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ppt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ppt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ppt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ppt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广东 香山(今中山)人,名文, 号逸仙。化名中山樵。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国” 的口号,第一次把爱国和忠君 作了严格的区分。他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领导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他创立了中 国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 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并被尊 称为“国父”。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刻的感受。 青少年时代,孙中山崇拜洪秀全,称其为“反 清第一英雄”,自称“洪秀全第二”。 在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期间,因抨 击清政府,慷慨论国事,被称为“四大寇”之一。 1894年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摈弃改良尝试 ,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创立兴中会 1894年底,孙中山在檀香山(今夏威夷)创立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正式开始从事反清革命。 兴中会的成立的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 兴中会领导的两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1895.10) 广州起义失败,“举国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 惠州起义(1900.10) 惠州起义再次失败,但“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宣传家:章太炎、陈天华、邹容等 报刊:苏报、国民报、 中国女报 游学译编 等 著作:革命军、警世钟 猛回头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革命团体 活动区域 领导人 华兴会 两湖地区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江浙地区 蔡元培 科学补习所 湖北地区 刘静庵等 岳王会 安徽 陈独秀等 猛回头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 ,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 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 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 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 拱手降洋。拱手降洋。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 ,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 我,大国民,气吐眉扬。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它是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为基础建立的。同盟会实行西方式三权分立原则,在国内 外设立若干支部。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黄兴为同盟会执行庶务,实际主持同盟 会日常工作。 同盟会的纲领是它的16字誓词,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他的成立标志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中山手书中国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 的16字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以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 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 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 象。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 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 为国民共享。 局限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 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着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 义。他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革 命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 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 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列宁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政府“新政”丑剧和阶级矛盾急剧激化 清政府“新政” 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特 别是巩固满清贵族的权力。 但是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丑剧,“皇族内阁”的粉墨登场,则 使原本支持清政府的君主立宪派极为不满,也使汉族地方实力 派深感寒心。因此他们可能在革命高潮到来时,背弃清政府, 投机革命。 清政府为了推行所谓“新政”,不断向人民加捐加税。人民 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人民的反抗也越来越剧烈。 总之,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彻底孤立 了自己,使自己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已经无法继续照旧统治下 去了。 ()全国革命形势高涨 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压迫和剥削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 堪言。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巨额的外债、无穷无尽的捐税 ,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了。 20世纪初,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遍及 各地。19021911年间,全国各地民变达1300多起,其中著 名的有山东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长沙饥民的抢米风潮等。 在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些爱国运动影响广 泛,如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英货、日货和德货运动,以及 收回利权运动等,其中保路运动更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为辛亥 革命创造了条件。 总之,辛亥革命前夕,全国的革命形势已经是“山雨欲来 风满楼”,一场革命大风暴即将来临。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 为实现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的目标,同盟会 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云南河口起义、广东 惠州七女湖起义、广西钦州起义等。这些虽然都失败了, 但都或多或少地打击了清政府,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其中,1911年4月由黄兴 亲自指挥的黄花岗起义 更是直接揭开了辛亥革 命的序幕。 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武昌首义和各地响应 武昌首义 1911.10.10,辛亥革命爆发,因辛亥革命是从武昌起 义开始,故称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有其深刻的原因。 经过湖北地区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的长期宣传 、组织、准备,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武昌打 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经过一夜的战斗,革命军占领了武 昌城,三天内占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 首义取得胜利。 ()各地响应 武昌首义的胜利打开了清政府统治的一个 缺口,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地区的革命党人,各地 纷纷起义响应。那些对清政府不满的君主立宪派和 汉族地方实力派,也在革命洪流滚滚而来时投机革命, 宣布脱离清政府。 到1911年底,全国有17个省区宣布起义,脱离清政 府的统治。腐朽的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封建帝制的覆灭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 退位。它宣告在中国统治200多年的清王朝寿寝正终,同 时也标志着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月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政府。 国体资产阶级专政 政体民主共和体制 施政纲领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发 展民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 但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法典。主要体现在: 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它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 财产、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选举、被选举等民主 权利。 临时约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 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 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从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 无法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 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 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 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 国主义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 运动的高涨。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 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列宁 三、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辛亥革命时期,在各种风云际会中,袁世凯似乎成了“ 众望所归”的人物。 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以北洋军为打手,一步步地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爬上最大独裁者的宝座。 袁世凯先以种种手段迫使南京临时政府方面作出许诺, 只要他能让清朝宣统皇帝退位,并宣布赞成共和,就把临时 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然后又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段迫使清帝 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 退位。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3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 去临时大总统职。随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失 去了政权,袁世凯窃取了政权,标志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为了挽回辛亥革命的成果,恢复 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是这些运动都无不 以失败而告终。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终结。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 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 ,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 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64页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起来破坏革命,反革 命势力非常强大。 主观方面,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是辛亥 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 首先,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他们幻想在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条件下获得国家的独立和 民族的解放,在不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 义,这是不可能。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妥协性决定了他们 领导的革命必然是不彻底的,是不能取得彻底胜利的。 其次,他们不能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 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的近代中国,不发动和依 靠人民群众,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