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国古代文学付林鹏.ppt_第1页
绪论中国古代文学付林鹏.ppt_第2页
绪论中国古代文学付林鹏.ppt_第3页
绪论中国古代文学付林鹏.ppt_第4页
绪论中国古代文学付林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第一编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 20132013年秋季年秋季 付林鹏,山东潍坊人,文学博士。现付林鹏,山东潍坊人,文学博士。现 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 先秦两汉文学及国学方面的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及国学方面的研究。 网络:网络: 电子信箱:电子信箱: 引言 v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v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下平。 v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於至善。 v七步骤:知、止(知道目标)定(志有定 向)静(心不妄动)安(所处而安) 虑(处事周详)得(得事之宜) v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v格物:探究事理,意在明理;致知:获得知 识,意在通理。 v诚意,毋自欺也,意在知己;正心,去其私 欲,意在明己。 v学习的途径: v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 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谓之大成。 v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学生 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 v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 v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 v三是学这样与人相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 v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v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张载经学 理窟 推荐教材推荐教材: : 袁行霈主编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5年版。年版。 推荐作品选:推荐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上编1 1、2 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06年版年版 袁行霈主编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第1 1卷卷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72007年版年版 目目 录录 vv 绪绪 论论 vv 第一章第一章 上古神话上古神话 vv 第二章第二章 诗诗 经经 vv 第三章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先秦叙事散文 vv 第四章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 vv 第五章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屈原与楚辞 重点提示: 了解文学的起源与先秦文学的形态 绪 论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最早认为文学来自天神,夏启偷九歌九辩 改编为九招 古希腊宙斯与记忆女神曼摩辛生的九个文艺女神,掌管 诗歌、音乐、戏剧、舞蹈等。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源头 目前的说法: 1、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认为文学的起源有两个原因,一是模仿的本能,二 是对模仿的作品感到的“快感”。 2、游戏说:德国作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认为艺术就是人用来发泄过剩精力的一种游戏。 3、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原始人狩猎之前要进行祷告,祈求神灵保佑,那念 念有词的祷告和手舞足蹈的动作,便是最原始的诗歌和 舞蹈,艺术就起源于这种巫-术礼仪活动。 v4、情感说:英国诗人雪莱;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v 认为人类自孩童时起就具有表现自己感情的本能,高兴 了就笑,痛苦了就哭,这种本能进而从声音、语言、形体上 表现出来,就成为音乐、文学、舞蹈等等。 v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诗 本于性情”等等 v 5、 劳动说: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v 鲁迅门外杂谈: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 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体现了复 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 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就是创作。 传说时期的文学 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 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 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 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 建(一作达)帝功,七曰依 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尚书尧典亦载:予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传说时期的文学 吕氏春秋音初载: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实始作为南音。” 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礼记郊特牲所载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 泽! 原始文学的特点 A口头相传,无文字记载; B集体创作,在劳动中流传; C有节奏韵律,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 D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无阶级性。 神话的出现 鲁迅:“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 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 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 略第二篇)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逐渐 脱离了传说时期。现在所知最古的文 字是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这是中 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和标志。河南舞阳 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 甲骨上所显示的锲刻符号,其个别形 体与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相似, 这很可能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 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 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 骨 文 铭 文 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殷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卜。占卜涉及狩猎、农业、 祭祀和战争等。 卜辞是我国最早的散文。内容简单,形式朴拙,文字 省略,不成篇章。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 三、诗乐舞相结合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礼记檀弓 )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礼记乐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第二节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 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 有文学意味。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由宗教颂赞祷 祝诗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 诗这样一个过程。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 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 都难以确指。 一、由巫到史的嬗变 巫觋(xi)多懂音律善歌舞,在夏商或周初,出于巫术 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应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的宗教性。 部分商周铜器铭文: 史家记事文字 周文王时代由鬼神人(以德配天),史官发展了 人事方面的职能,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参与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 史官逐渐从原始宗教中解脱出来。 春秋 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崇尚道德、礼乐制度(等级出现),贵族文化产 生;民间歌谣作者为平民。 三、士阶层的出现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产生壮大,文化知识转移到士的 手里 先秦文学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诗经商颂五篇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是用于祭 祀。 周易某些卦爻辞与巫文化有关。 尚书: 禹贡和甘誓 第四节第四节 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二、礼乐文化与周文学: 西周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巫术色彩渐减,更加 关注历史社会人生。 史学意识与史官文化 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 和谐、典雅。婉而多讽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