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汉字中国全史》word版.doc_第1页
《转汉字中国全史》word版.doc_第2页
《转汉字中国全史》word版.doc_第3页
《转汉字中国全史》word版.doc_第4页
《转汉字中国全史》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用】转 汉字中国全史汉字中国全史(2011-03-01 23:23:25)TE转载TE汉字的魅力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链接!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初期形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简化字(简体字)汉字,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汉族,是使用人口最多和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歧。新中国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俗称简化字(50年代以前的汉字俗称繁体字),并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及推广,在这些工具书上并列简化汉字和繁(异)体字。汉字的来历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1、非拼音文字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目前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是一个奇迹。现今文字中,唯有汉字是我们祖先直接创造的。梵文字母传说是天神大梵天创造并授予人类,其他文字却都是从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来拼写古代的梵文及现代的印度诸多的语言和尼泊尔语。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这种字母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钉头文字,经过改造而成的。钉头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水书,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现在四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和水书,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罗曼语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汉字也能超越国界。在历史上,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日本人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2、优点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5亿以上。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1.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艺术汉字(3张)无法相比的。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3.汉字很好认。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拼音文字=线性文字;汉字=方块文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汉字词英文词牛ox公牛bull母牛cow小牛calf牛奶milk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又由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缺点则是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上,表达起来,非常的薄弱和繁琐,例如运算,只有借助阿拉伯数字和符号。在机械建筑制图方面也只能借助符号。七十多年前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方块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所以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中国近代史上的虚弱造就了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纵使是鲁迅、胡适之辈,也不能免俗。5.汉字很形象,直观达意汉字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只有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可见,汉字更有利于读者形成形-义的直接联结。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现代的快速阅读法,首先是在欧美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表音的拼音文字,单个字母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若干个字母组合起来才构成单词。这样在阅读时,由于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组块原则.所以有利于快速阅读的进行。而我们的文字却是与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表意文字。那么,汉语和汉字构成的阅读材料能不能进行快速阅读呢?答案当然是非常肯定的:汉语和汉字不仅能进行快速阅读,而且更适合快速阅读。具体来讲有以下几大方面:首先,汉字的表意性便于形意互见,为快速阅读提供了天然有利条件;其次,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构词能力强,常用字集中,为速读提供了便利;其三,汉字作为拼形文字,同音异义字差别明显,也是快速阅读的有利条件;其四,汉字的书写形式便于整体认知,也有利于进行快速阅读;其五,汉字作为复脑文字,认读充分发挥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最后,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使其言简意赅,容易意会神摄,便于快速阅读,直观达意。汉字有着区别于世界其他各种语言的根本特点,这就是汉语语法自身的特殊性即意合。无论是词组合成句子,还是单句组合成复句,首先考虑的因素往往是语意的配合,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使用,只要几个负载着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语在意义上大致搭配得拢,就能言简意赅地达到交际目的,这几个词就可以组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意合。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使它结构独特,灵活多变,颇多隐含,着重意念,其意合性、灵活性和简约性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汉语语法的上述特点,有利于我们在阅读中运用意会的方式来进行感知和理解,这对于加快阅读速度就有极大的便利。汉字的以上五个方面的特点,无疑会使其在阅读心理方面较拼音文字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使汉字的书面语在感知、理解的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速度和效率,能够实现阅读速度、理解速度、记忆速度的协调发展,快速阅读。3、局限性中文信息处理由于打字机键盘在设计时本身没有考虑汉字输入的问题,输入汉字往往比输入拼音文字困难。汉字没有经过中文打字机的普及,直接进入了电脑中文信息处理阶段。在电脑发明初期曾引起汉字能否适应电脑时代的问题,支持汉字拉丁化的学者甚至以此为理据。随着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出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存储、输出技术得到了基本解决,大大提高了中文写作、出版、信息检索等的效率。目前中文输入法有上千种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输入和表形输入两类,也有两者兼之的。汉字的语音输入、手写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如收录数千字的GB 2312(中国大陆)、Big5及CNS 11643(台湾)、HKSCS(香港)、JIS(日本),以及收录两万多字的GBK(中国大陆)、国际标准Unicode、ISO 10646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技术及其他种种因素,在收录字数,及收录字体等方面或做不同层次的调整。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邮政,户籍整理等领域用字的迫切需要,于2000年实行了一个新的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 18030-2000,共收汉字27484个。并强制所有在中国大陆地区售卖的计算机产品必须使用这个新官方标准。汉字编码系统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汉字使用地区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国标码(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GB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收录27533个汉字。BIG5码。收录13053个汉字。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Unicode并不被中国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国政府要求在中国大陆出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18030编码。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4、传播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字数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