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doc_第1页
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doc_第2页
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doc_第3页
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doc_第4页
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应急演练方案一、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校区(3-7年级)有教学楼1栋,楼高3层,宿舍楼一栋,宿舍楼有一处通道,有1大操场。全校共有30个教学班,约有1200名学生,大约100名左右教职工,1幢教学楼有2处疏散通道。2、一二年级校区教学班19个,约有学生900人,教职工约50人,疏散通道1处,1处操场。二、演练机构设置 1、成立杭州XX学校地震灾害应急疏散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 长:朱福灿副组长:赵路组 员:全体行政人员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地震发生后,组织所有师生按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并维护疏散场地的秩序和保障安全。及时清点、统计上报人数。 (5)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三、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应对危险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实际演练要达到以下目的: 1、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险的方法。 2、让学生熟悉疏散途径路线和应急避险集中地点。 四、演练内容:防震自救演练;疏散演练(含防踩踏演练)。五、演练、疏散地点:操场六、演练时间:5月12日中午午管时间七、应急演练程序1、地震发生演练:地震发生后,每个教室的师生立即双手抱头,以课桌、墙角为掩体躲避起来。2、疏散演练:所有师生从教学楼疏散到操场指定地点。八、演练启动方式1、应急避震自救演练:信号由发出。听到“地震发生”的(铃声)信号后,每个教室的师生要立即开始演练:双手抱头,以课桌、墙角为掩体躲避起来(演练设置)。(若实际发生地震,要按情况和所处的位置,自己选择自救办法) 2、消防演练紧急疏散(含防踩踏)演练:铃声信号发出。听到疏散信号后,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从教学楼的指定通道、按疏散顺序和路线,有条不紊地向操场指定地点集结。九、演练安排及要求: (一)、防震自救: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师生立即开始演练,应做到:1、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上课教师尤其要稳定学生情绪、维持秩序,力求保持安静。听到指挥的信号后由上课教师立即组织学生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1)上课(含自习辅导)时间:在教室内的学生,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2)下课时间:在走廊的同学,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蹲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3)就餐时间:在餐厅就餐时,一般人员较多,当感觉地震来临时,大家尽可能蹲到餐桌椅边或靠墙角蹲下,切勿站立。 2、上课教师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3、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二)、紧急疏散:(等到危险结束后,为了防止有次生的危险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危险。)1、当听到疏散的(铃声)信号后,不带任何物品,迅速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应做到:(1)牢记疏散安排、顺序和疏散路线。(2)有顺序地疏散,在出教室门时,不准学生互相拥挤,避免跌倒,出现踩踏事故。(3)有秩序地疏散,老师指挥学生排队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4)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5)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双手抱头继续保持下蹲姿势,保护头部。2、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由正在上课的老师负责疏散。每班靠门的前后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有两道门的教室,一半学生从前门出,另一半学生从后门出,分男女生两路纵队下楼梯;只有一道门的教室,分男女生两路纵队出门下楼梯。出门后不要等候,尽量靠墙走。上课负责疏散的教师随学生一起疏散。没课的教师,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楼层的楼梯口指挥、疏导学生:语文、数学或艺体教师在所教班级楼层疏散楼梯处,楼梯口和楼梯休息平台都要有教师,自行调节;待全部学生疏散后才能到学生集结地集结。撤离途中,各楼层要相互照应,教师要有全局,不能只管自己的那一段。如出现拥挤摔倒,指挥疏散的教师或摔倒学生后面的学生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老师招呼学生停下,等秩序恢复后,再顺序撤出。3、疏散顺序:坚持先底层后高层的原则。不准走回头路、不能掉队。行进时学生之间不用拉手。上一楼层的学生看到下一楼层的学生走完后立即跟上。疏散时保持安静,不讲话。 十、演练结束:1、各班学生集中到位之后,班主任或上课负责疏散的教师立即清点人数,并向疏散组组长报告。安全保障组清点教职工人数,向疏散组组长报告。最后由疏散组组长报告总指挥,总指挥对演练过程进行点评总结后,各班有序回教室。各班级逃生示意图教学楼逃生示意图办公室办公室 西侧办公室 办公室楼梯WC602 603 604 701 702办公室办公室 楼梯 东侧 601 505 504 503办公室 502 501 办公室 办公室WC 电脑室 304 305 306办 公 室WC 309 308310 307 303 302 301 办公室科学教室WC 音乐教室 404 405 406办 公 室WC 401 402办公室 403 407 408 409各楼层疏导负责人(提前三分钟到岗,明确职责):(东侧楼梯总负责人:余杰,西侧楼梯总负责人:文超) 1楼正面走廊: 西侧楼梯口(焦净净)、走廊中间(唐丽华)、东侧楼梯口(徐娜) 1楼背面走廊: 西侧通道(张妍宁)、走廊中间(麻宏花)、东侧通道(徐华芳)1-2楼梯间: 西侧楼梯间(张丹萍)、东侧楼梯间(徐青) 2楼正面走廊:西侧楼梯口(沈金凤)、走廊中间(张桂华)、东侧楼梯口(李琳) 2楼背面走廊:西侧通道(严丽萍)、走廊中间(叶婧)、东侧通道(陈燕仁) 2-3楼梯间: 西侧楼梯间(王强)、东侧楼梯间(吴亚萍) 3楼正面走廊:西侧楼梯口(王海娇)、走廊中间(王丽娜)、东侧楼梯口(张玲玲) 3楼背面走廊: 西侧通道(李亚珍)、走廊中间(王珍珍)、东侧通道(贾许霞) 一楼正面:听到警报铃后,按照班级内疏散方式,快速到操场的指定位置集合一楼背面: 西侧 404 东侧 405406二三下楼顺序: 东侧楼梯( 依次):301302303306305501502702701604 西侧楼梯(依次):308309310307304505601504503602603宿舍人员疏散负责人:宿舍管理人员:听到警报声后,请宿舍管理人员立即撤退到操场上防震疏散演练应急预案: 警报响起后,由各班级正副班主任带领进行(如副班主任有岗位安排,请相邻的两个班相互照顾一下)各班按照顺序有序的疏散到操场,按照升国旗队形集合。防震疏散演练完成后,按照升旗退场路线有序的回教室。疏散集合地点:操场位置安排: 队形按照升国旗队形,不需要候场流程安排:听到报警铃声后各班学生马上起立,听从班主任的指挥,一楼的班级迅速到教室外空地集合,二楼三楼的班级按照班级逃生方法有序疏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分别在各班级队伍的前后两端。各班尽量快速排好队伍,同时按照以往的下楼顺序尽快下楼,中间不耽误时间,不过需要保持秩序,不能一哄而上,以免发生意外,各个走道、转角的老师维持好秩序,各班有序下楼,不相互推搡。各个楼层的学生下楼后,各转角和楼道的老师迅速撤离到操场,并且维持好秩序。最后所有班级在操场上整理好队伍,报告人数总结后,各班带回教室。 201 202 203 204 205 206三楼由205.206先走01依次下楼(统一每班2列队伍) 207 208 209 210 108 109在207下楼后205班跟上二楼由108.109先走07依次下楼(提议每班2列队伍) 103 104 105 106 107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