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课程名称 EDA技术与应用 题 目 电子日历 学 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 级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1班 学生姓名 张天保 指导教师 罗四倍 日 期 2013年7月10日 电子日历 摘要本设计为实现一个多功能的电子日历,具有年、月、日、星期计时并显示的功能;并且具有校对功能,能够对初始的时间进行人为的设定。本设计采用EDA技术,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设计具有电子日历功能的硬件电路,在QuartusII软件设计环境下,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分别对各个基础模块进行创建,通过各个基础模块的组合和连接来构建上层原理图,完成基于VHDL电子日历地设计。 系统目标芯片采用EP1K30TC144-3,由时钟模块、控制模块、计时模块、数据译码模块、显示模块组成。经编译和仿真所设计的程序,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上下载验证,将硬件编写程序下载到试验箱上进行功能验证。本系统能够完成年、月、日、星期的显示,由按键输入进行电子日历的校时功能。 关键词:EDA、电子日历、VHDL、QuartusII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EDA技术11.2 QuartusII的使用11.3 模块化设计11.4 分析、解决问题1第二章 总体设计22.1设计内容22.2设计说明22.3设计报告要求3第三章 设计原理43.1设计思想43.2设计原理图43.3工作过程5第四章 设计结果64.1VHDL程序与仿真64.1.1秒与分模块64.1.2小时模块74.1.3星期模块84.1.4日模块94.1.4月模块104.1.5年低两位模块124.1.6校时模块144.1.7显示模式模块174.2顶层设计与仿真174.3实验小结18第五章 参考文献19第一章 绪论1.1 EDA技术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它的主要特征及核心是“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验证。然后用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门电路的网表。由于设计的主要仿真和调试过程是在高层次上完成的,这不仅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而且也减少了逻辑功能仿真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一次成功率。1.2 QuartusII的使用 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QuartusII软件的使用,熟悉该软件工具的环境。除了学习利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硬件电路以外,还要熟练的使用原理图输入的方法进行硬件设计,具体是对每个模块形成一个功能元件,通过元件的连接来实现系统的功能,而不是通过VHDL语言的元件例化程序来完成,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思想原理也更加的清晰。1.3 模块化设计掌握年、月、日、时、分、秒以及控制部分的各功能模块程序设计的原理,进而理解电子日历的设计原理,学习并理解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与思想。用VHDL语言编写各模块程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各个程序语言,知道编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编程的熟练程度。1.4 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本实验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且提高自己通过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VHDL设计的了解与认识,体会EDA的巨大作用,了解进行硬件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对生活工作中的电气设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对电气工程专业有了更多兴趣。第2章 总体设计2.1设计内容设计具有如下功能的电子日历:1)能进行正常的年、月、日、星期计时和显示功能。2)能利用实验系统上的按键实现年、月、日和星期的校对功能。3)用层次化设计方法设计该电路,编写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4)仿真报时功能,通过观察有关波形确认电路设计是否正确。5)完成电路设计后,用实验系统下载验证设计的正确性。2.2设计说明 年、月、日和星期的显示格式如图2所示。 年(高位) 年(低位) 月 日 星期 图2-1电子日历显示格式2.3设计报告要求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2)画出顶层原理图,写出顶层文件源程序。3)写出各功能模块的源程序。4)仿真各功能模块,画出仿真波形。5)书写实验报告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第三章 设计原理3.1设计思想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要实现电子日历的基础功能,必定要包含年、月、日和星期的功能模块,其中,日用三十进制计数器来实现,月用十二进制计数器来实现,年的低两位和高两位都是一百进制计数器,同时每个计数器都有显示输出端和进位输出端,同时低级别(如日)的进位输出要给较高级别(如月)的时钟输入端,以此类推,采用串行工作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完成了基础的计时和显示的功能。再按照由基础功能到增强功能的设计思路,要实现校时功能,要在之前电路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校时控制模块,增加两个按键来实现控制,按键1来选择校对哪一个模块,按键2选择校对到何值检测到按键2的一个上升沿,对应的计数器加1。3.2设计原理图电子日历时分秒部分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年月日部分与之同理,通过控制可以进行切换。译码驱动译码驱动译码驱动译码驱动译码驱动译码驱动年十位计数年个位计数月十位计数月个位计数日十位计数日个位计数校年控制电路校月控制电路分频器电路分频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图3-1电子日历实验原理图原理图说明: K1键是选择电子日历工作的模式,K2键提供上升沿(时钟功能)来使各计数模块加一,从而实现校时的功能。 模式0:正常计时显示 -K1不按 模式1:调整星期增加 -K1按下一次 模式2:调整日增加 - K1按下两次 模式3:调整月增加 - K1按下三次 模式4:调整年增加 - K1按下四次 CLK是外部1Hz输入时钟,作为秒的时钟输入,驱动整个电子日历工作运行。3.3工作过程 当1Hz时钟信号从CLK输入端输入时,K1没有按下时,系统从零开始处于正常的计时模式,并显示。低位计满归零并且向高位进1。如果此时按一下按键1,那么电子日历停止计时,工作于模式1,再通过按键2对分进行校时,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对时、日、月、年进行校时。当校时完毕,需要电子日历重新计时工作时,通过按下键1使系统工作与正常计时模式。