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_第1页
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_第2页
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_第3页
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_第4页
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数值分析第四版张明主编文世鹏主审课后答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 1. 在下列各对数中,在下列各对数中,X 是精确值的近似值 是精确值的近似值 (1) =,x=3.1 (2) =1/7,x=0.143 (1) =,x=3.1 (2) =1/7,x=0.143 (3) =/1000,x=0.0031 (4) =100/7,x=14.3 (3) =/1000,x=0.0031 (4) =100/7,x=14.3 试估计 x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试估计 x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1) e=3.1-0.0416, 解: (1) e=3.1-0.0416, r r= e/x0.0143 = e/x0.0143 (2) e=0.143-1/70.0143 (2) e=0.143-1/70.0143 r r= e/x0.1 = e/x0.1 (3) e=0.0031-/10000.0279 (3) e=0.0031-/10000.0279 r r= e/x0.9 = e/x0.9 (4) e=14.3-100/70.0143 (4) e=14.3-100/70.0143 r r= e/x0.001 = e/x0.001 2. 已知四个数:x已知四个数:x1 1=26.3,x=26.3,x2 2=0.0250, x=0.0250, x3 3= 134.25,x= 134.25,x4 4=0.001。试估计各近似数的有效位=0.001。试估计各近似数的有效位 数和误差限,并估计运算数和误差限,并估计运算1 1= x= x1 1 x x2 2 x x3 3和和1 1= x= x3 3 x x4 4 /x /x1 1的相对误差限。 的相对误差限。 解:x解:x1 1=26.3 =3 x=26.3 =3 x1 1=0.05 =0.05 r rx x1 1=x=x1 1/x/x1 1=0.1901110=0.1901110 -2 -2 x x 2 2=0.0250 =3 x=0.0250 =3 x2 2=0.00005 =0.00005 r rx x2 2=x=x2 2/x/x2 2=0.210=0.210 -2-2 x x3 3= 134.25 =5 x= 134.25 =5 x3 3=0.005 =0.005 r rx x3 3=x=x3 3/x/x3 3=0.37210=0.37210 -4 -4 x x4 4=0.001 =1 x=0.001 =1 x4 4=0.0005 =0.0005 r rx x4 4=x=x4 4/x/x4 4=0.5 =0.5 由公式:e由公式:er r()= e()/1/()= e()/1/ n n i=1i=1f/f/x xi ixxi i e er r(1 1)1/)1/1 1xx2 2 x x 3 3xx1 1+ x+ x1 1 x x 3 3xx2 2 +x +x1 1 x x 2 2xx3 3 =0.34468/88.269275 =0.34468/88.269275 =0.0039049 =0.0039049 e er r(2 2)1/)1/2 2-x-x3 3 x x 4 4/ x/ x 2 2 1 1xx1 1+ + x x 4 4/ x/ x1 1xx3 3 + x + x3 3 / x / x1 1xx4 4 =0.49707 =0.49707 3. 设精确数0,x 是的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限是 0.2,求 x 的相对误差限。设精确数0,x 是的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限是 0.2,求 x 的相对误差限。 