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彦版课后简答题答案.pdf_第1页
王修彦版课后简答题答案.pdf_第2页
王修彦版课后简答题答案.pdf_第3页
王修彦版课后简答题答案.pdf_第4页
王修彦版课后简答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1.什么是热力系统?闭口系统与开口系统的区别在哪里? 人为的分割开来作为热力学研究的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的交换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2.表压力(或真空度)与绝对压力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表压力或真空度不能作为状态参 数? )( )( bvbbeb PPPPPPPPPP; 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与当地大气压有关,因此不能作为状态参数。 3.状态参数有哪些特性? 4.平衡和稳定有什么区别?平衡和均匀有什么区别?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 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 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均匀则是指热力系统所处空间各处的宏观性质相同。 5.工质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后,能否恢复至初态? 能,但是不可逆过程中与工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外界不可能恢复到初态。 6使系统实现可逆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 7.实际上可逆过程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可逆过程呢? 首先,可逆过程使问题简化,便于抓住主要矛盾 其次,提供了一个标杆,虽然不能达到,但是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 最后,对理想可逆过程进行修正即可得到实际结果。 8.为什么说s 的正负可以表示吸热还是放热?温度的变化T 不可以吗? q s T ,因此熵的变化可以吸热还是放热。 温度的变化与过程吸热还是放热无必然联系。 9.气体膨胀一定对外做功吗? 不一定。自由膨胀。 10.“工质吸热温度升高,放热温度降低”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同第八题。 11.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工质又恢复到起点状态,那么它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系统完成一个循环后接着又完成其逆向循环时,无论循环可逆与否,系统的状态都不会 有什么变化。根据可逆的概念,当系统完成可逆过程(包括循环)后接着又完成其逆向过程 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外界也应一一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不遗留下任何变化;若循环中存 在着不可逆因素,系统完成的是不可逆循环时,虽然系统回复到原来状态,但在外界一定会 遗留下某种永远无法复原的变化。 (注意:系统完成任何一个循环后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并没有完成其“逆过程”,因此 不存在其外界是否“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问题。一般说来,系统进行任何一种循环后都必 然会在外界产生某种效应,如热变功,制冷等,从而使外界有了变化。) 12.“高温物体所含热量多,低温物体所含热量少”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热量 Q 是过程量,而不是状态参数。因此无法进行比较。 第二章第二章 1.制冷系数或供热系数均可大于 1,这是否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不违反,由供热系数与制冷系数的表达式: 1 12 2 12 Q QQ c Q QQ 只要 Q2W 那么制冷系数与供热系数就会大于一,而这完全是可以的。因此不违反热力学第 一定律。 2.某绝热的静止气缸内有无摩擦不可压缩流体。试问: (1)汽缸中的活塞能否对流体做功? 不能 (2)流体的压力可以改变吗? 可以 (3)假定气体压力从 0.2MPa 提高到 4MPa,那么流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值有无变化? 热力学能不变,因为热力学能与温度和比体积有关。 焓值上升,因为焓值不仅与温度和比体积有关,还有压力有关 3.微分形式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和焓的定义式 q () dupdv dhdud pv 两者形式十分相像,为什么 q 是过程量,h 却是状态量。 因为 2 1 pdv 是与过程有关的,所以 q 是过程量,而 221 1 ()pvp vp v ,则是两个状态量 的差值,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4.略。 5.汽车配有发电机,有人认为可以让汽车边行驶边发电,发出的电带动汽车,汽车就不用消 耗燃料。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汽车行驶势必损耗外功。 6.略 7.有人认为,既然冰箱可以制冷,那么在夏天使门窗紧闭而把冰箱门打开,就可以使屋内温 度降低,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去屋内空气作为热力系统,那么空气的平均温度必与环境温度相同,关闭门窗后, 由于冰箱本身还要散热。