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会“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背景: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老师板书课题。 3、 指导生字“茅”。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学生写字) 4、 质疑:“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检查: (1)读准词语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辅助 统一 捆来 尊重 山冈 潺潺 时辰 吩咐 拜访 半晌 策略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疏疏朗朗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群雄纷争 (2)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 初步了解课文 (1)交流刚才质疑的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 指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理解“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知道“顾”是拜访的意思。(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课文思路,了解详略文中重点。 教师提示: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哪些自然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四、指导生字字形以及书写。 1、 同桌一起学习生字,找找难字。 2、 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 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2、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刘备 诚心诚意) 二、学习课文 (一)教学板块之一 打开思路: 1、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2、学生读书思考 3、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6处) 4、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5、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6、表演?那可是很难的,不仅要念好台词,还得有表情、动作,不过,可以试一试。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准备,相互提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 交流,理解课文精髓: #61548;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发散。 #61548;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61548;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61548;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D、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61548;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现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二)教学板块之二 1、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指名学生读)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3、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三)教学板块之三 1、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2、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3、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4、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这句话特别吗?(这句话用了比喻) (2)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 (3)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4)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5)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6)学生练读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6、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7、学生交流。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8、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迁移练习,练习写话。 1、师:隆中美不美?(光盘:请你欣赏) 2、指名朗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3、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4、学生默读研究 5、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6、指导朗读,读出美感。 7、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