第四章 设计结果4.1VHDL程序与仿真4.1.1秒与分模块秒与分模块为六十进制的计数器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NT60 ISPORT(CLK:IN STD_LOGIC;Q1,Q2: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UT:OUT STD_LOGIC);END CNT60;ARCHITECTURE ONE OF CNT60 ISSIGNAL Q11,Q2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11=Q11+1;IF Q11=9 THEN Q110);Q22=Q22+1;END IF;IF Q22=5 AND Q11=9 THEN Q22=0000;Q11=0000;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END PROCESS;Q1=Q11;Q2=Q22;END;仿真结果:图4-1 60进制计数器仿真图如上图所示当Q1、Q2计满60时,Q1、Q2都归零同时有一个进位输出脉冲,完成了六十进制计数器的功能,设计正确。4.1.2小时模块时模块为24进制计数器。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NT24 ISPORT(CLK:IN STD_LOGIC; Q1,Q2: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UT:OUT STD_LOGIC);END CNT24;ARCHITECTURE ONE OF CNT24 ISSIGNAL Q11,Q2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11=Q11+1;IF Q11=9 THEN Q110);Q22=Q22+1;END IF;IF Q22=2 AND Q11=3 THEN Q22=0000;Q11=0000;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END PROCESS;Q1=Q11;Q2=Q22;END;仿真结果: 图4-2 24进制计数器仿真图如上图所示当Q1、Q2计满24时,Q1、Q2都归零同时有一个进位输出脉冲,完成了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的功能,设计正确。4.1.3星期模块星期模块为“7进制”的计数器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WEEK ISPORT(CLK:IN STD_LOGIC; W: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UT:OUT STD_LOGIC);END WEEK;ARCHITECTURE ONE OF WEEK ISSIGNAL Q11: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11=Q11+1;IF Q11=7 THEN Q11=000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W=Q11;END;仿真结果:图4-3 7进制计数器仿真图如上图所示当W计满7时,归1,完成了“七进制”计数器的功能,设计正确。4.1.4日模块日模块原本有四种情况,大月为31进制计数器,小月为30进制计数器,平年二月为28进制计数器,闰年二月为29进制计数器。本文简化处理,统一记为30天。日模块为30进制计数器。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DAY ISPORT( CLK :IN STD_LOGIC; CQ1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CQ2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COUT :OUT STD_LOGIC);END;ARCHITECTURE ONE OF DAY ISSIGNAL CQ3,CQ4: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上升沿CQ3=CQ3+1;IF CQ3=9 THEN CQ30);CQ4=CQ4+1; END IF; IF CQ4=3 AND CQ3=0 THEN CQ4=0000;CQ3=0001;COUT=1; ELSE COUT=0; END IF; END IFEND PROCESS;CQ1=CQ3; CQ2=CQ4;END;仿真结果:图4-4 30进制计数器仿真图如图所示,仿真结果与设计要求一致,日模块的设计正确4.1.4月模块月模块为12进制计数器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MONTH ISport(clk :IN STD_LOGIC; cout :OUT STD_LOGIC; cq1,cq2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END ;ARCHITECTURE behav OF MONTH ISsignal cq3,cq4: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cq3=cq3+1;IF cq3=9 THEN cq4=cq4+1;cq3=0000; END IF;IF cq3=2 and cq4=1 THEN cq3=0001;cq4=0000;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 END PROCESS; -十二进制计数器 cq1=cq3; cq2=cq4;END;仿真结果:图4-5月模块仿真图如图所示月模块为12进制计数器,合设计要求,模块的设计正确。4.1.5年低两位模块年的高两位和低两位都为一百进制计数器,功能基本相同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YEAR ISPORT(CLK:IN STD_LOGIC;Y1,Y2: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YEAR;ARCHITECTURE ONE OF YEAR ISSIGNAL Q1,Q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Q1=Q1+1;IF Q1=9 THEN Q10);Q2=Q2+1;END IF;IF Q2=9 AND Q1=9 THEN Q2=0000;Q1=0000;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END PROCESS;Y1=Q1;Y2=Q2;END;图4-6 年低两位模块仿真图4.1.5年高两位模块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YEAR ISPORT(CLK:IN STD_LOGIC;Y3,Y4: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OUT:OUT STD_LOGIC);END YEAR;ARCHITECTURE ONE OF YEAR ISSIGNAL Q11,Q2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LK)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11=Q11+1;IF Q11=9 THEN Q110);Q22=Q22+1;END IF;IF Q22=9 AND Q11=9 THEN Q22=0000;Q11=0000;COUT=1;ELSE COUT=0;END IF;END IF;END PROCESS;Y3=Q11;Y4=Q22;END;仿真结果:图 4-7高两位年模块仿真图如图所示,高两位年模块为100进制计数器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正确。4.1.6校时模块 如原理图的说明部分所述,校时模块进行工作模式的选择,输入端设有控制按键K1,K2。K1进行模式的选择,K2的功能如同手动时钟脉冲,进行调时设置。