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铁路客运专线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铁路客运专线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铁路客运专线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铁路客运专线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SBJTKSY0316文件类别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轻集料检测操作细则修改状态0版 次C 版16.1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用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6.1.1水泥16.1.1.1 质量标准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16.1-1的规定。表16.1-1 水泥的技术要求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比表面积350m2/kg(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280m方孔筛筛余10.0%(普通硅酸盐水泥)3游离氧化钙含量1.0%4碱含量0.80%5熟料中的C3A含量8%,氯盐环境下10%6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0.06%(预应力混凝土)注:1 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2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16.1.1.2 检验方法烧失量和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的含量按GB/T1761666进行,氯离子含量试验按JC/T420进行,比表面积、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按相应水泥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16.1.1.3 检验要求水泥的检验要求应满足表16.1-2的规定: 表16.1-2 水泥的检验要求 序 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1烧失量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水泥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 t(袋装水泥每200 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氧化镁3三氧化硫4细度5凝结时间6安定性7强度8碱含量6助磨剂名称及掺量10石膏名称及掺量11混合材名称及掺量12熟料C3A含量16.1.2矿物掺合料16.1.2.1 质量标准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6.1-3的规定。 表16.1-3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1细度,%20122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23需水量比,%1051004烧失量,%5.03.05含水量,%1.0(干排灰)6SO3含量,%3.07CaO含量,%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注:因条件所限当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在其他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况下,经试验证明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16.1.2.2 检验方法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氧化钙按GB15662005进行;氯离子含量按GB/T187362002进行。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6.1-4的规定。 表16.1-4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MgO含量,%142SO3含量,%4.03烧失量,%3.04氯离子含量,%0.025比表面积,m2/kg3505006需水量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数,%,28d65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含水率、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烧失量按GB/T180462000进行;需水量比、氧化镁含量、碱含量按GB/T187362002进行。硅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6.1-5的规定。 表16.1-5 硅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烧失量,%62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23SiO2含量,%854比表面积,m2/kg 180005需水量比,%1256含水率,%3.07活性指数,%,28d85烧失量、氯离子含量、二氧化硅含量、比表面积、需水量比、含水率、活性指数按GB/T187362002进行。16.1.2.3 检验要求 矿物掺合料的检验要求应满足表16.1-6的规定。 表16.1-6 矿物掺和料的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粉 煤 灰细度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20 t为一批,不足120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烧失量含水率需水量比SO3含量CaO含量碱含量Cl-含量磨 细 矿 渣 粉比表面积同上同上同上烧失量MgO含量SO3含量Cl-含量含水率需水量比碱含量活性指数硅 灰烧失量同上同上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30 t为一批,不足30 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Cl含量SiO2含量比表面积需水量比含水率活性指数16.1.3细骨料16.1.3.1 质量标准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表16.1-7的规定。 表16.1-7 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级配区筛孔尺寸,mm区区区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0160.3156580627085550.160100601006010060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16.1-7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级 3.73.1中级 3.02.3细级 2.21.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6.1-7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允许使用。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不超过8%。细骨料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6.1-8的规定。 表16.1-8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 项目质量指标C30C30C45C50含泥量,%3.02.52.0泥块含量,%0.5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氯离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65。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细骨料的碱活性应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当采用以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人工砂及混合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16-10的规定。 表16.1-10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C45C50石粉含量(%)MB1.4010.07.05.0MB1.405.03.02.016.1.3.2 检验方法细度模数、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按JGJ5262进行。人工砂或混合砂的石粉含量、压碎指标按GB/T146842001进行。碱活性首先采用TB/T2622.11668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检验,然后采用TB/T2622.52002对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进行测定。16.1.3.3 检验要求细骨料的检验要求应满足表16.1-11的规定。 表16.1-11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1细度模数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其中有机物含量每3月检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吸水率3含泥量4泥块含量5坚固性6云母含量7轻物质含量8有机物含量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0Cl-含量11碱活性16.1.4 粗骨料16.1.4.1 质量标准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表16.1-12的规定。若粗骨料为碎卵石,碎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表16.1-12的规定。表16.1-12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岩石种类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火成岩碎石162030101213卵石1612注: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应符合表16.1-13的规定。 表16.1-13 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 结构类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损失率,%85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6.1-14的规定。表16.1-14 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项目 强度等级C30C30C45C50含泥量,%1.01.00.5泥块含量,%0.25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10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氯离子含量,%0.02碎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当深于标准色时,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小于0.65。粗骨料的碱活性应首先采用岩相法检验。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16.1.4.2 检验方法松散堆积密度、紧密空隙率、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吸水率、压碎指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岩石抗压强度按JGJ5362进行。氯离子含量按GB/T146852001进行。碱活性首先采用TB/T2622.11668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检验。若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则采用TB/T2622.52002对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进行试验;若骨料含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矿物,则采用TB/T2622.41668对骨料的碱碳酸盐反应膨胀率进行试验。16.1.4.3 检验要求粗骨料的检验要求应满足的规定。 表16.1-15 粗骨料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1颗粒级配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岩石抗压强度3吸水率4空隙率5压碎指标6坚固性7针片状颗粒含量8含泥量6泥块含量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1Cl-含量12有机物含量(卵石)13碱活性16.1.5外加剂16.1.5.1 质量标准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表16.1-16的要求。 