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汽车产业并购战略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20060401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在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并购实践,从企业内部决定因素角度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战略及整合模式。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1)竞争不足;(2)自主开发能力弱;(3)产业结构调整困难;(4)汽车消费政策出台艰难。在我国,制造汽车及其零配件的企业大大J、j-,有上千家,可是其管理、技术远无法和世界汽车制造巨头相媲美。跨国并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他的弊端也同样突出,那就是我国汽车自有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发展严重滞后。随着全球跨国并购第五次浪潮的到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并购或许能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遇。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量企业混和并购事件失败表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并购方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的实践、概念、类型、动因和理论进行了回顾,从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等经典理论对并购进行了阐述;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识别、提升策略等理论也作了介绍,从理论上表述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并购的关系:并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误区:(1)盲目多元化经营;(2)亩目横向并购;(3)技术至上;(4)并购后缺乏有效整合;(5)静态看待核心竞争力;(6)缺乏对整体优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我国汽车产业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并购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理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即选择完全自主型发展道路。本文还论证了我国汽车产业并购的必然性:(1)产业集中度远未达到合理水平,重组周期尚处在开始阶段;(2)自身的规模化特征驱动产业并购的发展;(3)竞争R趋白热化,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压力促进行业并购;(4)受制于产业政策,国际大集团在国内的圈地运动远未结束。最后,本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汽车厂商在未来并购浪潮中所应V卜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该采取的基于核心竞争力上的并购战略和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1)并购筹备期: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可行性分析:(2)并购交易和整合期:竞争力要素转移与整合:(3)并购巩固期:核心竞争力体系强化和提升。关键词: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并购战略L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 the guidance of existing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omobile industrySreality in China,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M&A 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based oncore competence and inner factors oriented theory to the players in this industryChina is becoming the world manufacture centerDue to the historical reasons,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with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which are as thefollows:(1)the competition is not enough,(2)the independent R&D ability is weak,(3)the industry re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4)the constitution of new consume policy ishardThere are more than 1,000 producers of automobile or its parts in China,but theirmanagement level and R&D level are far behind the automobile magnates in the worldThe international M&A has brought great dri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industry in China,also disadvantages,iethe own brand and R&D ability is seriouslylagged behindWith the fifth upsurge of across boarder M&A around the world,we areaware more and more that M&A may bring new opportunity to ChinaS automobileindustryThe M&A failures happened in western world from 1 950sto 1 970sshows thatthe M&A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is the real M&A strategy the corporations need,that is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perThe paper reviews the practice,concept,style,drive and theory of M&A,mad interprets it by scale-economic theory,exchange costtheory and multibusiness theor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character,identification,promotion and theory of core competence,and shows the relationbetween core competence and corporation M&A in theory;the paper also lists themistakes may made among corporation M&A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in practice,which are as the follows:(1)unreasoning multibusiness,(2)unreasoning transverseM&A,(3)technology uppermost orientation,(4)invalid integration after M&A,(5)totreat corecompetence as static,(6)to neglect the whole picture ofcorecompetence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also the reality,problem and M&A demand of ChinaSVII上海大学孚l士学疰沦文automobile industry,the paper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development is complet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The paper also tells the necessaryof M&A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which