温度不仅不会降低而且会上升。 第三章第三章 1.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是温度的单值函数,理想气体的熵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吗? 不是, ev qupdv ds TT ,因此由该式易知熵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2.气体的比热容 cp,cv,究竟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 过程量,热容 dq c T ,因 q 是过程量,所以热容也是过程量, 3.理想气体经绝热经绝热节流后, 其温度、 压力、 比体积、 热力过程、 焓、 熵分别如何变化? 由于焓值不变,理想气体焓值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温度不变。 压力降低 比体积增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可得) 热力学能不变,因为热力学能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熵增大,可由熵的方程式判断。 4.理想气体熵变化s 公式有三个,他们都是从可逆过程推导出来的,这些公式在不可逆过 程也可以用吗? 可以,因为熵是状态参数,只要过程起点和终点的状态确定,那么熵变也就是确定的! 5.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写成 wuq 2 1 Pdvuq 两式有何不同? 第一个公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最普遍表达, 原则上适用于不作宏观运动的一切系统的 所有过程;第二个表达式中由于将过程功表达成 2 1 dvP,这只是对简单可压缩物质的可逆 过程才正确,因此该公式仅适用于简单可压缩物质的可逆过程。 将热力学能表达为 cT,则将适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到理想气体。 6.理想气体的 cp,和 cv,之差及 cp与 cv的比值是否在任何温度下都是一个常数? Cp-Cv=Rg,因为物质确定,那么 Rg 也就确定,因此之差为定值。 注意, 二者之比只是在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大, 或对计算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把气体的比热 容看成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7.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为零的起点是他的温度值还是压力和温度一起来确定的?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值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与压力无关, 因此是一温度确定起点。 8.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热力学能是否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是否仍遵守迈耶公式。 遵守 9.为什么冬天我们要给房间供暖?甲说: 为了使房间温暖。 乙说: 为了输入缺少的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可以认为二者的回答的意义其实是相同的。 10.一般说来,T-s 图是表示热量的,想办法在 T-S 图上表示出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经过一 系列过程达到终态的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值的变化。 在 T-S 图上。在以初终状态的温度之差为限,做一条定压线,下面阴影部分面积即为 焓值的变化。 做一条定容线,下面阴影部分面积即为 热力学能的变化。 第四章第四章 1. “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的技术工, 无论可逆与否均可由 12 () 1 t k wRg TT k 表示吗? 对,因为在绝热过程中 1212tp whhhcTT 与过程无关。 2.试根据 p-v 图上四种基本热力过程曲线的位置, 画出自点 1 出发的曲线。 指出其变化范围。 1)热力学增大级热力学减小的过程。 画出等温线,判断即可。 2)吸热过程及放热过程 画出等熵线判断即可。 3.如图所示 Ts 图上理想气体任意可逆过程 12 的热量如何表示?热力学能变化量、焓 变化量如何表示?若过程 12 是不可逆的,上述各量是否相同?(请写出简明的作图方法。) 对可逆过程,热量为面积 1-m-k-2-1,热力学能变化量为面积 1-m-n-2v-1,焓变化量为 1-m-g-2p-1。 对不可逆过程,热量无法表示,热力学能和焓变化量相同 4.压气机按定温压缩时,气体对外放出热量,而按绝热压缩时,不向外放热,为什么定温压 缩反较绝热压缩更为经济? 答:压气机耗功中有意义的部分是技术功,不考虑宏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就是轴上输 入的功(由设备直接加诸气体的机械功),而同样进出口压力定温过程消耗的技术功比绝热 过程少,绝热过程消耗的技术功有一部分用于提高气体温度。 5.如果由于应用气缸冷却水套以及其他冷却方法,气体在压气机气缸中已经能够按定温过程 进行压缩,这时是否还需要采用分级压缩?为什么? 答:还需要分级压缩。是为了减小余隙容积的影响。但不需要中间冷却。 第五章第五章 1.