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三章 能量法 13-2 图示变宽度平板,承受轴向载荷 F 作用。已知板件厚度为,长度为 l,左、右端 的截面宽度分别为 b1与 b2,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试用能量法计算板件的轴向变形。 题 13-2 图 解:对于变截面拉压板件,应变能的表达式为 x xbE F x xEA F V ll d )(2 d )(2 0 2 N 0 2 N (a) 由图可知,截面 x 的宽度为 x l bb bxb 12 1 )( 代入式(a),并考虑到FF N ,于是得 1 2 12 2 12 1 2 0 ln )(2 d 2 1 b b bbE lF x x l bb b F E V l 设板的轴向变形为l,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1 2 12 2 ln )(22 b b bbE lFlF 由此得 1 2 12 ln )( b b bbE Fl l 13-4图示结构,承受铅垂载荷 F 作用。已知杆 BC 与 DG 为刚性杆,杆 1 与 2 为弹性杆, 且各横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试用能量法计算节点 D 的铅垂位移。 题 13-4 图 2 解: 1. 轴力计算 未知支反力四个,未知轴力两个,即未知力共六个,而独立或有效平衡方程也为六个,故为一 静定问题。设杆 1 与杆 2 均受拉,则刚性杆 BC 与 DG 的受力如图 b 所示。 由平衡方程 02 , 0 N2N1 aFaFMB 022 , 0 N2N1 aFaFaFMG 得 3 4 N1 F F, 3 2 N2 F F 2. 铅垂位移计算 结构的应变能为 EA lF EA lF EA lF EA lF V 9 10 3 2 3 4 222 2 22 22 2N 2 1N 设节点 D 的铅垂位移Dy与载荷 F 同向,因此,载荷 F 所作的功为 2 Dy F 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于是有 EA lF FDy 9 10 2 2 由此得节点 D 的铅垂位移为 9 20 EA Fl Dy 13-5 图 a 所示圆柱形大螺距弹簧,承受轴向拉力 F 作用。试用能量法证明弹簧的轴向 变形为 cos sin2 cos 8 2 4 3 E G Gd nFD 式中:D 为弹簧的平均直径,d 为弹簧丝的直径,n 为弹簧的圈数,为螺旋升角,E 为弹性模量, G 为切变模量。 题 13-5 图 3 解:由图 b 可知,s 截面的弯矩与扭矩分别为 cos 2 cos ,sin 2 sin FD MsT FD MsM FF (a) 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VW (b) 其中, 2 F W (c) 而 s EI sM s GI sT V ll d 2 d 2 0 2 0 P 2 (d) 式中,l为簧丝总长,其值为 cos Dn l (e) 将式(a)代入式(d) ,并注意到式(e) ,得 ) c o s s i n c o s( 8 2 P P 32 EI GI GI nDF V (f) 最后,将式(c)和(f)代入式(b) ,于是得 ) cos sin2 cos( 8 2 4 3 E G Gd nFD 13-6 图示等截面直杆,承受一对方向相反、大小均为 F 的横向力作用。设截面宽度为 b、 拉压刚度为 EA,材料的泊松比为。试利用功的互等定理,证明杆的轴向变形为 EA bF l 题 13-6 图 解:设该杆两端承受轴向拉力 1 F作用,杆的横向变形为 EA bF b EA F bb 11 根据功的互等定理,于是有 EA bF FlF 1 1 由此得 EA bF l 4 13-8 图示桁架,在节点 B 承受载荷 F 作用。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试用卡 氏定理计算该节点的铅垂位移 B 。 题 13-8 图 解:根据卡氏定理,有 F F lF EA i i i iB N 5 1 N 1 各杆编号示如图 13-8。 图 13-8 求 B 的运算过程示如下表: l i l i FN F F i N F F lF i ii N N 1 a2 F 2 2 2 2 Fa 2 2 2 a2 F 2 2 2 2 Fa 2 2 3 a F 2 1 2 1 Fa 4 1 4 a F 2 1 2 1 Fa 4 1 5 a F 1 Fa 5 Fa 2 223 由此得 EA Fa B 2 223 () 13-9 图示刚架,承受载荷 F 作用。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用卡氏定理计算截面 C 的 转角。 