are as the follows:(1)the industryconcentration is under reasonable level,the M&A in the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beginning stage,(2)the scale character drives the industry into M&A,(3)thecompetition is becoming fiercer and fiercer,the pressure of marketing share and profitdrives the M&A(4)due to the industry policy limitation,the expansion ofinternational magnate in China is far to end,Finally,from the practice side,the paper makes some conclusion on the M&A andintegration strategy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that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ersshould take,which are as the follows:(1)the prepare stage:core competence orientedfeasibility analysis,2”的价值增稳散废,而且实麓福关多元纯经营战略的企业比实施无关多元化疑营战略的企业具育更大效益。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要追溯到塞尔兹尼克(Selznick)1957年提出的独特笼力的概念,缱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孝亍为豹社会分凝中,把鄢耪能够搜.个组织琵冀毽玺绥皴褥更好豹特臻镌震嘲徽组织静麓力或猿特戆力。善拉哈穗与哈默定义核心竞争力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企业并91f:|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扩张,表现为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延伸鞠扩展,实瑷竣一0竞争麓力转纯莠经滚霾攘戆最大纯,著黧嚣为司薅迄登纯了企鲤孩心竞争力,因而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有利于企业赢褥并保持竞争优势。波特认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战略要通过三项基本检验:行业吸引力梭验、进入戒本检验与挎圜效应检验。波转指出核心业务最金业多元纯残功的关键,核心监务莛那些处予有吸弓力豹行监、麓够取得持久竞争优势、同其毽企鼗爨存重要内在联系、能够为多元化提供技能与活动的业务。威廉姆淼在研究并购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时,进步从战略资产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问题,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进彳亍多元化经营寿三大谯势:将藏珞资产逶遭并憝囱孝延枣的可戆瞧、发震藜麓竣心竞争力、提高现有战略资产的存量水平。蒙哥马利等在考察西方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来所采取的策略后,缴现70年代及之前采取并购的部分公司后来收缩战线,回归尊兰业,其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通过荠购进孳亍缝磐多元纯经营数失羧。糖夏,遥过兼并媛购实理穗关多元纯经营静企、监,萁成功率却眈较高。德们分柝认为,企业不闻渡务如果可以分享其已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则往往可以使撼个企业获取低成本及其他竞争优势。L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我国有关汽车并购的研究有关我国汽车行业并购研究的文章目前不多,主要有:孙春明和邵洁笙在外资并购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捷径一文中通过对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回顾来说明并购是我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捷径。罗勇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中指出:近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集团进行囤际投资的主流方式。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参与跨国并购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郭从西、胡庆霞和汪凌志也在他们的论文中对发生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外资并购、国外汽车产业并购的启示以及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做出了自己的分析。13研究思路辜文在岱鉴蕊青莲论矮究戒襞翁基醚上,结合我孱汽车产建菱震中的并魏实践,从企业内部决定因素角度键懑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战略及整合模式。前言部分魁全文的统领。点出了本文选题的来由,引出所研究问题的目的与意义:然后陈述全文研究的基本慰赂、结构及方法;并说明本文主要创新之处。第一章麓革奔缝了襄霎汽车王照韵茇蓑瑟翟、褰髓黪势,著绘鑫繇嚣蕊游窝题,瑟论文磷宠瓣嚣静帮意义繇褒。第二章对念业并购的实践、概念、类型、动因和艘论进行了回顾,从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论、多元化经黼理论等经典理论对并购进行了阐述;剥棱心竞争力豹内涵、特短、识刹、提势策赔霸理论也捧了会鲻,_飙理论上表述了嫉心竞争力与垒遭并购静关系;著对基予禳0竞争力懿并赙邂论避行了浮贽。第三章络台现实中失败的并购案例,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弗赂可髓峭甄的误区进行了分析,以避免重蹈覆辙,辩次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并购中的裁凝地位,提出未来的企业并购应该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腱开。蓥溪牵扶我匿汽车产曼豹瓒狭、瑟蕊鹭窝题窥并越黥实躲需要塞发,缝合遴论对我国汽车产照静发震方向逶行了搽讨,帮这簿完全岛主型发震道路,并论汪了我国汽车产业并购的必然性。最后,本文从实际操作的角腱出发,对我国汽车厂商在未来并购浪潮中所应主海太攀疆士学位论文该采取的蒸于核心竞争力上的并购战略和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14研究方法本文在介绍并购的理论揍础、动机以及一般类型的时候,采朋了理论研究方法,而在分析外资并购误区和提出并购战略和麟台方案时,又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具体说明。15本论文酶截薪之处并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缀济现象,涉及面较广,造成并购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汽车工业这一舆体行业为例,明确了我国汽车行鲎麓发矮方蠢鞠汽车厂巍搿应采取魏发展战瞧,帮羹于菝心竞争力豹著购战略秘整合方案。4上海丈学蠖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2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丌始破土动工建设到今天,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53年风风雨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6月,我国共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270家,从业人员5132余万人。2005年上半年汽车整车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85万亿元,全行业利润为100157亿元,汽车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九i然而,汽车整车制造业利润与200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了488:此外,在270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中,117家企业亏损,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4333,行业平均利润率为233,仅相当于行业历史最高利润率的29。o经过53年的建设发展,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产量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工业体系;然而,从1984年汽车行业引进外资开始第一轮的合资浪潮至今,汽车产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走到了微利时代。