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一、导入: 大家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 。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非常正确,同学们很博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两千多年以来莘莘学子们读的孟子一书。 二、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一部什么书呢?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谁能把孟子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四、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翻译课文看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翻译步骤:结合课下注释 以及其他资料分两步翻译完全文, 第一步第一自然段 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第二步第二自然段 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学生通篇翻译全文一遍 五、研读赏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 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应该分析文章。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2、这 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3、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受磨练的益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那几句是从个人角度正面进一步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 5、那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 6、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7、总结: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紧接着就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第 2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和 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文中也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 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 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七、作业:背熟并默写全文 八、结束:我们这节课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背书声结束这篇课文吧,实在背不过的地方可以看一下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鲁教版八下所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全文逻辑严谨,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清晰,辞采飞扬,富有说服力。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 初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基础,前几个学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接触文言议论文是首次,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但部分语句比较晦涩,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理解论证方法”上。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有关文言 文知识 , 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3、情感与态度: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反复品读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 教学方法: 在“导入 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 件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具体内容:“我所知道的孟子”资料搜集展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 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 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设计策略:课前搜集资料;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资料搜集情况;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导入能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生活在孔孟之乡的中学生应该对孟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大都相对对孔子了解得多一些,对孟子知之甚少。所以课前设计搜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归类 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的了解。课前检测时,各组学生纷纷发言,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孟子及其思想。既展示了课前预习的结果,又顺势导入本篇课文学习。 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反复诵读: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 具体内容:诵读课文: 设计策略:自由诵读、录音范读、齐读和指导诵读、评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复诵读。教师指导诵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评价方式:指名诵读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哲人对话,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涵,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2、自主翻译: 具体内容:翻译全文: 设计策略: 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 小组交流,学生以单元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再不会的问题板书提交 全班解决; 课堂释疑,师生共同解决学 生提出的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 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7 重点词句: 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 一词多义:国、拂、 通假字:曾、衡、拂 虚词:于、以等 重点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 评价方式:指名学生以接龙形式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设计意图:翻译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阶段各个环节,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点拨提升 具体内容: 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写作思路,把握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7 语言特色。 设计策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语言特色是使用了大量排比句,雄辩有力、富有气势等。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合作交流、探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本阶段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本环节进一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点拨提升。突破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解决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设计策略: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交流情况。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7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进一步理解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 态度。 随堂检测,直面现实 具体内容:结合个人和民族的现实,思考讨论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设计策略:结合历史反思现实。“正是忧患意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忧患意识,大和民族精诚团结,忍辱精进,才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科技大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可另一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民族复兴虎视眈眈 ;日本人更是不断寻衅滋事;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频繁的较大灾难雪灾、洪涝、地震、干旱等 ?请同学们结合个人和民族的现实,思考讨论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这一环节拓展阅读和思考的空间,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7 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社会大生活,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 同时随堂检测的教学环节,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六位圣贤 苦难造就人才 个人 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反思重建: 孟子这篇短文是历史传诵的说理名篇,本文不仅逻辑严谨、富于辞采,而且所说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发掘文章的教育意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目的?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基于此,自己尝试采用在“导入 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通过合作探究仔细品味理解文章内容、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拓展延伸则引导学生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 ,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7 人生态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初识课文,自然导入: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 境中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性格坚韧、 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翻译为“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 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 出示学习目标:美读课文、理解文意、评价手法 二、自学指导 1、听读,掌握句子节奏。 2、自由朗读,读顺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和有关资料,疏通重点字词意思、文意。 4、初步读懂了什么内容 ?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 5、开头这一段列举了 6 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7 1、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加强朗读指导。 2、齐读课文,重点指导重点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所不能。 3、检查学生对文章字词、句子、文意的理解。 4、开头这一段列举了 6 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出生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5、由此,我们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只有 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 功。 6、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 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7、请举一个现代人经过逆境磨炼成才的典型事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遭受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等音乐作品。 8、请概括回答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 是人 指的是哪一类人。 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9、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 证的说 服力。 10、再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等到曾益其所不能。 11、这一大句阐述的道理是什么?成就大业,必须先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7 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2、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