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4届安徽省望江二中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望江二中2014届高三复习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殷红(yn) 焦灼(zhu) 悖谬(bi) 矫揉造作(jio)b. 木讷(n) 证券(qun) 龟裂(jn) 悄然无声(qio)c. 龋齿(q) 皈依(gu) 坍塌(dn) 顺蔓摸瓜(wn)d. 狙击(z) 游说(shu) 惬意(qi) 一曝十寒(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融洽 戴高帽 隐忍苟活 迫不急待b. 踌躇 出洋相 如火如荼 凭心而论 c. 寒暄 霓虹灯 百无聊赖 自行其是d. 遐想 缔造者 宽宏大量 人情事故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医疗服务过程中“见病不见人”,不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服务不到位,说话态度不好, 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医疗纠纷。科学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若谁这样想,那么谁将会 科学,终将危害到科学。其实有时候 我们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那颗狭隘的心灵和不懂得经营自己的愚蠢。a.从而 误解 妨碍 b.进而 曲解 妨害 c 从而 曲解 妨害 d.进而 误解 妨碍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b.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位“打假斗士”弄得身败名裂,可想而知,在唐骏的心目中,方舟子不知道有多么可恶。c.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d.“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b.失衡的天平如何指向公平,畸形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如何趋向正义,农村与城市、政府与市场、产业化与公共性,天平上的这个加减法到底应该怎么算,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c.我部经销如下商品:飞行皮服、将校呢大衣、涤丝棉袄和军用解放鞋,并备有毛毯和地毯。d.请以我和祖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字数在1000字以内,严禁抄袭。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等到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后,孔明令船上军士齐声高喊“谢丞相箭”,待曹操明白事情的原委,已追之不及。b.家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揭露了封建家族统治者对青春美好感情的迫害,表现了年青一代的叛逆和反抗精神。c.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其性格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平儿;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其八面玲珑,在贾府颇得人心。d.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德性主体的德性审美选择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与恶是人选择的结果。德性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建构是一个非常实际而意义深远的问题。康德对德性主体的德性选择非常重视,他指出意志决定行为,而道德法则决定意志。他认为,只有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促成的某种行为才是有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为了道德法则而发生的行为才具有道德性。在康德看来,道德法则是最高律令,而且是超越经验、超越功利的纯而又纯的先天理性,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带有经验杂质,它就不具道德价值,就没有审美意义。康德认为带有感情因素去同情、帮助别人就没有道德性,就不是他津津乐道的纯粹美了。例如,一个男子去帮助一个貌美的女子,可能是出于喜爱而不是出于道德,相反,去帮助一个老太婆,他倒可能出于道德良心而不夹杂任何功利或好恶感情去帮助她。前者无道德性,后者有道德性。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孟子说:“无教,则近于禽兽。”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因此,自古以来,道德家们制定了种种德性规范,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对人们进行教化和规范,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证明,德性教化如果变成一种借助于外部权力的强制性灌输而不是引导对象的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逆反对抗;而德性规范本身如果违背人性或固守陈旧落后的德性观念,同样必然带来消极后果。这方面,历史和现实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少有实效的原因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建构美好的德性人格,必须努力建设一种优质的德性文化,一种审美的德性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性、人生有四个层次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这四种境界中,道德境界是高于动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但是,道德境界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功利的支配,没有达到真正的审美的自由境界,不是最高的人性和人生境界。因为,天地境界才是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忘我超脱、自由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德性文化只有与天地境界相融合才是真正的审美的德性文化。努力创建这种审美的德性文化必将有助于美好德性人格的建构。德性是有教养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德性严重流失的今天,呼唤和建构一种新的德性审美文化,无疑是现实和历史的必然要求。(选自学术研究,有删改)7.下列关于“德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性的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的构建非常重要,弄清楚德性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b.德性与人性都不是天生的,无善恶之分,它们都是人选择的结果,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c.对美德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未必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要成为良善的人,还必须努力培养与运用美德,或采取种种方法。d.有德性的人是有教养的人,有德性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当社会德性严重流失,构建新的德性审美文化就显得尤其必要。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因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行为才会有道德价值。b.为了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自古以来的道德家们制定德性规范,并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教化和规范人们。