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JIAODUI IS PORT(K1,K2:IN STD_LOGIC; WI,DI,MI,YLI,YHI:IN STD_LOGIC; WO,DO,MO,YLO,YHO:OUT STD_LOGIC);END JIAODUI;ARCHITECTURE BEHAV OF JIAODUI ISSIGNAL A: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BEGIN PROCESS(K1,K2) BEGIN IF K1EVENT AND K1=1 THEN A=A+1; IF A=5 THEN AWO=WI;DO=DI;MO=MI;YLO=YLI;YHOWO=K2;DO=0;MO=0;YLO=0;YHOWO=0;DO=K2;MO=0;YLO=0;YHOWO=0;DO=0;MO=K2;YLO=0;YHOWO=0;DO=0;MO=0;YLO=K2;YHOWO=0;DO=0;MO=0;YLO=0;YHONULL;END CASE; END PROCESS;END;仿真结果:图4-8 K1按下一次与两次,K2校正星期与日图4-9 K1按下三次,K2校正月图4-10 K1按下四次,K2校正年低两位图4-11 K1按下五次,K2校正年高两位图4-12 K1按下六次恢复正常如图,按键K1,K2能够完成电子日历工作模式的选择与调时校对的功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正确。4.1.7显示模式模块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ONTROL ISPORT(WL,WH,DL,DH,ML,MH,YL,YH,Y1L,Y1H: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Q1,Q2,Q3,Q4,Q5,Q6,Q7,Q8,Q9,Q: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END CONTROL;ARCHITECTURE ONE OF CONTROL ISBEGINQ10=Y1H;Q9=Y1L;Q8=YH;Q7=YL;Q6=MH;Q5=ML;Q4=DH;Q3=DL;Q2=WH;Q1=WL; END;4.2顶层设计与仿真顶层设计采样原理图输入方法,用以上的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分别生成元器件,在此基础上用“导线”对元器件进行连接,搭建原理图,完成系统的顶层设计,而不是利用元件例化程序去设计。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而言,采用原理图输入的设计方法思路更加清图4-13电子日历总体设计图4.3实验小结通过这次电子日历程序的设计,完成了硬件系统设计目标。加深了对EDA技术的理解,熟悉了QuartusII软件环境,熟练地掌握了基于VHDL硬件设计的整个流程,从设计编程到下载验证。通过对具体模块的编写,如CNT60模块,CNT24模块,DAY模块,MONTH模块,YEAR模块,JIAODUI模块,显示模块等,加强了自己分析问题及编程的能力,掌握编程时该注意的语法规则,理解进行系统设计时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最终实现了一个自己动手完成的电子作品,增强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对电子工程设计的浓厚兴趣。第五章 参考文献1 潘松 黄继业 EDA技术实用教程VHDL版(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王金明,杨吉斌.数字系统设计与Verilog HDL.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潘松 等 EDA技术与Verilog HD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4 江国强编著. EDA技术与实用(第三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曹昕燕,周凤臣.EDA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6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Mark Zwolinski. 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Alan B. Marcovitz Introduction to logic Design.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6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资料。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当表述,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1、论文结构及要求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1.1 题目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应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1.3 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4.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1/4。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1.4.3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1.6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1.7 附录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论文书写规定2.1 论文正文字数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0 000字。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12 00020 000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7 000字。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8 00010 000个外文单词。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3 0005 000字。2.2 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用B5纸计算机排版、编辑与双面打印输出。论文版面设置为:毕业论文B5纸、纵向、为横排、不分栏,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论文正文满页为29行,每行33个字,字号为小四号宋体,每页版面字数为957个,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页眉。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单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双数页眉的文字为“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的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2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线粗0.5磅)。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居中标于页面底部。