题 13-9 图 解:在截面 C 处假想附加一矩为 C M的力偶(见图 13-9) ,由图可得 a x M xM x a M FxM C C11 11 )( , )( 1 )( , )( C 2 22 M xM MFxxM C 图 13-9 根据卡氏定理,得 EI Fa xFxx a x Fx EI aa C 6 5 d) 1)(d)( 1 2 0 0 221 1 1 () 13-10 图示各梁, 弯曲刚度 EI 均为常数, 试用卡氏定理计算横截面 A 的挠度A与转角A。 6 题 13-10 图 (a)解:令 A MFa,由图 13-10a 易得 FxMxM A , x F xM , 1 A M xM 图 13-10(a) 注意到左半段梁上0M,于是得 EI Fa xxFxFa EI a A 6 d )( 1 3 0 () EI Fa xFxFa EI a A 2 d) 1 ( )( 1 2 0 () (b)解:令Fqa,并在 A 端附加一顺钟方向的力偶矩 A M,自 A 向左取坐标 x,有 2 2 1 qxFxMxM A , x F xM )( , 1 )( A M xM 根据卡氏定理,得 EI qa xxqxqax EI a A 24 11 d)( ) 2 1 ( 1 4 0 2 () EI qa xqxqax EI a A 3 2 d) 1)( 2 1 ( 1 3 0 2 () 13-12 图示圆截面轴,承受集度为 m 的均布扭力矩作用。设扭转刚度 GIp为常数,试用 卡氏定理计算杆端截面 A 的扭转角。 题 13-12 图 解:在 A 端附加一扭力矩 A M,自 A 向左取坐标 1 x,自轴中间截面向左取坐标 2 x,于是有 7 maMxTmxMxT AA 211 , 及 1 21 AA M xT M xT 依据卡氏定理,得 p 2 0 0 211 p 2 3 d) 1)(d) 1)( 1 GI ma xmaxmx GI aa A 13-14 图示简支梁, 承受集度为q(x) 的分布载荷作用, 现在, 使梁发生横向虚位移)( * xw, 该位移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与变形连续条件,试证明: ll xMxxqxw * * d)()()(d 即证明外载荷 q (x) 在虚位移上所作之总虚功 We ,等于可能内力 M(x)在相应虚变形上所作之总虚 功 Wi 。 题 13-14 图 解:虚位移为满足变形连续条件与位移边界条件的微小位移,因此 x w d d , 0)()0( * lww 可能内力是满足平衡与静力边界条件的内力,即 d d d d S S , x M xF, x F xq 0)( 0 )lMM 于是有 x x w FFwx x F xwxxqxwW l l l l d d d d d d )(d)()( 0 S 0 S S 0 e i 0 0 0 d)(d)(d d d WxMxMMx x M l l l l 13-15 图示阶梯形简支梁, 承受载荷 F 作用。 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横截面 C 的挠度 C 与 横截面 A 的转角 A 。 题 13-15 图 解:设两种单位状态如下: 8 1令1F; 2在截面 A 处假想加一顺钟向力偶矩1 A M,坐标示如图 13-15。 图 13-15 三种弯矩方程为 111111 3 3 1 1 3 1 x F xM,x a xM,xxM 222222 3 3 1 1 3 1 x F xM,x a xM,xxM 333333 3 2 3 1 3 2 x F xM,x a xM,xxM 依据单位载荷法,有 )( 54 13 d ) 3 2 )( 3 2 ( 2 1 d) 3 )( 3 ( 2 1 d ) 3 )( 3 1 ( 1 3 3 0 33 2 22 2 1 0 11 EI Fa xx F x EI xx Fx EI xx F x EI aa a a C 及 EI Fa xx F a x EI xx F a x EI xx F a x EI aa a a A 108 31 )d 3 2 )( 3 ( 2 1 d) 3 )( 3 1 ( 2 1 d ) 3 )( 3 1 ( 1 2 0 33 3 2 22 2 1 0 1 1 () 13-16 图示含梁间铰的组合梁,外伸段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设各梁各截面的弯曲刚度 均为 EI,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铰链两侧横截面间的相对转角。 题 13-16 图 解:求的单位状态及坐标取法示如图 13-16。 