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va课设设计》word版.doc_第1页
《基于java课设设计》word版.doc_第2页
《基于java课设设计》word版.doc_第3页
《基于java课设设计》word版.doc_第4页
《基于java课设设计》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Java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2048 小游戏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陆彬 学 号: 1200350218 指导教师: 汪华登 2014 年 7 月 4 日 2 目目 录录 1.1.前言前言.1 2.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 3.3.概要设计概要设计.1 4.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1 5.5.测试测试.1 6.6.总结总结.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 附录附录 .2 3 一、前言一、前言 最近以来,移动手游越来越成为当下游戏产业中重要的一环, 市场也在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投入,涌现出了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 flappy bird,2048 等诸多优秀的手游,然而任何一款手游能够风 靡,主要还是依靠其简单的操作性,因此本次 java 课设我选择其中 的典型 2048PC 版作为本次课设的课题。 二、需求分析二、需求分析 1、界面 一款的好的游戏其界面必须友好,简洁已经成为当今 UI 设计的主流, 简单易上手才能得到玩家的青睐。 这是本次游戏的界面,界面上方是游戏分数面板,中间是游戏主面 4 板,靠下是一颗重置按钮,当游戏失败时可通过本按钮重置游戏。 最下方是本次游戏的提示,2048 刚出来时没有提示,很多玩家云里 雾里,通过提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本游戏玩法。界面的设计体现 了简洁性。 2、操作性 游戏的体验是衡量一款游戏的关键,本游戏通过键盘 w,s,a,d 以及方 向键来控制方块的移动,左右手都可以操作充分考虑便捷性。 3 3、 概要设计概要设计 / 按键输入事件的处理方法 protected void do_label_keyPressed(final KeyEvent e) int code = e.getKeyCode();/获取按键代码 int a ;/a 的引入是为了防止连加的情况出 现 String str ; String str1; int num; switch(code) case KeyEvent.VK_LEFT: case KeyEvent.VK_A:/如果按键代码是左方向 游戏界面 游戏主面板得分面板 重置按钮游戏提示 通过上下左右滑动将 分数加入得分面板, 同时记录最高分 点击重置 5 键或者A键 for(int i = 0; i Integer.parseInt(textMaxScores.getText().toString () try bw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f); bw.write(scores+“); textMaxScores.setText(scores+“); bw.flush(); bw.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11 e.printStackTrace(); public void initMap() for(int i = 0; i = 0; j-) str = textsij.getText(); str1 = textsij + 1.getText(); 17 if(pareTo(“) = 0) textsij + 1.setText(str); setColor(i, j+1, str); textsij.setText(“); setColor(i, j, “); else if(pareTo(str1) = 0 scores += num ; times +; str = String.valueOf(2 * num); textsij + 1.setText(str); setColor(i, j+1, str); textsij.setText(“); setColor(i, j, “); a = j; l2 = 1; Create2(); break; case KeyEvent.VK_UP: case KeyEvent.VK_W: for(int j = 0; j = 0; i-) str = textsij.getText(); str1 = textsi + 1j.getText(); if(pareTo(“) = 0) textsi + 1j.setText(str); setColor(i+1, j, str); textsij.setText(“); setColor(i, j, “); else if(pareTo(str1) = 0 scores += num ; times +; str = String.valueOf(2 * num); textsi + 1j.setText(str ); setColor(i+1, j, str); textsij.setText(“); setColor(i, j, “); a = i; 19 l4 = 1; Create2(); break; default: break; textScores.setText(String.valueOf(scores); writeBest(); /随机产生新的2号方块方法 public void Create2() int i ,j; boolean r = false; String str; if(times 0) while(!r) i = random.nextInt(4); j = random.nextInt(4); str = textsij.getText(); if(pareTo(“) = 0) textsij.setIcon(icon2); textsij.setText(“2“); setColor(i, j, “2“); times -; r = true; l1 = l2 = l3 = l4 = 0; else if(l1 0 20 /设置标签方块颜色 public void setColor(int i, int j, String str) switch(str) case “2“: textsij.setBackground(new Color(200,160,50); break; case “4“: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red); break; case “8“: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yellow); break; case “16“: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GREEN); break; case “32“: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magenta); break; case “64“: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LIGHT_GRAY); break; case “128“: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pink); break; case “256“: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gray); break; case “512“: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DARK_GRAY); break; case “1024“: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cyan); break; case “2048“: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blue); break; case “: case “4096“: textsij.setBackground(Color.white); break; default: break; 21 2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暂行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性教学 环节,也是学士学位评定的重要依据。为了切实做好我校 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 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 (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 范围内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 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能力、研究实验能力、工程实 践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能 力,以及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论文写作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 求进行; (二)要具有学术性,要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内某一 领域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并表达其研究成果; (三)要具有创见性,要对学术或工程的某个问题有新 的发现、新的构想或新的发展和完善; (四)要具有科学性,要求论述系统而完整,首尾一贯 而不前后矛盾,实事求是而不主观臆造; (五)要具应用性,要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技术改 造、生产管理等通过方面有所创造; (六)应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 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精炼,有必要的图表和相 关资料等; (七)应参阅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并要求在毕业设计 (论文)中反映出来。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分为选题、开题、撰写论文 或设计、中期检查、答辩、归档等环节。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间为 812 周,时间安排应按* 23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执行,集中用于毕业设 计(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周数。