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夏感教案_第1页
初一夏感教案_第2页
初一夏感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6 初一夏感教案 授者:五十中新区 朱菊花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 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 “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的感情。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6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学会鉴赏语言 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 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 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 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 现 1、梁衡:当代作家。 1946 年出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 黛色 主宰 磅礴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问题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6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何特点呢?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夏感”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是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 2、你在文章中读 到作者的情感了吗?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作者在文末直抒胸臆“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强烈地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大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感情,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 跳读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跳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你感受到作者的行文思路了吗? 学生阅读、思考、 作答,不足处互相补充 教师点评并予以归纳:作者抓住了紧张、热烈、急促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6 的感觉,从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三个方面行文,整篇文章思路严谨而流畅,开篇点题,中间分三层来写,分别照应“紧张”“热烈”“急促”,篇末直抒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样的行文方式使文章很有条理,井然有序,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启示作用。 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现 问题: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点拨指导: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 2、遣 词造句的角度 3、感官的角度 4、表达方式的角度 范例说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比喻形象地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盛夏的发展过程,新奇形象朴素自然;调动视觉感受,从形、色对比中突出夏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互动讨论,以“你问我答”的方式交流,教师下课堂予以指导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6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两组 教师点评作出总结:分析语言一定要找好角度,由对语言的分析可 知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表现力强、呈现出一种刚性气质。 图片欣赏,探究“情” 示图片,说说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选两组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对“在天地间升腾”的力量的惊叹;对田间地头“蓬蓬勃发”生命力的讴歌;对“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农人的敬意;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的黄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写 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老师示例: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夏之色为热的白 ,如沙滩 ,如船帆 ,充满着烈日的豪情。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6 冬之色为冷的灰 ,如枯枝 ,如铅云 ,标志着终极之后的空虚。 六、板书设计 根据简洁、明晰的要求,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老 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复习的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教学案发给同学后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夏感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春天的和煦,夏天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6 炽热,秋天的色彩,冬天的严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对四个季节的感悟也会有异。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赏 梁衡 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如何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的。 二、检查预习: 1、了解 作者:梁衡:山西霍县人。 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掌握词语 芊芊细草: 黛色: 磅礴: 贮满: 匍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6 秋波澹澹 三、 :师生研讨: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整体理解 你觉得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3、整体感悟 、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4、朗读,整体感知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主旨探究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紧张的夏天”呢? 6、语句赏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6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的景色描写也就充满了激情。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 、“这时他们已不是、而是、 、冲刺”。 、“春之色为冷、秋之色、”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什么? 7、品味语言: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提示: ? 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 1、修辞的角度; ?、遣词造句的角度; ?、多感官的运用 8、仿照下列句式 ,写一写“冬之色”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仿句: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6 生命。 ?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9、小组合作 文章最后写道: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四、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 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6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香。 六、结语、寄语: 踩着时间的脚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你,从往日充满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长成为如今充满激情活力的青少年。 我看到你,正从今时勃发热情的青少年,走向坚强伟岸的成年。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触摸到 了收获希望的喜悦。 在你身上,我听到了生命成长那紧张的脚步声。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 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 金的夏季吧! 七、作业: 1、课堂练笔:同学们学了本文后,一定也热爱夏天了吧,请以我心中的 秋或我眼中的秋为题,仿本文第三段写一篇 200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6 字左右的练笔。 2、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3、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夏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本单元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写夏,不做无病呻吟,而是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要求,以及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设置理念,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夏天特点。 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句中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6 表达效果。 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感情。 对于我所面临的普通中学重点班的七年级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因此目 标 1、 2 的实现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目标 3 的实现为教学难点,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用一学时完成教学任务,具体环节如下: 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尽。四时之景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朱自清先生钟情于春,他笔下的春让我们回味无穷;老舍先生偏爱冬,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也忍不住 心生怜爱,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却对夏有独特的情感,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感。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刚学的两篇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导入,这样的设 计联系了旧知,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能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6 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检测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读课文,思考:文章名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夏天景致?体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四读课文,作者 所描绘的画面是如何体现夏天的这些特点的? 五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气势。 设计意图:美文欣赏,反复品读是关键,因此本环节以朗读贯穿前后,以“感”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研讨逐步进入文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紧扣目标 1。 品味赏析 鉴赏情艺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模仿创作。 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文章的优美语句,我也精心收集了一些形象的图片,如“翻滚、扑打的 麦浪”、“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等, 通过这些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6 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 赏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