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1 / 4 从课堂教学实录到课堂教学案例 [推荐理由:对教学案例写作的指导详细、具体、有用,从中还能学到积累素材的方法。 ]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其基本素材是课堂教学实录。但是阅读一篇课堂教学案例并不是观看一盘教学录像带,由实录到案例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将课堂教学实录转化为案例的写作过程,是对实录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是提高案例的教育学价值的核心环节。 在实录撰写成案例过程中,实录材料的搜集、案例主题的确定、实录到案例的转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项内容。以下是以《在全班讨论中,他站在学生的》(刊于《上海 教育科研》 2016 年第 6 期)这篇案例为例,阐述从课堂教学实录到课堂教学案例的转写要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篇由案例非当事人撰写的案例。 -、实录材料的搜集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案例素材的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实录内容和访谈内容,将这两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就形成了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素材。 课堂教学实录内容是通过案例撰写者深入课堂,按照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分类,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实地搜集相关课堂教学信息而获得。在实录内容的搜集过程中,观察者应当仔细观察,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课堂上的各 种信息。当案例主题在观察前已经十分清晰时,观察和记录的目的应当十分明确,观察人员注意的焦点应当集中于案例主题;而当2 / 4 案例主题在观察之前尚未确定时,则需要观察者要有比较广泛的注意视野,要及时地将各种信息进行记录,作为案例的第一手素材,以备将来确定案例主题所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的同时,为了全方位地获得有用的案例素材,还需要对与课堂外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捕捉,一方面这是案例的背景材料的搜集所需要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实录内容。在《在全班讨论中,他站在学生的》这篇案例素材的搜集中,为了了解更多的背景材料,使案 例的素材更丰富,撰写者在案例素材采集的近二个月里,听课 7、 8 次,每次听课都进行详细的课堂实录。在课间,还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谈,了解一些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反馈信息。每次课后与案例当事人江老师的深人研讨更是为案例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其中许多内容后来就成为了案例的有机组成部分。 访谈的内容也是课堂实录的重要补充,通过访谈可以获得许多课堂外的信息,为案例撰写者理解和解释课堂上的一些活动提供帮助。如果是案例的非当事人,在案例素材采集中与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访谈因此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访谈中,访谈的对象包括任 课教师、任课班级学生、学校的有关领导等;访谈的内容可以是为案例撰写的需要而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感而发的;访谈的方式可以是对答式的,也可以是研讨式的,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漫谈式的。访谈获得的信息可以根据案3 / 4 例内容的需要,适当地穿插到案例中,作为案例有机组成部分。如《在全班讨论中,他站在学生的》案例中关于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性的原因的原始素材并不是课堂活动的实录,而是在课间与学生交谈时获得的信息,由于案例内容的需要,这部分内容就被放到了案例背景部分中。 当然,作为案例的当事人,课堂 教学实录可以是自己的教学录像带,也可以是自己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回忆,也可以请其他老师对自己的某一次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记录。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将自己平时记录下来的教学日志、笔记、随笔、观察记录、信件、学生作品以及其他教师共同讨论、进行评课分析的内容作为必要的课堂实录补充内容仍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当包括对学生进行访谈的相关材料,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感受等等。 无论是作为当事人还是非当事人,在课堂教学实录的过程中,录音机、摄像机等机器是非常好的记录手段,观察者可以借助于这些机器进行现场记录。但是在这些机器的运用中,特别是摄像机的运用,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拍摄技术及拍摄角度对案例素材的搜集所产生的影响。比如在使用固定式摄像时,由于拍摄角度固定,摄像机记录下来的活动或只有教师的活动、或只有学生的活动、或只有部分学生的活动,不能将课堂教学活动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影响了材料获取的全面性;即使是使用移动式的摄像,由于摄像者的注意范围有限,也难免会4 / 4 顾此失彼。因此,在使用这些机器进行实录时,一方面可以由案例撰写者、至少是参与案例撰写研究讨论的人员亲自拍摄,这样拍摄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拍摄内 容;另一方面摄像实录的方式一定要与笔录相结合,使两者互相补充,以保证案例素材搜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案例主题的确定 案例的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案例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教学案例的教育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主题。在课堂教学实录转写成案例的过程中,案例主题是在转写中对素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