制冷系数或供热系数均可大于 1,是否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不违反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u+w,以及理想气体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那么发生一 个等温过程后 q=w 这表明加入的热量完全变为功,是否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违反,扥问吸热过程,虽然热量完全变为了功,但是气体发生了膨胀,压力降低,也即 气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某一工质在相同的初态 1 和终态 2 之间分别经历 2 个热力过程,一为可逆过程,二为不 可逆过程,试比较这两个过程中相应外界熵的变化量哪一个大? 一样大,因为初中状态确定,熵是状态参数。 4.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是否可以表述为“过程进行的结果是系统内各部分的熵都增大? 不可以,热力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熵增表示系统内各部分熵变之和是正值,而不表示每 一部分都增大。 5.闭口系进行一个放热过程其熵是否一定减小?为什么?闭口系统内进行一个放热过程, 其 做工能力是否一定降低?为什么? 不对,熵变为熵流和熵产之和。熵产必定大于零,闭口系发生一个放热过程,虽然熵流 小于零,但是熵产是大于零的,二者之和的符号并不确定。 不一定。 6.平均吸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的计算可以在不可逆循循环中进行吗? 不可以,因为qTs 只适应于可逆过程。 7.正想循环热效率的两个计算式为 1 21 t q qq 1 21 t T TT 这两个公式有何区别?各适用什么场合? 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循环热效率的普遍表达,适用于任何循环;后者是卡诺循环热效 率的表达,仅适用于卡诺循环,或同样工作于温度为T1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 间的一切可逆循环。 8.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熵增大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不对,吸热可逆过程熵也增大 2)熵增大的过程必为吸热过程 不对,绝热过程中,熵产大于零 3)不可逆过程的熵变s 无法计算 不对,熵是状态参数。 4)系统的熵只能增大不能减小 不对,这只是对孤立系统而言。放热过程的熵就很有可能减小。 5)若从某一初态经不可逆与可逆两条途径到达同一终态,则不可逆途径的熵变s 大于可逆 的熵变。 不对,状态参数。 6)工质经不可逆循环,熵变大于零。 对 7)工质经过不可逆循环由于 0 Q T 所以 0dS 。 不对,循环的熵变为 0. 8)可逆绝热过程为等熵过程,等熵过程就是可逆绝热过程。 不对,只要保持熵流与熵产之和为 0 即可。 下述说法是否有错误: 熵增大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使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熵产Sg 0 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S无法计算; 如果从同一初始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另一为不可逆,则 可逆不可逆 SS、 f,f,可逆不可逆 SS、 g,g,可逆不可逆 SS; 不可逆绝热膨胀的终态熵大于初态熵,S2S1,不可逆绝热压缩的终态熵小于初态熵 S2S1; 工质经过不可逆循环有 0ds;0 d r T q 。 答: 说法不正确。 系统的熵变来源于熵产和热熵流两个部分, 其中熵产必定是正值 (含零) , 热熵流则可为正值, 亦可为负值。 当系统吸热时热熵流为正值, 即便是可逆过程 (熵产为零) 系统的熵也增大; 此说法与是一样的。如果所说的“系统”指的是孤立系统则说法是正确的。不过实 在不应该这样含糊“系统”这一概念! 根据熵产原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此说法完全错误。熵是状态参数,只要过程的初、终状态确定了,系统的熵变就完全 确定,与过程无关。因此,不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方法之一便是借助同样初、终状态的可逆 过程来进行计算。至于利用熵的一般关系式进行熵变计算,它们根本就与过程无关。 根据熵为状态参数知,两种过程的端点状态相同时应有相同的熵变,认为 可逆不可逆 SS是错误的; 不可逆过程将有熵产生, 而可逆过程则不会产生熵, 因此说 g,g,可逆不可逆 SS是正确的; 熵是状态参数,过程端点状态相同时应有相同熵变,由系统熵方程 gf SSS,过程 可逆时 可逆f, SS ;不可逆时 不可逆不可逆g,f, SSS,式中0 g, 不可逆 S,可见应有 f,f,不可逆可逆 SS,而不是 f,f,可逆不可逆 SS。 此说法不对。根据熵产原理,系统经历不可逆绝热过程后,无论是膨胀或受压缩, 其 熵都将增大。 由熵为状态参数知,工质经过循环过程后其熵应不变,所以认为 0ds是不正确的;根 据克劳修斯不等式知,0 d r T q 是正确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否表达为: “机械能可以全部变为热能,而热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能。” 这种说法有什么不妥当? 答:热能不是不可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如定温过程就可以。但想要连续地连续地将热能转变为 机械能则是不可能的。 9.理想气体进行定温膨胀时,可从单一恒温热源吸入的热量,将之全部转变为功对外输出, 是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有矛盾?提示:考虑气体本身是否有变化。 答: 理想气体进行定温膨胀时, 压力不断降低, 体积越来越大。 