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领导与管理五、毕业设计(论文)的领导与管理 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进行, 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一)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职责:(一)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职责: 1、汇总各院(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安 排,协调有关问题; 2、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工作, 对未达到各阶段进度、质量要求或违反有关规定的院(部) 提出整改要求; 3、开展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和研究工作。 (二)院(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职责:(二)院(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职责: 各院(部)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任务,检查本院(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落实情况。 院(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职责为: 1、审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下达任务书,安排指导 教师,布置毕业设计(论文)有关工作; 2、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督促检查指导教师的工 作; 3、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按规范化要求进行形式审查,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对答辩小组 提出的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及评阅答辩中有争议的毕 业设计(论文) ,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复议,最终确定成绩; 4、按学校有关要求,保存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电 子和纸质文档; 5、做好本院(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与评估工 作。 (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学生选题,拟定任务书,安排学生做开题报告, 编写指导方案,制定计划和工作程序; 2、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和社会调查 内容,规定学生应完成的查阅中外文资料、文献综述、开 24 题报告、各项实验数据、计算工作(包括上机) 、设计(论 文)等; 3、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 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并认真填写毕业设计 (论文)指导记录表; 4、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工作,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 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 5、在学生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 (包括设计说明书、 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图纸或论文等)进行审查,认真填 写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指导学生参加答辩; 6、根据院(部)安排参加答辩工作。 (四)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四)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明确各环节目的、意义 和要求,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保质 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 2、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 窃他人成果; 3、认真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过程记录表 ; 4、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资料应于答辩结束后及时交 指导教师收存,凡涉及到国家机密、知识产权、技术专利、 商业利益的成果未经院(部)许可,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 校。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六、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一)选题原则(一)选题原则 1、原则上一生一题,当一个课题比较大时,可以分成几 个小课题,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小课题时必须保证其主要部 分为独立进行的工作,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 2、选题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 大纲的教学要求; 3、选题应特别注意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有利 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保证各专业所应当具有的基本技 能的训练; 4、选题应与社会、生产、教学、科研等实际相结合。理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注重在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具有创新构思的课题中选取,鼓励理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 25 计,其中,工科毕业设计所占比例应不少于 80%;文科及 经管类的选题需注重分析解决当前经济改革、社会现实生 活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毕业设计(论 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的比例要在 50%以上。 5、选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任务; 6、选题要有一定层次区分,有利于各类学生提高水平, 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7、各专业的选题数须多于本专业当届的毕业生数。每学 年选题应适当更新,不同届选题重复率须控制在 20%以内; 8、各专业选题须经院(部)严格审查并报教务处备案。 (二)选题、开题程序选题、开题程序 1、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须经院(部) 审查后向学生公布,通过师生双向选择或经协商分配,确 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指导教师。选题和指导教 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2、各院(部)应不迟于第七学期第十四周结束前完成选 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不迟于第七学期第十五 周前下达给学生,院(部)应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 总表于第七学期第十六周结束前报教务处; 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 包括文献调研、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院(部)应根据 本院(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计划,安排学生 在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 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的指导性文件,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任务书; (二)任务书的内容包括:设计(论文)研究的背景和 依据、任务和基本要求、进程安排等; (三)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交教研室审查,经院 (部)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任务书要与毕业设计 (论文)一起送交院(部)保存。 26 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配备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配备 (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职及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等初级职 称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但可根据需要安排 协助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教师名单由院(部)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教务处备案; (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必须坚守 岗位,各院(部)要严格控制指导教师出差。确因工作需 要出差的,须经院(部)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并委派水 平相当的教师代理指导; (三)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院 (部)可聘请相当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工程技术 人员或研究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但院(部)必须指定专人 进行检查,掌握进度,保证质量,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四)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 8 人, 科研、教研能力突出的高级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可适当增加指导人数(最高不超过 10 人) 。