c.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一生要经历四个层次的境界,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d.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因为,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忘我超脱、自由,具有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超越经验和功利的先天理性,一个有经验的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不具道德价值,没有审美意义。b.通过引导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可以有效实施道德教化,而借助外部权力强制灌输,教化效果会大打折扣。c.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少有实效,我们要从当前的德性教化、规范本身去反思,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寻求有效途径。d.如果不与天地境界相融合,德性文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德性文化,也就难以起到助力美好德性人格建构的作用。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曹华,宋州楚丘人,仕宣武军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本军以华骁果有智算,用为襄城戍将。蔡贼攻襄城,华屡败之,德宗特赐旗甲。元和九年,以功授宁州刺史。未行而吴元济叛,朝廷命河阳帅乌重胤讨贼。重胤请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前后数十战,大破贼于青陵城。贼平,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棣邻于郓,贼屡侵逼,华招募群盗之劲者,补之军卒,分据要路。其后,贼至皆击败之,郓人不敢北顾。及李师道诛,分所管十二州为三镇。王遂为沂兖海观察使,褊刻不能驭众,为牙将王弁所害,朝廷遂授华沂州刺史。华至镇,视事三日,宴将吏,伏甲士千人于幕下。群校既集,华喻之曰:“吾受命廉问,奉圣旨,以郓州将士分割三处,有道途转徙之劳。今有颁给,北州兵稍厚。郓州士卒处右,州兵处左,冀易以区别。”分定,并令州兵出外。既出阖门,乃谓郓卒曰:“天子深知郓人之劳,然前害主帅者,不能免罪。”甲士自幕中出,周环之,凡郓一千二百人,立斩于庭,血流成渠。是日,门屏之间,有赤雾高丈余,久之方散。自是海、沂之人,重足股栗,无敢为盗者。华恶沂之地褊,请移理于兖,许之。初,李正己盗有青、郓十二州,传袭四世,垂五十年,人俗顽骜,不知礼教。华令将吏曰:“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子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出家财赡给,俾成名入仕,其往者如归。及镇州军乱,杀田弘正,华表请以本军进讨,就加检校工部尚书,升兖海为武宁节度,赐之节钺。李絺叛于大梁,华不俟命赴讨。絺方遣兵三千人取宋州,华逆击败之。由是,宋、亳不从絺乱。絺平,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以河朔拒命,移华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长庆三年七月,卒于镇,时年六十九。华虽出自戎行,而动必由礼,尤重士大夫,未尝以富贵骄人;下迨仆隶走使之徒,必待之以诚信,人以为难。赠司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校既集 集:聚集b. 冀易以区别 冀:希望c. 重足股栗,无敢为盗者 重:加重d. 移华为滑州刺史 移:调任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棣邻于郓,贼屡侵逼 燕王欲结于君b. 乃谓郓卒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 门屏之间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 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曹华“有谋略”和“重教化”的一组是a. 前后数十战,大破贼于青陵城 重足股栗,无敢为盗者b. 华招募群盗之劲者,补之军卒 华恶沂之地褊,请移理于兖 c. 伏甲士千人于幕下 人俗顽骜,不知礼教 d. 郓州士卒处右,州兵处左 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其后,贼至皆击败之,郓人不敢北顾。(4分)(2)甲士自幕中出,周环之,凡郓一千二百人,立斩于庭,血流成渠。(4分)(3)李絺叛于大梁,华不俟命赴讨。絺方遣兵三千人取宋州,华逆击败之。(4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注】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封疆:诗中指边界。皤:白。胡饼:即烧饼,指干粮。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1)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涉江采芙蓉)(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登岳阳楼)(5)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最后的铁匠刘亮程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吐尔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的一把锤子养活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父亲给了他一点钱,他买了一车西瓜,卸在街边叫卖。结果,西瓜一半是生的,卖不出去。生意做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我们不干这个干啥去。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型的镰刀。儿子吐尔洪就没这么专注了,手里打着镰刀,心里不知道想着啥事情,眼睛东张西望。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的没事看打镰刀的。天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就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的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修一把旧镰刀一两块钱,也有耍赖皮不给钱的,丢下一句好话就走了,三五年不见面,直到镰刀再次用坏。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每一代的印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架一个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打铁人常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通过一把镰刀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认知,到头来真正失传的是这些东西。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打到他跟父亲一样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在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不管过去多少年,社会怎样变革,我们总会在一生的某个时期,跟远在时光那头的祖先们,想到一起。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产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16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1)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型的镰刀。