访戴逵虽然没有见到戴逵但兴尽而返一样,我虽然没有随您游览山水,但心情一样好;我也想在春色将尽的时候,回到故乡,现在也只有想想而已。什么时候能够像范蠡一样荡舟五湖,过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呢?4(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题。(11分)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注: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乘障:登城守卫。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这两句直接描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描写了边关形势剑拔弩张。B“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作者采用想象、联想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边关战事紧急的担忧。C“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D“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E. 此诗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自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2)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1)A项中前两句主要是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不是直接描写。B项,不是想象、联想的手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1)AB选A给2分,选B给3分。(2)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了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了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3分)诗歌鉴赏首联,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吐蕃正在进行打猎活动,渲染出边关剑拔弩张之势。颔联,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颈联,“朝”“夜”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尾联,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前四句写吐蕃打猎声势之盛,五、六句写唐军的勇武,在诗尾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原味翻译居延城外吐蕃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的广阔原野上,烈火熊熊燃烧。吐蕃猎手们在暮云下旷远的沙漠上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护羌校尉白天登上障堡守卫,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那镶玉柄的剑,角饰的弓,戴着珠勒口的骏马,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崔希逸。5(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清江道中廖行之客里春愁万斛量,随身抖擞一奚囊。 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山花供酒狂。 半载飞蓬成底事,几钩新月误相望。 夕阳又傍空山宿,杜宇声中入异乡。注:奚囊:贮诗之袋。李商隐李贺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遊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全诗首联“客里春愁万斛量”“万斛”一词用的非常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春愁之多,难以测量,把抽象的变成了具体的。B作者在“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山花供酒狂”一句中,抒发了清江道中的感受,没有池边青草入诗慰藉诗人的情怀,只有一些山花能够佐酒解愁。C“半载飞蓬成底事”“半载”一词夸张的写出作者离家时间之长,一事无成。D“夕阳又傍空山宿”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伴着空山而眠,衬托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E诗歌最后一句“杜宇声中入异乡”宣誓人在杜宇一声声的鸣叫中进入梦乡,抒发了思乡之情。(2)尾联为何写“杜宇声”?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1)C项中“半载”不是夸张的手法,是实际的时间表述。D项中没有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1)CD。选C给2分,选D给3分。(2)杜宇即杜鹃,叫声哀怨动人,酷似人言“不如归去”。(2分)用杜鹃的叫声烘托自己入宿异乡的心境,(2分)以渲染凄苦悲凉的气氛,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诗歌鉴赏诗歌首联上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内心十分悲凉,“万斛”是夸张的说法,写愁苦之多;下句写诗人以诗解愁,“奚囊”用了李贺出游写诗的典故。颔联,表现“清江道中”的感受,没有池边青草入诗慰藉诗人的情怀,只有一些山花能够佐酒解愁。颈联,交代诗人已经客游他乡半年之久,一事无成,因为欣赏新月而耽误了瞭望故乡。尾联,写诗人自己现在又像之前一样,依傍空山留宿,在杜鹃的声声鸣叫中进入他乡。整首诗质朴如话,以客游他乡开篇,以留宿他乡结束,通过描写清江道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原味翻译客游他乡的悲凉可以用万斛来计算,但也要抖擞精神时刻带着诗囊。没有池边的青草可以入诗体现我的诗情,只有烂漫的山花可以用来佐酒。我已经客游他乡半年了,却一事无成,因为欣赏新月多少次忘记瞭望家乡。夕阳西下,我又一次依傍空山留宿,在杜鹃的鸣叫声中进入他乡。6(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后游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寺:指修觉寺,在新津县的修觉山上。(1)下列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是第二次到修觉寺,此诗写的是故地重游,作者先到寺院,然后渡过河桥,“桥怜再渡时”,“怜”字体现了作者对修觉寺的爱怜之情。B颔联采用拟人的手法,江山、花柳好像在等待着诗人的到来,山川含情,花柳有义。世态炎凉,而大自然是有情有义的。C第三联描写了寺院的美好景色,“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从早到晚,诗人在寺院里流连忘返。D第三联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寺院的山光水色,烟光浩淼,暮色沙暖,太阳都不愿意落下去了。E此诗写出了诗人故地重游,对修觉寺一往情深,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放弃世俗生活,归隐山林的情怀。(2)试析尾联所表达的感情。(6分)答:_解析(1)A项,作者采用的是倒装的手法,先写了寺院,后写渡桥,应该是先渡桥,再到寺院。D项,第三联不是正面描写,后面的解释也不符合原诗的内容。E项,此诗手法没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不是诗人放弃世俗生活,归隐山林的情怀。(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尾联中提到了“客愁”,说明作者有“愁”,结合注释中的内容,诗人此时的愁苦之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