22中国汽车行业并购现状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烈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实力,从而占据牢固的市场地位,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尤其对跨国公司来说,在我国合资企业中享有控股权,是他们一直心驰神往的目标。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并购重组从未停止过,发展到今天尤为活跃和激烈。到2002年,世界汽车业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一日产)3小(PSA、本田、宝马)跨国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并完成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初步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随着跨国公司的全面落地,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开始推动中国合作伙伴进行国内的兼并重组。o刘妹威等:我国汽车产业的并购趋势分析,和讯嗣(wwwhexun com)2006 04 03上海大学鲠士举链论文从2004年起,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重组高峰期。人们尚未从上汽重组金杯通用、中航科工整合哈飞与昌河、上汽收购双龙,长安收购江铃,东风有限重组郑州l曩产等著购中感受到遽一趋势时,却又传寒了北汽福困重壤溉星奔驰、上汽效耄缀熏汽窝鸯汽、长安欲重组中兴、鸯壤歙著甄一汽扬子等一系裂荠麴重囊的计划和方案。为了实现兼并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上汽、东风、北汽、长安等汽车、Ik巨头纷纷计划奔赴海外上市。2+3汽车工业发展整下的闻题231市场竞争不足汽车工业长期处于政府严密控制和保护之下,竞争机制很弱,效率低下,散乱差的髑嚣没有缮到根本改鼹。一些企业长麓亏摈,基李处于停产状态,但是仍然在致黪酌保护下维持生存。232囱斑开发能力弱合资经营虽然带来了姿众莘鞋技术,但是在台瓷金韭墨,中方基本没有产品开发的叁主权,嚣芄虽然蓉内枣场上汽车产菇l;il耱越来越多,疆是爨己开发鲍产品极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233产北结构调整困难堂熏金溺120家汽车厂生产200万辆汽车懿弱鞭没有粳奉改臻,簸寤撬密翁建立两三家熟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瘿企业集团的设想没有大的进展,散乱麓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进。2,3,4汽奄消费政策出台激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汽车保有登激增,给城市交通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车与路的矛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等锋,导致许多大城市旗至一些中等城市陆续采取限制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90年代中后期6土海夫学磷圣学篷论文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国家一方面扶樾汽车工业,另一方酾却在限制汽车消费,有人形容这种政策是“加油门的同时踩刹车”。24夺结200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以及“十一五”规划确定自主创新发展路线,标志着汽车产业开始了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向“坚持鸯主剜耨与弓l遂技术楱缝合”斡发矮路线。汽车行、韭平均剩润熬下降与国家汽车产选液策的转变,共嗣貉示着中国汽车产业正酝酿着重大的变革。然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究竟在何方?中国汽车生产厂商的机会又在哪里呢?7上海大学臻士学整论文第三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理论基础31企业并购实践与理论综述31 1企业并购的实践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适应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以及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要求。大多数并购集中在纺织业,使原先效益较低的卡特尔被新设公司所取代。在企业得的组织形式上,以家族型、合伙型企业组织形式为主,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的占少数。这一时期的并购多发生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以横向并购为主要特征,通过同行业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组成横向托拉斯,从而集中同行业的资本,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证券公司和银行大大推动了这次并购的进程。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实行,需要大量的资本。这次并购以纵向并购居多。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开始相互并购、渗透,这成为这一阶段并购活动的另一重要特征。另外,在德国,产生了国家干预下的并购。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这次并购中的主要形式是混合并购。银行同业并购的增加使银行资本更加集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这次并购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次并购浪潮的并购形式呈多样化倾向,并且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形式。并购与反并购斗争的日益激烈,使并购与反并购活动越来越不择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成为了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这次并购浪潮的显著特征是强强联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反托拉斯政策的转变为强强联合打开了方便之门。跨国并购频繁发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近来也成为第五次并购浪潮中的亮点。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强强联合”,大企业间并购增多;(2)提高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成为并购主要目的。这一时期的并购更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更重视并购的实际效果;(3)企业合并成为并购的主要形式。不同于以往以兼并为主要形式的并购,这一时期的并购以合并、联盟为主要形式。并购的目的并不是吞并对方,而是寻求共同发展之路。31 2企业并购的概念并购也即兼并与收购(M&A)。所谓兼并(Merger),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它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他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而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它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所谓收购(Acquisition)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和合称为并购。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31 3企业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来分(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处于同一行业、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的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例如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或在同一市场领域销售相互竞争的商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的结果是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销售领域或部门内集中,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组成庞大企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垄断实力,以达到新技术条件下的最佳经济规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壮大就是横向并购的结果。