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建安、曹魏与西晋文学 z这近一百年间,前有三国纷争,后有八王之乱, 最后西晋灭亡,政权南迁。与汉代大一统的文化 背景不同,这一时期处于由统一到分裂的动荡期 和过渡期,中央集权统治衰落代之以家族政治的 兴起,文学的发展反而获得新的生命和更为自由 的空间;与东晋以后的情形相比,这一时期的政 治中心仍在中原地区,文化的中心亦如此,故文 学虽然走上追求华美的一路,但仍不失中原文化 的深厚底蕴,刚健淳厚的内在之美,再出之以绮 靡的辞采,较东晋和南朝文风诗风绝不相类。 一、建安及魏初文学 1、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文学 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 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这 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 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 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 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 ,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 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 “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2、建安风骨形成的因素 (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灾难) ;群雄角逐,各骋才智(舞台)。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 ,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 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 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3、建安作家及其生卒年代 三曹:曹操(155220)、曹丕(187226)、 曹植(192232) 七子:孔融(153208)、陈琳(?217)、王粲 (177217)、徐干(170217)、阮瑀(?212) 、应瑒(?217)、刘桢(?217) 蔡琰(生卒不详,其父生卒年为132192,琰当大 致与曹操同时代) 按,十一人中曹操等九人皆逝于汉末,入魏作家仅 为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曹植在建安作家中最后离世 ,逝于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故通常所讲的建安文 学当指建安元年(196)到太和六年(232)的文学, 凡三十六年。 4、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安徽亳州)人,有魏 武帝集。其诗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诗史”性叙 事诗(蒿时行P234、苦寒行P235),二是政 治抒怀诗(短歌行237、步出夏门行“神龟虽 寿”P238),三是写景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 石”P238),四是游仙诗(秋胡行)。创作上的 主要特点表现在:其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其文 ,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曹操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 三:首先,其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 潜),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 (钟惺),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 统;其次,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 祖师”。总之,曹操是建安诗风和文风的开创者,在 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让县自明本志令“勤勤恳恳叙心腹”(节 选)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 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 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 如意。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 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 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称帝, 几人称王。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众兵, 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 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2)曹丕:操次子,字子桓,有魏文帝集 。他在文学史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的燕 歌行(P257)为我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 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此为一;他的典论 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盖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重要观点 ,此为二;此外,他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 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除 燕歌行外,诗如杂诗P258、文如与 吴质书(史P162)、又与吴质书(P162 )皆为值得一读的佳什。 (3)曹植:操第三子,丕同母弟,字子建,有 曹子建集(陈思王集)。曹植的创作 以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为界公为前后 两个时期。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 ,洋溢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代表作有 白马篇P267、送应氏P260、名都篇 P270等;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 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 于寄托,语悲而调爽,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 P263、野田黄雀行P273、七哀P260 、美女篇P270、吁嗟篇P272、洛神 赋P189、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 。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2、清峻雄奇,风骨 自见;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4、沉郁顿 挫,韵律谐美;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他 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 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钟嵘诗品评其诗 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5、建安七子 (1)七子创作简说:王粲诗、赋兼善,成就 最高,称“七子之冠冕”(刘勰);孔融亦 诗亦文,主要成就在文;陈琳、阮瑀以章表 书记著称;刘桢诗名甚高;徐干以赋弛名; 应瑒诗名最小,作品不多,且无甚特色。 (2)七子诗文的主要内容: 其一,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如王粲 七哀诗、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等; 其二,抒写人生感慨和夫妇、朋友间思念之 情,如王粲登楼赋、刘桢赠从弟、 赠徐干、徐干答刘桢、室思、 应瑒别诗等。 (3)七子的艺术风格:综合曹丕典论论 文、又与吴质书和钟嵘诗品可知七 子的诗风、文风各具个性。孔融“体气高妙” ,“杂以嘲戏”;陈琳“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阮瑀“书记翩翩”;王粲“发愀怆之词” ,“文秀而质羸”;徐干“辞义典雅”,“时 有齐气”,如“以莛扣钟,亦能闲雅”;应瑒 “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但有“直 骨凌霜,高风跨俗”的气概。概言之,基本可 分刚健和柔弱两路,孔融、陈琳、阮瑀、刘桢 之作多具阳刚之美,王粲、徐干、应瑒之作更 带阴柔之美,但总的风格还是慷慨悲凉的,能 体现建安风骨的本质特征。 6、女诗人蔡琰 (1)蔡琰的人生遭 迹 (2)蔡琰的作品及 其真伪问题 (3)悲愤诗( P252) 自传体诗史价 值 场面描写心理 倾诉 文姬归汉图(局部) 二、正始之音与正始文学 1、正始年间的时代特点: 正始为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公 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 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 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司马 懿先称病以麻痹曹爽等人,248年趁曹芳、曹 爽祭扫明帝墓之机发动朝廷政变,曹爽与何 晏、丁谧等人皆被杀。曹魏与司马氏之间你 死我活的明争暗斗,使当时的文人对时局深 以为忧,同时对自己的生命也极为担心,多 有如履薄冰之感。 2、正始之音: 正始时出现了玄谈领袖何晏、王弼,另有名 士裴徽、荀粲、傅嘏、夏侯玄、钟会以及“ 竹林七贤”等。何晏、王弼祖述老庄,为无 为、无名之论,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掀起玄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正始 玄学经历了从何、王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调和)到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 然”(对立)的发展变化,其主流是崇尚老 庄之学,反对标榜名教而实际追求名利甚至 谋求篡权(司马氏)的丑恶行经。 3、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河南开封)阮籍、谯 国(安徽宿县)嵇康、河内(河南武陟)山涛,三 人年皆相比,康年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安徽宿 县)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山东临沂 )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 竹林七贤。”按,另见载于三国志嵇康传裴 注引魏氏春秋、晋书嵇康传。 竹林七贤图(局部) 4、阮籍的创作: 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 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 、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其作品内 容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 ,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 寐”P274、“嘉树下成蹊”P275、“独坐空 堂上”P276、“一日复一夕”P278等;(二 )讽谕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长”P275、 “驾言发魏都”P277等,(三)揭露和讽刺 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P278、 大人先生传等。 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 歌的主调。 阮籍的反礼法思想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 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 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 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 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 :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 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同上)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同上)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笑之,籍曰: 礼岂为我辈设也!”(同上)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 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 便去。或问曰: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 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 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 为两得其中。(同上)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世说新 语简傲)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 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 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 维全集卷十四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 林亭)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 其一,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 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阮是富有诗人情 怀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具有哲人气质的诗人);其二 ,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三 ,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独 特的艺术个性;其四,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 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 术更是成熟”(刘大杰)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 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的大诗人”( 刘大杰);其五,创抒情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 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钱志熙), 对唐代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李白的古 风(五十九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钟嵘诗品评阮诗: “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 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 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 ,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年注解,怯言 其志。” 