图 13-16 两种弯矩方程为 2 111 2 , 0x q xMxM 22 2 2 2 ,1x qa xM a x xM 9 33 3 3 2 ,1x qa xM a x xM 由此得到 EI qa xx qa a x EI xx qa a x EI aa 3 d ) 2 )(1 ( 1 d ) 2 )(1 ( 1 3 3 0 3 3 2 0 2 2 () 13-17 图示桁架,在节点 B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试 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节点的水平位移 B 与杆 AB 的转角 AB 。 题 13-17 图 (a) 解:求 B 和 AB 的单位状态分别示如图 13-17a(1)和 a(2) 。 图 13-17a 求 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 i i l iFN i FN ii ilFF N N 1 a 3 3 F Fa 3 3 2 a 3 3 F Fa 3 3 3 a 6 3 2 F Fa 12 3 Fa 12 3 10 故有 EA Fa EA lFF i ii i B 12 3 3 1 N N () 求 A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 i i l iFN i FN ii ilFF N N 1 a a3 2 F F 3 32 2 a a3 1 F F 3 3 3 a a3 1 2 F F 6 3 F 6 35 故有 3 1 N N 6 35 i ii i AB EA F EA lFF () (b) 解:求 B 和 AB 的单位状态分别示如图 13-17b(1)和 b(2) 。 图 13-17b 求 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 i i l iFN i FN ii ilFF N N 1 a 1 F Fa 2 a2 0 F2 0 3 a 1 F Fa 4 a2 2 F2 Fa22 11 5 a 0 F 0 Fa222 故有 EA Fa EA lFF i ii i B )222( 5 1 N N () 求 AB 的运算过程列表如下: i i l iFN i FN ii ilFF N N 1 a a 1 F F 2 a2 a 2 F2 F22 3 a 0 F 0 4 a2 a 2 F2 F22 5 a a 1 F F F242 故有 EA F EA lFF i ii i AB )242( 5 1 N N () 13-18 图示刚架,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转角及截面 D 的 水平或铅垂位移。 12 题 13-18 图 (a)解:求 A 及 D 的单位状态分别示如图 13-18a(1)和(2) 。 图 13-18a 弯矩方程依次为 2 111111 2 , , 1 x q qaxxMxxMxM 22222 2 , , 1 x qa xMaxMx a xM 0 , , 0 3333 xMxxMxM 依据单位载荷法,有 EI qa x qax a x xx q qax EI aa A 2 d) 2 )(d) 2 )(1 ( 1 3 0 0 2 22 1 2 11 () 及 EI qa xx qa axx q qaxx EI aa D 24 11 d) 2 )(d) 2 )( 1 4 0 0 221 2 111 () (b)解:求 A 及 D 的单位状态如图 13-18b(1)和 b(2)所示。 13 图 13-18b 弯矩方程为 x a M xMxxMx a xM e , 2 1 , 1 注意到 BC 段的M和M 均为 0,AB 段的 M 为 0,于是得到 EI aM xx a M a x EI a A 3 d )( 1 e 0 e () EI aM xx a M x EI a D 6 d)( 2 ( 1 2 e 0 e () 13-21 图示圆截面刚架,横截面的直径为 d,且 a=10d 。试按下述要求计算节点 A 的铅 垂位移 A ,并进行比较。 (1)同时考虑弯矩与轴力的作用; (2)只考虑弯矩的作用。 题 13-21 图 解:令 F=1 即为求 A 的单位状态,坐标 x 自下顺轴线向上取。 (1)考虑 M 与 N F同时作用 FxxMxxM 4 2 , 4 2 FFF 4 2 , 4 2 N N 14 利用对称性,可得 Ed F EA Fa EI Fa aF EA xFxx EI a A 3 16030 412 ) 4 2 )( 4 2 ( 2 d) 4 2 )( 4 2 ( 2 3 0 () (2)只考虑 M 作用 此时,有 Ed F EI Fa A 3 16000 12 3 () 比较可知,后者只比前者小 0.2%。 13-23 图示变截面梁,自由端承受集中载荷 F = 1kN 作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00GPa。 