(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间进行的并购,即优势企业并购与本企业上海大学顾士学位论文在生产工序上前后紧密相关的企业,形成纵向一体化。其实质是生产同一产品、但处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它可分为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两种形式。前向并购是指生产原材料的企业通过并购进而向经营第二次加工阶段的业务扩展,或者一般制造业通过并购进而向流通领域等业务扩展;后向并购是指装配或制造企业等通过并购向零件或者原材料生产等业务扩展。这种生产、流通到分配的结合,有力地改进了产品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是通过纵向并购发展起来的。(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各方既非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也非生产经营上的上下游关系。混合并购又分为产品扩张型并购、市场扩张型并购和纯粹混合并购三种。产品扩张型并购是指具有相关经营活动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市场扩张型并购是指一个企业为扩大其竞争地盘而对它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并购;纯粹混合并购是指那些生产和经营彼此问毫无联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混合并购中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没有直接业务关系,其并购目的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和利用,能降低并购成本,且混合并购不易限制竞争,不至于构成垄断。2)按并购后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来分n1吸收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通过吸收其他公司的形式进行合并。采用这种方式,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失去法人资格;继续存在的公司称为存续公司,存续公司要进行变更登记。(2)新设并购新设合并是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并成一个新公司的形式而进行的合并。采取这种形式的合并,合并各方均解散,失去法人资格。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14企业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动因,总的说来是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和内部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主要的动因,如图1所示。协同作用降低生产力管理层利益驱动谋求增长获得专门资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多角化经营收购低价资产避税投机政府意图匡一圈,一j 。图1企业并购动因分析图l出现经营困难l调整投资策略企业并购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这些多是企业自身难以控制的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作为独立的竞争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受到利益动机驱使,并购行为也是为实现其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企业并购的另一动力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这两大原始动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以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即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并非仅仅出于某一个目的进行并购,而是将多种因素综合平衡。如通过横向并购以取得规模经济、避免过度竞争;通过纵向并购以节约成本、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提高运作效率;通过混合并购以迅速进入市场、降低经营风险、调整产品结构等。这些并购方式带来的企业收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其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持续竞争能力,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这也是未来企业本质性的并购动因。315企业并购的理论1)规模经济理论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引起企业投资和经营成本降低从而获得较多利润的现象。换句话说,规模经济就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企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规模即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要素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同时可以使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或者运用统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间隔,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并购还有利于从市场营销、管理科技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企业并购后,原来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科技人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21交易费用理论企!世并购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且都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者;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对资源的配置与协调,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应用企业组织来进行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成本就是交易费用,企业组织配置资源的成本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费用;企业组织取代市场,内化市场交易有可能节约交易费用:企业的边界决定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内化市场交易、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会增加内部管理费用,当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交易费用理论对混合并购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是多部门企业组织自然发展的产物,由于多部门企业组织管理互不相关的经营活动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来组织这些活动的费用,因而多部门企业组织能够得以发展。因此,可以将多部门企业组织(也即混合企业)看成是一个内部化的、微型的资本市场,通过统一的战略,使资本能集中起来得到更有效的使用。把混合企业组织视为种内部资本市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对混合并购的有力解释,通过混合并购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资源配嚣的功能。根据交易费用理论,无论什么形式的企业并购都是企业内部协调对市场机制的替代,其目的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时,旨在使交易内在化的并购就会发生。企业并购,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是对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反应。