阮籍亦擅长于文。其文或语重意奇,词 尚华采(如清思赋等),或属意寄慨, 出以机锋(如大人先生传),或以气骋 词,条达晓畅(如达庄论),或藻饰繁 富,篇章壮丽(如乐论)。总的特点则 以“才藻艳逸”、“风流调达”为其个性。 他处于骈体文急遽成熟的时期,长于作骈偶 之文,对散文的骈体化和骈体文的最后定型 起了的重要作用。 大人先生传(节选) 按,“大人先生”指“与造物同体,天地 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之士。此文以 “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其思想基础。 “且汝独不见乎虱之年乎裈kn中,逃乎 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 缝隙,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 则吃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邱之流,焦 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处 于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5、嵇康的创作: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zh(安徽宿县)人, 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有嵇中散集。 他的创作主要以文章著称,有琴赋、与 山巨源绝交书(P413)、养生论(文学 史P166)、答难养生论、声无哀乐论 、管蔡论(P423)、太师箴、家诫 等名作。嵇唐之文气度俊伟,文辞壮丽,语 多振绝,尤其以思想新颖取胜,鲁迅称其“往 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在体例上长于辨难之论 体文,刘师培谓“论体之能成文者,魏、晋之 间,以嵇氏为最”。 嵇康之诗,以“清峻”别成一格。“清” 即“清远”,是“一种空灵高洁的境界”(钱 基博),体现其诗平淡的一面,赠兄秀才入 军十八首(文学史P46)、酒会诗七首中 多数皆如此(酒会诗之一:“淡淡流水, 沦胥相率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 风,鼓楫容裔;放櫂投竿,优游卒岁。”); “峻”即“峻切”,是傲视世俗、卓然不群的 诗人气质在其创作中的反映,也是“刚肠疾恶 ,轻肆直言”的性格特征在诗歌中的自然流露 。钟嵘曾批评嵇康之诗:“过于峻切,讦直露 才,伤渊雅之致。”幽愤诗(P282)是此 类诗的代表作。 6、向秀和刘伶的作品: “竹林七贤”中另如向秀、刘伶亦有文名。 向秀的思旧赋(文学史P164)是嵇康、 吕安被害后作者“经其旧庐”、“追思曩昔 游宴之好,感音而叹”的作品,是抒情小赋 中的篇什。刘伶的酒德颂(文学史P164 )状写醉态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 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利欲之感情 。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是 其放浪人生和脱俗情怀的艺术写照。 三、西晋初之太康文学 1、太康时代的政治特点 太康(280289)是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司马炎于265年称帝,建立西晋,在位时间共26 年。太康初期,晋灭东吴,统一中国。当时的 社会有两大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天下兴平而趋 于享乐(后宫近万人);二是门阀森严,但已 开始不满九品中正制,注意选拔寒微之士(刘 毅上疏请废九品中正制,武帝令有司推举清正 贤能之士及可任州郡守令之才)。此影响于文 学,太康文学的重形式、重模拟之风和左思反 对门阀制度的思想都与当时的政治特点不无关 系。 2、太康文人集团 “二十四友”:“(贾)谧权过人主,至 乃锁系黄门侍郎,其为威福如此,负其骄宠, 奢侈踰度,室宇崇僭,器服珍丽,歌僮舞女, 选取极一时。开閤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 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或著文章以称美 谧,以方贾谊。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 ,吴国陆机、陆云,兰陵缪征,京兆杜斌、挚 虞,琅邪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 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瓌,汝南 和郁、周恢,安平索秀,颖川陈聄,太原郭彰 ,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皆 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预焉 。”(晋书贾谧传)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太康中,三张 、二陆、两潘、一左,勃尔俱兴,踵武前王, 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钟嵘诗品 序)按,此八人包括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 思。其中,代表太康诗风文风的是陆机、潘岳 ,创作成就最高的为左思。此外,“三张”中 张协的诗歌成就最高,诗品列之为上品; 张载则以剑阁铭一文名世,文中有“一夫 荷戟,万夫趑趄”的名句,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点化此句而成。 3、陆机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 (上海松江)人,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有陆士衡集(也叫陆平原集)。 其诗特点有二:一是词尚华美,体求工稳,但 过于繁缛,不免“有伤直致之奇”(钟嵘); 二是多机械模拟前人之作,乐府诗、古诗十 九首及曹氏父子的作品皆为其模拟的对象( 文学史P54),如拟古诗十二首即为此类代 表。陆诗中较为优秀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 二首P295/P55、猛虎行P296等。 陆机的散文成就较为突出。明代张溥谓: “然冤结乱朝,文悬万载,吊魏武而老奸掩袂 ,赋豪士而骄王丧魂,辨亡怀宗国之忧,五 等陈建侯之利。北海以后,一人而已。”(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对他的吊魏武 帝文、豪士赋、辨亡论、五等 诸侯论等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谢混则有“ 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保”(诗品引) 之说。郭预衡先生在中国散文史中对陆 机之文亦有充分的肯定。 在文学理论方面,陆机有着独特的建树。他的 文赋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堪称不朽之作。文章 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创作矛盾,最早揭示了 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遵四 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最早在文学理论中提出“ 物感说”的思想;文章描述创作过程的情景说:“其始 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最早对艺术想象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文章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 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文章还说: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最早涉及艺术灵感的重要问题。