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怀古咏史诗.ppt_第1页
登临怀古咏史诗.ppt_第2页
登临怀古咏史诗.ppt_第3页
登临怀古咏史诗.ppt_第4页
登临怀古咏史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河表里潼关路 -登临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登临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掌握登临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研讨法、练习法 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 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 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古迹古代事件或人物 (怀古) 记叙、写景 议论( ?) 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常见写作思路 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接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鉴 赏 方 法 (一)一个接点 找对接点。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 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 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 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 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 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 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 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 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 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 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二)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 :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 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 ,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 种。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连接点: 同有匡济天下之心的苏轼和周郎 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强虏灰飞烟灭” 自己: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已过不惑却 “心在天山”,身老黄州。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间如梦”的感慨 ,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 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很多人偏安一 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 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 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 雄。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 的不得意。 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诗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 不谈治国之策。其实是借贾谊的遭遇来写自 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 遇的感慨。 2、吊古讽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 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 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 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 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 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为以 下几类 : 古盛今衰型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 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 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 人做冷静的思考。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 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 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2、体会意图、领悟感情 3、品味技巧、体察诗心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对比、巧用典故、 融情于景、借古讽今融情于景、借古讽今等方法。 鉴 赏 要 点 注意抓住诗中的典故和景物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 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 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阅读刘禹锡乌衣巷,完成后面题目。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一、二两句写朱雀桥和乌衣巷的 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三、四句借 表现 。 衰败 寂寥惨淡 飞入百姓家的燕子 昔盛今衰的变化 巩 固 练 习 (10年重庆卷)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 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 ,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 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 山孤,能留侬住无? (1)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 船泊。 ” “住”的含义。(2 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 ”,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愁”与“笑”是否矛盾? 为什么?(4分) (1)答案:“住”字写出 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 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 出水流平缓之状。以江流 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 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2)答案:不矛盾:上 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 ,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 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 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从“愁”到“笑”,表现了 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 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 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 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故笑。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 典。用典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 有反其意而用的。 2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