表16.1-16 外加剂的性能 序号项 目指 标备注1水泥净浆流动度,mm2402硫酸钠含量,%10.03氯离子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6含气量,%3.0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4.5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7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60min15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8常压泌水率比,%206压力泌水率比,%60用于泵送混凝土时10抗压强度比,%3d1307d12528d12011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2收缩率比,%135 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外加剂的匀质性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16.1.5.2 检验方法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净浆流动度、碱含量按GB/T80772000进行。减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常压泌水率比、对钢筋的锈蚀作用、相对耐久性指数、收缩率比按GB80761667进行;压力泌水率比、坍落度保留值按JC4732001进行。16.1.5.3 检验要求外加剂的检验要求应满足表16-17的规定。 表16.1-17 外加剂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要 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 样 试 验 检 验1匀质性每品种、每厂家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 t为一批,不足50 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水泥净浆流动度3硫酸钠含量4Cl-含量5碱含量6减水率7坍落度保留值8常压泌水率比6压力泌水率比10含气量11凝结时间差12抗压强度比13对钢筋的锈蚀作用14耐久性指数15收缩率比16.1.6 水16.1.6.1 质量标准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16.1-18的要求 表16.1-18 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 项目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54.54.5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计),mg/L50010003500硫酸盐(以SO42-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150015001500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60%。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表16.1-18的规定。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16.1.6.2 检验方法有害物含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按JGJ6386进行。碱含量按GB/T1761666进行。16.1.6.3 检验要求 水的检验要求应满足表16.1-16的规定。表16.1-16 水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抽 样 试 验 检 验1pH值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新水源;同一水源的水使用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2不溶物含量3可溶物含量4氯化物含量5硫酸盐含量6碱含量7凝结时间8抗压强度比16.2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16.2.1 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16.2-1的要求。表16.2-1 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电通量(56d),CC3020002500C30C4515002000C5010001500注: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还应分别满足表16.2-2、表16.2-3及表16.2-4的规定。16.2.2 氯盐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A. 2的要求。表16.2-2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L1L2、L3L1L2、L3电通量(56d),C10008001500100016.2.3 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16.2-3的要求。表16.2-3 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H1、H2H3、H4H1、H2H3、H4电通量(56d),C120010001500100016.2.4 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满足表16.2-4的要求。表16.2-4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D1、D2、D3、D4D1、D2、D3、D4D1、D2、D3、D4抗冻等级(56d)F300F250F20016.2.5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电通量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附录A进行。 抗冻性按GBJ8285进行,试验龄期为56d。当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耐久性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当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耐久性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16.3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选定配合比的要求16.3.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16.3.2 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如下基本规定:16.3.2.1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应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矿物掺和料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16.3.2.2 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 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 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 kg/m3。16.3.2.3 不同环境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表16.3-1的规定。表16.3-1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 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1)(2)(1)(2)(1)(2)碳化环境T10.552800.602600.65260T20.503000.552800.60260T30.453200.503000.50300氯盐环境L10.453200.503000.50300L20.403400.453200.45320L30.363600.403400.4034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453200.503000.50300H30.403400.453200.45320H40.363600.403400.40340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453200.503000.50300D30.403400.453200.45320D40.363600.403400.40340磨蚀环境M10.503000.552800.60260M20.453200.453000.50300M30.403400.453200.45320注:“(1)”表示最大水胶比,“(2)”表示最小胶凝材料用量。16.3.2.4 不同环境条件下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表16.3-2的规定。表16.3-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1)(2)(1)(2)(1)(2)碳化环境T1,T2,T30.602800.652600.65260氯盐环境L1,L2,L30.602800.652600.6526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503000.50300H3*H4*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503000.50300D3*D4*磨蚀环境M10.552800.602600.65260M20.503000.552800.60260M3*0.503000.50300注:1 “(1)”表示最大水胶比,“(2)”表示最小胶凝材料用量。2 “*”号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16.3.2.5 当化学侵蚀介质为硫酸盐时,除了配合比参数应满足表16.3-1和表16.3-2的规定外,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还应满足表16.3-3的规定,且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附录B检验不得小于0.8。表 16.3-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水泥品种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的掺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H1普通硅酸盐水泥82030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300H2普通硅酸盐水泥82533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030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300H3,H4普通硅酸盐水泥63036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536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2036016.3.2.6 混凝土中宜掺加符合本指南要求且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16.3.2.7 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16.3-4的规定;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16.3-4的规定外,还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应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附录C试验证明抑制有效。表 16.3-4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注:1 “*”号表示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2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3 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长期处于水下或潮湿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高含盐碱地、海水、含碱工业废水或钠(钾)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4 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60年的混凝土结构,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16.3.2.8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和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16.3.2.6 混凝土的入模含气量宜满足16.3-5的规定。表 16.3-5 混凝土含气量环境条件混凝土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D1D2、D3D4含气量,%2.04.05.05.516.3.2.10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确定。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坍落度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的规定。