指导教师对每 个学生的指导每个环节不得少于 1 次,总计不得少于 3 次。 九、设计(论文)的撰写九、设计(论文)的撰写 1、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撰写规范”执行; 2、设计(论文)正文字数:文科(除外语类)10000 字 以上,理工科及外语、艺术类 6000 字以上; 3、所有设计(论文)应按规定格式打印 1 份,学生所在 院(部)留存。另外应将电子版报送教务处。 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对通过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并达到毕业基本要求的学生方可发 给毕业证书。各专业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 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各院(部)成立答辩委员 会,对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及评阅答 辩中有争议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查、复议,最终确 定成绩。答辩工作原则上不聘请校外专家参加,如确因课 题需要,必须聘请校外人员参加时,须经院(部)批准; (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按“*本科毕业设计(论 27 文)答辩程序和实施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 即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具体评分标准按照“*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量化评分参考标准”执行。要求优秀 与良好比例之和控制在 70%以内,优秀率在 15%左右(最 多不超过 20%) 。其中优秀、不及格等级须写出具体理由, 其余等级须写出简要评语; (四)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按结业处理。 十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需的经费(含开题费、十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需的经费(含开题费、 实验费、答辩费、指导教师课时津贴等)由学校按各院实验费、答辩费、指导教师课时津贴等)由学校按各院 (部)毕业生每人(部)毕业生每人 350 元,统一发放至各院(部)元,统一发放至各院(部) ,由各院,由各院 (部)制订分配细则。(部)制订分配细则。 十二、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十二、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附件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附件附件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量化评分参考标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量化评分参考标准 附件附件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和实施办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和实施办法 附件附件 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办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办法 二七年十一 月十三日 28 附件 1: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提高论文撰 写质量,加强论文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1 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中文题目、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 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部分。 1.1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2 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 字数不超过 25 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 15 个实词,不使用 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 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 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 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 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 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 摘要一般为 200 字左右。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 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一般 列 38 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 词应一一对应。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 、论文主体 及结论。 绪论是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 29 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 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做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正文字数原则上文科(除外语)不少于 10000 字,理工 科及外语、艺术类不少于 6000 字。 1.5 注释 论文中有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或者引用他人的观点及 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加注说明,注明出处。 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列 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 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 篇。 1.7 附录 如有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 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 附录中。 1.8 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 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2 2书写及打印要求书写及打印要求 2.1 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 Microsoft Word 软 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 A4 页面(210297)复印纸 打印,版芯尺寸:页边距为上 2.8 cm,下 2.5 cm,左 2.5 cm,右 2.5 cm;字间距为标准,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眉内容为:*本科 毕业论文;页码在页下居中放置,用五号字体。论文封面 和目录不编页码,页码从目录后开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 数字(1、2)编排。 论文文字错漏率不能大于万分之五。 2.2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 30 关键词(中、外文) 、正文章、节题目(可视论文需要进行, 编写到 23 级标题) 、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五号宋体。 2.3 摘要与关键词 中、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成页置于目录后,编排上 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摘要、关键词题头均用小四号黑体 字排写,内容文字用五号宋体字,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隔开。 2.4 论文正文 2.4.1 章节及各章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 15 字以 内,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 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正文除章节条 款的标题外均用五号宋体。 2.4.2 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少为宜。各层次标题不得置 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 2-1 和表 2-2。 