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挠度。 题 13-23 图 解:令 F=1 即为求 A 的单位状态,自 A 向左取坐标 x,则有 FxxMxxM , 梁截面之惯性矩为 )100. 0( 6 10000. 1 ) 5 020. 0( 12 010. 0 12 )( 73 3 x xhxb xIz 由此得 m01683. 0m 1020010 0560943. 01016 d 100. 010 6 d )( )()( 97 3 400. 0 0 2 7 0 x x x E F x xEI xMxM l z A () 13-24 图示结构,在截面 C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梁 BC 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杆 DG 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截面的铅垂位移C与转角C。 题 13-24 图 解:令 F=1 作为求 C 的单位状态;求 C 的单位状态如图 13-24 所示,坐标取法亦示于图中。 15 图 13-24 梁的弯矩方程为 11111 , 1 ,FxxMxMxxM 22 2 222 , ,FxxM a x xMxxM 杆的轴力为 FF a FF22 , 2 ,22 NN N 依据单位载荷法,得 EA Fa EI Fa aF EA xFxx EI a C 28 3 2 )2)(22)(22( 1 d)( 2 3 0 111 () EA F EI Fa aF aEA xFx a x xFx EI aa C 24 6 5 )2)(22)( 2 ( 1 d)(d)(1( 1 2 0 0 22 2 11 () 13-26 图示结构,在铰链 A 处承受载荷 F 作用。各曲杆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试用 单位载荷法计算该铰链两侧横截面间的相对转角。 题 13-26 图 解:求的单位状态如图 13-26 所示。 图 13-26 16 自A处量起,弯矩方程为 1cossin 2 ,cos FR MM 注意到左右对称,可得 EI FR EI FR R FR EI 4 )2( d )coscoscossin( d)1cossin( 2 )cos( 2 2 2 0 2 2 2 0 () 13-28 图示圆弧形小曲率杆,横截面 A 与 B 间存在一夹角为的微小缝隙。设弯曲刚 度 EI 为常数,试问在横截面 A 与 B 上需加何种外力,才能使该二截面恰好密合。 题 13-28 图 解:设在 A、B 面上需加一对力偶矩 Me及一对力 F 后可使二截面恰好密合,现确定 Me及 F 之 值。载荷状态及求 BA/ 、 BA / 的单位状态分别示如图 13-28(a),(b)和(c) 。 图 13-28 弯矩方程依次为 cos1 , 1 ,cos1 e RMMFRMM 根据单位载荷法,有 )( 2 d)cos1 ()1 ( 2 e 0 e/ FRM EI R RFRM EI BA ) 2 3 ( 2 d)cos1 ()cos1 ( 2 e 2 0 e/ FRM EI R RFRMR EI BA 根据题意要求,应有 , / R BABA 由此得 17 2 , 0 e R EI MF 结论:加一对矩为REIM2 e 的力偶,可使缝隙处该二截面恰好密合。 13-29 图示开口平面刚架,在截面 A 与 B 处作用一对与刚架平面垂直的集中力 F。试用 单位载荷法计算该二截面沿载荷作用方向的相对线位移 BA/ 。弯曲刚度 EIy与 EIz以及扭转刚度 GIt 均为常数,且 Iy=Iz= I 。 题 13-29 图 解:求 BA / 的单位状态及路径分段坐标示如图 13-29。 图 13-29 载荷状态及单位状态的弯矩方程依次为 1111 ,xxMFxxM 2222 ,xxMFxxM 3333 ,xxMFxxM 两种状态的扭矩方程依次为 2 , 2 22 l xT Fl xT lxTFlxT 33 , 18 根据单位载荷法,并据III zy ,可得 d 1 d 1 d 4 1 d 1 d 1 2 2/ 0 3 2 t 3 2/ 0 2 32 0 2 t 2 0 2 21 2/ 0 2 1/ lllll BA xFl GI xFx EI x Fl GI xFx EI xFx EI t 33 2 3 6 5 GI Fl EI Fl () 13-30 图示圆弧形小曲率杆,承受矩为 Me的力偶作用。设弯曲刚度 EI 与扭转刚度 GIt 均为常数,试用单位载荷法计算截面 A 的扭转角 A 与铅垂位移 A 。 题 13-30 图 解:求 A 和 A 的单位状态俯视图如图 13-30a 和 b 所示。 