16.3.3 混凝土的配合比可按下列步骤计算(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均以胶凝材料总量百分率计)、试配和调整:16.3.3.1 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可根据本附录C、二的要求进行选定。16.3.3.2 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16.3-4、16.3-2的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16.3.3.3 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或砂率,调配出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表观密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试拌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在15 L以上。该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16.3.3.4 适当改变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料掺量、外加剂掺量或砂率等参数,调配出拌和物性能与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个。16.3.3.5 按要求对上述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对比试件,按规定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其中,抗压强度试件每种配合比宜制作4组,标准养护至1d、3d、28d、56d时试压,试件的边长可选择150mm或100mm(强度等级C5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边长应采用150mm);抗裂性对比试验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16.3.3.6 从上述配合比中优选出拌和物性能和抗裂性优良、抗压强度适宜的一个或多个配合比各成型一组或多组耐久性试件,按规定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混凝土耐久性试件的制作及试验按混凝土长期性及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进行(其中,抗冻性按快冻法),电通量试验方法参见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附录A。16.3.3.7 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16.3.3.8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拌和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根据实测拌和物的表观密度,求出校正系数,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校正(即以理论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后获得的配合比作为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校正系数 = 实测拌和物表观密度/理论配合比拌和物表观密度16.3.3.6 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或施工要求时,应重新根据本附录16.3-1的要求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并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试拌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16.3.3.10 当混凝土的原材料品质、施工环境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16.4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要求16.4.1 在搅拌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表16.4-1的要求采用专用设备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抽检。表16.4-1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验要求检验项目频 次增实因素(仅指干硬性混凝土)搅拌站首盘混凝土。在浇筑地点每5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每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至少2次。水胶比 (需要时检测)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每班至少1次匀质性新建搅拌站(楼)首次搅拌混凝土前检验结果应满足混凝土配合比及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相关要求。各种拌和物性能测定值与要求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宜控制为:坍落度20mm;水胶比0.02。新建搅拌站首次搅拌混凝土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 6142)的规定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匀质性进行检验。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匀质性时,可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的部位采取混凝土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2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3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16.4.2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表16.42、16.43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16.4-2 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普通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抗压强度每班、每一结构部位至少各一组每100m3混凝土至少各一组56d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另按规定频次)56d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 轨枕轨枕板轨道板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抗压强度每班至少各一组每100m3混凝土至少各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弹性模量28d或56d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28d或56d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试件弹性模量28d或56d标准养护试件弹性模量管桩电杆接触网支柱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抗压强度每班至少各一组每100m3混凝土至少各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弹性模量28d或56d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28d或56d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试件弹性模量28d或56d标准养护试件弹性模量预应力梁同条件养护试件脱模抗压强度每件预制箱梁底板、腹板和顶板至少各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初张拉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终拉/放张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28d抗压强度每件预制梁至少2组标准养护试件28d抗压强度每件预制梁至少4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初张拉时弹性模量(当需要时)每件预制箱梁底板、腹板和顶板至少各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终拉/放张时弹性模量标准养护试件28d弹性模量表16.43 混凝土施工试件耐久性试验指标检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频 次1抗渗性(当设计需要时)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每5000m3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2电通量(当设计需要时)3抗冻性(当设计需要时)1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的有关规定,但预应力混凝土、蒸养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它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2 对于用于施工过程控制的现场混凝土试件,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在与实际结构相同的条件下成型和养护。3 对于用于强度评定和耐久性抽检的现场混凝土试件,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并在与实际结构相同的条件下成型。当混凝土结构采用自然养护时,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再进行试验;当混凝土结构采用蒸汽养护时,试件应先在与实际蒸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养护,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后再进行试验。16.4.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更换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主要原材料,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并对新选定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分别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16.4.4混凝土拆模且养护结束后的实体混凝土的质量按表16.4-4的要求和下列途径进行检测:表16.4-4 实体混凝土质量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表面裂缝宽度每一结构或构件不少于3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混凝土小于1m3的单个构件不少于5个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电通量(当需要时)同标段、同施工工艺、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进行一次抽检。每20000m3混凝土抽检一次。气孔间距系数(当需要时)1应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当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外力裂缝时,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2 当对实体混凝土强度有疑问时,可依据TB104262004,采用后装拔出法间接测定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定宜在56d左右的龄期进行,要求测得的强度均值不低于设计值或规定的数值。当不满足要求时,可用钻芯取样法进行校核。3 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测定现场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实际厚度不低于设计值。当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混凝土保护层凿开实测。4 当对实体混凝土耐久性有疑问时,可依据TB10426对钻芯取样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16.4.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 对梁类、 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3 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检定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16.4.6 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可采用目测或用放大镜对接头进行外观检验。接茬面周边应看见挤出修补材料,不得留有缝隙。当对修补质量有怀疑时,可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