解:解:r r n n i=1i=1f/f/x xi ixxi i =1/ x1/ xx=1/ x1/ xx=r rx/ x=0.2/ x 即x/ x=0.2/ x 即r r0.2/ x0.2/ x 4.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50cm,20cm 和 10cm,试求测量误差满足什么条件时其表面积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50cm,20cm 和 10cm,试求测量误差满足什么条件时其表面积的 误差不超过 1cm误差不超过 1cm 2 2。 。 解:S=2(xy+yz+zx) 解:S=2(xy+yz+zx) r rS(x+y)z+(y+z)x+(z+x)y/xy+yz+zx S(x+y)z+(y+z)x+(z+x)y/xy+yz+zx x=y=z x=y=z r rz(x+y+z)x /xy+yz+zx1 z(x+y+z)x /xy+yz+zx1 x17/61.0625 x17/61.0625 5. 432 ( )(10)0.200(10)0.0500(10)0.00500(10)0.00100p xxxxx已知已知 (10.11),3.( ( ).pCond f x用秦九韶法计算计算用 位有效数字 并求此问题的条件数用秦九韶法计算计算用 位有效数字 并求此问题的条件数 2 ( )(10)(10)(10)(10) 0.200) 0.0500) 0.0500) 0.00100 (10.11)0.11(0.11(0.11(0.11 0.200) 0.0500) 0.0500) 0.00100 0.0014676 0.147 10 ( ) ( ( ) ( ) 10.11* (10.11) ( (10.11) p xxxxx p xfx Cond f x f x p Cond p 解: 解: 故故 0.6291 (10.11)p 6.6. 改变下列表达式,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改变下列表达式,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1)(1)1,| 1xxx (2) (2) 11 ,| 1 121 x x xx (3)(3) (1cos ) ,0,| 1 x xx x (4) (4) 11 ,| 1xxx xx 解: (1)(1) 1 1 1 xx xx (2)(2) 2 112 121(12 )(1) xx xxxx (3)(3) 2 (1cos )sin (1cos ) xx xxx (4)(4) 22 112 (11) xx xx xxx 7、计算7、计算 6 ( 21) 的近似值,取的近似值,取21.414 。利用以下四种计算格式,试问哪一种算法误差。利用以下四种计算格式,试问哪一种算法误差 最小。最小。 (1)(1) 6 1 ( 21) (2) (2) 3 (32 2) (3)(3) 3 1 (32 2) (4) (4)9970 2 解:计算各项的条件数 解:计算各项的条件数 ( ) ( ( ) | ( ) xfx cond f x f x 111.4146 1 ( ),( )|20.4804 (1) x fxcond fx x 3 221.414 ( )(32 ) ,( )|49.3256 x fxxcond fx 331.4143 1 ( ),( )|49.4448 (32 ) x fxcond fx x 441.414 ( )9970 ,( )|4949 x fxx cond fx 由计算知,第一种算法误差最小。由计算知,第一种算法误差最小。 1 1 8. n n 考虑无穷级数它是微积分中的发散级数。在计算机上计算该级数的部分和,会得考虑无穷级数它是微积分中的发散级数。在计算机上计算该级数的部分和,会得 到怎样的结果?为什么?到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解:在计算机上计算该级数的是一个收敛的级数。因为随着解:在计算机上计算该级数的是一个收敛的级数。因为随着n的增大,会出现大数吃的增大,会出现大数吃 小数的现象。小数的现象。 9、 通过分析浮点数集合通过分析浮点数集合 F=(10,3,-2,2)在数轴上的分布讨论一般浮点数集的分布情)在数轴上的分布讨论一般浮点数集的分布情 况。况。 