图 13-30 求 A 的弯矩、扭矩方程依次为 sin ,sin e MMM cos ,cos e MTT 由此得 t ee2 0 e t 2 0 e 2 2 dcos 1 dsin 1 GI RM EI RM RM GI RM EI A () 求 A 的单位状态的弯矩,扭矩方程依次为 cos1 ,sin RTRM 19 由此得 t 2 e 2 e2 0 e t 0 2 e 2 2 d)coscos( 1 d sin 1 GI RM EI RM RRM GI RRM EI A () 13-32 图示等截面刚架,杆 AB 的左侧及杆 BC 的顶面的温度升高 T1,另一侧的温度升 高 T2,并沿截面高度线性变化。设横截面的高度为 h,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l ,试用单位载荷法计 算截面 C 的铅垂位移 y 、水平位移 x 与转角 C 。 题 13-32 图 解:1求d和d 设 2 T 1 T,由题 13-31 之解可知, 2 d d , d d 1212 xTT h xTT ll 2求截面 C 的位移 求 y , x 和 C 的单位状态依次示如图 13-32a,b 和 c。 图 13-32 由图 a 可知, 1 , , 2N 211 FlxMxxM 由此得 22 3 d 2 1dd 1212 2 2 12 0 2 12 0 1 12 0 1 TTl h TTl x TT x h TT lx h TT x ll l l l l l l y () 由图 b 可知, 20 22 N , 1xxMF 由此得 h TTlTTl x h TT xx TT lll l l l x 22 dd 2 1 12 2 12 2 12 0 21 12 0 () 由图 c 可知, 1 , 1 21 xMxM 由此得 h TTl x h TT x h TT ll l l l C 12 2 12 0 1 12 0 2 d1d1 () 若 2 T 1 T,各位移均反向。 13-33 图示桁架,在节点 C 承受载荷 F 作用。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各杆的材料相 同,应力-应变关系呈非线性,拉伸时为c,压缩时亦同,其中 c 为已知常数,试用单位载荷 法计算该节点的铅垂位移 y 与水平位移 x 。 题 13-33 图 解:1令 F=1 作为求 y 的单位状态;求 x 的单位状态及各杆编号示如图 13-33。 图 13-33 2内力计算结果及杆长列于下表: 21 i iFN i FN i FN i l 1 0 1 0 l 2 1 0 F l 3 1 0 F l 4 0 0 0 l 5 2 0 F2 l 2 3建立 i l与 i FN的关系 根据 c (压缩时为 c) 得 22 c 或写成 22 2 N 2 2 cA F cl l 由此得 22 2 N 22 2 N , cA lF l cA lF l ii i (拉取“”号,压取“”号) 4求位移 根据单位载荷法及以上内力结果,得 22 2 5 1 N 6 cA lF lF i i i y () 0 5 1 N i i ix lF 13-34 题 13-17 所述桁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l 。设杆 AB 的温度升高T,试计算由 此引起的节点 B 的铅垂位移。 (a)解:由图 13-34a 可得 22 图 13-34a i iFN i l i ilFN 1 1 0 0 2 1 Ta l Ta l 3 21 0 0 Ta l 于是有 TalF li i i B 3 1 N () (b)解:由图 13-34b 可得 图 13-34b i iFN i l i ilFN 1 1 Ta l Ta l 2 2 0 0 3 1 0 0 23 4 2 0 0 5 1 0 0 Ta l 于是有 TalF li i i B 5 1 N () 13-36 试用图乘法解题 13-15。 解:由图 13-36 可得 图 13-36 aMFaC 9 2 , 6 1 1 2 1 aMFaC 27 14 , 2 1 2 2 2 aMFaC 9 4 , 3 1 3 2 3 9 7 , 27 13 , 9 2 321 CCC MMM 于是得到 24 EI Fa a Fa EI a Fa EI a Fa EI C 54 13 ) 9 4 )( 3 ( 2 1 ) 27 14 )( 2 ( 2 1 ) 9 2 )( 6 ( 1 3222 () 及 EI FaFa EI Fa EI Fa EI A 108 31 ) 9 7 )( 3 ( 2 1 ) 27 13 )( 2 ( 2 1 ) 9 2 )( 6 ( 1 2222 () 13-38 试用图乘法解题 13-11。 解:由图 13-38 可得 图 13-38 1 ,2 1 N 1 CFFa 1 , 2 2 N 2 2 CF qa 于是有 EA aqaFqa Fa EA A 2 )4( )1)( 2 () 1)(2( 1 2 13-40 图示等截面刚架,承受均布载荷作用。