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2.3 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2.4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节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2.5 论文正文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和表2。表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章第1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1.1.1 款1.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接排项 (1) 题序空2字书写,以下内容接排,有标题者,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表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节条款项一、 (一) 1. (1)居中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2.6 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出版地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2.7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2.8 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 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0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2.11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4)。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4中的例2)。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4中的例2)。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表格容量较大,必要时表格也可分为两段或多段(这只能发生在转页时),转页分段后的每一续表的表头都应重新排字,重排表头的续表上方右侧应注明(续表)字样。2.13 插图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2.13.1 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5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2.13.3 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2.13.4 坐标单位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数码像机图片),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2.14 附录理工类论文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附录顺序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及外文复印件等。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3、论文排版要求3.1 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名称格式要求纸张B5(182257),幅面白色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2.4 cm和2cm,页眉、页脚分别为1.8cm和1.7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页眉宋体字五号居中页码宋体字小五号居中3.2 封面(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填写姓名宋体字小三号, 行距固定值20磅 ,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大学楷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每字间空1格,要求字体居中年 月宋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日期为论文提交日期,要求字体居中3.3 封面2(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学院(系)宋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字体左对齐专业同上学生姓名同上学号同上指导教师同上答辩日期同上3.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单面打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3.5 中、英文摘要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标题摘要:黑体字小二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Abstract: Times New Roman体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段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4602-T 23-2024 旅游度假租赁公寓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 2025年街道城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增城法院招聘题库及答案
- 河南药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 DB37T 4921-2025企业科技诊断服务规范
- 往届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戴安全头盔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外科护理每章练习题库及答案
- 广汽丰田考试题目及答案
- 广东音乐考试题目及答案
- GB/T 18391.1-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1部分:框架
- 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与实践者课件
- 「东北大板」怎么红起来的
- midas分析设计原理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
-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起重机)
- 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医师多点执业劳务协议书(参考格式)
- 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评审报告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妊娠期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