解:浮点数集合解:浮点数集合 F=(10,3,-2,2)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分布越稠密;离原点越远,)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分布越稠密;离原点越远, 分布越稀疏。一般浮点数集的分布也符合此规律。分布越稀疏。一般浮点数集的分布也符合此规律。 10、试导出计算积分、试导出计算积分 1 0 (1,2,3,4) 14 n n x Idxn x 的递推计算公式的递推计算公式 1 1 1 () 4 nn II n ,用此递,用此递 推公式计算积分的近似值并分析计算误差,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推公式计算积分的近似值并分析计算误差,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 解:解: 1111 111 1 0000 141 () 14414414 nnnnn n n xxxxx Idxdxxdxdx xxx 1 1 1 () 4 nn II n 1 0 0 11 ln50.402 144 Idx x 1021 3243 11 (1)0.150, (1)0.213 44 11 (1)0.197, (1)0.201 44 IIII IIII 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 第二章习题解答第二章习题解答 1.(1) R.(1) R nnnn中的子集“上三角阵”和“正交矩阵”对矩阵乘法是封闭的。 中的子集“上三角阵”和“正交矩阵”对矩阵乘法是封闭的。 (2)R(2)R nnnn 中的子集“正交矩阵” , “非奇异的对称阵”和“单位上(下)三角阵”对矩阵中的子集“正交矩阵” , “非奇异的对称阵”和“单位上(下)三角阵”对矩阵 求逆是封闭的。 求逆是封闭的。 设 A 是的正交矩阵。证明 A设 A 是的正交矩阵。证明 A -1-1也是的正交矩阵 也是的正交矩阵。 证明:证明:(1), n n ABA BR 证明: 为上三角阵, 为上三角阵,证明: 为上三角阵, 为上三角阵, 1 0(),0() ,0() , , ()() ),() () ijij n ijikkjij k n n TTTT TTTTTT aij bij CABca bcij ABA BR AAA AE BBB BE ABABABB AEABABB A ABE AB 则则 上三角阵对矩阵乘法封闭。上三角阵对矩阵乘法封闭。 以下证明: 为正交矩阵, 为正交矩阵,以下证明: 为正交矩阵, 为正交矩阵, 为正交矩阵,故正交矩阵对矩阵乘法封闭。为正交矩阵,故正交矩阵对矩阵乘法封闭。 (2)A 是的正交矩阵 (2)A 是的正交矩阵 A A A A -1-1 =A =A -1-1A=E 故(A A=E 故(A -1-1) ) -1-1=A =A A A -1-1(A (A -1-1) ) -1-1=(A =(A -1-1) ) -1-1A A-1-1 =E 故 A =E 故 A -1-1也是的正交矩阵。 也是的正交矩阵。 设 A 是非奇异的对称阵,证 A设 A 是非奇异的对称阵,证 A -1-1也是非奇异的对称阵。 也是非奇异的对称阵。 A 非奇异 A 可逆且 AA 非奇异 A 可逆且 A -1-1非奇异 非奇异 又 A 又 A T T=A (A =A (A -1-1) ) T T=(A =(A T T) ) -1-1=A =A -1 -1 故 A 故 A -1-1也是非奇异的对称阵 也是非奇异的对称阵 0 1 1 4 ) 1( .)( 4 1 eIIIIe n n n n n nn 设 A 是单位上(下)三角阵。证 A设 A 是单位上(下)三角阵。证 A -1-1也是单位上(下)三角阵。 也是单位上(下)三角阵。 证明:A 是单位上三角阵,故|A|=1,A 可逆,即 A证明:A 是单位上三角阵,故|A|=1,A 可逆,即 A -1-1存在,记为(b 存在,记为(bijij)nn nn 由 A A由 A A -1-1 =E,则 =E,则 n j ikjkijb a 1 (其中 (其中0 ij a ji 时, ji 时,1 ii a) ) 故 b 故 bnnnn=1, b=1, bnini=0 (nj) =0 (nj) 类似可得,b 类似可得,biiii=1 (j=1n) b=1 (j=1n) bjkjk=0 (kj) =0 (kj) 即 A 即 A -1-1是单位上三角阵 是单位上三角阵 综上所述可得。R综上所述可得。R nnnn中的子集“正交矩 中的子集“正交矩阵” , “非奇异的对称阵”和“单位上(下)三“非奇异的对称阵”和“单位上(下)三 角阵”对矩阵求逆是封闭的。 