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魔——白居易.ppt_第1页
千古诗魔——白居易.ppt_第2页
千古诗魔——白居易.ppt_第3页
千古诗魔——白居易.ppt_第4页
千古诗魔——白居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 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 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 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 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 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之称。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 n生平: n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 吟先生。祖籍太原,祖父白湟善诗,父白季庚也好诗,做 过彭城县令。 n白居易生于郑州,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 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不久 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 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n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 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n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 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后在诗坛上齐 名,并称“元白”。 n为官 n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 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n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 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 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 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n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有人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 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 ,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放任 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n为官任上,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比如他任杭州刺 史期间便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 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 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 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n成就 n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 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 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n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 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 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n据说他每每写成一首诗首先念给母亲听,如果母 亲听得懂就算成功,如果听不懂,必须撕稿重来 。 n 赋得古原草送别 n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n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n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 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 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 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n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 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 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 艺术造诣之高。 钱塘湖春行朗诵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来朗读诗歌体会骑马游春的乐趣和喜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律诗的结构 n首联(开头两句) n颔联(第三四句对仗) n颈联(第五六句对仗) n尾联(末尾两句) 请同学们结合节奏的划分,及课文中的 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孤 山寺)到西(贾公亭)到湖东的白沙堤。 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 景物 现象 具体欣赏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 云脚/低。 “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 说“云脚低”? 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忙中,天上云影与湖上 波澜连成一片,故曰“云脚低”。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 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 家家”?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 巢的描写,人们从中能有什么感觉? 不可以换,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莺和燕都富 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了春天 的来临。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 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 ,能显现出一种春的活力,给人们带来一种 勃勃生机的感觉。 结合上面两副图思考:颈联写了什么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 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颈联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 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 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 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 阴里/白/沙堤。 思考: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诗 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游欢 快、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 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 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 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 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 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 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 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 喜悦的心情。 拓展阅读 n暮江吟 n 白居易 n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 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 珠月似弓。 n【瑟瑟】一种绿色的宝石 ,此处形容水色。 【可怜】可爱 n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 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 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 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出内心深 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 道。 n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 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 画”。 n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