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24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2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26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27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科综合试卷 第7页(共18页) 文科综合试卷 第8页(共18页)28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 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 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29.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进攻比率武汉会战前日方百分之九十四中方百分之六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日方百分之五十六中方百分之四十四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武汉会战前四十公里1939年底二百公尺1940年底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301955年我国高校招生9万,1956年招生18.5万,1958年招生26.6万,1960年招生32.3万。1960年代初,又开始精简教工和学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a大跃进运动影响 b反右派运动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大跃进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提出31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古希腊民主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作者所指的“弱点和局限性”不包括a民主的范围 b民主的性质c民主的过程 d民主的形式32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a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3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34.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35. 依据表格内容,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极端全球主义者新在何处突出特征国家政府的权力历史轨迹总的观点全球时代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衰落或者削弱全球文明民族国家的终结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4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 西汉丝绸之路图9 宋代丝绸之路材料二 文科综合试卷 第13页(共18页) 文科综合试卷 第14页(共18页) 图10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中国经济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那些新发展?(6分)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6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问题,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7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序号历史材料1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2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3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6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7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8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1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1913年10 月6 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 月10 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文科综合试卷 第17页(共18页) 文科综合试卷 第18页(共18页)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7分)(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8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二战后至今,尽管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争不断,但却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由于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立,雅尔塔体制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大国合作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激烈,对中国的防范力度加大,五大国之间的合作又现弱化;此外,新兴大国的崛起也要求大国合作机制增强代表性。能否实现有效的大国合作,是雅尔塔体系的精神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澎湃新闻网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中国应推动国际体系转型促进大国有效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能够“基本完成任务”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形势下维系这种精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李又发表了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基本主张,即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1937年1月20日,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遵照军委会关于确保鲁南、苏北,持久抗战的指示,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保守鲁省大部及苏北地域,与敌进行持久抗战。二、作战初期,应扼守黄河及沿海要点,直接阻止敌人之侵入;不得已时,亦须逐次诱敌深入鲁南及苏北地区,准备会战,予以极大打击,获得最后胜利。”美陈福霖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9分)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dacdcdcbadb40.(25分)(1)发展:到达范围更广,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故被称为“瓷路”。(6分)原因:北方战乱,陆上丝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回答正确3点即可得6分。)(2)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的结果。(2分)影响: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促进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分)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需求,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2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欧亚国家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1分)新丝绸之路的的建设有利于中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周边和平环境。(4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1(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示例:材料序号:5、6、8、9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的生活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 (注:结合材料5、6、8分阶段论述亦可。)其它主题举例,仅供参考:(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45.(15分)(1)原因:清初长期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固有的腐败顽疾;从根本上巩固清初在全国的统治。(6分)落脚点: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2分)(2)继承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