设弯曲刚度 EI 与扭转刚度 GIt均为已知常 数,试用图乘法计算截面 A 的铅垂位移A。 题 13-40 图 解:由图 13-40 可得 25 图 13-40 aM qa C 4 3 , 6 1 3 1 3 2 , 2 2 2 2 l M qal C aT lqa C 3 , 2 2 3 于是有 t 3342 t 23 238 )( 2 ( 1 ) 3 2 )( 2 ( 1 ) 4 3 )( 6 ( 1 GI lqa EI qal EI qa a lqa GI lqal EI aqa EI A () 13-42 图示圆截面简支梁,直径为 d,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弹性模量 E 与切变模量 G 之比为 8/3。 (1)若同时考虑弯矩与剪力的作用,试计算梁的最大挠度与最大转角; (2)当 l/d =10 与 l/d =5 时,试计算剪切变形在总变形(最大挠度与最大转角)中所占百分比。 26 题 13-42 图 解: (1)计算梁的最大挠度的单位状态如图 13-42a 所示。 图 13-42 2 22 , 2 1 x q x ql xMxxM qx ql xFxF 2 , 2 1 S S 得最大挠度为 )( ) 27 8 6 ( 5 d) 2 )( 2 1 ( 9 210 d) 22 )( 2 ( 2 2 2 2 2 2/ 0 2/ 0 2 max d l Ed ql xqx ql GA xx q x qlx EI ll 计算梁的最大转角的单位状态如图 13-42b 所示。 l xF l x xM 1 ,1S 得最大转角为 4 33 0 0 2 max 3 8 24 d ) 2 )( 1 ( 9 10 d) 22 )(1 ( 1 Ed ql EI ql xqx ql lGA xx q x ql l x EI ll (2) 由以上结果可知,剪力引起的挠度为 2 2 s 27 40 Ed ql 占总挠度的比例为 27 8 6 1 27 8 2 2 max s d l 当10dl时,%75. 1 当5dl时,%64. 6 由此可见,对于细长梁,剪力对位移的影响比弯矩小得多,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13-43 图示两端铰支细长压杆,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试利用能量法确定载荷 q 的临界 值。设压杆微弯平衡时的挠曲轴方程为 l x fw sin 式中,f 为压杆中点的挠度即最大挠度。 27 题 13-43 图 解:由题设可知, l x l f w l x fw cos , sin 据此得 xx l x l x l f x l x l f xwx 0 2 * * 22* 0 22 sin 2 8 d cos) ( 2 1 d)( 2 1 cr q所作之功则为 8 d 2 sin 2 8 d cr 22 0 cr 2 cr 0 qf x l x l x l qf xqxW ll 又由于 l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伊核协议书现状
- 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
- 车架出租协议书
- 从属本协议书
- 选择管辖与协议书管辖
- 租赁房屋终止协议书
- 股份收购协议书
- 房产出资协议书
- 工伤一次性赔偿协议书
- 2025授权合同(标准)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督导记录表
-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与运送
- 秋冬季猪的饲养管理课件(模板)
- 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套ppt
- 2022年8月20日云南省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现代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和比较医学研究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样板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GB/T 41843-2022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
- 压花艺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