当压力低到外界压力时, 就不能再继续降低了,过程也就停止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的内容是:不可能制不可能制 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第二类永第二类永 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一方面压力降低,体积增大就是变化;另一方面,热力发动 机要求连续工作,而定温过程做不到。所以,这个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无矛盾。 10.自发过程是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答:错。“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的说法完全错误,非自发过程需付出代价(更 强的自发过程)才能实现,可逆过程则是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理想过程,两者之间没有什么 关系。 11.请给“不可逆过程”一个恰当的定义。请归纳热力过程中有哪几种不可逆因素? 答:各种不可逆因素总可以表示为将机械能耗散为热能,例如温差传热,卡诺说:凡是有温 度差的地方都可以产生动力。因此,温差传热使得本可以作出的功没有作出,这就相当于将 机械能耗散为热能。凡是最终效果都可以归结为使机械能耗散为热能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凡是最终效果都可以归结为使机械能耗散为热能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 程程。热力过程中的不可逆因素有功热转换、有限温差传热、自由膨胀、混合过程、电阻等等。 试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说法的等效性: 若克劳修斯说法不成立, 则开尔文说法也不成 立。 1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说法都是等效的,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等效性。 Q1 T1 T2T2 T1 Q2 Q2 Q1 Q Q2 W W0 REE 图 4-1图 4-2 如图 41 所示,某循环发动机 E 自高温热源 T1吸热 Q1,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W0,其余部分 Q2=Q1W0排向低温热源 T2,如果可以违反克劳修斯说法,即热量 Q2可以不 花代价地自低温热源传到高温热源, 如图中虚线所示那样, 则总的结果为高温热源失去热能 (Q1Q2),循环发动机产生了相应的机械能 W0,而低温热源并无变化,相当于一台从单一热 源吸热而作功的循环发动机。所以,违反克劳修斯说法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类似地,违反 开尔文说法也必然违反克劳修斯说法,两种说法完全等价(图 4-2)。 第七章第七章 1.压力升高后,饱和水的比体积和干饱和蒸汽的比体积将如何变化? 饱和水比体积增大干饱和蒸汽比体积降低 2.有没有 400的水? 没有,超过临界点之后,水处于超临界状态。 3.不经过冷凝,如何使水蒸气液化? 提高压力即可。 4.dh=cpdT,把水蒸气的等压汽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为 0,因此比焓的变化 dh=0,这一结论是 否正确? 不对,因为水蒸气不是理想气体,上述公式不适用。 5.知道了湿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能确定水蒸气的状态吗? 不能,湿饱和蒸汽区的等温线即为等压线,因为无法确定,还需要知道干度。 6.水的汽化热随压力如何变化,干饱和蒸汽的比焓随压力如何变化? 由水的蒸汽曲线可知随着压力的升高,汽化热降低。 焓值增大。 7.过热水蒸气经绝热节流,其比焓、比熵、温度如何变化? 比焓不变,比熵增大,温度降低。 8.一个装有透明观察孔的刚性气瓶,内储有压力 P,温度为 130的水蒸气,如果不用压力 表只用温度计,试问用什么放大可以确定 P 的大小 降低温度,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当观察到有液滴析出时,则达到该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汽, 查表即可得到压力。 9.细绳上挂一重物可以观测:细绳穿冰而过,冰又恢复如初。这称为复冰现象,解释? 由于冰由于压力增大而导致熔点降低,因此冰融化成水。细线穿过之后,压力恢复如初, 熔点升高,因此水又凝结成冰。 第八章第八章 8-1 为什么影响人体感觉和物体受潮的因索主要是湿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不是绝 对湿度? 从定义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 绝对湿度仅仅表示空气中含水量的对少, 而相对湿度则表示空 气的吸水能力是多少,吸水能力越强,空气越干燥,而吸水能力越弱,空气越湿润,因此我 们说空气是否潮湿均指的是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不是绝对湿度。 8-2 为什么在冷却塔中能将水的温度降低到比大气温度还低的程度?这是否违 反热力学第儿定律? 冷却水塔中能把热水冷却到比大气温度还低,但这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冷却 塔,冷却的方式主要部分热水蒸气带走热水中的能量,这种冷却方式很容易使热水 冷却到低于空气的干球温度.1 当水温高于空气温度时能量由热水传向空气.2 水 温低于空气时,热量虽然由空气传向水,但水分的蒸发将更多的能量带给空气,使 水温继续降低.一直到空气达到饱和,与水处于平衡. 8-3 在寒冷的阴天,虽然气温尚未到达 0,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这是 什么原因? 湿衣服放在外面,对于室外来讲衣服向外释放热量.由于风的做用,衣服的温度很快等于室外 温度.但是,水的蒸发不会因为等于室外温度就停止,这样温度会在下降,直到结冰.