(2)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17请结合全文,分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18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19文章结尾说“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你认为吐尔洪会不会把祖传的打铁的手艺再往下传?试作探究。(8分)六、(15分)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请以“春之声”为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1)将“春之声”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2)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3)至少要描绘三种春天的声音,且重点描写其中一种声音。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一家报纸举办有奖智力竞赛,竞赛的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紧急情况下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应征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认为要选最有价值的那幅,有的认为要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幅,还有的人认为结果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抄袭,不能套作。语文答案1.b(a.矫jio c.坍tn d.狙j)2.c(a.急及,b.凭平,d.事世)3.a(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继续向前,进一步。误解:理解得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错误理解别人的意思。妨碍:常用于能够受到阻碍、影响的对象,如“发展”“学习”等。妨害:常用于能够受到损害的对象,如“视力”“健康”等。)4.b(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c.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5.b(a.引号改为书名号。c.冒号的提示范围不当。d.题目不能使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6. c(平儿并没有被王熙凤逼死。)7.b(将“德性”和“人性”的特点混淆在一起,造成表述不准确。根据文意可知,人性无善恶之分;德性不是天生的,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8.c(原文是说人性、人生的境界有四种,并未说人都会经历这四种境界。)9.a(“一个有经验的人的任何意志行为”表述的意思与原文信息不符。原文是说“一种意志行为带有经验杂质”。而选项中“任何”一词扩大了“意志行为”的外延;“经验”修饰的是“人”而不是“意志行为”。)10.c(重:重叠)11.a(a均为介词,和、跟、同。b副词,于是/副词,才。c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12.d(a上一句写曹华战功显赫,下一句写曹华严酷治军的效果。b上一句写曹华行事有谋略,下一句写曹华讨厌沂地偏远。c上一句写曹华行事有谋略,下一句写兖地人不知礼教的事实。)13. (1)从此以后,叛贼来到都被打败,郓州人也不敢向北侵犯了。(4分,关键词:其后、北顾。)(2)埋伏的甲士从帐幕后跑出来,从四面围住郓州军士,郓州士兵共一千二百人,一下子全被斩杀在庭中,血流成渠。(4分,关键词:周、环、凡、立。)(3)李絺在大梁叛乱,曹华不等朝廷下令就前去征讨,李絺派遣三千士卒攻取宋州,曹华迎头痛击打败他们。(4分,关键词:俟、讨、逆,状语后置。)【附】参考译文:曹华,是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元和九年,因立有战功被授任宁州刺史,还未上路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帅乌重胤讨伐叛贼。乌重胤奏请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曹华前后与叛贼交战数十次,在青陵城大破贼兵。叛贼被平定,曹华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棣州与郓州相邻,贼兵屡屡侵逼,曹华招募群盗中身强力壮者,补入军中,分兵据守要路。从此以后,叛贼来到都被打败,郓州人也不敢向北侵犯了。等到李师道被诛杀,将他原管辖之十二州分为三镇。王遂为沂兖海观察使,因他为人偏狭刻板不能驾驭属下,被牙将王弁所害,朝廷便授曹华为沂州刺史。曹华来到藩镇,处理事务的第三天,宴请将吏,在帐幕后埋伏千名甲士。众军官到齐后,曹华告诉他们说:“我接受任命为节帅,奉皇上旨意,将郓州将士分别派往三处,因而有长途转移的辛劳。今日有赏赐发给大家,棣州兵稍优厚些。郓州兵靠右,棣州兵靠左,希望便于区别。”分定之后,又命棣州兵站到外面去。等他们出了门,曹华便对郓州兵士道:“天子深知郓州人的辛劳,但先前杀害主帅者,不能免罪。”埋伏的甲士从帐幕后跑出来,从四面围住郓州军士,郓州士兵共一千二百人,一下子全被斩杀在庭中,血流成渠。当天,门与对着门的小墙之间,有赤色雾气弥漫高一丈多,很久才散去。从此海州、沂州之人,叠足站立而战栗,再也没有人敢胡作非为了。曹华厌恶沂州地处偏僻,奏请迁移藩镇治所到兖州,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先前,李正己窃据青、郓十二州,传袭四代,前后持续了五十年,民俗顽劣傲慢,不知道礼法教化。曹华命令将吏说:“邹、鲁为儒者之乡,不可忘记礼义。”于是亲自以礼厚待儒士,让他们演习祭祀的礼法,春秋二季在孔子庙设礼祭奠,建立学坛讲授经典,因而儒士从四方赶来这里。他又拿出财物资助儒士家用,使成名者入仕,那些前往的人如同回家一样。等到镇州军叛乱,杀了田弘正,曹华上表请求带领本镇军队前去讨伐,朝廷就加授曹华为检校工部尚书,并下令升沂兖海观察使为武宁节度使,赐符节斧钺。李絺在大梁叛乱,曹华不等朝廷下令就前去征讨,李絺派遣三千士卒攻取宋州,曹华迎头痛击打败他们。因此,宋州、亳州未跟从李絺叛乱。李絺被平定,曹华因立有战功加授检校尚书右仆射。因为河朔叛乱,调曹华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长庆三年七月,死在节帅任上,时年六十九。曹华虽行伍出身,但举动必遵礼法,尤其敬重士大夫,从不曾倚仗富贵傲慢待人,就,连手下供役使的奴仆,也都用诚信来相待,人们认为真是难能可贵。死后追赠司空。14(1)【参考答案】诗的前三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爱国将军(将领)形象。(1分)向来立志为国“舍身”;不顾鬓发“萧疏”斑白来为国保护“封疆”(镇守边关);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3分,一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使用对比手法。(1分)将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的艰苦生活(吃着只有用剑才能分开的烧饼,喝着凉凉的山泉,就感到很满足了)与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品尝着山珍海味,还嫌不够味)进行对比(2分),表达了对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的不满(批判、讽刺)(1分)。(或:虚实对比,实写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的艰苦生活,虚写王公权贵的醉生梦死。如果答“虚实结合”并有分析给2分)15.(1)乐琴书以消忧 将有事于西畴(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3)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5)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每空1分,共8分)16.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投入、专注、胸有成竹的特点;同时,比喻也暗合他的工作,十分巧妙。(3分)“扔进”“烧红”“修刃”“淬火”,一系列动词使用精练、连贯,生动地再现了吐迪家修旧镰刀的过程,表现了吐迪家打铁技艺的纯熟。(2分)17.这段文字描写了吐迪家铁匠铺的环境,这里既是打铁、买卖的地方,也是人们休闲、歇脚、取暖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