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上海三联书店,1990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多元化经营理论多元化经营,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当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发展的机会穷尽的时候,倾向于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寻找企业发展的新机会。多元化战略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相关多元化与无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开发与现有经营业务相关领域业务的发展模式。无关多元化是指企业开发与现有经营业务不相关的产业领域。一般来讲,相关多元化战略强调的是生产、技术、管理、市场及采购和基础设旌方面的协同作用等;无关多元化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回报率,即该业务的盈利水平。合理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而产生十分明显的协同效应,即所谓的“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而且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比实施无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具有更大效益。同时,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破产的风险,并有助于保持公司信誉,保持消费者和供应商的稳定关系,降低股东的投资风险。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内部增长和并购这两种途径来实现。但大多数情况下,并购的途径可能会更有利。尤其是当企业面临变化了的环境而调整战略思想时,并购可以使企业在时间较短的条件下进入被并购企业的行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现有各种资源。3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理论321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并购理论的必要性并购理论随着并购实践而发展,上述并购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并购的动因,但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并购的内在逻辑来研究企业并购行为的文献较少,更多的是讨论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多元化并购的关系。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量企业混和并购事件失败表明,企业通过并购许多不相关的业务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并没有成功,80年代中期后,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和跨国企业发动了回归主业的运动,企业开始出售这些不相关业务的子公司,摆脱这些亏损子公司对企业资源的吸取和浪费,回到过去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的核心业务(Lichtenberg,1993)。因而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要追溯到塞尔兹尼克(Selznick)(1957年提出的独特能力的概念,他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分析中,把那种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叫做组织的能力或独特能力。从本质上说核心竞争力理论是脱胎于资源基础论,其战略思想的精髓没有超过资源基础论的范围,细小的差别表现在传统的资源基础论把能力作为资源的一种,并没有特别突出能力的作用,而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是能力的集合体,能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著作是1990年普拉哈德与哈默(Prahalad and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普拉哈德与哈默将多元化的公司看成是一棵大树,树干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业务单元,叶、花、果是最终产品,而提供营养、保持稳定的根系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然,能够“提供生计和营养,能够保持大树稳定的根系”就不应该简单定位在技术先进性、企业规模、行业特点或市场背景等一个具体的要素上,而应从深层次的“学识”、“技能”角度去考察。普拉哈德与哈默定义核心竞争力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因此,“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的能力观”包含如下三层深刻含义:第一,持一贯的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概念认识,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第二,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企业能力储备参与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323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这五个方面使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资源依祯学派代表人物JayBBarney把资源定义为企业的资产、知识、信息、能力、特点和组织程序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潜力依赖十具有价值、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独特资源和能力。p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所拥有的资源基础上,丌发的核心专长的集合,其价值性主要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企业所开发的资源要素,必须在各个方面,如时间、地点、价格、数量上满足市场所需,才具备了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的基础,企业才能在满足顾客需求之中实现价值,才可能从中获利,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21稀缺性现实中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些与环境、与人力资本有关的个人潜在意识、洞察力、组织等差异,以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极不易复制与模仿,从而存在着短缺。企业要得到这些要素不仅需要付出成本,甚至即使付出成本也无法得到。那些拥有了稀缺资源的、且极有价值要素的企业,就能够通过优于其它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实现企业目标。3)知识性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具有信息特征的显性知识很容易被仿制,而具有方法性特征的知识则相对来说较难仿制。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是较难仿制和替代的,它以方法性特征的隐性知识为主,这种知识不公开、内容模糊、无法传授、使用中难以察觉、复杂而又白成体系。方法性的知识利用技能培训难以转移,但可以通过群体中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而转移。4)系统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所以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以能力为核心的各类资源、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以及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个别力量。离开其中任何一类要素,企业的生命运动都难以为继。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与核心竞争力相配套的次能力体系完善与否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位势。同时,企业自身的能力体系的优势、劣势对比及与竞争对手竞争位势的差别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优势的发挥。