角阵”对矩阵求逆是封闭的。 2、试求齐次线行方程组 Ax=0 的基础解系。 2、试求齐次线行方程组 Ax=0 的基础解系。 A= A= 54100 00110 14121 解解:A= 54100 00110 14121 54100 54010 14121 54100 54010 40021 54100 54010 148001 故齐次线行方程组 Ax=0 的基础解系为故齐次线行方程组 Ax=0 的基础解系为 0 1 4 4 8 1 , 1 0 5 5 14 2 3.求以下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求以下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A A1 1= = 25 43 , A, A2 2 221 111 122 解 解:A1= 25 43 ,|I- A1|= 25 43 =0145 2 7 1 ,2 2 解(解(1 1I- A)x=0 得I- A)x=0 得 1 1 1 解( 解(2 2I- A)x=0 得I- A)x=0 得 5 4 2 4、已知矩阵4、已知矩阵 1211 2 43 0 1215 A ,求 A 的行空间,求 A 的行空间() T R A及零空间及零空间( )N A的基。 的基。 解:解: 12112112 1 2420000 10 13 105 00 0 1 10502 40 00 T A ()3 T r A ()121 1,2430 1215 02100 ( )2100 TT T T T T R A Axx N A 1212 3 3 的基为和的基为和 由可解得由可解得 的基为。的基为。 5、已知矩阵、已知矩阵 32 1 23 0 103 A ,试计算试计算 A 的谱半径的谱半径( )A 。 解:解: 2 321 ( )det()230(3)(64)0 103 A fIA max 35( )35.A 6、试证明、试证明 2 2 112212211221 ,R EEEEEE 是中的一组基。是中的一组基。,其中 1112 1001 , 0000 EE 22 21 0000 , 1001 E E 。 1222 1121 12211221 134 112212211221234 1 344 112212211221234 1 00 10 00 0 , 0 00 01 00 1 0 101 1 01 0 0 0 0 0 EE EE EEEE kkk kkkkEEEEEE kkk kkkEEEEE 解:解: , () ()() ()令令 因此() (因此() ( 0 0 0 0 O E ) 1233 1112 2122 12211221 1112211221221122 2 2 112212211221 0 , 22 , kkkk aa AV aa aaaa A aaEEEEEE R EEEEEE 对于任意二阶实矩阵对于任意二阶实矩阵 有()()有()() 是中的一组基。是中的一组基。 7、在 R7、在 R 4 4中求向量 x=(1,2,1,1) 中求向量 x=(1,2,1,1) T T在基 S=( 在基 S=(1 1,2 2,3 3,4 4)下的坐标,其中)下的坐标,其中1 1= = (1,1,1,1)(1,1,1,1) T T, , 2 2=(1,1,-1,-1)=(1,1,-1,-1) T T, ,3 3=(1,-1,1,-1)=(1,-1,1,-1) T T, ,4 4=(1,-1,=(1,-1, -1,1)-1,1) T T。 。 解:由 x=sy 得 y解:由 x=sy 得 y -4-4=s =s -1-1x= x= 4 1 4 1 4 1 4 5 1 1 2 1 1111 1111 1111 1111 1 8、在8、在 2( ) P t中向量中向量 2 2( ) 12P ttt ,取基,取基 2 1,2,Sttt ,求,求 2( ) P t 在基下的坐标在基下的坐标。 。 22 2 2 2123 ( )12,1,2, ( )(1)(2) P tttSttt P tk tktk t 解:基解:基 令令 31212 123 2 2 2121 322 ( )1,2,-3 2 2 . T kkkkk kkk P tSttt 则有,则有, 解之得,。解之得,。 