此外,对写作 技巧、结构艺术、剪裁和修辞等方面皆有很好的论述 。总之,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全面研究文学创作问 题的重要的理论文章。 4、潘岳的创作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人 ,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有潘黄门集。潘岳 为人“性轻躁,趋世利”(晋书),仕途 却不免坎坷失志,其自谓:“自弱冠涉于知命 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 拜职,迁者三而已矣。”(闲居赋序)最 后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害,并诛其三族。潘 岳诗、文、赋兼长,尤以善写哀诔之文著称, 史有“哀诔之妙,古今莫比,一时所推”( 晋书)的说法。悼亡诗三首(其一P292 )、哀永逝文、马汧督诔、秋兴赋 、闲居赋、怀旧赋等为其诗文代表 作。 潘岳诗文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哀而婉,浅 而丽。其一,其作品往往善叙悲哀之情,流 露低沉、感伤的情绪,形成以“哀”动人的 艺术感染力;其二,“辞藻绝丽”(晋书 )是其作品的另一特色,谢混谓:“潘诗 灿若舒锦,无处不佳。”(诗品引)其 三,与陆机相比,潘岳诗文用语较浅,不及 陆之精美工致,深于刻炼。 5、左思及其咏史之作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淄博)人,有左太冲 集。 “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左思)造齐 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 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 门庭藩溷皆着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 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 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 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 刘逵注吴、蜀,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 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 本传) 咏史八首:第一首咏怀,抒写为国建 功和功成身退的抱负,统领以下七首;第二 至第八首分咏冯唐(其二)、段干木、鲁仲 连(其三)、扬雄(其四)、许由(其五) 、荆轲(其六)、主父偃、朱买臣、陈平、 司马相如(其七)、苏秦、李斯(其八)等 人。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抒发理想抱负 的,如其一P300;二是抨击门阀制度的,如 其二P302;三是表现蔑视世族和傲岸不屈个 性的,如其五P304。 咏史的艺术特点在于:(一)咏史以咏 怀,将史事、世情、己怀融为一体,内涵丰富 ,意蕴深厚;(二)借古讽今,语典而怨,思 想深刻,抒情性强;(三)胸次浩荡,气概豪 迈,形成“左思风力”(诗品)。钟嵘左 思诗曰:“其源出于公干,文典而怨,颇为精 切,得讽谕之致。”清陈祚明谓其诗:“胸次 浩荡,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流丽,仿子建而 独能简贵。”沈德潜认为:“太冲胸次高旷, 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 一代伟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 左思的其他作品 左思诗今存十四首,除咏史之外, 尚有招隐诗P307、娇女诗P309亦具 特色。如“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两句 ,状天籁之美,境界清奇幽雅。他的白发 赋藉人、发对话的寓言体抒发怀才不遇的 情感,以构思奇特、深于寄托见长。 四、西晋末之永嘉文学 1、永嘉诗风之变 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 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创变其体;刘 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 未能动俗。”按,永嘉为晋怀帝年号(307 312),时西晋已濒临灭亡。 2、郭璞及其游仙诗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 人。因借卜筮谏阴王敦谋反被杀,追赠弘农 太守,世称“郭弘农”,有郭弘农集。 郭璞是西晋末年著名的学者,曾注尔雅 、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著,并精通阴阳卜筮之术。他的文学作品以 十余首游仙诗为代表。这些诗的内容包 括蔑视世俗、企慕神仙、抒发忧生之叹、流 露避世思想等丰富的情感,总体上可视为讽 谕寄怀之作。 钟嵘论郭璞之诗:“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 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 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乖远玄宗,而 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 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刘勰论郭璞诗文:“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 南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游仙诗)亦 飘飘而凌云矣。”(文心雕龙才略) 朱自清论郭璞之诗:“楚辞的引类譬喻实 际上形成了后世比的意念。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 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咏史之作以古 比今,左思是创始的人。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 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 ) 3、爱国诗人刘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肋骨骨折护理课件
- 肋骨骨折应急预案课件
- 财务经理个人工作方案模板
- 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 业务代理及市场推广协议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检测卷包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事故率统计分析讲解
- 环保征文新质生产力
- 基于2025年数字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策略分析报告
- 浙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附安全知识川教版(人教版)
- 妊娠期糖尿病膳食指南
-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
-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课件 第1章-绪论
-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
- 针刺伤处理流程课件
- 桥梁基本知识-桥梁养护课件
- 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
- 化工原理-传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