表 2-1 自然科学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1 顶格,小三号黑体 节1.1 顶格,四号黑体 条1.1.1 顶格,小四号黑体 (1) 顶格,五号黑体 款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 体 项顶格,五号宋体 31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 体 表 2-2 社会科学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一、顶格,小三号黑体 节(一)顶格,四号黑体 1顶格,小四号黑体 条 空两格,五号宋体 (正文) (1)顶格,五号黑体 款 空两格,五号宋体 (正文) 顶格,五号宋体 项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 体(正文) 2.5 注释与参考文献 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正文中应按顺序在需要注释处的文 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注释”中序号一致, 具体标注格式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 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32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版 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 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见:编者, 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 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 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 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 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 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以下为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的标注格式: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 地:出版者,出版年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版 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 年,卷(期)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见:编者, 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 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 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 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 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自然科学类论文可不要注释,参考文献标注格式与社 会科学类论文注释格式相同。 2.6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 、 “假定” 等) ,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 33 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 1 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 ,附录 2 中的第一个公式为 “(-1) ”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 ” 或“由公式(1-1) ” 。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 “、”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 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 线严格区分) ,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2.7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 粗实线(1 磅) ,中间为细实线(0.75 磅) 。比较复杂的表格, 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 1-1” 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楷体小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 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 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 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 2 个数字宽度) 。 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 、 “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社会科学类论文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 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补充材料 中中文文字用楷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体小五号字。 2.8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 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8.1 图题及图中说明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 一图图号为“图 1-1”等。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 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 题用黑体小五号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 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 a)、b)标识并置 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 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 34 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采用楷体小五号字。 2.8.2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 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 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9 附录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 1”、 “附录 2”或“附录一” 、 “附录 二”等,用四号黑体字左起顶格排写,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空一行书写附录内容。附录内容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 求。 3 3毕业论文装订顺序毕业论文装订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及关 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正文(5)注 释(6)参考文献 (7)附录(可选) (8)致谢(9) 封底 自然科学类论文可不要注释,参考文献标注方式与社会 科学类论文注释格式相同。 4 4毕业论文资料存档要求毕业论文资料存档要求 各院(部)须对本单位毕业论文资料统一用专门档案盒 (袋)存档,论文资料为毕业论文材料册一份及装订好的 论文正本一份。材料册的装订顺序为:(1)任务书 (2)开题报告 (3)指导教师评阅表 (4)专家评阅书 (5)答辩情况记载表 (6)成绩评定表 (7) 研究过 程记录表 (8)指导记录表 (注:院(部)可根据本规范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细则并 报教务处备案) 35 *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撰写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撰写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撰写工作,提高设计 撰写质量,加强设计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毕业设计的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标题 标题应简短、明确,具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 不宜超过 25 个字。如确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过多又无法删减 的,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1.2 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 ,要求标 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1.3 摘要 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 应在 300 字左右,外文摘要为中文摘要翻译件。 1.4 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 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应控制在 15002000 字。 1.5 引言(绪论)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需达到 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 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 题。 1.6 正文 毕业设计正文包括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 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 立,实验方案的拟定;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 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 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 36 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 下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应简短。 