在基下的坐标为(, , )在基下的坐标为(, , ) 9、已知 R9、已知 R 3 3中两组基 中两组基 S S1 1=1 1,2 2,3 3= 1 1 0 , 1 0 1 , 1 1 1 ,S,S2 2=1 1 , ,2 2 ,3 3 = = 1 1 1 , 1 0 0 , 1 0 1 求从 S求从 S1 1 到 S 到 S2 2的过度矩阵; 的过度矩阵; 设已知 u=(2,1,2)设已知 u=(2,1,2) T T R R 3 3求 u 在 S 求 u 在 S1 1 下的坐标和 u 在 S 下的坐标和 u 在 S2 2下的坐标。 下的坐标。 解: A= S解: A= S1 1 -1-1S S 2 2= = 212 011 112 111 100 101 111 101 011 1 对 u=(2,1,2) 对 u=(2,1,2) T T 在 S 在 S1 1 下,由 u=S 下,由 u=S1 1x 可求出 x= Sx 可求出 x= S1 1 -1-1u= u= 3 1 2 在 S在 S2 2下,由 u=S下,由 u=S2 2x 可求出 x= Sx 可求出 x= S2 2 -1-1u= u= 1 1 0 10. 已知 A=10. 已知 A= 8951 4313 1311 ,求 dim(R(A), dim(R(A,求 dim(R(A), dim(R(A T T), dim(N(A). ), dim(N(A). 解:A=解:A= 8951 4313 1311 dim(R(A)=dim(R(Adim(R(A)=dim(R(A T T)=r(A)=2 )=r(A)=2 dim(N(A)=n-r=4-2=2 dim(N(A)=n-r=4-2=2 11、已知 A=span1,e11、已知 A=span1,e x x,e ,e -x-x,D= ,D= dx d 是 X 上的线性变换,求 是 X 上的线性变换,求 D 关于基 S D 关于基 S1 1=1,2e=1,2e x x,3e ,3e -x-x的矩阵 A; 的矩阵 A; D 关于基 S D 关于基 S2 2=1,(e=1,(e x x+e +e -x-x)/2, (e )/2, (e x x-e -e -x-x)/2的矩阵 B。 )/2的矩阵 B。 解:由 Dx=S解:由 Dx=S1 1A,设 A=XA,设 A=X (1)(1) ,X,X (2)(2) ,X,X (3)(3) D(1)=0,0= S D(1)=0,0= S1 1 X X (1)(1)=01+02 e =01+02 e x x+03e +03e -x-x, X, X (1)(1)=(0,0,0) =(0,0,0) T T D(e D(e x x)= e )= e x x ,e ,e x x= S = S1 1 X X (2)(2)=01+ =01+ 2 1 2 e2 e x x+03e +03e -x-x, X, X (2)(2)=(0, =(0, 2 1 ,0),0) T T D(e D(e -x-x)= -e )= -e -x-x , -e , -e -x-x = S = S1 1 X X (3)(3)=01+02 e =01+02 e x x+ + 3 1 3e3e -x-x, X, X (2)(2)=(0, 0, =(0, 0, 3 1 ) ) T T 3 1 00 0 2 1 0 000 A 类似的可得 D 关于基 S 类似的可得 D 关于基 S2 2=1,(e=1,(e x x+e +e -x-x)/2, (e )/2, (e x x-e -e -x-x)/2的矩阵 B 为 )/2的矩阵 B 为 110 110 000 12、已知线性变换 T:P12、已知线性变换 T:P2 2(t)P(t)P3 3(t),定义 T 为 T(P(t) )=(t),定义 T 为 T(P(t) )= t dttP 0 )(求线性变换 T 在求线性变换 T 在 基偶(S基偶(S1 1=1,t,t=1,t,t 2 2, S , S2 2=1,t,t=1,t,t 2 2/2,t /2,t 3 3/3)下的矩阵。 /3)下的矩阵。 解:设所求矩阵为 A,则有 T S 解:设所求矩阵为 A,则有 T S1 1 =S =S2 2A A T(1)= T(1)= 3 0 2 01101 32 0 tt ttdt t T(t)= T(t)= 3 0 2 1010 2 32 0 2 tt t t tdt t T(t T(t 2 2)= )= 3 1 2 1010 3 32 0 3 2 tt t t dtt t 100 010 001 000 A 13、设 A13、设 A R R mnmn,定义从 R ,定义从 R n n到 R 到 R m m的变换 T 为 T:x 的变换 T 为 T:xR R n n y=Ax x y=Ax xR R m m 试证明 T 是线性变换。 试证明 T 是线性变换。 