诸多方面优势显著的企业,仍然有可能因为能力体系某一方面的显著劣势而葬送企业竞争优势,如同链条总是在最薄弱的一环断裂一样。上海大学预士学位论文51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进入多个潜在市场的方法,并在多个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竞争能力仅仅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市场,既不具有与其他产品的共享性,更不能够使企业借助核心竞争力打开相关性的多元化市场,那么该竞争能力就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持久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性来源于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和长期性,但是这并不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永久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开发、维护己有的核心竞争力,善于变更和培育新的核心专长,以使企业持续拥有其他竞争对手不易获得、仿效、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中长期发挥作用,使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对不变或者进一步提高,才会带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3 2 4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普拉哈德和哈默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由此,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认:1)核心竞争力必须给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顾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终极裁判。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才能使企业实现利润。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到以顾客为导向,并超越顾客导向。因为相对企业而言,消费者是普通大众,并非专业人士,他们缺乏先见。如果通过市场调查找到消费者对现有市场的需求,等到推出产品时,即可能落后于消费者要求,也落后于竞争者。因而企业必须引导消费者朝向未来他们愿意却不白知的方向走。所以企业决心建立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定位在创造一系列新的顾客价值或改进现有的顾客利益,而不是针对单一产品市场而来。SONY上海大学硕士举位论文在随身听、CD机、微型电视发明前,就决意致力于发展便携式电器。这种决心不是基于对单独的新产品或服务的详细利润预测,主要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深刻认识。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并在未来产业中确立竞争优势的技能、资源与知识的有效整合。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竞争力。比如美国的Wachovia银行以其杰出的授信管理能力著称。从1980年到1995年间,Wachovia银行的呆账比率为O6,远低于11的同行业平均值。这意味着因此一项就使得Wachovia的投资报酬率较同业高出六到八个百分点。3)核心竞争力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地衍生出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做到产业领先,全力开发一个消费者期待的新产品,继而扩展成系列产品,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开启明日市场的钥匙。41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集合能力一般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单项能力比较容易模仿和复制,但是要仿制经过整合了的核心竞争力就困难得多,因为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机制和相关环境条件是难于模仿和复制的。概括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战略资源、能力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具有独特性、持久性和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据此,企业可以充分认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竞争对手也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3 2 5核心竞争力构建和提升的策略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战略任务,那么核心竞争力是如何形成的呢?普拉哈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也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着价值目标不断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意识的学习、超越和创新的结果。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或提升有两种方式:一是内部开发;二是外部获取。在外部获取中又有两种途径:一是战略联盟;二是企业并购。1)内部开发与外部获取企业内部开发获取核心竞争力,即通过在本企业内部经验和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主创新,实现企业资源和知识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逐步培育起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形成的策略构建核心竞争力,能够保证核心竞争力与该企业具有天生的融合性,因为内部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因而不会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而在外部获取的情况下就有这种可能)。一些技术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经常使用这种模式。如春兰集团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形成了支撑其摩托车、汽车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和支撑其空调机、电冰箱的制冷压缩机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但是通过内部形成,一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这往往会受到企业技术人刁、资金等内部资源的限制;另一方面内部形成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在今天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小、快速竞争的时代,这种积累可能会使企业丧失许多市场机会或技术机会。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外部获取,具体策略可以是与具备本企业所需核心竞争力(或具备构建该项核心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1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类鉴赏(含答案)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国网湖南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6国网内蒙古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
- 国家管网集团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广西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充电桩场地安全使用协议书9篇
-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目
- 禾川x3系列伺服说明书
- 菜鸟驿站店面转让协议
- 2022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蒂森I型诊断仪最新说明书
- 15夏天里的成长PPT课件
-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 流线模拟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