1.7 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 业设计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 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 文献可向读者提供出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资料。一般 应列入的主要文献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 篇。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 容,可编入毕业设计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 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为便于读者查阅, 可以编写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 幅不宜过长。 1.8 致谢 致谢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的 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 谢意。 毕业设计的要求毕业设计的要求 毕业设计有工程设计类和计算机软件设计类,具体要 求如下: 2.1 工程设计类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程图,图纸应符合制 图标准。文中插图原则上为计算机绘图;一份 1.01.5 万 字的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 少于 2 篇。 2.2 计算机软件类 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 要有足够的工作量;需写出 1 万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或论 文。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 篇。 各院(部)可参照以上要求,根据专业自身特点补充制 定相关规定,并报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的写作细则毕业设计的写作细则 37 3.1 书写 毕业设计原则上为计算机打印,纸型:A4,方向:纵 向;版芯尺寸:页边距为上 2.8 cm,下 2.5 cm,左 2.5 cm,右 2.5 cm;单倍行距。 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汉 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章及章标题用小三号黑体,节及节标题用四号黑体, 正文用五号宋体,图表号及标题采用楷体小五号字。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眉内容为:*本科 毕业设计;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 码。 3.2 标点符号 毕业设计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 符号用法”使用。 3.3 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 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使用外文缩 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 义。外国人名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 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 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3.4 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 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 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2。 3.5 数字 毕业设计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 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 3.6 标题层次 毕业设计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 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 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38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 级为“1” 、 “2” 、 “3”等,第二级为“1.1” 、 “1.2” 、 “1.3”等,第三级为“1.1.1” 、 “1.1.2” 、 “1.1.3”等, 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 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 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 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 用 A、B、C和 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 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 (2)、(3)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 、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标 点。 3.7 注释 毕业设计中有个别名词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 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 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 ,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 注) 。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3.8 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 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3.9 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 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 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 。 3.10 插图 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均称,图面要 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 图位下方居中处。插图应用墨线绘成,或用计算机绘图。 3.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 GB771487 规定。 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 39 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 毕业设计资料的组成毕业设计资料的组成 毕业设计资料应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附件材 料。 4.1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 (3)目录; (4)中英(外)文摘要; (5)引言(绪论) ; (6)正文; (7)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遵照 GB7714-87 的规定) 。 (8)致谢。 4.2 附件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开题报告; (2)规定阅读的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 (3)设计图纸(主要针对工科各专业) ; (4)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意见及答辩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包括答辩委员会在综合平时成绩、指导教师、 评阅人意见后给出的最后成绩和评语等) 。 5 5毕业设计装订顺序毕业设计装订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及关 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正文(5) 参考文献 (6)附录(7)致谢(8)封底 自然科学类论文可不要注释,参考文献标注方式与社会 科学类论文注释格式相同。 6 6毕业设计资料存档要求毕业设计资料存档要求 各院(部)须对本单位毕业设计资料统一用专门档案盒 (袋)存档,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材料册一份及设计一份。 材料册的装订顺序为:(1)任务书 (2)设计过程记录 表(3) (4)指导记录表(5)答辩情况记载表 (6)成绩 评定表 40 (注:院(部)可根据本规范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细则并 报教务处备案) 4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自然科学类) (范本) 目 录 (四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摘要(五号宋体) Y Abstract(五号 Times New Roman 体) Y 前言(五号宋体) (可选) Y 1 XXXXX(五号宋体,下同) Y 1.1 XXX Y 1.2 XXX Y 1.2.1 XXXXXXX Y 1.2.2 XXXXXX Y 1.2.3 XXXXXX Y 2 42 XXXXXX Y 2.1 XXXXXXX Y 2.2 XXXXXXX Y 2.2.1 XXXXXXXXX Y 2.2.2 XXXXXXXXXXXXX Y 结 论 Y 参考文 献 Y 附录(可选) Y 致 谢 Y 43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小二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空一行) 摘要(黑体小四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宋体,单倍行 距) (空一行)(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 XX;XX;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