证明:证明: nn RyRx , m RTyTxAyAxyxAyxT)()( Rk ,有,有 m RxkTkAxkxAkxT)()( 故,由定义知,T 是线性变换。 故,由定义知,T 是线性变换。 14、 已知R14、 已知R 3 3中取基S 中取基S1 1= = 1 0 1 , 1 1 0 , 0 1 1 321 , R, R 2 2中取基S 中取基S2 2= = 1 1 , 0 1 21 。 。 线性变换 T:R线性变换 T:R 3 3R R 2 2 定义为 定义为x=(xx=(x1 1 ,x,x2 2 ,x ,x3 3) T T R R 3 3,Tx=(x ,Tx=(x2 2 +x +x3 3 ,x ,x1 1 +x +x3 3) T T R R 2 2. . 求 T 在(S求 T 在(S1 1 ,S ,S2 2)下的矩阵 A; )下的矩阵 A; 设 u=(2,-3,2) 设 u=(2,-3,2) T T R R 3 3,u 在 S ,u 在 S1 1 下的坐标和 Tu 在 S 下的坐标和 Tu 在 S2 2下的坐标。 下的坐标。 解: 由题知,T(S解: 由题知,T(S1 1)= S)= S2 2A A TT11)( 1 TT12)( 2 TT21)( 3 211 110 211 121 10 11 )( 1 1 1 2 sTsA 对 u=(2,-3,2) 对 u=(2,-3,2) T T在 S 在 S1 1 下 下 由由xsu 1 可求出可求出Tusx321 1 1 TTu32在 S在 S2 2下 下 由由ysTu 2 可求出可求出TTusy35 1 2 15、求由向量15、求由向量1 1=(1,2,1)=(1,2,1) T T 与与2 2=(1,-1,2)=(1,-1,2) T T 张成的 R张成的 R3 3的子空间 X=span的子空间 X=span1 1, ,2 2 的正交补的正交补 X (即所有与 X 垂直的向量的全体) 。 (即所有与 X 垂直的向量的全体) 。 解:令解:令 21 A解解oAx 得得 1 0 0 x 故 故 X = = 1 0 0 spanxspan 16、 试证明若16、 试证明若1 1,2 2, , ,t t是内积空间 H 中不含零向量的正交向量组, 则是内积空间 H 中不含零向量的正交向量组, 则1 1,2 2, , , t t必线性无关。 必线性无关。 证明:假设存在证明:假设存在 t kkk, 21 使使0 2211 tt kkk 两边与 两边与 i 作内积得 作内积得 ), 2 , 1( , 0tik iii 又 又0 ii (因(因)0 i 故 故0 i k 故故1 1,2 2,t t必线性无关。 必线性无关。 17、计算下列向量的x17、计算下列向量的x ,x ,x1 1和x和x2 2 。 x=(3,-4,0,3/2) 。 x=(3,-4,0,3/2) T T x=(2,1,-3,4) x=(2,1,-3,4) T T x=(sink,cosk,2 x=(sink,cosk,2 k k) ) T T k 为正整数。 k 为正整数。 解: 解:x=4max 1 i ni x n i i xx 1 1 5 . 8 2202. 5 2 1 1 2 2 n i i xx x =4max 1 i ni x n i i xx 1 1 10 4772. 5 2 1 1 2 2 n i i xx x= k i ni x2max 1 n i k i kkxx 1 1 2cossin k n i i xx41 2 1 1 2 2 18、18、 , C a b在中,试证明在中,试证明 , 1 2 2 2 1 |max |( )|( ) 2 |( )( ) xa b b a ff xf x fft dtf x ( )为的范数。( )为的范数。 ( )为的范数。( )为的范数。 证明:证明:1|0 |0( )0fff x 1、( )显然,1、( )显然, , , , , , , 2 |max |( )| | max |( )| | 3 |max |( )( )| max |( )|max | ( )| | |max |( )|( ) xa bxa b xa b xa bxa b xa b kfkf xkf xkf fgf xg x f xg xfg ff xf x ( )( ) ( )( ) 为的范数为的范数 2 2 2 (1)( )0|0ftf、正定性,则、正定性,则 1 2 2 ( )0( )0 b a ft dtft 且且 1 22 2 22 (2),|( )|( )| b a kFkf tk ft dtkf 齐次性齐次性 (3)三角不等式三角不等式 2222 2 |( )( )( )2( ) ( )( ) bbbb aaaa fgf tg tdtft dtf t g t dtgt dt 222 222222 |2| |(| )ffggfg 222 |fgfg | | , C a b 是上的一个范数。