水这种物质 升华线和蒸发线交于 0 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蒸发变为升华,还会降低衣服的温度. 8-4 在相同的压力及温度下湿空气与干空气的密度何者为大? 8-5 在同一地区,阴雨天的大气压力为什么比晴朗天气的大气压力低? 8-6 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是否可简单地只将室内空气温度降低即可? 8-7 当湿空气的温度低于或超过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相对湿度的定义式 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8-8 要决定湿空气的状态必须知道几个独立的状态参数,为什么? 如果要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只要知道四组独立参数中任意二组,即可找到二条 不同的线,在焓湿图上必定相交一点,则该点就是要确定的点。 8-9 湿空气和湿蒸汽、饱和湿空气和饱和蒸汽它们有什么区别? 饱和蒸汽是水蒸汽的一种状态,在一定压力下水和水蒸汽间的蒸发和凝结达到一种稳定 平衡状态,这时候的水蒸汽就是饱和蒸汽。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饱和湿空气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达到最大,一般就是相对湿 度为 100% 8-10 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像冬天那样雾气腾腾? 所谓雾气就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由于温度较高和通风情况较好,夏天浴 室里的相对湿度比冬天的低,因而吸湿能力比冬天的强,不易形成雾状小水珠, 所以不像冬天那样雾气腾腾. 8-11 使湿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可以达到去湿目的将湿空气压缩(温度不变) 能否达到去湿的目的? 从焓湿图可见,湿空气定温压缩过程指向图的左下方,此时湿空气的含湿 量、相对湿度和水蒸气的分压力都降低,故而可以达到去湿目的 8-12 为什么说在冬季寒冷季节房间外墙内表面温度必须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 度? 8-13 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电厂冷却用循环水需经过冷却塔冷却后形成闭式供 水系统,为什么湿式冷却比干式冷却的效果好? 8-14 为什么火电厂只利用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烟气中的 OH2 以蒸汽形式排出, 不是以液态形式排出,没有利用由蒸汽凝结为液体而释放的汽化热,故称为低位 发热量)? 8-15 对于未饱和湿空气试比较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三者的大小。对 于饱和湿空气,三者的关系又如何? 答:对于未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数值较大。对于饱和空气三者的大小相等 8-16 某电厂采用图 8-18 所示的两级压缩、级间冷却方式获得高压空气来驱动 气动设备。已知低压气缸入口空气是未饱和湿空气,但是低压气缸的排气经过级 间冷却器后,却有液态水析出需要加以去除,否则会影响下一级的压缩或者影响 气动机构的执行情况。试分析经级间冷却器后为什么会有液态水析出? 第九章第九章 1.什么是滞止参数?在给定的定熵流动中。各截面上的滞止参数是否相同? 滞止参数: 气流在某一断面的流速设想以无摩擦的绝热过程降低为零时该断面上的其他 参数所达到的数值。 相同的,有能量守恒即可确定。 2.图 9-13 所示的管段什么时候适合做喷管,什么时候适合做扩压管? 1.当马赫数小于 1 时做喷管;当马赫数大于 1 做扩压管。 2.当马赫数大于 1 时做喷管;马赫数小于 1 时做扩压管。 3.由亚声速提高流速至超声速,作为喷管。由超声速降低流速至亚声速,作为扩压管。 3.促使流动改变的条件有力学条件和几何条件之分,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改变气流速度起主要作用的是气流本身的状态变化,即力学条件。通道的形状即几何 条件也对改变气流速度起重要作用,两者不可或缺。但在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场合,矛盾的 主次双方发生转化,通道的形状可能成为主要作用方面。 4.当有摩擦损耗时,喷管的流出速度同样可用 cf2= 20 2hh 来计算,似乎与无摩擦损耗时 相同,那么,摩擦损耗表现在哪里呢? 答:如下侧温熵图,两条斜线是等压线,垂直线是可逆绝热膨胀过程。有摩擦时,过程为不 可逆,如虚线所表示。显而易见,过程结束时温度比可逆情况下要高,这两个温度对应的焓 之差就是摩擦损耗的表现。 5.图中定焓线是否是节流过程线?既然节流过程不可逆, 为何在推导节流微分效应J时可利 用 dh=0? 答:不是。节流过程的起迄点落在等焓线上,但过程不沿着定焓线进行。节流微分效应J 表达的是节流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关系,温度、压力均为状态参数,其变化与路径无关, 所 以可以利用等焓线分析推导。 Ti Ti,max Ti,min 转回曲线 等 焓 线 10既然绝热节流前后焓值不变,为什么作功能力有损失? 答:绝热节流后气体的压力降低,可逆绝热膨胀过程焓降所能作出的功没有作出,导致节流 后焓仍然等于节流前。该作出的功没有作出,就产生了作功能力损失。 11.在高空飞行可达到高超音速的飞机在海平面上是否能达到相同的高马赫数? 答:不能。高空气温低,由理想气体音速 a=kRTkpv 可知当地声速比较低,一定的 飞行速度可以取得较高的马赫数,而海平面温度比高空高几十 K,相应声速较大,同样的飞 行速度所获得的马赫数要小一些。此外,高空空气比海平面稀薄得多,飞行阻力也小得多, 所以飞行速度上也会有差异。 第十章第十章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