是上的一个范数。 - n RCauchy Schawz1919、在内积空间中给出不等式,其中内积、在内积空间中给出不等式,其中内积 ,1 ( , ):, n T iijj i j x yx Ayx C xA 为对称正定矩阵。为对称正定矩阵。 ,1 11 22 ,1,1 ( ,) | n T iijj i j nn iijjiijj i ji j x yx Ayx C x x C xy C yxy 解:| | |解:| | | () ()() () 20、(1430) ,(3612) ,( , ). TT xyx yx y 已知向量求之间的距离已知向量求之间的距离 11 ( , ) |(2242) |10 T x yxy 解:解: 21、试计算、试计算 2 1 |sin|mx( )( ), 2 (2)|cos|mx, 2 (3)|sincos|mxnx ,其中其中 m, n 是正整是正整 数数, x 。 11 22 22 2 11 22 22 2 1 2 2 2 1 2 2 1 |sin|(|sin| )(sin) ) (2)|cos|(|cos| )(cos) ) (3)|sincos|(|sincos| ) (sincos) )2 mxmxmx mxmxmx mxnxmxnx mxnx 解:( )解:( ) 22、已知、已知 210 121 012 A ,试计算试计算 1 |A,|A ,| |FA, 2 |A。 3 1 13 1 1|m ax|5 ij j i Aa 解 : ( )解 : ( ) 3 13 1 |max|5 ij i j Aa 1 33 2 2 11 |(| )4 Fij ij Aa 2 |()3 T AA A 23、 在、 在0,1C上, 由上, 由 2 1, ,x x构造带权构造带权 1 ln x 的首的首 1 正交多项式正交多项式 0( ) x , 1( ) x 和 2( ) x 。 解:解:由公式得由公式得 0 110 00 11 00 22110 11 2 11 11 1 00 2 2 ( )1 ( )()( ) ( ),( )11 ,( ) ( ),( )44 ( )()( )( ) ( ),( )13 ( ),( )28 ( ),( )7 ( ),( )144 1317517 ( )()() 284144725 x xxx xxx xx xx xxxx xxx xx xx xx xxxxx 2 24、给出点集、给出点集 0,0.5,0.8,1.2,1.5及权及权1(0,1,2,3,4) i wi,试构造正交函数组试构造正交函数组 0( ) x , 1( ) x 和 2( ) x 。 解: 由公式得解: 由公式得 0( ) 1x 110 ( )()( )xxx 4 000 114 00 0 ( ),( )44 ,( ) ( ),( )55 1 i i i x xxx xx xx 22110 ( )()( )( )xxxx 4 2 011 24 2 11 0 4 () ( ),( )815 4( ),( )115 () 5 ii i i i x x xxx xx x 11 1 00 2 2 ( ),( )69 ( ),( )250 814691731653 ( )()() 11552501155750 xx xx xxxxx 25、( , ( )P i j kkR 将线性代数中的消元阵(用初等变换阵表示将线性代数中的消元阵(用初等变换阵表示。 ( , ( )( ,)() T ijij P i j kE e ekIk e e 解:解: 26、试求矩阵 A 的三角分解 A=LU。 26、试求矩阵 A 的三角分解 A=LU。 A= A= 542 774 322 对不选列主元和选列主元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对不选列主元和选列主元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解:A=解:A= 542 774 322 2 . 100 5 . 85 . 70 774 , 015 . 0 001 12 . 05 . 0 UL 对选列主元的 对选列主元的 001 100 010 , 2 . 100 5 . 85 . 70 774 , 12 .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